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有幸參與了國際數學教育心理學會(PME,註一)在韓國所舉辦的研討會,並在其間發表了一篇關於圖畫書運用於數學教學的研究報告。在長達五天的研討會中,透過來自世界各國數學教育學者的交流分享,不但讓我對於世界各國的數學教學趨勢有更深入的認識,也讓我對於圖畫書在數學教學上運用的未來更具信心。
簡單來說,您知道為什麼美國孩子對於小數的學習快於韓國孩子,而韓國孩子對於千以上的數字則學得比美國孩子快嗎?這是因為美國與韓國幣制不同的關係所致。由於金錢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孩子會在生活情境的驅使下先建立或發展相關的數學概念。這就是生活情境對孩子數學學習的影響力!
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CTM)於2000年出版的《學校數學課程與評鑑標準(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School Mathematics)》指出,數學教學的想法是將數學看作解題、溝通、推理,認為學習數學正如一個積極建構過程,教學應教導與生活連結的真實問題。Moyer(2000)指出,具文學性的童書其文字內容與插圖可提供數學討論的素材,而將數學融入文學情境裡對孩子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因為情境可使孩子將數學當作日常經驗的一部分。Whitin與Whitin(2001)相信在教室裡學童可以透過故事、插圖與班級討論,開始以數學的語言來進行交流。Krech(2003)也認為除了計算外,藉由故事內容可以讓學生透過分類、繪圖、設計與討論等過程來學習數學。
我在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曾進行長達一年的觀察與研究,過程中分別以《咦,箱子裡是啥》、《夢想家的披風》、《世界的一天》……等八本圖畫書,進行數、量、形概念的教學活動,發現圖畫書可以提升孩子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產生更多的數學討論,延伸與擴展數學概念的學習範圍。如果再深入探究圖畫書在數學教學上的運用,又可以根據圖畫書內容的不同區分為故事情境較強者與數學概念較強者二種類型,其中故事情境強的圖畫書可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活化數學教學,讓孩子產生數學想法與討論,並嘗試由故事情境中進行解題或推理,促使孩子將日常生活經驗帶入數學學習中。而數學概念強的圖畫書則可引導孩子學習新的數學概念或澄清學生的想法,讓孩子對數學概念有更明確清楚的認識與了解。
基礎的數學學習無法獨立於生活情境之外,而圖畫書可以透過圖片與文字提供部分孩子所需的數學學習情境,家長們在家也可以試著透過數學圖畫書來與孩子進行互動式的討論,讓孩子在故事的情境中培養數學思考的能力。
註一:「PME」原名「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是一個國際性的數學教育心理學會,這個團體每一年暑假都會於世界各會員國中擇一地舉辦一場長達五天的研討會。
參考文獻
Krech, B. (2003). Picture-Book Math. Instructor(New York. 1999). 112(7). 42-43.
Moyer, P. S. (2000). Communicating mathematically: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a natural connec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4(3), 246-55.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NCTM.
Whitin, P. & Whitin, D. (2001). Using literature to invite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28-37.
附註:同文刊於龍星國小96年親職教育通訊「大手牽小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