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29 14:22:14| 人氣4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傳統文化領航人生(第一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傳統文化領航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第一集)2005/12/9  

中國清華大學(北京)  檔名:52-150-01

 

  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剛剛我們吳同學說,我早上去錄音挺辛苦的。諸位老師看得出來我有辛苦的感覺嗎?所以確實,辛不辛苦是自己的心決定的,我們一顆歡喜的心來生活、來工作,每天都會覺得很快樂。人生最快樂的事,是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當然讀的書一定要是真理,一定要是那種讀了以後可以像夫子說的「朝聞道,夕死可以」的那種書。不是讀了以後會得憂鬱症,讀了以後會去跳樓,不是那種書。是真正符合真理的書籍,是真正能解決人生迷惑的這些哲理。人生的迷惑解掉了,心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就能「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

  我在還沒有接觸中國文化以前的人生,確實也是很多煩惱。所謂「憂能使人老」,我記得我大學大一的時候,跟一個女校,因為我們是讀工科的,女同學特別少,就找了另外一個學校的,他們以女生為主的一所大學,一起相約出去所謂聯誼一下。去了以後,去唱KTV,這裡有沒有?有。唱得過程,大家交談了一下,我就請教她,我說「你看我是幾年生的」?那時候我大一。人生最可悲的就是自取其辱,還自己去問,問了一下。她考慮很久就說:你是不是六十七年次?我是七十三年次,她猜我六十七。我那時候皺著眉頭跟她講:妳再猜猜看!結果她又很嚴肅的想了一下,她說:我會不會猜得太年輕了?

  從這個體會當中就知道,還沒讀聖賢書以前,常常憂慮、常常牽掛,所以看起來很老。諸位假如不相信,我去調大學的照片來給大家看,我現在比那時候年輕多了,所謂「相由心生」。為什麼會憂慮?有求皆苦,無欲則剛,求就有求不到的痛苦。為什麼會有這個求的態度?因為從初中開始,念書就有一個目標,考高中。考上高中的目標是什麼?考大學。所以就是為了分數在那裡琢磨、在那裡計較,這樣的生活會把人的心性搞成什麼樣子?假如我小學的時候,能夠遇到像趙校長這樣的校長,我現在的成就就不會只有這樣而已。假如小時候就能讀到《大學》,就能瞭解「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者而民興弟」,就有那種要「明明德,親民」以至於要「止於至善」的心量。以什麼為家?能以天下為家,我絕對不會為了分數在那裡打量。

  但人生總在遇的緣分不同,一個好的緣能夠成就人一生的德行,成就人一生的事業。但是不好的緣,把我們的思想、觀念搞偏頗了,也可能誤了我們的一生。所以,我們今天要有判斷力,對於很多的知識、很多的訊息要懂得是還是非,正還是邪。而這個判斷力取決於哪裡?這不是生而知之的,不是生來就有的,這一定要透過學習。孔老夫子告訴我們,「好學近乎智」,你不好學不行!而這個「學」就是覺悟的意思,學是要學覺悟,不是學一大堆知識,結果用不出來。學絕對不是學一大堆知識以後,變得非常的驕傲、貢高,那是書讀到肩膀上去了,沒讀對地方。所以理智的建立,才有判斷的能力。

  比方說,現在整個社會充斥著,一定要學會競爭。諸位朋友,這個觀念對不對?對,當我們覺得它對,它就已經在影響你的人生。因為思想決定你的行為,行為決定我們的習慣,習慣就形成我們的性格。當我們的性格裡面,時時都有競爭的時候,這樣有沒有可能有幸福的人生?性格就形成我們的命運!看一個人的人生,就看他的思想;看一個家庭的命脈,他的家風能否承傳,就看這一家人的腦子裡放什麼東西?再來,一個民族能不能長治不衰,能不能源遠流長,靠的是什麼?還是這個民族的思想。

  任何的結果絕對不是偶然,所謂有果必有因,我們來看果。現在社會所呈現的是什麼結果?在家庭裡面,現在殺父害母的孩子多不多?不少!我們不要看到,好像這個數字一個禮拜才一、兩件,要洞察機先。現在一個禮拜有一、兩件,請問五年之後,一個禮拜會有幾件?你可能無法想像。因為現在這個現象只是什麼?只是個開頭而已。假如我們教孩子,依然沒有教他做人的根本,沒有學到孝道,往後這個情況會愈演愈烈。

  我們自己說實在的,很多社會的狀況,我們沒有身歷其境,很難感受;可是問題是你感受不到的事,不代表跟你沒關係。這些孩子再過三十年之後,他可是社會的中堅,那時候我們已經幾歲了?五十多歲。假如這群孩子沒有仁慈之心,處處就想著競爭,他想著我每天有沒有好吃的、好穿的,當他要決策重要政策了,他說這群老頭子就把他放一邊!到時候的社會福利從哪裡來?整個社會、國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息息相關,所謂「牽一髮,動全身」。

  我們是北大、清華的學子,我們也代表著中國算是最有成就的學子之一,我們就有所謂帶頭的作用。假如我們所表現出來的,都是自私自利,那整個社會會走成什麼樣的態勢?你看連北大、清華的人都這麼樣急功近利,那我們這麼做也是應該的。讀書人都瞭解到他的使命在移風易俗,這是讀書人的態度。我們常常說我是知識分子,什麼叫知識分子?學歷高叫知識分子嗎?每個稱謂的背後,都含有一種責任。父親這個稱謂後面,含有著應該把我的孩子教好。孩子教好,可不是只為了自己的家,他還要為社會,以至於為他整個宗族、甚至民族做交代;他可不能教了一個孩子,侮辱了他列祖列宗。

  父母的背後,這個稱謂的背後,含有著責任。一個總經理的背後,含有著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家庭的責任。相同的,知識分子為什麼在中國幾千年來,這麼受到群眾的尊重?而知識分子在這個時代,有沒有受到像以前一樣的禮遇?為什麼沒有?這不能怪外在環境。我們學聖學賢,最重要的要契入那份存心,這是會學的人。只學那些枝枝末末,學十年、二十年可能是徒勞無功,最直截了當是學存心。在《孟子》有段話,對我的影響特別大,孟子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你看聖人在教誨,他的言語都是去蕪存菁,他都是把他一生當中領會出來最精髓的智慧告訴我們。所以確實,一個人肯老實受教,那是人生最大的福分,你不一定要到垂垂老矣的時候,才會學有所成。

  古往今來,太多的讀書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很高深的學問,我們在古書上看到,十八歲的人就能當縣長。為什麼?因為他從兩歲、三歲,他讀書的目的在哪?諸位同學,我們讀書的目的在哪?這句話,我讀了十八年的書,沒有老師問過我;假如有老師問過我,我相信我會思考一下。但是每天過的日子,像初中,一天考五科、考六科,同一個題目做了多少次。訓練出來是什麼?是個寫考卷的機器。而我們回首來時路,這些數學題、這些考試卷,裡面的內容有百分之多少對你的一生有長遠的影響?沒有,幾乎沒有。

  我們剛剛讀《大學》,「其所厚者薄」,「厚」是什麼?人生最重要的思想、觀念沒有讀,「厚者薄」;反而人生的枝末,這些知識、技能是枝末,「其所薄者厚」。會有什麼結果?這叫本末倒置。所以現在出來很多的大學生的狀況,以至於我們聽到很多的訊息,都會覺得這樣的狀況不能再下去。比方某所大學,剛開學一、兩個月,一個學生因為學校餐廳的菜不好吃,又要自己洗衣服,所以他很煩,最後他自殺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你看現在的大學生承受挫折、獨立生活的能力如此之差。

  再來,有個大學生打電話給他父親:父親,我生病了,必須要一千兩百塊的醫藥費,父親,你趕快幫我寄過來。這個父親聽完之後心急如焚,開始在他們故鄉裡到處借錢。可是因為他的孩子去念大學,已經讓他該借的錢都借得差不多了,可以借的錢都借了。所有的村民看到他父親,都有一點怎麼樣?一點害怕。但是確實他是為了孩子讀書,有時候也會兩肋插刀借給他,但是也已經快借不出來,最後只借到三百塊錢。這父親回來以後,眉頭深鎖,孩子的爺爺看到了,瞭解了情況。孫子要一千兩百塊的醫藥費,這樣吧!把我那副棺材也賣了。那叫棺材本,鄉下地區老人家的棺材都先買好了。結果又把棺材賣了,勉強湊到了一千兩百塊。

  這父親不放心,匯過去,老人家怕匯丟了。自己還沒跟孩子打招呼,已經心很急了,直接自己坐車去,要親手把錢拿給孩子。到了宿舍,他去找孩子的同學,就進去,很緊張。然後問他的同學:我兒子在哪間醫院?他的同學莫名其妙,說你兒子又沒生病,你的兒子跟女朋友去拍那種藝術照。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大家都沒有照過,所以我們清華的校風就是好,沒有虛華、沒有奢靡之氣。去拍那種裝作好像很美麗、很英俊的照片,照起來還要濛濛的,怕把青春痘都照出來。拍那種照片很貴,一千多塊。

  他的父親因為幾天來極度的憂慮,一聽到這個消息,當場昏過去,就倒下去了。過了沒多久,才慢慢甦醒過來。醒過來的時候,剛好他的兒子回到宿舍,他的父親跟他講:兒子!你怎麼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他兒子不只沒有慚愧,還跟他父親講:父親,我的同學都這樣。這個大學生這個言語的背後,代表著多少的大學生現在是用父母的血汗錢在那裡揮霍。我們思考一下,這樣的大學生縱使踏出社會,我們能期望他利益社會嗎?讀過《大學》都知道,不可能!因為家齊而後國治,連自己的家,連自己最親的父母,他都不會去關懷、照顧,我們還期望他能夠利益這個社會,無有是處。他的父親聽到了這個話以後,非常的無奈,對著他兒子講:你簡直不是人,你比畜生還不如!氣得就走了。

  諸位同學,我們看到這個故事是結果,原因在哪?一個大學生,年齡也不大,他這樣做出忤逆父母的行為,請問他願意嗎?但是已經有一個力量超過他尊重他的父母,什麼力量?欲望的力量。我們教育都非常清楚,「禁於未發之謂豫」,習性不能讓它發作,發作起來要再把它壓下去,容不容易?難。所以中國人的思惟相當的不容易,都是防微杜漸,所以教育叫「禁於未發之謂豫」。

  我們常常掛在口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諸位同學,我們學習當中,首重專注,有專注,心才定得下來,定靜安慮。有同學上去擦黑板,你們不能專注度就飄到那裡去,我的心靈非常的脆弱,我會覺得受傷了。所以,處處留心皆學問。你今天去談生意,好不容易來個歐洲的客戶,談了半天,突然有個清華的美女走過去。你實在忍不住,抬起頭來,看了兩秒又回過來,這個客戶心裡怎麼樣,好不好受?他本來很有靈感,都沒靈感了。所以我們的舉手投足,都會讓人產生對我們的一種印象。

  所以《中庸》才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道是什麼?恭敬心是道,仁慈的心是道,孝心也是道。仁愛的心從哪裡出來?仁愛的心,當我們使用完這個教室,我們會想到,我們出去以後又有其他的同學會來用。所以我們應該不要搞髒,應該給後來的人留一片清潔的學習環境。這顆心是什麼?仁慈之心。我們可以想到,我們不把教室弄得太亂,服務勞動的這些長者,他們就減少很多的辛勞。所以仁慈之心在哪?在生活的點滴之中。

  所以諸位老師,一個人的道德、學問什麼時候提升?絕對不是念了《大學》一千遍,境界就提升了。最重要的是落實到什麼樣的程度,那叫實學。讀了一千遍,都沒有做到,不只沒有好處,很可能形成壞處。因為《弟子規》告訴我們,「不力行」,你不照著《大學》裡去做,《大學》教我們什麼?「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要讓家庭好,不是去要求家人;要讓團體好,不是去要求別人。我們今天當會長,當某個社團的負責人,莫向外求,要瞭解「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我們有仁慈之心,我們有禮讓的態度,整個團體的氛圍就會帶動起來,這是你懂得,怎麼樣才是正確處世待人的態度。

  當我們時時能夠仁心、能夠禮讓,我們每一年的境界都會不一樣。所以,讀書常說貴在變化氣質,一個人有沒有學問,看臉就知道。為什麼貴在變化氣質?氣質會變的根源在哪?還是在心。所以十年以後,你的朋友看到你說:你怎麼跟十年前一樣年輕?那你的學問不錯。為什麼?最起碼代表你的憂慮很少,憂慮少,心才會正;憂慮多,心不能正;心不正,身就不能修;身不能修,家就不能齊。

  我們注意去觀察,當為人父母者,每天杞人憂天,每天在那裡唉聲嘆氣,請問他能不能教出很樂觀的孩子?不可能!,怎麼樣讓自己的心正?確實我們愈深入經典,才能真正對我們的老祖宗生起無比的崇敬之心。不是我們在那裡念課本,博大精深,淵遠流長,然後就生起恭敬心,不可能。因為世間好話,中國的聖賢都說盡了,而這些好的話,都足以讓我們的人生少走幾十年的彎路。

  諸位同學,人生這二十多年走過來,你們走得很輕鬆嗎?我覺得我走得很累,而我累都不知道為什麼我會累?為什麼看起來會這麼樣的蒼老?後來才知道根源所在,一個人的苦就苦在求不得,求不得苦。結果老祖宗一帖藥就把它治好了,「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人生假如懂得知足常樂,哪裡來的這麼多的憂慮、這麼多的牽掛?可是很多人又想,知足,吃得又不夠好,穿得又不夠好,這樣會不會很委屈自己?其實真正知足的人,他在當下已經在積累他的福分,知足的人有德行,就有福;知足的人能以他的有餘,去奉人家的不足,去接濟一些生活更貧苦的人。但是愈接濟人,他的福分就愈大,他走到哪都有福,因為他為人著想。「我為人人」,招來的結果是什麼?「人人為我」。

  人為什麼不能契入那種聖賢的人生境界?你看聖賢的人生境界是什麼?他愛人、敬人。我們孟夫子這段話:「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以仁存心,以禮存心」表現出來的行為是什麼?「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有禮貌的人懂得恭敬別人。而愛人會得到什麼樣的回饋?「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諸位同學,當我們整個周遭的親友都對我們愛敬,日子好不好過?太好過了!問題在於人因為自私放不下,所以他就不肯知足,不願接濟別人的不足,他當然就感不得所有人對他的愛敬。

  你看古代有些員外特別樂善好施,一看到有貧苦,一看到災荒來了,馬上開倉救人。我們觀察一下他的後代子孫,都可以興旺好多代,《易經》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且假如他們家突然起了點小火苗,因為他是用至誠的心去幫別人,這些人時時想著我有什麼機會可以幫幫他。你用真誠對人,人家也用真誠對你,一直想有機會能夠幫你服務一下。看你們家突然起一點火苗,他跑百米賽跑的速度,把水澆下去。他覺得很光榮,你看我幫他滅火了。人心是很厚道的;人心不厚道,只在那些經濟開發特別嚴重的地方。一般我們說「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每一天他們對天地都有敬畏之心。他們都非常惜福,他們都知道每顆稻子、每顆蔬菜長出來都要有一段長時間的醞釀,都是不容易的,不能糟蹋食物。所以人心很厚道,大家都想要來幫忙他。

  但是假如今天,他當員外很有錢,為富不仁,旁邊都有人餓死了,他還是不接濟,聖賢人說「積財傷道」,傷我們做人的道。他不去接濟這些貧苦的人,請問他的孩子學到什麼?你看人往往私欲很重的時候,把他的智慧都掩埋住了,都看不到未來,逞一時的好惡而已。他的孩子學到什麼?學到貪利,學到自私!後代子孫學到這個,請問他的家風還能下去嗎?再大的財富絕對擋不過一種人花,就是不肖子孫。一個不肖子孫,可以把兩代、三代的財富,瞬間一筆勾銷。賺錢的人會比較省,沒有賺過的錢的人,花錢起來怎麼樣?很闊!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循著上天的好生之德,家風才能不敗。你看他這麼為富不仁,突然家裡起火了,會發生什麼情況?不只沒有人跑百米來幫他熄火,所有的人站在那裡圍觀,然後說著:蒼天有眼,燒得好!所以很多的人生境界,唯有你依照真理去做,你才能體會個中的道理跟喜悅在裡面。學問絕對不是我們在那裡想得半死,然後你就悟入;都要靠著自己身體力行,才能夠體會得到。

  我理解到「求不得」是人生最大的苦,人生不去求,苦大部分就不見了。不去求不是每天沒事幹,是我們付出的時候不求回饋。為什麼?那都是我們應該盡的本分,所謂「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諸位同學,那是誰應該做的?這句話是誰應該做的?每個人都應該做。你說「我又還沒當爸爸」!你當爸爸是等你兒子生出來那天,你才說,好,我來學當爸爸。是不是這樣?所以「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你沒有做好準備,突然你當了爸爸,你會被你兒子嚇死。很多人是兒子生出來得憂鬱症的,有!他沒做好準備要當媽媽、要當爸爸,然後每天很煩惱:兒子每天在那裡活生生的,我怎麼教?怎麼帶?真的,很多人就嚇得半死。

  所以,每一句聖賢的經文,以至於我們國家領導人的智慧語錄,都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為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諸位同學,這是幾件事?四件。「身修而後家齊」,是!你身修了,焉有不家齊的道理?「家齊而後國治」,為什麼?家真的齊了,父子有親了,把孩子教得很乖,你走到哪裡,人家很羨慕,問你,兒子怎麼教?我們在很多地區都用《大學》,用這些經典教孩子,從小就非常會替人著想。有位媽媽就說,剛好親戚結婚請客,請了幾十桌,她把孩子帶去。她的孩子去了以後,對著每位長輩說叔叔好,阿姨好。結果這場婚宴,主角換人,所有的家長在那裡,「這個孩子到底怎麼教的?怎麼這麼有禮貌」!都圍過來問她怎麼教孩子。

  所以,齊家就開始影響你身旁周遭的人群。中國講「水到渠成」,「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真正我們修身的態度做到了,這個德風自自然然吹出去。這個影響力不是刻意的,刻意的那叫沽名釣譽,你看俗話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且人生能有很大的影響性,絕對不是等長大,有讀聖賢書的孩子,從小就在影響著整個社會。

  我們在深圳有個孩子,六歲。這個孩子還沒學以前是什麼樣子?他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然後他父親有四個兄弟姐妹,他的媽媽有三個兄弟姐妹。所以他有兩個叔叔、兩個姑姑、三個阿姨。他是他們那一代第一個男孩,所以他成長過程,他的爺爺說「看到這個孫子就等於看到我,罵他就是罵我,打他就是打我」。誰敢動他一根汗毛?這樣的孩子會成什麼樣子?人沒有理智的話,說他去愛護別人,無有是處,愛之足以害之!諸位男同學,我們現在理智不夠,你交女朋友會害死她。為什麼?你會把她寵壞了,到最後她會無法無天,隨時都可以跟你一哭二鬧三上吊。

  我很喜歡研究各地方的俚語,其實人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珍惜。各地方的這些祖宗,中國的祖宗真的是太特別了,特別厚道,都會想到世世代代。你到其他的國家、民族去看,有沒有這樣的祖宗?太少了!而且我們的祖宗是想千年萬代,就是因為有這個存心,我們文化才能承傳四、五千年不斷掉!諸位同學,人生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絕對都有它的原因存在。

  我是閩南人,我們俚語裡面就有一句,扣住了一個寵。寵愛寵愛,真正寵的是不是愛?寵害,寵了之後就害死他。這個俚語提到「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寵某吵鬧,寵夫,半夜爬起來哭,寵查某子(寵女兒),未落人家教」,一句話把人生太多的哲裡都含攝在裡面。你看現在所有人與人,家庭裡面所有的煩惱,都在這句話裡。根源就在沒有理智去愛親人,把他害了,愛之足以害之。

  你看殺父害母的這些孩子,請問他的父母不愛他嗎?有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的父母非常的有錢,從小讓他揮霍。到最後,他父親看了實在是受不了,一個月要花上萬塊。就找了個方法,透過很多關係,你看他有沒有本事?他爸爸很有本事,透過關係讓他去新疆當兵,想說兩年把他好好磨練一下,去當了兩年。兩年之後又回來,奢侈的態度沒有變。從這裡我們就瞭解到,「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還是改不掉,一直在跟他父親要錢。他父親最後翻臉了,說從此以後我不再給你錢。

  請問他的孩子會覺得怎麼樣?這個時候還會念及父母之親嗎?咬牙切齒,你不給我錢,壞念頭就出來,雇了殺手殺他父母。當他站在他們家門前,他的父親走出來以前,他跟這個殺手講,這個人出來會怎麼出來,會穿什麼衣服,哪些情況,講得一清二楚。這個人非常驚訝,就問他,你怎麼這麼清楚?他說那是我爸。把他父親殺了以後,進屋去,因為他父親放錢的那支鑰匙在他母親手裡,他母親也被殺了,父母都被殺了。請問他的父母不想愛他嗎?想!現在天下父母心,太多的父母想把孩子教好,但是怎麼樣?不懂!「人不學,不知道」,不知道為父之道、為母之道。所以現在家庭裡面,還有人與人相處都很苦,苦在不明理,苦在做錯很多事而不自知。

  所以你看,豬都不能寵,你寵豬,以後跑到你的廚房,把你的灶台都掀掉,真的!你看現在人家養狗,那個狗跳到沙發上,主人很生氣,「你再不下來,我就揍你」,那個狗理都不理他。為什麼?這隻狗已經把他主人的底限都摸得一清二楚。狗都能摸到了,何況是人!畜生都不能寵,還有兒子能寵?兒子寵出來,晚年淒慘。有位父母生了六個兒子,給他們娶了六個老婆,當然一個人一個,買了六棟房子。好,統統給他們了,請問結果是什麼?你們都有先見之明,太有智慧了。結果沒有地方住。所以,假如不讓孩子形成孝心、形成感恩心,你做得愈多,絕對得不到回饋,因為他覺得都是應該做的。好,我們先休息一下。

  

  我們接著剛剛說的,「寵」就不是真正愛護小孩,很可能因為寵,讓他的人格偏頗。對孩子太寵,他就會不孝。再來對女朋友、對太太能不能不理智的去寵愛?她不高興了,就跟你鬧一下。你就要從公司裡趕快跑回來,跟她安撫半天,然後帶她出去買衣服,買一買她舒服一點。隔兩天又給你打電話,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樣的先生一定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他每天在那裡工作能安心嗎?每天當公司的電話響起來,他會怎麼樣?「會不會是我老婆又打來了?」每天都是心有餘悸。我們看到歷史上非常有成就的聖哲人,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什麼?一個偉大的女人,能夠讓這個聖哲人、這個讀書人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太太一定是能為大局著想的人。

  你看我們現在的男人,懂不懂得怎麼挑老婆?要挑什麼?要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要挑的是可以「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是可以讓他的家風興旺。他的兄弟都會覺得,我弟弟娶這個太太回來,讓我們家很多事情都處理得非常的完善。所以中國人說,娶個好太太可以旺三代,娶個不好的太太會敗三代。所以諸位同學要注意,娶太太可不是只關你自己的事,攸關你家族興衰三代的命運,能不謹慎嗎?

  但是我們現在想想,現在男孩子找對象,第一個標準是什麼?漂亮。你們怎麼都不含蓄一點,直接就把答案說出來。那你再洞察機先,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背後代表什麼?女孩子假如從小很漂亮,走到哪,所有的人看到她,第一句話是什麼?「怎麼長這麼美麗!眼睛一邊一個,鼻子長這麼挺」。從小被這樣稱讚,聽久了以後,這個女孩她覺得什麼最重要?「其所薄者厚」,她覺得什麼最重要?臉蛋最重要。她的時間都花在哪?臉上。花在臉上,她心裡面的道德學問會高嗎?相對的就不容易了!

  我們有個老師,她是教幼兒園,她是幼兒園園長,她說她們幼兒園來了一個女孩,五、六歲。漂亮到什麼程度?這位園長是女的,她說看她第一眼,不敢再看她第二眼。你就知道那種吸力太強了,除非是英雄,不然都過不了!這個孩子在念幼兒園的時候,常常在上課半途有事沒事就拿出鏡子來照一下,過一會又照一下。請問她能把書讀好嗎?而當她注重外表的時候,她最難抵抗的就是甜言蜜語。

  所以我在教書的時候,看到我那些學生長得特別漂亮的,我都冷汗直流,你看我還是有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瞭解到要「禁於未發」,先幫她打預防針。所以當老師不容易,要處處替孩子設想到未來。我就跟他們上了一堂男女關係的課。六年級該不該上?不上不行!為什麼?她上了初中,聽的都是那些給你愛愛愛不完,給我一杯忘情水。先入為主,她就覺得,人生不愛得那麼痛苦,就等於沒有活過。這樣的想法對不對?那叫自討苦吃。

  我就告訴他們,人跟人相處要相識、相知、相惜、相愛,之後才走入婚姻。講婚姻的時候,還要特別強調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愛護,所以要好好經營。不是結了婚之後,像那些漫畫書說「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都是騙人的。相識,你看現在男孩子遇到她:我一定要追你。他都不知道你是圓的,還是扁的,他馬上說就要追你,說他很愛你,一定是假的,這是不正常的狀況。他假如見第一次面就跟你說:我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現在不只男人會騙女人,現在女人也會騙男人,有沒有?所以諸位男孩也要注意。一下子就跳到這裡,這都是不正常的。而且我們還要教導孩子去判斷,什麼才是真正懂得愛人?但是這個一講又太長,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我們先來講這邊。

  很多道理,你要把它瞭解清晰,真的是要用心、用功夫,你才能面面俱到,不然看事物都會有所偏頗。剛剛我們提到找太太的第一個條件,「物有本末,知所先後」,娶太太,先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她的德行。老祖宗有沒有教?教得可清楚,我們不看!老祖宗對得起我們,是我們自己對不起他們。我們看《詩經》是五經之首,《詩經》第一篇是什麼?「關雎」。關雎講什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麼是窈窕?我有一次在中學演講,我問說什麼叫窈窕?他說身材姣好的女性。當他回答完的時候,我深深感覺到有很多的老祖宗在那裡哭泣,他們蒙受不白之冤。「窈窕」是指有賢德的女性。你看頭篇就告訴我們,五倫關係要能夠發展的非常好,根源在夫婦。沒有老祖宗的引導,我們很難洞察到這些微妙的變化。

  你看夫婦,夫婦的相處,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人與人的關係能處好,你人生的問題都解決了。所謂人無倫外之人,沒有一個人跳出這個五倫關係之外;學無倫外之學,學問也沒有跳出五倫的,學無倫外之學。因為一個人懂得愛人,一個人懂得孝養父母,孟子說的「親親而仁民」,親愛自己的父母,那顆孝心、恭敬心內化了,他會推己及人。他會瞭解到每個人都有父母,每個人都有孩子,你不恭敬他的父母,孩子很傷心;你不愛護他的孩子,父母非常難過。一個有孝心的人,他不願看別人的父母難受,這很自然。

  「親親而仁民」,愛護所有的人民。這顆愛心再能推演到所有的動物跟植物,仁民而愛物。所以人跟自然的關係,就在孝心、在仁慈心當中自然就能和睦相處,因為他那顆仁慈心已經內化了。所以人與人的關係能處好,跟大自然的關係可以水到渠成。但是連對父母都不孝,人的存心會非常的自私。他不只會跟人競爭,他還會肆無忌憚的掠奪整個大自然的資源,到最後我們生存的空間都很難長期保持下去。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大自然的破壞嚴不嚴重?速度太快了。幾十億年形成這麼美麗的地球,請問人的自私可以在多短的時間之內把它摧毀?這個都要深思!人不厚道了,所謂只貪眼前之利益,沒有想到後代子孫。所以我常講,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裡面,只有一代的祖宗會被後代罵得很慘?哪一代的祖宗會被人家罵得很慘?你們認不認識?你們怎麼這麼無辜的樣子?告訴你們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我們的下一代,會對著我們的墳墓說:你給我們的是什麼思想?讓我們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你給我的是什麼水?都不能喝了;你給我的是什麼大地?統統過量噴農藥,都長不出草來了,你給我們的都是沙塵暴。這時候我們在天會不會安穩?很可能會從天上被罵得掉下來。是!

  這個微妙的關係我們來看看,夫婦是五倫的核心,夫婦關係的形成,才有父子、才有兄弟。而一個孩子的人格從哪裡學習起?從父母的榜樣。所以中國人說,「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我們鳳凰衛視有個名主持人,叫做王魯湘先生,他對中國文化也是研究很透徹。他自己帶小孩,孩子在三歲以前,他們夫妻全力配合把孩子教好。三年紮下了根,往後怎麼樣?輕鬆多了。這三年根沒紮下去,請問這個孩子他要擔憂多久?一輩子。所以誰最懂得投資報酬率?能夠防微杜漸,能夠高瞻遠矚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投資報酬率。

  你看我們現在經濟開發,好像快速賺很多錢,但所毀掉的地球資源,是往後花再多的錢可能都救不回來。所以他自己就很有經驗,他還說很多的朋友來問他生孩子的事情,而這些人都是怎麼準備?準備生了孩子,然後到國外去留學。回來的時候,就有個長那麼高的人叫他爸爸、叫他媽媽。把孩子交給誰?交給爺爺奶奶。這樣的孩子跟他能親嗎?所以他都勸他這些朋友,假如你沒有打算在孩子三歲前全心全意照顧他,把他的存心、把他處世的態度統統紮好的話,你沒有這個準備,不要生孩子,你這樣到最後你孩子很難帶。所以確實,很多的道理、真理絕對是超越時空,不會受影響。

  夫婦關係好,孩子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成長,人格非常健全。你看我們現在孩子為什麼脾氣那麼大?這是結果,原因在哪裡?我是因為從事了教育,就開始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有現在這些行為?去找源頭,慢慢才體會到,源頭在家庭教育。我就反觀自己,我們處世的態度都是受自己的父母影響。我父母沒有吵過架,我有兩個姐姐,三個孩子不知道怎麼吵架。人家對我們很大聲,我們都不知道要說什麼,有時候又很緊張,從來沒有去跟人家回話、跟人家爭吵,因為沒學過。而父母在我們面前談話,從來沒有談過哪個朋友的是是非非,所以我們也不會批評別人,批評起來就覺得很彆扭,不會。長養一顆仁愛的心,沒有對立、沒有衝突。

  所以,孩子的人際關係什麼時候學?哪是他大學畢業,然後去參加卡耐基,三天出來,人際關係就變好了,有沒有這種事?凡事要道法自然。在愛的環境當中成長,孩子就學會愛人;在沒有愛的環境當中成長,孩子沒有自信,孩子沒有安全感。走到外面,處處想要控制,因為他沒有安全感。這樣的人在面對男女感情的時候,會有特別多的挫折。所以幸不幸福,在家庭當中就埋下一些根基。夫婦好,父子就有親,因為是愛的環境。父子有親,他懂得感恩他的父母,他為人感恩的態度就形成。當他走進社會,遇到提攜他、照顧他的長者、上司,他就懂得盡忠。你看中國話都是相當有含義的,「忠臣出於孝子之門」。他面對父母的恩德,他都生起不了孝心,我們還想著他在你的公司會效忠你?不可能。

  所以《孝經》裡說:「事父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你看那種都是道法自然。事父孝,所以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懂得友愛兄弟姐妹,他那種替人著想的心在家裡就形成了。他出去念書、工作,跟同學很自然就處得好,跟同事也處得好,自然發展!「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懂得對人恭敬。「居家理」,他在家裡自己的被子都摺得很好,自己的工作都做得非常的穩妥,房間也很整齊。他這種管理事情、做事的能力,「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他在家裡就學習做事的方法,他這個能力內化了。他看到不整齊,自然就把它擺好,把它放好,心時時都在定中。他這樣的做事能力,就能轉移到他往後,「治可移於官」,他以後當縣長、當官的時候,這個能力自然就流露出來。所以,夫婦倫正了,五倫自正。

  我們常講「君子務本」,五倫的本在哪?在夫婦關係。所以現在要讓整個社會風氣改善,最重要的榜樣是什麼?夫婦和睦。諸位同學,你們都還沒有結婚,你們要結婚的時候,要發志向。學問能不能成就,關鍵在哪?立志。假如你求學問都不立志,那叫玩弄學問,拿著學問來消遣消遣。自己很無聊,拿起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還讓人家看著說,「這個人怎麼這麼用功」!自己還有點驕傲,那是消遣聖教。聖賢人對我們是什麼態度?是時時要成就我們的人生,我們不能用玩弄的態度、消遣的態度去對待它們。

  接下來,丈夫不能寵,寵壞了,他習性養成,他在外面會流連忘返,你在家裡會孤枕難眠,獨自哭泣。這都是沒有「慎於始」。一開始,你夫妻的對待,你就要有原則;你沒有原則,他就會攻城略地,得寸進尺。但是你一開始,當然,最好是在挑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了。等到已經結了以後,就已經是比較辛苦一點。所以你看,中國說「慎於始」,大學問!

  諸位同學,「慎於始」在哪?無時不刻都在慎於始。我們今天上這堂課,是不是慎於始?是!假如一開始,你說我今天很累,待會坐在角落睡一覺好了。那這節課對我們來講,就沒有產生什麼作用。再來,我們現在讀《大學》,請問我們讀《大學》的態度是什麼?應該是要把《大學》裡的每一句變成你的生活,要有這種態度你才能得學問的利益。有解無行,讀了這個書,沒有去行,增長我們的傲慢。你看《弟子規》說的,「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當我們讀這些聖賢書,沒有力行的、慎於始的態度,這些學問對我們的人生反而是一種障礙。所以,態度決定我們的成就,絕對不是成功以後再來修正你的態度。當我們明白道理以後都是開始,「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人生只要肯開始,永遠不嫌晚,都可以轉危機為轉機。

  在這個社會當中,我們讀書,讀書是志在聖賢,讀書是為了利益家庭社會。而現在社會最缺的是什麼?最缺的就是夫婦的好榜樣。所以諸位同學,以後您走向婚姻,一定要有志氣,我要當天下夫妻的榜樣。肯不肯?大家點下頭的時候,我們的老祖宗掉下了安慰的眼淚。真的,這就是讀書人的態度。一個人一生能對這個社會,以至於往後的世世代代,有多大的影響,取決於他的存心。人心量能到三十年,他就能有三十年的影響;人的心量是想到千秋萬代的人,他就能產生這樣的影響。孔老夫子為什麼經歷了兩千多年,依然受到這麼多人的尊敬,這麼多人的愛戴?原因在他考慮到的是千秋萬代。所以他的存心是「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我所做的一言一行,都是要對千年後代的人交代。他有這樣的心量,他能達到這樣的影響。

  你看范仲淹,他的家族到現在已經一千年,家風不衰,都不是偶然的,那是因為他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襟。而且他的影響不是現在的天下,而是什麼?而是往後上千年的天下,都受到他的影響。因為他當了所謂「行為世範」,他的風範成為世代的典範,要有這樣的定位,那我們做很多事就會覺得很踏實。

  最後,「寵查某子」,這是寵女兒,「未落人家教」,就是嫁到別人家裡會搞得人家雞犬不寧。現在這個例子可不少,而且嫁過去當媳婦,在那裡發飆的時候,回到娘家去,父親不只沒有罵她,還把女兒「來來來,父親給你當靠山,你不用怕」。岳父大人這麼做,好還是不好?是不是愛他自己的女兒?夫妻的相處,哪一門功課是必修?人與人相處,沒有忍耐的能力,能把人與人的關係處好嗎?不可能。我們可以去求先生要做的事、要講得話,都符合我的要求嗎?我們能去要求同事所有人的習慣,都符合我們的要求嗎?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學習忍讓,學習包容;沒有學到,一生絕對不可能幸福。可是她的父親有想到嗎?所以修身、齊家,沒有修身的智慧,孩子你絕對不可能教得好。

  我們來看一段話,「詩書為起家之本,勤儉為治家之源,和順為齊家之風,謹慎為保家之氣,孝悌為傳家之方」。我們看第一句,「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一個家族會興旺,關鍵在他明理,他不明理一定把家搞得亂七八糟。詩書當中,就是把人生的哲理能夠展現出來,讓我們去學習。所以,一個家族能不能興,看他有沒有讀聖賢書,就看得出來。

  再來,「勤儉為治家之源」,沒有勤儉的時候,這個家沒有辦法維持。你看曾國藩先生講,家敗,敗在一個什麼?「奢」字;人敗,敗在一個「逸」字,剛好跟勤儉顛倒;討人厭,敗在一個驕傲,「驕」字,這點得非常的清晰。所以一定要勤儉才能持家,不然再大的家產一定會敗光。

  我們再看「和順為齊家之風」,所謂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裡吵吵鬧鬧,遲早會敗喪,和順。

  我們再來看「謹慎為保家之氣」,在哪裡謹慎?在我們的處世待人要謹慎。所謂財色名食睡,這都是欲望、誘惑,當我們一不小心陷下去,這個家就喪掉了。我們看之前,在去年十一月份,有個大學的院長,某個經濟院的院長,因為嫖妓被解雇了。他還是那個地區的城市發展決策委員會之一,那麼有影響性,只因為不謹慎,家敗了,事業敗了。他對不起誰?他對不起的不只是家人,他對不起他的學生,那麼多學生都被他教過,本來很尊敬他。你看讓他對老師失去信心,那會影響學生一輩子。他也對不起整個社會對他這麼多的栽培,謹慎重要!

  再來,我們看「孝悌為傳家之方」,我們看到那些家風五代、十代沒有退的,一定都有孝悌傳家。而且孝悌傳家,不只影響他的家庭,很可能影響社會天下。因為孝悌是人本善裡面有的東西,他一演出來,會喚醒所有人來效法。周朝綿延八百多年,關鍵就在這兩個字。你看「孝」,周文王對他的父親王季非常的孝順,早中晚三次問候,「晨則省,昏則定」周文王做到了。周武王對周文王非常孝敬,周文王生病的時候,他守在旁邊十二天沒有解開他的帽子,日以繼夜照顧他的父親。周朝的「悌」更不用說了,把天下都讓給兄弟。周公在周武王生病的時候還向天祈求,折損他的壽命,讓他的兄長延壽。這種孝悌之風傳到天下去,他們這個朝代才能綿延八百多年,這都不是偶然。

  所以諸位同學,我們看這一段就能瞭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件事。今天沒有讀詩書、沒有勤儉、沒有和順、沒有謹慎、孝悌的修身態度,哪來的齊家?再來,請問治理一個國家需不需要這些東西?沒有詩書,所有為國家服務的人,腦子裡都胡思亂想,他怎麼去帶福利給人民?

  再來,一個國家,假如主政者不勤儉,會怎麼樣?你看夏桀,敗掉了,為什麼?他拿的是象牙筷子。象牙筷子要配什麼碗?配什麼酒杯?犀牛角的杯子,都配金器、銀器。金器、銀器端什麼菜?會不會青菜豆腐?不會,是山珍海味。你吃山珍海味會不會穿個T恤裝,會穿什麼?綾羅綢緞。你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會不會建個小木屋在裡面坐?會蓋什麼?高樓廣廈,都要錢!跟誰要錢?跟百姓要錢。你要他們的錢,他要你的什麼?他要你的命!所以「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很多的諫臣跟夏桀講,你這樣子會失天下。夏桀講:太陽哪有滅亡的?結果這句話傳到人民那裡,人民回了一句話,「吾與汝偕亡」,翻成白話就是說我跟你拼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治國依然是這些原理原則。

  我們看和順,家和萬事興,國家和順,民族才會興旺。所以我們漢滿蒙回藏苗傜合在一起,和順之氣。再來,領導者需不需要謹慎?一失足成千古恨,你看唐玄宗不夠謹慎,本來是「開元之治」,到最後變什麼?「安史之亂」。他能對得起廣大的人民嗎?最後,就講到孝悌可以治家,同樣可以治國,可以平天下。所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理原則,都在什麼?修身的德行上。所以最後才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本找到了,「本立而道生」,什麼道?你的家道生了,你的企業之道生了,你經營一個國家之道也能夠有很好的發展。

  我們有了這樣的認知,在面對往後我們讀這些聖賢的教誨,都要瞭解到,可以用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面。我們胡主席曾經講過,提到「常修為政之德」。我們來看,這個「政」是什麼意思?中國字很有意義,他都把義理開顯出來。「常修為政之德」,強調的是什麼?修身!所以我們胡主席對中國文化是讀透了。為政之德,德行是關鍵。我們注意一下,「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你當父母,要不要管理眾人之事?你當一個企業領導人,要不要管理眾人之事?所以這三句話不是給從政者聽而已,是給家庭、企業都能夠好好的去學習,為政之德。

  「常念貪欲之害」,貪欲很可能會讓自己身敗名裂,貪欲之害,要謹慎!「常懷律己之心」,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因為我們都很清楚,「上行下效」,都很清楚《論語》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一個家庭的父母,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以至於政府的負責人,他都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只要他正了,所謂「上梁正,下梁就正」,自然就風行草偃。所以,律己要從自己本身做起,就能影響一家、影響一個團體,以至於影響一個國家。好,我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摘自:http://ft.amtb.tw/dv.php?sn=52-150-01&lang=zh_TW

台長: 自如
人氣(4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幸福人生講座 |
此分類下一篇:傳統文化領航人生(第二集)
此分類上一篇:修學六和敬四眾同修分享—學習六和敬之省思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