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進研究室沒多久,上網便收到教授的來信。老師轉寄了K校區傳來的某民間財團的獎學金補助申請通知,希望我去K校區的事務室問問。資料上面所列的申請資格是泰、韓、C國的學生。雖然沒有台灣,不過照筆者自己的推理,在申請「外國人登錄證」時即使筆者強調是台灣「出身」(即「出生」之意),還是沒商量餘地被登成C國,或許是這裡的政策,那以這邏輯來看,我去申請這獎學金或許可行也未可知呀!只要是留學生,不管是哪一國來的很少像某陳姓一家子一樣不用擔心學費的問題。既然老師也覺得筆者可以申請看看,那應該去瞭解一下情況,讓開銷寬裕些是遊子責無旁貸的義務。
我回信給老師說今天會去K校區的C cluster一趟,午後三點多便動身出發。學校有交通車,省得還得從「K阪」轉「H急」的電車通勤,雖如此仍需一個小時的車程。這也是我不太去K校區的原因,即使所屬應該是在那裡,而該區在整個K大裡有最新的設備和大樓,然而U校區的研究室和Y本部校區畢竟還是筆者平時生活的重心。
到達後筆者直接去工學本部的事務室,我跟職員小姐說明來意。小姐馬上查詢我目前獎學金申請的基本資料與在學狀況,也打了電話稍微詢問這獎學金的資格條件等,之後便回到櫃臺。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申請國家裡沒有台灣,所以應該不符資格。筆者倒是把自己的認知跟她說,當時在K市的市役所裡國籍被登成C國,那台灣的部分是不是有所謂保留效力?雖然在下可一點也不願意被認為是那一國的學生,但在爭奪獎學金的戰爭裡,有試才有機會,不去申請故做清高也只是跟自己過不去而已。畢竟在試圖寫完對國計民生有裨益的論文之前,自己的民生經濟也得充分維持才行。筆者委婉地請她和財團負責的人再確認一番,究竟台灣是否有包括在內?連泰國都有了,為何台灣會從缺?在這波全球不景氣的氛圍下,當地N圓又居高不下,台灣來的學子絕沒有比這些國家的人更有錢。
要說計較錢財的事情,難免銅臭滿溢,不登大雅。臉皮薄一點的,可能會視為畏途。筆者從退伍後到出國唸書這幾年,姑且不論腦袋裡的東西有沒有增長,修養有沒有變的更好,臉皮變像城牆一樣厚是絕對有的,目前要我在台上自顧自地大聲present 三十分鐘以上不理台下情緒反應,只要這是必須的,筆者也照樣不客氣。屬於自己的權利如果因為一些無聊的情緒或意識型態而不去爭取,那受害的還是自己,別人才懶得同情你,更甭說佩服兩字。扯了這麼遠,那我們趕快回到那位羞澀的小姐身上,經她再三確認後,再次回到櫃臺還是很不好意思地跟筆者說,台灣的學生並不在申請資格內。當下雖有些許失落,還是謝謝她幫忙查了這麼久,之後便搭交通車回U校區。
其實本文的用意,多少有著獎學金終究只是「只聞樓梯響」的遺憾,但另一層想說的卻是,在自己國內或許感覺不到母國的渺小和無力。只有到了國外,現實環境必須和一些強勢國家的學生競爭資源,或者即便同樣能力條件下卻因國籍定位而被限制了某些福利的申請時,才真正感覺到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被認同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