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講到「君子如祉」。君子就是有道德學問的人,而這個亂就能夠很快的停止下來,能夠把它轉成好的境界。所以父母學了古聖先賢的教誨,家庭的命運能夠轉變過來。這個亂從哪裡開始?我們解決問題就好像在看病一樣,中醫看病要治根本,不能只治表相,亂也是一樣。今天孩子在那裡吵鬧,你說:不要吵,再吵我打你。亂有沒有止住?表面止住,事實上沒有止住。今天離婚率很高,我們趕快辦很多未婚先修班,花很多錢去辦這個班,效果會怎麼樣?不見得會很好,因為處世待人的態度從家庭當中就漸漸形成,他已經自私自利了,到了二十幾歲要結婚,你一下子要讓他變成很講道義,都不是那麼容易。所以都是在他心性當中下功夫,在他所謂少成若天性的時候就習慣成自然,那是真正有智慧的。
像我們剛剛講的就跟治病一樣,真正高明的大夫是治未病,不是治已病。歷史上有一個神醫叫扁鵲,他把很多重症病人都給治療得好轉不少,人家就問他:你的醫術這麼高。他說:我的醫術不是最高的。還有醫術比你好的人?他說:我的大哥醫術比我好。在人還沒有病的時候,他就知道告訴大家如何調理,所以都不生病。還沒生病的時候就已經把養生的方法都告訴大家,所以他的醫術最高。再來就是他的二哥,人家一有小病,他馬上能診斷出來,趕快把它化解掉、治療好,所以我二哥的醫術是僅次於我大哥。接下來就是我,我都是人家病得很重了,然後我幫他治好。人家一看到說妙手回春,這麼重的病都能治,其實我的醫術並沒有比我的大哥、二哥好。
看病是如此,教育也是如此,所以為什麼中國人說「蒙以養正,聖功也」。為什麼《易經》裡面蒙卦有給我們這樣的人生啟示?蒙有延伸的義理。就是孩子他在小的時候都很天真、很無邪,這個時候要長他的整個正念、正氣,所以蒙卦裡面提到「捍其外誘,全其真純」。財色名食睡的欲望要懂得讓他節制,不可以肆無忌憚的發展下去,捍其外誘,要保存他這顆本善的心,全其真純。
你看我們講到這句蒙卦,就想要讓孩子捍其外誘,全其真純,那我們都不用。我們沒有捍其外誘的態度,怎麼去幫孩子捍其外誘?我們對這些欲望的敏感度都不夠,怎麼可能能夠引導孩子?我們都沒有辦法時時觀照我的心有沒有偏離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又怎麼教導我們的孩子有這樣的觀照能力?你看每句都跟《大學》裡的一句教誨很相應,「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根本很重要,每句經句都要找到根本。所以師長這一、二年特別強調八個字,「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沒有這個本,教學也沒用,因為教學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身教。
我們現在懂了這個道理,全其真純就是抓到了教育最重要的,啟發他的善良這顆心,有了這樣的認知,家裡的亂能止得住。家裡的亂往往是孩子染成習氣了,家裡人染上習氣了才會亂,才會搞得家庭烏煙瘴氣的。所以怎麼止亂?《弟子規》從頭至尾都在止家庭的亂。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孩子假如沒有對父母的孝敬心,這個家就亂了;以至於他沒有一分感恩心、孝敬心,他不只會把自己的家搞亂,還會什麼?還會把他到的公司搞得亂七八糟。我們做人有一個原則,你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家亂便罷,不要再去搞得人家的家裡烏煙瘴氣。甚至於你看假如我們沒把女兒教好,嫁到人家的家裡搞得人家雞犬不寧,閩南話這一句是很深的人生哲理,很重要的提醒,「寵女兒難入別人的家教」。這都是我們看得到,看得比較深遠一點,孩子的心性是他人生最根本之處。
我們的孩子到人家的公司去,啥活也不會幹,也不會去體察別人的需要、客戶的需要。領導人、老闆: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連這個都不會想。這就是那顆體貼的心、那顆替別人著想的心沒有提起來。那樣的心境從哪裡開始提起來的?從對父母的關懷提起來的,「冬則溫,夏則凊」。企業現在找不到好的服務客戶的人才,因為他們小時候沒學過《弟子規》,沒有那顆時時體恤父母需要的心。他能時時體恤父母需要,自然能體恤到他人、客戶,以至於他當官,人民的需要他都能感覺得到。古話說「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那不是在當官是如此,企業用人才都應該以這句話為圭臬。假如他不孝順,你大大起用他的話很危臉,因為沒有孝心,長的就是自私自利的心。改天他為了利益,很可能會翻臉不認人,你對他的栽培他都忘了,只想著我這一筆撈了,我一輩子都不愁了。
真正有智慧判斷的領導人,他團隊的亂就能止住,我們剛剛說的亂庶遄已。剛剛講的都是智慧的判斷,用人要會判斷,用人的判斷也在這個孝字上。「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他已經違背德行;「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理」,這個違背禮節恭敬。這些經句是在《孝經》。真正我們人生智慧的判斷,都是依循這些真理才不會做錯。他連父母都不親愛了而去愛領導人,那叫有利可圖,他不是真正愛這個領導人,是愛權力、財富。不恭敬自己的父母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理,那個違背恭敬心的原則。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孝敬的心、感恩的心都是從對父母的孝開始形成的。
有個單位的領導(政府單位)下了一個規定,只要不孝順父母的人都不提拔,他就在自己的單位明文規定。現在都強調民主,所以他也跟所有主要幹部一起討論,大家同意了才通過。當然我們現在要很冷靜,什麼叫民主?民主是時時以人民的福祉為最主要,這是民主,這是實質的民主。絕對不單是制度上追求民主,實質上也要追求民主,是所有從政者念念為了人民的福祉,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選票,或者是他的名利雙收而已。真正的民主絕對沒有為自己名利的念頭,有了自己名利的念頭,縱使有民主的制度也達不到真正為人民謀福祉。甚至於他假如想著四年以後就不關我的事,那他在這四年會做出什麼事情我們很難預測。所以真的制度不見得能根本解決社會問題,教育才行。這些選上的人又讀了這些聖賢書,懂得如何愛民才有可能真正為人民謀福祉。假如四年以後就不關我的事,那很麻煩,不能有這樣的態度。當然他假如是這樣的態度,日久見人心,終究會被人民所排斥、不認同。
路易十五是法國的一個皇帝,他在位的時候驕奢淫逸都來,人家就勸誡他你不能這麼幹,不然你的後代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就給他建議,不然你的朝代延續不下去。結果路易十五講了一句話,他說:我哪管我死後洪水滔天。我死了以後,洪水把整個國家淹沒了,也不干我的事。你看無後的觀念,為人父母怎麼可以有無後的觀念?反正我享受得到就好,下一代我管不了,那完了。相同的政治也都要有後,要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打算,要為國家培養更多有德行的人才,這是有後的觀念。我們對整個民族也是要有這樣的態度。路易十五說道: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他的兒子結果是什麼?路易十六就上了斷頭台,他的後代就絕了。所以這些道理都相當的重要。
這一個領導者提出來,我們剛剛講到的是民主的觀念。表現最淋漓盡致的民主,堯舜時代。堯帝把民主演得淋漓盡致,堯帝時時刻刻「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他看到那些貧苦的人,覺得都是我的責任,所以看到有一個人飢餓了,是我讓他飢餓的;看到有一個人寒冷了,他說是我讓他寒冷的,我的福報不夠;看到天災,他覺得是我的德行才感來這樣的災禍,所以我要懺悔;看到有人被關起來了,他說是我沒有把他們教好,時時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上。所以「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堯帝這顆仁慈之心,召來了天下人都重道義。堯帝那個時候的子民,以不如堯帝的德行感到羞恥。德博而化廣,他這一分德行教化了天下的人民。古聖先賢做得到,我們也要有這分期許,要向他們學習。
堯帝在位的時候這麼愛護人民,這叫民主。而他自己不單是他當下要讓人民有好日子過,連他要離去之後都希望人民有好日子過,所以他幫人民找好的接班人。找了好久,找到他都已經七、八十歲左右了,後來找到了舜。找到舜的時候,還觀察了舜二十年,把女兒嫁給他,仔仔細細要看清楚他是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二十年之後,真正把天子之位給了舜,還輔政八年,總共培植大舜二十八年的時間,所以舜又繼續開創人民好的日子。堯舜,堯把天子位讓給舜,這是真正時時以人民的福祉為第一,這是民主的真正精神所在。所以制度一定要配合愛民、利民的存心,這個制度就可以彰顯起來。
我們愈去理解到這些道理,真的「建國君民」,建立國家,建立家庭,治理人民,然後照顧家人,最重要的是哪件事?教育,「教學為先」。教育就是要教德行,而德行的源頭就是孝道。所以教育的教字,左邊就是一個孝字,我們老祖宗造字都已經把根本給我們點出來了。
這個政府領導人提了這個規定之後,他們的主管都來了。主管都來了,他說:我們有一個新的規定,只要不孝的人都不能升遷。結果看到底下很有意思,有人歡樂、有人愁。誰歡樂了?孝順的人很高興。誰愁眉苦臉?不孝的人。但是很有意思,全票通過,沒人敢反對。這個有味道,你看縱使他不孝,他也知道不孝不對,他不敢反對。這個領導人自己去找了他所有幹部的父母,觀察到有幹部居然一、二年沒有回去看過他媽媽。能不能用忙,忙到一、二年都沒回去看媽媽?所以這樣的人不可以提拔。有個人他當官也當得很大,在上海買了七棟房子,上海一棟房子就夠貴了,他有七棟,結果他的媽媽還跟他一個比較弱智的弟弟,住在五0年代那個搖搖欲墜的破房子裡面。假如我們是主管,這樣的幹部你敢不敢用?怎麼敢用。這個人後來貪污了很多錢被抓起來。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那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是他在工作上提升的動力,他的動力不是孝心、不是仁愛心。所以一定要看得準才行,不然用錯人到時候會遺害一片人民,遺害一個地區都說不定。
我曾經看到報紙,有個地方的官員被抓起來了,那一天人民知道這個官員被抓起來之後,就開始放鞭炮,整夜鞭炮聲都沒有斷。當官當到這樣實在太過分了,閩南話說的真沒有分寸。但是為什麼現在人居然能做出這樣的事?人不學不知道,沒學這些倫理道德,沒學因果,都是弄權一時,淒涼萬古。我們今天有地位了,要對人民有責任,對自己的員工有責任,所以提拔人不可不慎。
那怎麼看?從孝道可以看,從他一切的態度可以判斷一個人,所以「大事難事看擔當」。領導人提拔主管,那不是自己好惡,要想到那是一分責任在。「順境逆境看襟度」,看他那能屈能伸的態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遇到大事難事看他的態度,他是愁眉苦臉還是勇於承擔?看他有沒有像曾子說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甚至於大事難事來了,他還會說謝謝主管給我的考驗,對我的信任。順境逆境看他那種韌性、耐力。臨喜臨怒,一個人很高興,就很容易因為高興隨口答應別人,之後「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還是因為自己的喜好用人不當,這都有可能。臨怒,發怒的時候他能不能止得住,假如怒氣不能止住很麻煩,他一發怒完,很可能人和都受損了,一受損要再補回來不容易。甚至於他面對一些重要人物還發脾氣,那更糟糕了。臨喜臨怒,看他的涵養夠不夠。群行群止看識見,就是處大眾當中應對進退都很得體,代表他見過世面,看識見。這都是看人。
這些經句其實在我們的古書裡面都很多。那《四庫全書》要讓幾台貨車來載,我怎麼來得及翻?大家不用操心,一本書就搞定了。一本書,《弟子規》能學得深入,能拿來觀照自己,自己很受用,自然看別人就很清楚。所以《弟子規》是顯聖鏡,這個人都做到了,很有修養;這個人一看都沒做到,照妖鏡馬上照出來。但是我們要很記住,要照得清楚別人,自己要先照清楚自己。
我記得以前曾經看過一個刮鬍刀的廣告,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在盥洗室裡面有一個老的軍官在那裡刮鬍子,剛好有一個新上任的軍官正準備要去新官上任三把火,在那個鏡子前面就雄糾糾氣昂昂的樣子。結果這個老軍官就隨口講了一句話,他剛好在刮鬍子,他說:要刮別人的鬍子,先把自己的刮乾淨。這句話很有意思,用孔夫子的教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己能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孩子、下屬自然效法,你不要求他,他都能比較自動自發。其身不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只是大小聲,只是靠自己的地位在壓,那人家終究不會服氣的,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我們沒有德行的話,比方孩子,我們在的時候看起來像綿羊,我們一踏出家門,他就已經失控了。甚至我們自己帶班,自己在的時候他們都很乖,結果自己請假兩天,代課老師來都快發瘋了;或者是主管,那部門你在的時候好像挺好,你一不在的時候都不知道他們會在背後搞什麼。所以不可能用權勢來領眾,最重要的要用德行來領眾。所以學習幾千年的聖賢智慧要抓住綱領,這本《弟子規》是很好的綱領。
這個領導人就是用孝來抉擇好的部屬,這個團隊慢慢就一群孝子聚集起來,就是他這個地方人民的福祉,所以君子如祉,亂庶遄已。這個領導人在講到這段的時候,他是接受媒體的採訪,因為他這個做法媒體也很好奇,就邀請他來。現在節目都是假如沒有找一個跟他意見不同的,好像就覺得節目的張力不夠,所以又去找了一個專門研究孝道的學者。當他聽完這個領導講是用孝來選擇部屬的時候,這個專門研究孝道的教授就講話,他說:我們看事情,私德跟公德不要混在一起看。這句話聽了會不會昏倒?他對父母怎樣你別管,只要在工作上對人民好就好了,什麼邏輯?他居然是孝道的專家,幸好我沒有在現場,不然我可能會吐血。因為他是專家,所以他已經不知道講給多少人聽了。所以顯正破邪,沒有這些聖賢教誨,人現在的判斷力不見了,似是而非的說法一大堆。
有一位大學生已經是讀研究所,他還是師範大學的研究生,愈讀覺得讀書很苦,為什麼?寫的論文東抓一些、西抓一些,統統在那裡拼湊,不是從自己的心體悟出來的道理,愈寫愈鬱悶,因為寫的東西跟自己的心又不相應。所以這位研究生說道,有時候他從圖書館走出來,在那裡寫那些長篇大論寫得是言不由衷,很痛苦。看到剛好有人帶著家裡的小狗到大學裡面來散步,那個小狗走得非常的清閒,悠哉悠哉,他在那一刻覺得我怎麼過得連這隻狗都不如?真的,人全部精力都是在名利追逐上,那真的活得比狗都不如,狗沒有我們這麼強的欲望。他就問老師:老師,《論語》打開來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什麼我讀書讀得那麼苦?人生很大的苦都在這個得失心上。他去請教他的導師,希望導師給他一些引導。結果他的老師皺著眉頭告訴他說:我跟你一樣。這個大學教授到底要把這些大學生帶去哪裡?帶去痛苦的人生。
他聽完之後很難受,他想我再去問問其他的,問看看其他的教授講得一不一樣。他去找到一個在學校很受歡迎的老師,就問他:老師,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應該快樂,可是我讀書怎麼讀那麼苦?這個老師非常嚴肅的對著他說:人生本來就是這樣。這些年輕人還沒踏上人生社會的道路,思想都不知道已經被誤導到哪個方向去了。所以當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人生如何五倫大道經營的美滿,這才是傳道。人生那麼多的無奈、那麼多的痛苦,我們要幫他解惑,要讓他的人生能自在輕安,這才不枉我們這一段師生之緣,這樣才對得起學生。我們當大學教授,當中學、小學的老師,甚至幼兒園的老師都應該對學生有這一分態度才對。我們當老師,絕對不能只是看到那份薪水而已。
我考上正式老師的時候,遇到長輩第一句話都跟我問:你當老師不錯,一個月賺多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整個社會風氣怎麼敗下來的?就是我們每次遇到年輕人都問一個月賺多少,引導所有年輕人第一考慮的是什麼?錢,所以社會敗壞我們難辭其咎。讀醫學院,他讀醫學院為什麼?是救死扶傷!這引導要慎於始。假如他在讀醫學院的過程,他的媽媽都提醒他,你知不知道巷口那個阿明,現在當醫生一個月賺多少,你自己看著辦。你看他那幾年讀醫生的時候,他想的是什麼?他能真正學到救死扶傷的學問嗎?以前的中醫,以前的醫師是希望病人這次看完,以後怎麼樣?別來了。但願世間常無病,哪怕櫃上藥生塵。但願世間常常沒有病痛,哪怕我的醫藥櫃上的藥統統都已經蓋上一層厚厚的塵埃,我都非常快樂。這才是當醫生的存心。
當律師,維護社會正義,希望家庭沒有衝突,人與人沒衝突,這才是當律師的初心。假如當律師的以錢為主,今天怎麼沒人來離婚?怎麼沒人兄弟來打官司,害我沒生意做。哪還得了!假如當老師的都是以利為主,除了工作以外又出去補習,甚至於這個學生假如不到我這裡來補都少教他一點,天下大亂。師道就因為當老師謀利的這個心,師道毀掉了,人愈來愈不尊重老師。
當老師的沒傳道授業解惑,還把師道給毀了,這個老師會去哪裡?會到十九層地獄去。我要當老師以前,聽過師長講這個十九層地獄,所以我們就比較有警覺性。十九層地獄就是有一個醫生草菅人命,墮到十八層地獄去了,他在那就很不高興,在那裡跺腳:氣死了,氣死了,我又不是故意的。你看都已經墮到地獄去了,還死不認錯,還在那裡沒有反觀自省。但是這也不能怪他,這要怪我們讀書人沒有把道理告訴他們,他假如有聽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不會在那跺腳了。跺了一會,突然聽到底下有聲音,他說:老兄你別踏了,灰塵都落在我的身上了。他嚇一跳,地獄不是十八層而已,怎麼底下還有人?他就很好奇,他說:我幹醫生的墮十八層地獄,你是幹哪一行的,怎麼墮得比我還下面?底下傳來一個聲音:我是當老師的。
這個故事很有道理,醫生是斷一個人的身命,老師是斷一個人的慧命。一個人能聞正法,那不是一生積累的因緣,可能是累世積累才有這個因緣。而我們斷了他的慧命,他不知道要多少世才能夠再遇到。而當他的人生態度不對了,他以後還是人家的父母,他又把他的孩子教錯了,那我們當老師的是遺害人家的子子孫孫。假如我們教的學生以後還出來當小學老師,你要把他教錯了,那他教學又要教幾百個學生。你看我們當老師的罪過大不大?這不要十九層地獄講完,大家都不敢當老師了,要勇於承擔,最重要的只要有這顆慈悲心,就不怕事情做不好。要有這個勇於承擔,縱使我們的方法技巧還不純熟,學生都能感受我們這顆替他著想的心。所以一般教學前五年的學生,感情都很好。當然這一顆愛心繼續保持下去,一輩子學生都跟我們處得很好。
有個老師告別式的時候,他的學生來了一千多個人,隆重到比總統、首相告別式還要莊嚴。他這些學生都回憶到,剛開始接觸老師的時候覺得老師很凶,一開始都怕怕的覺得怎麼這麼凶。但是一個月過去了,二個月過去了,他們開始感覺到老師雖然很凶,但是講的真的都是對的,真的是為我們好。到他的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每次開同學會一定要把老師找去,然後把老師找來的時候,他的學生都說:老師,你再罵罵我們幾句,再給我們講這些道理提醒提醒我們。他已經感受到老師那分愛護他們的心。所以這個老師每一年不知道要參加多少次同學會,因為他的學生一屆一屆都畢業了。這位老師這一生的人生非常有價值。所以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要把這分精神從我們身上傳下去。
當長輩問我們:你當小學老師一個月賺多少?我們馬上笑著對長輩說:你怎麼沒問我班上學生有多少個?一個班有三四十個學生,那是三四十個家庭。假如你認真負責了,那三四十個家庭的心都安下來了,他的父母很放心。假如我們不認真教,那三四十個家庭忐忑不安,每天就在憂慮我的孩子有沒有受到好的教誨。所以我們當老師的,應該體恤到家長的心情。孩子是他們的骨肉,心上肉,他們信任我們,交給我們,我們應該要盡我們的本分。長輩聽我這段話也頻頻點頭,對、對、對,你講的這樣對。對的事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需要互相提醒。尤其修道人假如念頭還是利害、名利,就枉費我們這一世遇到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緣。所以一定是敦倫盡分,一個人要敦倫盡分,絕對是把自私自利念頭放下才做得到。
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誰在影響?我們每個人都在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期許自己是給社會正確價值觀的影響。以至於我們坐在車上都是在給予大眾正確的價值觀。所以當下老人家上來了,我們馬上讓座,這就是在利益社會,而且這是用身教在利益社會。現在很多家長,媽媽帶著孩子,票還沒買好,然後叫兒子趕快去搶位子,那還得了!孩子從小就是自私自利。
剛剛我們講到的這一個專家,大家很冷靜,他是說私德跟公德要分開,你看研究孝道卻沒有真正體悟到經典的義理,所以那是當作研究而不是真實學問。《孝經》這一句話,他研究孝道的有沒有可能沒有讀過這一句話?不可能沒讀過,他有沒有讀到心裡去?就沒有契入了。
我到大學去講課的時候,有個大學的老師跟我講:蔡老師,我們一定要趕快在大學裡面把這些中國古聖先賢教誨要傳遞開來,跟救火差不多,跟救火一樣的緊迫。他為什麼跟我講這段話?因為我曾經到他們學校講了一段時間的課,後來剛好那段時間我到法國還有到一些地區去,所以那段時間我就沒有時間去。幾個月之後我又到他們學校,這個老師才跟我講這段話。他接著說:你這幾個月沒有來,我們學校還有請了其他的人去演講。其中就請到一個企業家,賺了一些錢,他一上台來對著底下的學生說:諸位同學,假如你們這輩子事業想成功,就要把道德兩個字放下。他在底下都坐不住了,可是人家已經站上去了,沒有辦法。他說只要不殺人,不放火,不犯法,什麼事都可以幹。更恐怖的是他話講完的時候,底下響起一片掌聲。現在愈偏頗的認知,年輕人愈容易被蠱惑、被煽動。所以真的教學為先,把做人正確的態度教給下一代,這個刻不容緩。從我們自己做起、從我們的家、從我們的團體開始,把這些正確的道理做出來,演出來。這是我們從擇人當中跟大家做個分享,所以路要看,人要選。
再來「話休不思就說」。言語三思而後言,三思而後行,話不能講得太快,沒有深思熟慮,自己高興、自己生氣了,話一下就出去了。一言既出,駟馬就難追,所以謹言、慎言對我們的人生就顯得很重要。謹言的態度從我們自己開始要慎重,以至於我們這個謹言的態度也要傳遞給孩子。現在很多節目主持人,揶揄他人,對人人身攻擊,小孩看了也很會學,所以現在的孩子伶牙俐嘴的很多。大人在那裡捧腹大笑,我們都知道那樣不對,孩子在旁邊陪你笑,他能不能分辨這樣是錯的?所以謹慎的態度要提起來,謹言從我們自己開始來提起。這節課就先講到這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