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8 23:18:02| 人氣1,0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活出美好】我所接觸到的生命教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去一年算是我最貼近彩虹愛家生命教育課程的時光,因為我是和孩子們共同經歷了那場「愛」與「關懷」的洗禮,而新的學期甫開學,我又在寶貝們的身上看見「尊重」的態度,那是過去一年我費盡心力也難說動的事,可是對現在的寶貝們而言「尊重」彷彿是自己由內而生的特質,不需要「教」了。

  其實,早在三年多年我與當時任教的高年級孩子就與彩虹媽咪結下不解之緣。剛開始只是單純的想讓孩子接觸生命教育的課程,後來透過彩虹志工們詳盡的教學計畫說明以及他們細心為孩子保存的學習歷程(塗鴉、學習單與互動單),我才發現自己對生命教育的認識是這麼的粗淺。直到這一年有幸和一年級的寶貝們一起「上課」,我才有機會深刻的體驗生命教育的真正意涵。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樣,認為生命教育與品格教育是相同的,但同樣是高年級的孩子,有接觸過生命教育課程的孩子其品格表現與其他孩子在心理理層面上是有些許差異的。以孩子們接觸的課程內容來看,經過一年多對認識自己以及群己關係的探討後,他們在行為處事上的有禮、謙恭、尊重、關懷與友愛都來自於「同理心」的延伸,因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想法,讓孩子願意自動修正不適當的言行。孩子們願意彼此禮讓與包容是因為他們了解這是待人的正確態度,甚至他們也希望被如此對待著,而非因為禮讓與包容是好的品格所致。

  對的或好的事情不一定能讓人們遵行,它必須要有更強的誘發力,從「同理」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在班上彩虹媽咪們常常以故事來和孩子分享觀點,而這也是我非常享受的一段過程。孩子們可以在同學的發言中聽到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有時是很兩極的,但透過同學的解釋與說明孩子們會逐漸瞭解彼此的真實感受,當「衝突」透過「討論」獲得「理解」,那麼「包容」就不是難事了。

  還記得班上孩子在一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施打疫苗的情形,有寶貝害怕到需要三人環抱才能安全完成施打的工作,也有寶貝們從排隊開始就一路哭到打完針,當然也有些頑皮的孩子會在一旁不停發出嘲笑譏諷的聲音,令哭者越演越烈。當時,不論我事前事後做了多少「教育工作」,孩子們還是很難克服恐懼或理解別人的緊張心情,所以下學期面臨一日兩針的情況時,我很害怕會出現不可收拾的突發狀況。令人訝異的是,「一日兩針」當天孩子們施打的速度相當快,即便有些寶貝們仍顯露害怕的神情,但最後都能勇敢的克服恐懼,短短三十分鐘不到的時間全班孩子都已施打完兩劑疫苗,讓現場的護士阿姨和義工家長們嘖嘖稱奇,以為我對孩子施了什麼魔法呢!

  與其說我對孩子們施了法,不如說是彩虹媽咪同時教我們師生領略到「面對即是勇敢」的道理。

  彩虹媽咪在一年級下學期之初曾經跟孩子們分享過《膽小阿迪和毛毯賊》的故事,故事裡的主角阿迪為了尋回自己的毛毯,跋山涉水的追著毛毯賊,最後終於嚇跑惡賊拿回自己心愛之物。彩虹媽咪在故事分享的過程裡,總是一面說一面詢問孩子的看法與感受,故事說完後彩虹媽咪還很認真的與孩子討論面對恐懼的方法,她細心的將孩子們的想法書寫在黑板上:「不要想、不要怕、不要管、想好的事情、抱著心愛的東西……。」對我而言這是非常精采的一堂課,因為表面上孩子們是在故事裡發現問題,然後試圖協助阿迪去解決問題,但事實上他們是在為自己尋求解決問題之道。

  所以在孩子們要施打疫苗前,我只是重複了那天的故事,問問孩子當時提到的克服恐懼的方法,然後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他們。如果您也在現場就能發現,好些個孩子在疫苗打下去的那一霎那是閉著眼睛的,而在一旁等待的孩子們不看也不聽打針處的事,多半是在閒聊一些好玩有趣的瑣事。當下看著寶貝們的我,又覺好笑又覺感動!更可愛的是,回到教室後有同學問:「誰哭了?」馬上就人回應:「哭有什麼關係?」最後有個孩子吞吞吐吐的說:「我想知道有誰哭了,這樣才能去安慰他啊!」

  當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害怕的人事物後,我們便能同理他人恐懼的心情,嘲笑弱者的言行自然就少了。當我們了解害怕是尋常感受,大家都可能會有,那麼面對恐懼甚至是勇敢的戰勝它,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因為體會到人有所不同,因為了解不同不會造成彼此的困擾,所以包容與接納自己及他人,學會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會是一種從心出發的體認與實踐。

  現在孩子們和我都很習慣用分享的方式來探討我們面對到的事物,例如最近上到一課「誰是勇士?」時,我問孩子們:「你們認為什麼是真正的勇敢?」有孩子立即回應道:「敢作敢當,勇敢面對,而不是用生命去比較的。」孩子最後一句話指的是──課文裡為了爭取勇士資格而向「不可能」挑戰,最後死於岸上的黑鯉魚。從孩子的回饋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們了解自己不需要為了向別人證明他有多麼勇敢就拿生命當賭注,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勇敢不是犧牲生命而取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必要向他人證明自己,「敢作敢當、勇敢面對」是存乎是心的價值。

  世界上有太多的至理名言可以作為待人接物的準則,但是如果無法了解其真正的意涵,何來實踐之舉?在彩虹媽咪帶領孩子從事生命教育探索的過程裡,孩子和我都學到──看事情的角度要多元,處事的態度則要基於相互尊重。現在我們都很習慣用分享與討論的方式來從事學習活動,學課本裡的知識也學課外的常識,學做人的道理也學待人的態度。當一個自我意識與優越感很強的孩子告訴我:「我們全班都很乖。」而不是「我最乖」時,我知道未來自己需要「說教」的機會將越來越少了!因為孩子們已經了解:彰顯自己不需要貶低他人,相互看重,欣賞他人的表現,才能同時提升自己的價值!


附註:

1.同文刊載於彩虹愛家生命教育部落格

2.同文經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潤飾後,以「生命教育在我們班」為名刊載於2009年3月「活出美好」專刊中。

台長: 巫婆
人氣(1,0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媒體報導 |
此分類下一篇:【媒體報導】龍星椪風茶網頁 獲全國佳作
此分類上一篇:【媒體報導】網界博覽會電子報創刊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