幸福在一念之間(第二集)
蔡禮旭老師 2010/11/22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4-013-002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教育界的前輩、同仁們,大家早上好。
大家昨天睡得好嗎?好。睡得好,才能吃得好。睡得好,又吃得好,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假如地位高,財富又多,但是吃不好、睡不好,那也不見得是福氣了。所以世間,什麼是福?什麼是禍?什麼是利?什麼是害?我們可能要冷靜去思考,才懂得。
比方我們昨天談到,自愛才能愛人,那我們真的懂得自愛嗎?比方,我曾經跟大學生交流到,我請教他們,請問他們是小學的時候德行好,還是大學的時候德行好?很多朋友們都說小學。那假如我們的德行是小學的時候好,我們有沒有自愛?自己的德行一直在往下降。那我們面對自己德行往下降,我們做了什麼事情?有沒有幫助自己心靈提升上來,而不是一直在往下降?
所以我們看看自己這一生,有沒有懂得愛惜自己?我們跟自己二十四小時朝暮相處,我們都不懂得愛惜他,請問我們還能去愛人嗎?我們都想著要去愛別人,我們是真正懂得什麼是愛了嗎?很多我們人生的想法都很好,我們希望去愛父母、愛孩子,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但是在這一些好的目標的追求當中,有沒有一步一腳印,有沒有找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要找到成就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必須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假如我們沒有建立在這個基礎,那我們常常,成語裡面講,「好高騖遠」。
所以老祖宗這些話,對我們的人生,事實上一句,都有很大的啟示。那問題就在,這些話我們只拿來背,拿來考試,沒有用在自己的人生,沒有啟發自己的人生。那大家覺得讀《論語》樂不樂啊?你們沒反應。我聽懂了,雖然你們沒講話,我聽懂你們的心聲。那假如我們面對這些五千年的經典,都這麼苦,然後我們面對孩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你說他相不相信呢?小孩子心理特別敏銳,騙不得,來不得半點虛假。我們小的時候很敏感的,今天爸爸心情好不好,你知不知道?他有沒有說話?沒有啊。那你怎麼知道?
所以,其實我們都是很敏銳的,心的力量很強,可是,讀了大學以後,媽媽都已經痛苦得要死了,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我們的敏感、我們那種心的力量愈來愈弱?這值得我們思考啊。
我記得有一次,剛好上《弟子規》的老師們,他們看到是母親節,就設計讓孩子感恩母親,給母親行跪拜禮。結果,這些母親坐在椅子上,孩子一拜下去,母親就流眼淚了,很感動。而這個五歲的孩子,當他抬起頭來,看到他母親流眼淚,他也跟著哭起來了。我在旁邊觀禮,我看了也很感動。事後,我就把這個孩子找過來,我說:你剛剛為什麼哭啊?他說因為媽媽哭了。那母子連心啊,一下子那個心電感應,這是每一個人本有的天性!所以「父子之道,天性也」,老祖宗是順著人的天性教的,所以好教。
我們曾經辦一些課程,有一些官員來了,來的時候,頭是這樣進來的,上完課,是九十度鞠躬出去的。結果他們的上司就說了,「哎喲,這個地方很危險,專門給人洗腦的。」其實他誤會了,那是老祖宗的教誨,是順著人性教,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啊。所以《孝經》裡面就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父子之道,天性也」,不是違逆人的本性在教。
我們很熟悉,曾子是孝子,傳了《孝經》。在「二十四孝」裡面有提到,曾子有一天到山上去砍柴,結果,有朋友可能走了不知道多少天的路程去找他,母親看到他的朋友來了,曾子又不在家,人家已經走了這麼遠的路,很怕讓人家再等。以前的人很厚道,都替人想。所以這麼心急之下,想叫曾子趕緊回來,她就咬了一下手指。一咬下去,曾子馬上心痛:家裡有事了。趕緊回來,看到母親,「媽,家裡是不是出什麼事了?」他母親講,「沒事,沒事,你的朋友走這麼遠的路來了,我真怕他等,回來就好,回來就好,趕緊接待朋友。」母子連心,曾子這麼大年紀了,還母子連心。
諸位朋友,現在我們的父母咬斷了,我們知不知道?我們的天性怎麼變成這個樣子呢?應該是保持再發揚啊。這種例子,不是一個例子啊。包含庾黔婁,他去當官,突然心裡發慌,他馬上把他的官職辭掉。以前的人太可貴了,功名利祿絕對不放在心上。為什麼?功名利祿是拿來照顧人民的,不是貪那個權貴,所以名利沒有污染他們的心。
現在人一賺大錢,連父母都要看他臉色,「哎呀,你要賺錢,你沒空,不用來啦。」我們當兒女的聽了,「嗯,對對對。」現在這個世界誰最大?Money(錢)。顛倒啦!以前是人心中時時都念著父母,現在人心中時時都念著……大家看,老祖宗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個「錢」字怎麼寫?常常只想著金錢,就要出事啦,這兩支刀(錢字右半邊),就要現前了。所以現在父子爭產,兄弟告上法庭,多不多?多啊,不是新聞。所以大家看,顛倒的現象處處都在,因為「萬法由心生」,人的心偏了,種種亂象就出來了。
所以老子講,「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什麼才是做人的常道、做人的正道,這個是明白的人;不知什麼是常道、正道,他所做的行為,很可能都在造成他人生往後的凶災。
我們想一想,現在不孝的兒子很多,請問大家:五千年來,哪一個時代的父母花最多時間教孩子?現在。大家都有同感,「心有戚戚焉」。那請問大家:這五千年來,哪一個時代的兒女教得最差?現在。那大家學過經濟學,叫「投資報酬率」,不划算。你說現在人很會算,對嗎?對,那後面還有一句話等著,叫「人算不如天算」。人再怎麼會算,假如不跳出自我、自私,他所能算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已。只看眼前,就看不到未來了。所以急功近利,好像眼前大家經濟都好了,下一代完了。
再來,大自然岌岌可危,很多科學家就講了,人類再不改變他的行為,可能這個地球都不能住人了。請問大家,錢存到可以上火星了嗎?現在人還是在那裡思考,我要賺多少錢,以後我就能解決問題了。
那一天看報導(所以人不知道根源問題在哪,急病亂投醫,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看到哪個報導呢?俄羅斯已經開始做方舟了。大家不知道?你們不知道也好了,少一些擔心,什麼都不知道,也是太平日子了。不過要行善,才能是太平日子。為什麼做方舟呢?因為有一個片子全球播放,叫《2012》,它是根據瑪雅的預言,預言人類到了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號的十一點十一分,重新開始。而且它很多預言都很準,所以很多人相信它這個預言是有它的道理。
結果它這個預言傳播開來以後,科學家說話了,科學家說,現在太陽的周圍形成了太陽風暴。不過科學家說,以他們的推算是二○一三年,這種風暴會對地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會引起多少的災難,不知道。像二○一二年就說到,黃石公園,美國黃石公園很大,會火山爆發。然後那個火山灰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人都見不到光明。
所以,這一個片子裡面就講到,好幾個國家合起來做方舟,最後就他們活下來了,連喜馬拉雅山都被水給淹掉了。看過的請舉手。哇,這麼多人看過了,請放下。哎喲,你們的功夫不簡單,看過這個片子,居然還可以吃好睡好,請受小弟一拜。代表你們有一個功夫很厲害,叫「放下」。是啊,還是你們已經把壽命定在二○一二年?能笑趕緊笑,能吃趕緊吃,那也是另外一種境界。
而我有一個想法:我看我們二○一二年那一天,我們就來辦個講座,大家一起來參與,有福同享,是吧,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而且,告訴大家,一個人有福氣,他在戰場當中,那個子彈看到他,會「咻」這樣過去;一個人沒有福氣,躲在壕溝裡面,那個子彈「咻」。所以,這在歷史當中都有實例。
所以很多人生的道理,不見得是要經典跟別人告訴我們,一個人善於觀察,善於用心,他在他眼前就看到什麼叫真相、真理。比方說,大家看我們身邊的鄰居,假如有錢了,就非常的囂張。請問大家,囂張多久?可能有人家裡,父母不識字,常常這些鄰居還罵他們傻人、笨人,結果他的兒子五個都讀大學,為什麼?因為被人家罵是消自己的罪業啊。世間沒有做錯事,還被人家常常罵,子孫都會驟發,會發達起來。
所以告訴大家,你明理之後,以後你被人家罵,說,「哎喲,我有福啦,後代有福啦。」你不明理就每天氣得要死,氣得還把自己的身體都氣壞了。所以告訴大家,你真明理了,這個人世間沒有一件壞事。所以你今天假如被罵了,你要「哎呀,種福田。」
尤其是什麼?你做了很好的好事,人家還罵你,還誤會你。不要難過,一來,修你的「定慧」,這個時候,你還不解釋,還能忍辱。「觀德於忍」,一個人德行從哪裡提升?任何境界都忍得住,不跟人計較,不跟人對立,德行就上去了。講兩句,我們脾氣就上來了,火燒功德林啊,所有的修養,一把瞋恨的火全燒光了,燒完還三天緩不過氣來。你說這不是自討苦吃嘛,自找罪受了。「觀福於量」,看一個人福氣有多大,看他的肚量。一個人能當上宰相,「宰相肚裡能撐船」。
所以大家注意看,那個很有福氣的人,「相由心生」,耳朵、耳垂特別厚,臉特別大。大家注意去看,現在的孩子有這個相貌的人愈來愈少了,他從小奢侈浪費,福氣都耗掉了。你們不要拉耳朵,拉沒有用,要記住一句話,「君子務本」,要從根本下手,不要從現象當中下手,拉到最後傷了耳朵,我不負責任。什麼是本?「相由心生」,要轉心啊,一轉,相貌就轉了。
所以在《了凡四訓》當中,這個袁了凡先生,他人生的閱歷也很多。他遇到一個小時候的朋友,結果這個朋友,小時候的壞習慣都改掉了,本來很傲慢,剛好一起進京趕考,遇到這個朋友,看他整個氣質都變了,尤其很謙虛。袁了凡先生就說了,他今年一定考中。結果果然考中了。所以《尚書》告訴我們,「滿招損,謙受益」,真的。一個人能不能改變命運,最根源的是,他改掉習氣多少。你不是每天在那裡拿著書讀,你就改變命運了。書只是告訴你方法,怎麼改正自己的習氣,真改了,命真變。
有沒有人去算過命?沒有,是吧?有,算得準不準?很多人算得很準。告訴大家,你假如學《弟子規》,還被人算得很準,叫白學了。那你就是都沒改習氣,所以命都沒變嘛。所以,學了一陣子之後,去算算命也是可以的。最重要是看什麼?我有沒有真學、真幹。一算,不準了,就是自己真下功夫了。所以整個《易經》就是講趨吉避凶,本來的災難可以避掉,這個就是自己「德日進,過日少」了。
好,所以剛剛跟大家講到,俄羅斯在做方舟了,而且他說五年之後做好。哇,就來不及了。所以我說,人算不如天算啊。而且,災難的根本在哪裡?根本在哪?就像大夫治病一樣,中醫治病,你得把病根找到,才能把它治好。病根在哪?《尚書》告訴我們。所以沒有這些經典,我們真的活在這個世上,面對這些境界,都覺得,哎呀,怎麼辦啊?怎麼處理啊?「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書》上又告訴我們,「天作孽,猶可違」,這整個天災是可以轉變的;「自作孽,不可活」,自己還不肯改過,繼續造孽,那這個災難就很難化解了。
好,所以我們從這裡看到了,要轉變世界的災難,要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跟改變家族的命運,根源在轉變人心。但是問題來了,人心要靠教化,教化可不是急功近利辦得到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化是現在最根本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請問大家,這個世界上哪一個行業現在是最重要的?(答:老師。)你們說的哦,不是我說的。真正思考了,真解決問題。現在外交很難解決這些問題了,政治、經濟、武力都很難解決。甚至於這些方法,坦白講,愈解決愈複雜。為什麼?捨本逐末。大家看最近國際間用的方法,經濟學家用的方法,最後變成金融危機。結果他們提供的方法,連他們自己心裡都沒底,「投了這麼多錢,到底能不能解決?」告訴大家,只要繼續奢侈,這一個題目叫做無解。對啊,繼續奢侈,福氣就全都耗掉了,哪有解啊?
我們看,美國是全世界最強的,武力最強,美國是經濟算是很發達的,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全世界欠錢最多的是哪個國家?所以美國人的邏輯,我實在不敢恭維,他想做老大,居然是欠錢欠最多的。一個人沒錢,到處花錢,你尊不尊重他?這樣的行為,在我們華人的世界裡,都覺得他很無恥。沒錢就安分守己,還這麼會花錢。他自己愛花錢就罷了,還把這些價值觀統統送到全世界,「都要學我,都要學我。」好萊塢電影就學他,是不是?所以下一代的思想觀念都受好萊塢影響,包括我。你說冤不冤枉?
我讀初中的時候,我的書桌前面貼著一個偶像,叫席維斯·史特朗,《第一滴血》,拿著一支衝鋒槍,好酷哦。什麼叫英雄?噠噠噠噠噠噠噠,用武力叫英雄,誤了我好多年。這叫逞強好勝啊。
這個魔,心魔,入心了,逞強好勝,嫉妒心就很強。看到同學考試考得比我好,心裡很不高興:運氣好而已,有什麼了不起。雖然心裡這麼想,還得要裝著很祝福他的樣子,「哎呀,恭喜啦,考得不錯。」
所以就從這些情況當中,養成了心口不一。心口不一,就不真誠了,人一不真誠了,這個心性就是折自己的福啊。尤其形成了嫉妒,或者瞧不起人,為什麼?逞強好勝,人家考得比我差了,很高興。所以福氣在哪裡漏掉了?一念之間啊。跟常道相應,就積福;跟常道不相應,就折福。所以世間人要會算。
諸位朋友,我們有兩本帳本:一本是銀行的帳本,這看得到的;一本是看不到的帳本,是我們積了多少善行,以後會福氣現前,就像種田一樣。但是大家要注意,再多的錢也化不了災難。大家看,每一個大災難來的時候,請問有沒有有錢人死了?有。對啊,那他的錢能不能化他的災難?化不了哦,只有行善積德才能化災難。
所以告訴大家,人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行孝」跟「行善」。我們看到很多很有錢的人,因為沒有積德,他身邊很重要的親人去世了,甚至於是他自己去世了,那個錢也買不回這身邊人的壽命,因為凶災來了。所以行善要及時啊,我們不能變成守財奴,就不好啦。
所以,這個心,人心,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知道問題根本,要解決就不難了。而我們剛剛說到,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從事教育的人。因為我常常看報紙,現在社會上確實有種種的現象,一些行為不是很好:家庭衝突了,人與人衝突了。我在看這個報紙的時候,都覺得每件事都跟我有關係。比方說,有一個官員貪污了,我會先注意看他的名字,哎呀,好險,不是我的學生。比方,我看到一個報導:一個博士不孝順父母,我一看,哎呀,不是我的學生,好險。請問大家,假如你的學生是博士,但是他跟妻子沒辦法相處,離婚了,你會不會高興?假如你的學生是博士,他卻高科技犯罪,你還會不會拍著胸脯說,「我的學生是博士」?會不會?不會啦。假如你的學生當官了貪污,我相信你連提都不敢提。
所以當老師,「任重而道遠」,社會當中每一個現象都跟我們有關係。所以我很謹慎在看報紙,因為我很怕以後閻羅王常常找我去問話,「你教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教了《弟子規》沒有?」「哦,有有有。」「好,你可以回去了。」假如沒教,哎呀,這我失職了。
所以每一個社會不好的現象出現的時候,都值得每一個家庭,值得學校,值得整個社會,尤其社會的領導者思考。那是結果,原因是什麼?沒有教他做人,你能怪他嗎?「人不學,不知道」,這《禮記·學記》告訴我們,你怎麼可以責怪他呢?「人不學,不知義」。
而《三字經》裡面有一段話,值得我們思考,叫「養不教,父之過」,這個「父」包含母親,叫「父母過」。你不要看完之後,馬上「都是我先生的事,不干我的事。」那個「父」就是指「父母」了。「教不嚴,師之惰」。
我今天不是來嚇大家的,我是告訴大家,責任重大是大福,也有可能是大禍。那請問大家,要拿起大福還是大禍?誰都知道要拿起大福。大到什麼程度呢?孔老夫子是我們的好榜樣,孔老夫子是我們這個行業的開山祖師。他是私人辦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一生盡心盡力、不疲不厭的教育學生。他福氣大不大?你們身邊沒有孔子的後代嗎?我來馬來西亞都遇到兩個了,你們都沒遇到?很大哦,傳到現在八十幾代了,很興旺,他的後代上百萬人,而且都很有成就。我們在南京辦課程的時候,一次辦課程來了四代孔子的後代,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共聚一堂,一起拍照。結果七十四代最年輕,他的輩分最高。福報這麼大,為什麼?他承先啟後,利益了兩千五百多年的後代,所以他福當然大。
那我們學習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學貴立志,要有遠大的志向。所以學儒就學孔子,我們以孔子為榜樣,因為我們跟他是同行,是不?有志氣啊,「聖與賢,可馴致」,孔子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我看到已經有朋友,你現在的眼睛是炯炯有神,放光了。「我從今天開始,就是效法孔子,我的念頭、我的一言一行,都以孔子為榜樣。」這個人不得了,為什麼?「知恥近乎勇」,他知道羞恥:我的德行要效法孔子,我的行為比不上孔子,我覺得很羞恥。這叫「德比於上則知恥」。「欲比於下則知足」,欲望、享受,我們跟一般百姓去比就好了,你不要去跟很有錢的人比。人比人會怎麼樣?氣死人。
而且說實在的,那個欲望要有節度。欲望沒有節度,吃也要吃貴的,穿也要穿貴的。你說現在人吃飯,喝酒,哪叫享受,那叫自殘,那不叫喝酒,那叫灌酒,是不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家以前的人喝酒是怎麼喝的,那個酒杯上面有兩根裝備,它的設計就是這樣。為什麼那個酒杯還要有兩根金屬出來呢?因為它就告訴我們,喝酒要適度,喝太大口,你眼睛都瞎了。真的,酒精中毒,眼睛就完了,所以古人都知道要有度。現在人XO,咕嚕咕嚕咕嚕,那哪叫喝酒?
然後吃飯,一天最多你吃三餐嘛,現在人一天吃五餐的都有。「我錢多,要你管,我喜歡吃。」所以現在人不懂得一句話,叫「病從口入」。吃一大堆,吃到身體壞了。請問大家,三十年前有沒有聽過癌症?現在你身邊沒聽到都奇怪,三十年前沒有的病,現在一堆。所以這個都是很值得我們思考。所以有一句話,應酬多的人,叫「上頓陪,下頓又陪,終於陪出胃下垂。」吃到最後,身體都吃壞了。所以現在年紀大的人見面都說,我們是閩南人講,「吃差一點,吃差一點啦」,就是吃壞一點,不要吃太好了。吃太好,那個膽固醇太高,高血壓。多吃些青菜豆腐,營養夠就好了,現在不是營養不良,現在統統病都是營養過剩。
你說穿也要穿好的,出去買衣服,太太在那裡挑衣服,衣櫥裡的衣服總是少一件,在那挑、挑。挑到喜歡的,「買了,買了。」她的先生在旁邊說,「麥啦,麥啦。」解釋一下,這個「麥啦」是閩南話,「不要啦,不要啦。」所以告訴大家,人生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是做人的基本修養。這個是因為我有一個長輩,他說他結婚以前,在談朋友的時候覺得,女人其實滿好養的,才吃那麼一點點。後來,他結完婚之後開悟了,吃的東西很便宜,衣服很貴啊。
所以勤儉持家就很重要了,欲望不要增長。其實說實在的,人欲望愈淡,身心輕安,「寡欲精神爽」。大家注意去看,歷代的高僧,平均壽命九十歲左右;歷代皇帝,平均壽命四十歲左右。請問大家,誰有福啊?皇帝享那些福,命都沒了。所以,欲望愈淡,對自己愈好。
再來,你自己很會花錢,「我很會賺,我賺了就是要花啊。」但問題來了,請問你的孩子會不會跟你一樣會賺?那想事情不能只想眼前哦,要想到,當我的生活習慣已經變成我孩子的生活習慣,變很會花錢的時候,事實上,我們已經讓我們的孩子變成欲望的奴隸了,自己不知道。
所以以前的古人,他很懂這個道理,他錢不留給孩子。留給孩子,他不驕奢淫逸嗎?留給孩子,他素質比較好,他就不想努力了。「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錢,賢德而多財,「則損其志」,他說我爸都賺好了,我還努力幹什麼,他志氣不就沒了嘛。「愚而多財」,這個孩子素質比你差,你還留一堆錢給他,「益增其過」。他一有錢了,安逸了、放縱了。不要以財貨殺了自己的子孫。以前人很冷靜,他想得遠。所以古代有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這一句話現在要修正一下,科學發展觀,要客觀觀察,實事求是。請問大家,現在富不過幾代?一代都過不了了,因為這些道理都不知道了。
好,所以我們看孔子,以他為榜樣,「德比於上」。「欲比於下」,就知足了。而且說實在的,人真正嘗到了道義的樂、讀書之樂,那種樂,世間任何的欲望都比不上。不過要常常看才知道,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所以孔子講,「飯疏食飲水」,他吃粗茶淡飯,「曲肱而枕之」,這個「肱」就是肘到手腕這個地方。他買不起枕頭沒關係,這個手折起來就可以睡覺了,「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符合道義的這些富貴,他不去追求。
好,那我們今天立這個志向了,那就要懂得,知命才是君子,「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教誨,我們的目標:作世間君子,進而再提升,作賢作聖。人沒有堅定的目標,很容易悠悠放任,得過且過,這時光就這樣耗掉了。
那什麼樣才是契入君子的境界呢?首先要知命,知道這一生的使命:要對得起家庭,對得起國家、民族,也要對得起自己。一個人有沒有把握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很重要,我們的靈性不能一直墮落下來,那就對不起自己。所以一個人忠於自己,他就不欺騙自己,他就懂得要成就他自己。所以真正一個人要成就自己的靈性提升,首先要懂得放下。心上裝一大堆煩惱,裝一大堆欲望,這個靈性會怎麼樣?會沉下去。
所以一個人這一生要怎麼經營呢?留留得長遠的、留得下來的東西;帶帶得走的東西。請問大家,錢帶不帶得走?帶不走。你身邊的人,帶不帶得走?那就不要強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了。所有這些外在的東西,一樣都帶不走,結果我們一輩子都耗在追求這些東西,然後把自己的靈性一直往下拉,不划算啊!「三才者,天地人」,人這一生好好修養自己,可以與天地並列三才,這是多麼高尚的人格。反而我們這一生愈來愈墮落,就很悲哀啦。所以懂得放下,帶不走的,不要苦苦追求了。
那可能有些人聽到這裡,心裡有點不安,「那我不求,不就沒了嗎?」我很理解大家。不求,不是不努力,是努力了,但不苦苦貪求。請問大家,求就一定求得到嗎?不一定。不求,就得不到嗎?告訴大家,這兩句話你想通了,你就開悟了。我們再重來一遍,大家想清楚:求就求得到嗎?不求就得不到嗎?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體會一下。我是一個很會緊張的人,看得出來嗎?你們很善良,日行一善,深怕傷害我幼小的心靈,所以都給我信心,「嗯,看不出來」。我在念高中的時候,我是初中、高中就很會緊張。為什麼會緊張?「君子務本」,得把病根找到,病根叫「得失心」。一個人有得失心,愈來愈重,他這一生不可能會有幸福。大家注意看,現在這些演藝人員自殺的多不多?他比我們有錢,他比我們知名度高,這麼富貴的人最後為什麼想不開?看起來表面很風光,可是他的心病得很嚴重,沒人知道。
請問諸位老師,成績好的學生有病,還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有病?我告訴大家,自殺都是成績頂尖的哦,那個成績不好的,好像都很少自殺,是吧?都是那個成績很高,一次考不好,「我不想活啦」。所以,看東西,尤其對待學生,對待一個人,得看到他的心,不能只看到那個表面,長得高,長得美,成績不錯,這樣太淺啦。他這一生幸不幸福,是他的心決定的。
我是認識一個朋友,他是碩士生,他在大學以前統統是第一名、第二名。結果他念研究所的時候,是非常好的一個大學的研究所,所有的精英都匯到這裡來了。結果一下一考,他二十幾名、十幾名,他一下受不了這個成績。他說他那個時候,走在走廊上,因為心情很鬱悶,都有要往下跳的衝動。幸好他在那個狀態之下,想到他的父母跟爺爺奶奶,這一念起來,他就沒做這個傻事。這是他真正經歷過的心境。
所以我記得,我那個時候特別會緊張,其實得失心再說深一點叫貪心,貪求的心,虛榮也在其中。我要考大學以前,我姑姑,因為我姑丈在醫院服務,知道我很會緊張,給我拿了兩顆鎮定劑。她怕一顆不夠,準備兩顆,我姑姑可能讀過《中庸》,「凡事豫則立」,預備好,還要有備胎,兩顆,不是一顆。
結果我記得,第一天,前一天晚上睡不著覺,十一點吃了一顆,翻來覆去,十二點多還沒睡著,吃第二顆,結果一夜未眠。早上起來了,我很緊張,全家都緊張,所以一台車坐得滿滿的去考試,我兩個姐姐、爸爸、媽媽,全家總動員。所以一個人容易緊張,患得患失,全家人統統被拉下水。結果還沒進考場,才到這個考試的學校,遇到我同學的媽媽。她看到我們全家來了,浩浩蕩蕩,她很快就注意到了,然後就對我說,「哎呀,禮旭,你真好命啊!兩個妹妹陪你來考試。」我是兩個姐姐。你看,還沒進考場,心情就很鬱悶了,兩個姐姐都變妹妹了。
但是大家注意,有一句話很重要,叫「憂能使人老」。你常常在那裡得失、憂慮,鐵定老。但是人有時候活得糊裡糊塗,都不知道問題在哪。我念大學的時候,剛好跟一個學校的女同學,我們剛好出去唱歌,認識嘛。互相介紹的時候,我還跟她講說,妳看我像哪一年生的?結果她很認真看著我說,嗯,六十七年。一九六七。我是一九七三生的,她猜一九六七。我很痛苦的跟她講:妳再認真看一下好不好?然後她也很配合,她就認真想了一下說:難道我猜得太年輕了嗎?所以老祖宗的話要多聽,因為我沒有聽懂一句話叫: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那一天這個考試,還沒進考場,就覺得好像運氣很不好,一進考場就覺得好像有霉氣。結果進去考第一科就考華文。當我開始做幾題,沒多久,突然覺得鎮定劑挺有效的,開始有點暈了。所以大家注意,沒有福氣的人就是這樣,到關鍵時候就出狀況。所以我那一次華文,大學聯考華文不及格。我也觀察,我有很多同學,平常模擬考成績都很好,每一次到正式考試就考不好。大家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同學?你要告訴他,以後到關鍵時候,要齋戒沐浴,拜祖先,那幾天最好吃素,然後要積一些陰德,關鍵時候就不會出狀況了。
所以我每每關鍵時候都出狀況,因為心性偏掉了:得失心很重、嫉妒別人、幸災樂禍。所以大家看,我沒有福氣,你看,臉都這麼瘦,是吧?你看以前那些奸臣,我話都沒講,你們幹嘛笑呢?大家看那個忠臣都很有福相,奸臣都是尖嘴猴腮。為什麼?大家昨天開悟了,是吧?利人絕對利己,害人絕對害己。動一個壞念頭,都還沒有害到別人,先害到誰了?這個壞的念頭,就污染了八十兆的細胞,統統被自己的邪念給毒害。所以大家有沒有看過那個奸臣長得跟彌勒佛一樣的?很少吧?好,但是大家看我這個樣子,也要給我鼓勵一下。為什麼呢?因為我是呈現十五年前做錯事了,現在才長這個樣子。所以我現在好好努力積德行善,十五年之後,我就能白白胖胖了。
而且,我們處事當中,有一個心態很重要,要厚道。看人要看後半段,浪子回頭金不換。你要信任人家可以變好,人家很受鼓舞;人家做了幾件好事了,你在旁邊說,「哎呀,你都不知道他以前多差。」這叫刻薄,叫折福。要時時給人肯定、給人希望、給人動力才好。
好,剛剛跟大家講到,要知命。所以要帶帶得走的,什麼帶得走?智慧帶得走,靈性的提升帶得走,所有做的善事帶得走。請問大家,你有沒有覺得,這一輩子遇到很多人,跟你一見面,你就覺得跟他親得不得了,好像才認識三天,像認識十年一樣。那就是你以前的善緣,積多了,這一生種子發芽了、茁壯了。你有沒有覺得說,這一生好多人都跟我對著幹,都找我麻煩?要怪誰?不能怪別人,他不去找他麻煩,幹嘛找我麻煩。任何宇宙間的事情,有果必有因,人真明白了,不怪任何人了,所有的事情都跟自己有關。所以老祖宗把道理講透了,一句話,給我們講明白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諸」就是反求之於自己,問題還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這一生廣結善緣,這個是帶得走的。
而留留得下來的。像孔子,他離開我們兩千五百多年了,但是孔子的精神長存,利益了他的家庭、家族兩千五百多年,還利益了整個民族的炎黃子孫,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啊。那諸位朋友,請問當我們離開的時候,什麼風範留在我們後代子孫的心中?他們兒子一想,我媽特別柔和,特別孝順;我爸特別有道義,特別盡忠職守。這樣兒子又傳給孫子,孫子又傳給曾孫,代代相傳。
所以范仲淹先生的後代,心中都有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的後代的心境都是什麼?把什麼裝在心裡面?天下,國家。這樣的存心,他的後代會沒福嗎?假如我們把自私自利傳給後代,可能傳不了兩三代。為什麼?因為福田靠心耕。
而這個福田,大分三項。「恩田」,懂得知恩報恩的人,有福氣。所以人一生,「百善孝為先」,孝的人一定有福;而不孝的人,一定最折福,因為連做人的根都沒有了。
再來,是「敬田」,尊敬聖賢,尊敬長輩,尊敬所有的事物。他負責事情,「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他很恭敬。甚至於他對物品都很恭敬、很節儉。這樣的人有福,「敬田」。
再來,慈悲為懷,很有仁慈心,量大福就大,「悲田」。我們的孩子的人格裡面,只要有孝道、有感恩心、有恭敬心、有慈悲心,其實他這一輩子的福氣,你不要擔心啦。所以我們不明理,就亂操心。請問大家,操心得好處沒有?所以得把理搞清楚,「理得心安」。我們為什麼心常常憂慮、煩惱很多?因為我們沒有把很多道理搞清楚。
所以剛剛舉我自己考大學的例子。其實大家看,得失的時候,本來有十分的實力,只能發揮多少?可能六七分而已。所以這個得失心、緊張,根本一點好處都沒有。所以一個人能練到任何時候都是平常心,心平氣和,這是他的修養、素質。所以緊張沒有用,所以人往往不明理,都心態錯誤,自己不知道。所以豁達的人知道,該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強求不來。
而一個人得失心很重,該是他的,他確實得到了,問題是他也緊張了老半天;可是不是他的,他又每天在那裡想要,這樣的人鐵定痛苦。所以要讓孩子、讓學生得到人生幸福,他的得失心得要放得下。那諸位老師們,要讓孩子的得失心放下,首先誰要先放下?對啊,那我們自己有這個素質,就能把這個人生態度傳給我們的孩子們。
所以我記得我大學聯考考完,考不好,這麼緊張哪考得好,結果我就哭得很傷心。今天大家出去,不要出賣我,不要出去說那個蔡禮旭很愛哭。我今天是「人逢知己千杯少」,今天什麼事兒我都跟大家講了。所以,那個時候緊張了,反而對事一點幫助都沒有。而我在那哭得很傷心的時候,我爸爸就上到我的房間,然後搞清楚狀況,「哎喲,就考不好而已嘛,明年再考嘛,不要哭了。」我爸就出去了。結果我爸愈覺得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然後我的眼淚就哭不出來了。我假如繼續哭,好像就是很小題大做那種感覺了。所以父母沒有得失心,一點一滴就把我的得失心給調伏掉了。所以父母有修養,孩子的福氣呀。
後來很幸運,遇到傳統文化,我心念轉了。自私沒有福,念念為人想才有福啊。「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從運氣很不好,說實在那不是運氣,那是自己的心感召來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是《左傳》給我們講的道理。心念一轉,命運就轉。我本來華文都不及格,後來考師範學院、考正式老師,都靠華文拿分數。所以念頭一轉,你的命運跟世界就變了。所以命掌握在自己的心念當中。
那個時候福氣愈來愈好,怎麼考怎麼上,我那些同學去報名考試說,「跟禮旭同一個教室考,可能會比較考得上。」所以你學習傳統文化有福氣之後,人家還會覺得,「嗯,要這樣才會有福氣。」
所以我們好好修行、修身,要給我們老祖宗臉上貼金,不是去買片金片貼上去,那個是形式。我們真正照著聖人去做了,家庭和樂,自己的命運愈來愈好,給世間人相信,學習傳統文化真的有大福報,人家有信心,這個才是真正給聖賢人臉上貼金了。
那我們思考到,知命是要成就自己,而再延伸開來,我們要懂得,我們這一生對家族要有使命,要承先啟後,而且我們要讓家族得利益。
文天祥先生講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是我們的真心,「汗青」是史冊,是歷史。我們要照誰的歷史?用真心照誰的歷史?當然要照自己的歷史,照父母的歷史,照另一半的歷史,照下一代的歷史。留在他們心中,就是「我生這個兒子,我生這個女兒,值了」,讓父母在夢中都會笑醒,「哎呀,這個孩子真好啊」,照父母人生的歷史。讓另外一半感覺,這一生最對的事,就是跟我們走上地毯的那一端,結為連理枝,這是他(她)最欣慰的事情。讓我們的下一代感覺,做我們的子女是最大的福氣,因為我們從小就把最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種在他們的心田上了。等到他們讀大學,一出去接觸這麼多同學,他就感覺,父母給我的家教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啊。這個就是對自己的家族、家庭,盡了自己的使命了。
我們也要對教育界盡我們的使命。教育界最重要的師道,我們要把師道的尊嚴振興起來,這是我們這一代遇到的事情,為什麼?《禮記·學記》告訴我們,「師嚴而後道尊」。人不尊重老師,他怎麼求學問呢?所以看著孩子不尊重老師,我們不只不跟他生氣,我們很憐惜他,因為他這一生只要不深入這些經典,他不明白做人的道理,他這一生只有沉淪的份,怎麼可以跟他計較呢?替他緊張都來不及啦。得個「天地人」的人身,幹出來的都是畜生的事情,多可憐。
所以不能跟世間人過意不去,為什麼?《禮記·學記》講的,「人不學,不知道」,沒人教他。你說,他父母應該教他啊?這個孩子回去:爸、媽,你怎麼沒教我?他爸爸媽媽說:你爺爺奶奶也沒教我。結果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找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你怎麼沒有教我五倫八德?爺爺奶奶說:你曾祖父、曾祖母也沒教我。好,三代,到哪裡去了?墳墓前面。那怎麼辦?所以這個世界現在的狀況,誰也別怪誰啦,幾代人忽略了老祖宗的智慧,統統都是受害的人,都是可憐的人,停止指責,從我們自己做起。
而大家想一想,是家長比較明理,還是老師比較明理?我這個問題有這麼難嗎?諸位教育界的同仁,你們都很謙虛,我知道。我們畢竟深入教育這個領域這麼多年了,教育孩子,我們一般都會比家長懂。
所以人生,人與人都有緣分,親朋好友,包含我們的學生跟他的家庭,跟我們都有緣啊。人要知緣,人要惜緣啊。這個地球上六十幾億人口,人與人能碰在一起,機率等於多少?六十幾億人,機率高不高?很低。所以諸位朋友,現在坐在你旁邊的人,你居然能遇上他(她),這是你生命當中的奇蹟出現了,機率很低哦。
所有的生命有多少?你不能只算人,你今天走在路上也會遇到一隻狗,牠也跟你有緣。所以你把所有的生命加起來,那個數目是天文數字。然後兩個生命居然遇在一起,然後還一起學中華文化,請問這個機率有多少?所以機率難得,大家可以抱頭痛哭一下,都是很自然的,那個男生女生就不要了。所以緣分難得。
包含,學生跟你遇上了,家長跟你遇上了,這個都是人生難得的緣分。怎麼去珍惜人生每一份難得的緣分?覺悟自己,覺悟他人。真正幫助人,你給他吃的,你給他物質上的幫忙,都是短暫的,很難解決根本、長遠的問題。這個體會,從事公益工作的人會非常深刻。國家很多地方很窮困,結果他們幫了五年、十年,居然是那個救濟最多的地方的人最不感恩,最視為理所當然。他們非常苦惱,去請教我的師長。老人家跟他們講了一句話,「他們連父母都不感恩,他還感恩你啊?」所以人要明理,不然福來了,他還把它折掉。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所以,真正他有智慧了,他才能改變他的命運,他才能利益他身邊的人;他沒有智慧了,可能他的思想還會造成他下一代,他身邊人錯誤的認知。所以我們先覺悟了,就能去幫助他人。而現在我們對教育比較懂,我們就有一份責任去啟發家長。所以在整個教育的現況之下,老師是能扭轉乾坤最重要的關鍵點。
老師明理了,教育孩子,孩子變乖了,家長馬上,「我孩子現在懂得給我倒茶了、端水了。」他去搞清楚,孩子怎麼變了?老師教他孝道了,老師教他做人了。慢慢的家長會感謝老師的教導,慢慢的就尊重老師了。所以我們的人生,家長跟孩子的尊重不是我們要來的,是我們做到老師的這一份責任,自自然然贏得的尊重。
相同的,另外一半的尊重,也是因為我們的德行跟盡本分贏得的。人生這些好的境界,都不是去給人家要得來的。自己做到了,自自然然水到渠成,贏得家人、贏得大眾對我們的尊重了。
好,那這一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文章出處:http://dizigui.com.my/Item/512.aspx?Code=2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