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昨天講到了每一個我們在家庭,以至於在團體公司當中的角色,都應該要盡到本分,這樣人生才能圓滿,人生也才能無愧無悔。所以昨天提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我們可以感受得到,確實父母很用心在教導孩子,但是並沒有如他們所願,孩子懂事,孩子很乖巧。為什麼費了那麼多的氣力,但得到的結果也不盡人意?最主要這個慈愛要有智慧相輔相成才好。假如沒有智慧,那個愛會變成寵愛、變成溺愛。所以教育孩子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他那一顆善心。我們當父母的、當老師的有沒有時時在觀察孩子的孝心起了沒有?這才是抓到教育的根本。孩子的善心起了沒有?愛心起了沒有?度量起了沒有?假如他心胸狹窄,那他這輩子鐵定吃不完的苦頭,他容不了人,人家也容不了他。所以教育孩子要從他最細微的心念下手才對。
很多老祖宗的教誨,都是回歸到根本的心性上,所以說到量大福大。你看絕對沒有任何一個父母不求自己的孩子福分大,到哪去求?還求風水,是吧?求一大堆東西,但是那求到的都是枝末,甚至於是適得其反。他不了解到風水的根源在心地上。林則徐先生非常的慈愛我們這些後學、這些後代,所以把他人生歸納十個寶貴經驗,而且這十個經驗都是把人生的根本找到了,歸納成「十無益」。假如人生的努力錯了方向,那真的是徒勞無功,沒有任何的幫助。
第一條叫「父母不孝,奉神無益」。今天連父母都不孝了,那根本就沒有依照這些神聖的教誨去做,沒有依照神聖教誨做,就不可能得到真實的利益、真實的福分。因為福田還是靠自己的這顆心去耕耘的,而福田當中首要的就是恩田。恩莫大於父母之恩,連父母的恩都不去回報,那根本就無福可言。而且我們感受感受,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我們會尊重他嗎?那不可能的。人同此心,都可以感覺得到,不孝的人給人很不舒服的感覺,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以至於父母有過失了,絕對不在他人的面前講,一定是不言家醜,所謂「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對父母的過失,我們絕對不宣揚,然後非常用心的去規勸父母,所謂「怡吾色,柔吾聲」,這樣的態度。那父子,父母跟子女之間的這分緣分,只要我們為人子非常的至誠,一定可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定可以把父母的過失能夠規勸到正確的路上來。我們從歷史上都可以看得到,像大舜他的父母對他都到了看他不順眼,都要傷害他的情況,但是他還是一分至孝,感動了他的父母,也感動了天下的人。天下的人一看到大舜的風範都說,連大舜這樣都懂得行孝,那我們還有不孝的理由嗎?包含我們昨天提到閔子騫的故事,那都是至孝的表現。
我們今天聽聞大乘佛法,聽聞中國文化,那我們盡這分孝要盡到「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是要幫助父母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要有這樣的心境。那要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唯有佛法、唯有正法才能夠做得到;所有外在的這些財富地位,都完全幫不上忙。所以一定要讓父母能夠學佛。父母如何學佛?那就看我們如何表現。我們表現得非常的至孝,父母感動了,他會對正法產生高度的信心。所以依教奉行,讓父母生大歡喜,這都是盡孝,盡徹底的孝道。假如我們學了以後,改變的很快,父母離我們最親近,感覺得最直接。所以我們修學的人,假如父母不能感動,那我們要慚愧反省,所謂德未修,感未至。任何神聖的教誨,一定是從孝順父母開始做。所以這第一條是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第二是「兄弟不和,交友無益」,第三是「存心不善,風水無益」;第四、「行止不端,讀書無益」;第五、「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包含做人做事、讀書都在其中;「作事乖張,聰明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不愛惜自己的元氣,縱使吃得再好,還吃很多名貴的藥也沒有用;「時運不濟」,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時節因緣,假如時節因緣還沒到,強求也只是徒增痛苦,「妄求無益」,不要去強求;第九、「淫惡肆欲,陰騭無益」,這淫惡肆欲都算是很嚴重的習氣習染,假如這些習染不去除的話,縱使祖宗積了很多陰德,那一下子都會敗光掉;還有一個是「妄取人財,布施無益」,幸好都想起來。有時候,我們快要想不起來的時候,不可以緊張;一緊張,全腦中一片空白,這時候就要怎麼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這十無益,我們首先觀察自己的人生,我們今天為什麼福分不夠?頭一條,父母不孝的人,不可能有福的,甚至是天天在折福。所以人生根本從這個孝開始。再來,「兄弟不和,交友無益」,我們今天為什麼都交不到知心的朋友?因為我們在家裡面對最親近的兄弟姐妹,都提不起那分關懷、提不起那分道義,怎麼可能離開家門之後,會懂得處處替人著想、處處講道義?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從家庭就觀察的出來,從他對父母、對兄弟姐妹的態度。假如我們今天到一個朋友的家裡面去,看到他的兄弟姐妹都是直呼名號,沒有稱哥哥、姐姐,當我們處在其中的時候,感覺舒不舒服?這個時候,他的恭敬心有沒有?連對自己兄弟姐妹都是這個態度,那他的恭敬心去哪找?所以習慣成自然,這個習慣都是從家庭延伸出來的。
其實要觀察一個朋友,登門拜訪最好。我們現在看看交朋友、找對象,有沒有登門拜訪的?甚至於男女要結婚了,第一次見面就是來提親,有沒有?那真是誇張到極點了,把一生人生大事當玩笑看。所以真的,我們閩南話那一句「選田要撿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娌」。這都有源頭的,這個女兒懂不懂事,那要看她父母怎麼教!先看看她媽媽是不是個好媳婦。所以這是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不只交一個朋友要主動到他們家去看,甚至於是這個朋友跟我們有交情了,我們主動到他們家去給他的父母看,這樣有沒有道理?這叫無畏布施。因為他的孩子跟我們在交朋友,那他可能在生活當中會跟他母親提到:我某某朋友怎麼樣。當父母覺得我的兒子現在跟這個朋友關係挺密切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會不會影響我兒子走到不好的路?人家的父母會不會有這個罣礙?會!我以前高中跟一個同學很好,我念的是雄中,是男校,結果好到他媽媽說:最近好像同性戀比較多。她也會罣礙,是不是我兒子會不會這樣子?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讓人家的父母安心,這也是無畏布施。
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有沒有讓朋友,甚至讓他的家人生煩惱?我們這顆心要柔軟。所以主動去跟他們的家人認識熟悉,那他們就很放心,孩子交的這個朋友值得信任。他們都一起在學佛,在共修、共學。這個孩子縱使離開家鄉到外面去發展,他也比較放心。因為出外靠朋友,是吧?當我們自己在看自己的人生,跟兄弟姐妹都處不好,那我們交不到好朋友,就怪不得人,要自我反省。從對自己的家人開始做起。
第三條是「存心不善,風水無益」。真正人的福分都是從這顆心地開始的,風水是所以然,一個家庭為什麼會有好的風水?因為他的心地善良,那個叫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有福氣的人一居住之後,這整個風水都會變。我們打一個我們最切身的情況,比方今天到學校去了,剛去報到,這宿舍二、三個月沒人住。這時候一進去,心地善良又很愛乾淨的人,一下子就會把這個房間整理得乾乾淨淨,你看它的風水變了沒有?變了。但是不愛乾淨的人住進去,那還是變成豬窩。每個人走進去了,有沒有感覺風水不好?覺得坐在那裡如坐針氈,有沒有?那人在這樣的環境裡面,身心當然受影響!可是問題是誰造成的?我們的心造成的,我們懶惰的態度造成的。
今天這個公司風水很不好,人心都很險惡,那個還是心造成的。其實,說實在的,我們進到一個人的家庭,或者進到一個公司裡面,有沒有感覺到這裡面的磁場?有沒有?有!那磁場從哪裡來的?從每個人的心念來的。所以改風水最重要先改心才對!當我們走到這個家庭團體裡面,他們都很親切、很熱忱,對人很會著想,那感覺進去了覺得很容易就融成一片。
曾經我們聽到一個故事,就是有個風水專家,剛好經過一個地方,他已經長途跋涉了,都沒有水喝,所以渴得不得了。他就走了很遠,終於看到一戶人家,趕緊給他們敲門要水喝。結果一個老太太出來了,然後就趕緊進去端了一杯水出來,端的水是熱水,他已經很渴了,本來想喝一杯清涼,結果端出來是熱水;不只是熱水,在這杯熱水上面還灑了一些米糠(稻穀的殼就灑下去)。當這風水先生把這杯水端過來,正準備喝的時候,又燙又得這樣「呼呼」,這樣吹一吹才喝得到一小口。所以他很生氣,我跟你要一杯水,走那麼遠那麼渴,你還給我用熱水,讓我都不能大快朵頤,一下子喝下去,還給我用米糠,吹半天。所以他瞋恚心起來了,壞念頭也起來。因為他看到這戶人家辦喪事,有個棺木在那裡,可能是這老太太的先生剛好壽終正寢。所以他就說到:我是看風水的,我幫你們找一塊好的風水地。結果老太太很純樸,全家人都很高興,就把老人就葬在那塊地上。結果他找的就是斷子絕孫的地。
安葬當天,安葬完之後就傾盆大雨,下了一場大雨,結果這個墓後面的山崩掉了。那個山崩下來之後,剛好就崩到了這墓的後面,所以他們的墓就是有靠山。我們一般風水很好,都是背山,墓前面有一條河流,那好風水。那一場大雨下下來,那個山崩下來就變成這個墓的後山。因為雨下得太大了,所以前面也變成一條溪流。所以後來就變成好風水。
這個風水師過了幾年之後,剛好又經這個地方,想來看看這戶人家變成什麼樣子。結果一打開門,整個感覺這一家怎麼愈來愈興旺?就很納悶!然後就請教那個老太太。因為那個老太太,還有全家人看到他來了,高興的不得了,都把他奉成上賓,這個風水這麼好,我們一下子就發達起來。他請教這個老太太什麼?你們當初端那一杯水給我,為什麼要端熱水,上面還要加一些米糠,讓我喝得很不方便?結果老太太說:你長途跋涉,那個氣都還沒喘過來,假如喝冰水、喝冷水,一下嗆到了,內傷就不得了,怕你會嗆到,所以要喝溫水。而且又怕你喝得太急、太快,所以灑一些米糠下去,你會吹一下吹一下,一口一口慢慢的喝。這都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所以該有的福分,一定能夠得的到。聽說景氣愈不好,算命的人愈多。算到最後,我們也沒有比較有福報,誰比較有福報?算命的人荷包比較飽。所以真明理的人都清楚到,「但行好事」,好好的去利益他人,去敦倫盡分,自然福報就會來了,「莫問前程」。這是林則徐先生講到的。其實這每一句都可以安我們的心地。人不明理,汲汲營求,忙得頭昏腦脹,到底對人生有沒有幫助?所以都要從做人的根本來求人生的福慧。
下面兩句是讀書,「行止不端,讀書無益」,我們不要只看到孩子的學歷愈來愈高,問題是他的心地、他的舉手投足的行為到底有沒有跟德行相應?我們心太粗,因為只把孩子的一生只看在有高學歷就好了。其實這是太狹隘了。現在的社會,學歷比三十年前,那不知道要高多少。現在一個颱風來,這廣告牌掉下來都會砸到一個碩士還是一個博士,多到這個程度了。但是現在的家庭,以至於個人是愈來愈幸福嗎?其實不然。所以人生不能看得那麼狹隘。人生除了學歷以外,最重要的是他的德行,是他整個生活的能力才對。所以父母有遠見,看得深遠,這是孩子的福分,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
有位老師他就剛好接一個班,結果學生打電話來問他事情,學生在電話那一頭說到:請問某某某在嗎?這個老師一聽很難受,學生都已經五、六年級了,居然稱呼他的時候,連「老師」都沒有加,就某某某在嗎。這個小小的事情告訴我們,孩子的恭敬心到這麼大年紀了都沒有長,這是很嚴肅的事。孩子連對老師都提不起恭敬的態度,那請問他走到社會去,他怎麼對人恭敬?所以教育沒有小事。從心地上看,事情是沒有大跟小。所以這個恭敬的心、負責任的心,我們的孩子長了沒有?他沒有恭敬、他沒有負責任的態度,他的行止都不端正了。
這個老師接了這通電話很難受,要怪誰?假如我們從源頭來找,怪誰?怪家庭教育沒有教。你看,假如這個孩子父母親發現了,怎麼連老師都沒有尊重,沒有這個恭敬的稱謂,馬上訓斥他,這個孩子會不會反彈?他會不高興。其實教孩子最好的時候,就是他一二歲、二三歲那個時候,正在對電話好奇的時候。那我們每一次接電話那種恭敬的態度,不就傳給孩子了嗎?教育為什麼這麼辛苦?因為該教的時候沒教,等他的傲慢心起來了,不恭敬的心起來了,然後再來扭轉,然後又很急,要他馬上改。所以往往都會發生這種抵觸、衝突,就在這裡。
孩子那些處事待人的那種態度,往往都是在五六歲以前形成。五六歲的時候,父母在哪裡?父母往往假如都去工作了,那該教的時候都沒有教。為什麼說「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母親陪在身旁,很多孩子正確的行為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母親的一舉一動又是潛移默化。所以希望我們的孩子有健全的人格,那真的孩子還是要自己教好。所以人生的智慧就在這個取捨上,取捨對了,人生才能走得無怨無悔。當我們真正賺到錢了,但是孩子管不了,那時候對人生會無限的感嘆。
這位老師看到學生這樣,我們當老師也有責任,他五六年級了都還不會恭敬的稱呼老師,那代表前面五年的老師有沒有教?是!所以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當老師的深思。我們當了小學老師,沒有教恭敬、沒有教孝心,我們整個腦子裡在那裡趕進度,都是這些東西。當一個老師腦子裡都是趕進度,請問他的心能柔軟嗎?請問他能時時觀照得到孩子現在需要引導人生態度嗎?每天都在趕場的話,那老師的心很浮躁,孩子的心、學生的心也很浮躁。所以整個社會都這麼浮躁,他真的都不知道要走向什麼路去了,每天忙忙碌碌。所以當父母、當老師的要靜下來,不要人家都往那走了,我們也拼命的往那裡走,那個路是什麼路?都是急功近利的路。
聽說現在有的父母帶孩子學習,禮拜一到禮拜天每天都有,學英文,學什麼?我現在已經不食人間煙火了。學電腦、學跳舞、學下棋,一堆!每天排得滿滿的,孩子喘不過氣來。所以我們那時候教書都已經有一個現象,學生怕放假,為什麼怕放假?因為放假比禮拜一到禮拜五更累,排得更滿;在學校的話,老師還和藹可親,他還能喘喘氣。曾經有個女孩學鋼琴,得名,所以記者就問她:妳都得了這麼大的獎,妳現在最想做的是什麼事?結果那個女孩說:我最想把我的鋼琴給砸了。所以那記者接不下去了。你看看,我們只看到這個孩子得名了,父母只看到,看不看到她的內心現在是什麼狀態?所以欲令智迷,父母就是被虛榮心這個欲望給障住了,完全感受不到孩子的心靈到底是往哪裡在走。所以這樣的孩子生活被逼的喘不過氣來,他對父母都有怨恨。
一個孩子對父母都有怨恨,縱使他擁有再多的才藝、再高的學歷,他能幸福嗎?那不可能幸福。很多家長又說,但是學歷、才藝還是要有。其實一個人孝心有了,要學這些東西不難。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真正歸功於是我父親那一輩的人,他們也很有才華,學什麼都很認真、很踏實。他們都是因為有孝心,做人很厚道,才創造了這麼多我們台灣發展出來的這些成就。現在我們這一輩的學了一大堆才藝,那看看我們能創什麼出來?所以還是得看孩子的心地才對。那要讓孩子心地上有很多重要的心態都要建立起來,孝心,還有愛心、還有負責任的心。你看,我們現在的孩子責任心夠不夠?當他在家裡的時候,對家裡所有事情都視若無睹,我們還期望這個孩子以後會有成就嗎?那真的是痴人說夢。哪個成功的人不具備責任心?所以責任心一定要訓練。
從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所以首先什麼?早起的習慣。讓他對自己生活負責,從一天開始。所以《弟子規》說「朝起早,夜眠遲」,從早起。所以曾文正公,曾國藩先生也說「做人從早起起」。第一個,他自己早起,那是他對自己生活負責;再來,他能早起,他不懶散、不懶惰。我曾經住在佛寺裡面,早上三四點要起來敬茶、點香,那時候的日子覺得好像變長了。因為每天早上幹了一堆事了,然後錶一拿起來看,怎麼才七點多?好像突然一天變長了。確實早起有很多的好處,早起的時候空氣也特別好。
現在的孩子早上都怎麼起來?不都是父母叫醒的。而且父母叫醒的時候,還不只叫一次,還叫了三次、五次,叫到最後,孩子不高興了,還給父母發脾氣。你看又不負責任,又增長他這種瞋恨心。那應該是他自己負責才對。有一位媽媽,她的孩子起的晚了一點,然後在那裡梳洗的時候,又在那裡磨蹭,他媽媽按兵不動,讓他自己搞。後來去了以後,遲到了,母親就想他的老師會教訓他,會批評他。所以母親也不動聲色就回家了。後來中午這孩子回來,在大陸,他們中午回家裡吃飯。結果看孩子的表情好像沒什麼不一樣,那可能老師根本就沒有處罰他,沒有批評他,還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他的母親下午就打電話過去,結果一打電話就跟老師講:老師,今天我兒子遲到了。然後那個老師一聽到父母說我的孩子遲到了,馬上反應說:沒關係,沒關係。他母親就說:怎麼會沒關係?他假如現在都遲到,沒有養成守時的習慣,那他以後不知道要吃多大的虧。老師,這個不能沒關係,你一定要批評他,要教訓他。結果這個老師在電話那頭愣了一下,然後就說:原來你是要來討我批評孩子,要教訓孩子,我還以為你是來幫孩子解釋的。從這個老師的反應就感覺得出來,現在的家長太溺愛了,孩子錯了不只不教訓,還幫他掩飾。所以這個「倘掩飾」太嚴重了。後來老師馬上說:沒問題,沒問題,我今天下午一定會針對他的錯誤給他指正。
當天下午,這孩子回來了,臉色就不大一樣。事實上,孩子在讀小學的時候,在學校發生什麼事,看他的表情能不能看出來?可以!看他的表情有一點鬱悶,這時候父母馬上跟他聊一聊就能了解他的心事,就能很好的給他引導。為什麼現在父母跟孩子沒有辦法溝通?好像回到家裡,那孩子就是一臉臭臭的進他的房間,父母子女很少談話。那都是在孩子內心需要疏導、需要愛護的時候,別吵,別吵,我忙著。本來這麼親的關係,慢慢就從我們一次一次把他們推開當中,他們的心也變得冷漠下來。我在學校裡有什麼事,絕對都會跟我母親講,藏都藏不住,因為母親都會給我們很好的一些關愛引導。
這個孩子回來,母親一看就知道老師有批評。這個孩子一進來之後就很忙,就在那找:媽,有沒有鬧鐘?他自己就找鬧鐘了。找到以後,他就很認真把它調到六點,調好了之後,走出自己的房間,那個表情就是比較放心了。他媽看了就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他調六點的話,待會吃飯就響了,那個孩子不知道一天有兩個六點,他已經被批評的有點六神無主了。所以他媽媽說:你到晚上再調,不然待會吃飯那個鬧鐘就會作響了。那個孩子:原來是這樣。後來這個孩子早上都自己起來。他那個鬧鐘還隨身攜帶,比方剛好出遠門去了,他都會帶著一個鬧鐘,都自己起來,養成這個好習慣。孩子第一個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甚至於不只是早起,還要對自己的房間,甚至於對自己的家庭,他都要有責任感。
這在我們很多家訓裡面都有這樣的教誨。像《朱子治家格言》一開頭第一句就是教孩子要有責任心,「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現在孩子有沒有這個態度?當他去關門的時候,他那種細心、耐心都在這些工作當中磨鍊出來。現在的孩子只會讀書,這些事都不干他的事,天塌下來都沒什麼反應。他那個關懷的心、負責任的心、細膩的心從哪裡來鍛鍊?所以這個孩子在家裡懂得負責,他到團體、到公司去服務,他自然這個責任心就提得起來。所以要讓孩子在家裡多替家庭付出。
有個父親他聽了以後,他就在想我生了三個女兒,到底對家裡有沒有責任感,他想要做實驗試試看。所以就在他的房間進門擺了一支掃把,就橫放在那裡。就叫他大女兒來,他的大女兒一進門,看到這支掃把,一步就跨過去了,視若無睹,過來:爸,什麼事?他爸有點失望,明明那個掃把都擺在路上了,她也不去管。爸爸心裡想還有兩個女兒,又把二女兒叫來了,然後二女兒一到門口,還是一步就跨過去了,三女兒還是一樣。所以他有點心灰意冷,三個女兒都沒有那種責任心。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人,想到誰?想到他太太,結果他就把他太太叫過來,他太太一進門一看到掃把,自然就把這個掃把放好,然後走到先生的面前,先生有一點點安慰。你看,媽媽把所有家裡的事都當作自己的事,而孩子他把家當什麼?當旅館!把父母當什麼?當僕人!這樣還得了。所以不只是還沒成家以前當旅館、當僕人,甚至於連成家以後,回家還是這麼個態度。
在大陸有一條歌,一個口號叫「常回家看看」,我們其實聽到這一句話,都會覺得是一個時代的悲哀,連回家都得提醒,連回家關心父母、孝敬父母,還要鼓吹。我記得我小時候還最常聽到一句話叫「爸爸回家吃晚飯」,其實當我們在看到一句口號,該傷心,該冷靜,而不是這個口號不錯。這些口號都已經在告訴我們很多社會現象值得深省。這句「爸爸回家吃晚飯」,對我來講覺得應該的,我爸爸不是每天都回來吃飯嗎?但是這句話可能對很多家庭都是很期望的。我的父親是在商業界(在銀行),應酬多不多?可是我爸爸都是回家吃晚飯。所以人生真是有捨有得,不必要的應酬推掉了,陪孩子一起讀書,那孩子從小讀書習慣就養成,根本不用費太大的力氣,在那一直推孩子讀書。所以這個捨得之中真的是要有智慧。所以要常回家看看。
我遇到一些長輩,他們就在那反應,他說:不如不要回來,為什麼?他說這個口號出來了,孩子看看人家都有回去看父母,自己面子掛不下,心不甘情不願還是回去了,帶著太太、帶著孩子回去了。回去之後,這個夫妻倆往沙發一坐看報紙,也不會去幫忙。那爸爸媽媽知道他們要回來,又得中餐要打理好,所以一大早就去買菜,然後就在廚房裡搞了半天。然後孫子還在家裡面在那裡亂竄,大呼小叫,他們那個神經都很緊繃,孫子都沒有好好管。結果菜煮好了,全身汗流浹背都有,結果兒子媳婦、孫子大快朵頤吃飽了,然後拍拍屁股:媽,我回來了,我們要走了。這麼一走,兩老坐在沙發上,長長嘆了一口氣:不如不要回來。家裡好像打了一場仗一樣。而且我還聽一個老人家說,兒子回來吃一頂,他們得再吃一個禮拜的剩菜。到底是我們回家是在孝順父母,還是回去父母孝順我們?
所以這個孩子沒有責任的心,真的是把家裡都當旅館看,而這樣的心態,他現在那麼大了要扭轉,都要好好的引導才行。甚至於我們父母講他,他還不高興,這時候得怎麼辦?這個時候得,比方坐在那裡,我們看幸福人生講座,就轉到孝順那一集,然後兒子、媳婦剛好來了,這個滿好的,然後說:我先去忙。你就先走開,然後讓他們自己看。假如你說:這一集就是你們最需要聽的,來坐好。他馬上說:媽,我要上廁所。大人,你硬要強迫,他很容易起反彈,所以還要善巧方便。甚至於看他的朋友當中有在學佛的,那可以易子而教,讓這些好的朋友能夠去影響他。最重要的還是這一顆成就自己孩子的心,但絕對不可以操之過急。我們這節課先談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