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這背景,可能因為秋田可愛,也可能因為版面的這句話讓我點滴心頭。總之,換了也就不用太理會原因,有那麼點計較因果反而掉入因果的感覺。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際遇,等待絕對是免不了的。新鮮人等待著立業成家,總希望自己才性分個兩三斗,總不會貧無立錐。而職場闖蕩久了,升遷卡位看多了,等著人生第二個春天來臨。適婚男女送往迎來,彼氏彼女的情事何其浪漫!而感情這條路可能是修成正果認命地扛起為人父母的責任,或者很「客觀」又「被動」地看破這圍城之戰(如筆者現況),不得已只能退居男女配角,當一輩子阿宅或硬把自己醃成乾物女。既然橫豎都得等,那麼計畫願景隨人訂,長程短程還是雨天備案;管他要權變還是以不變應萬變,來點阿Q摻點黃老或者殺到烏江聳聳肩,瀟灑地說聲:「俺不玩了!」總可以吧?
或許沒辦法十足把握的說,戲棚是等久的人的。何況這戲棚或許眾目睽睽下早就噓聲四起,歹戲拖不了棚,不得不樹倒猢猻散,更無法來個續集或番外篇以見分曉。就像某時代的用人哲學,見光了就鐵定換人。誰先出了線,也就甭等了,不好意思下次請早。
等待加個期限,別說那是天文數字的歲月,人生總不是電影還能掐個指七十二變。只是百般無聊賴地思索著,等待的劇本是誰在寫。戲是自己在演,說到腳本未必能插嘴。若能自編自導自演,或許這所謂的等字訣,還真可以控制的剛剛好。遺憾的是,演戲的想了,看戲的繼續在那安可安可的叫。
其實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還在等下一段有什麼謬論嗎?
不要等了,相信我,這樣就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