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冰箱裡的食材,在筆者時好時壞的廚藝下早已消耗殆盡,只剩洋蔥和兩根蘿蔔;別說煮咖哩,炒飯也不能為計。其實早該一週前就到超級市場補些貨,然而一想到要徒步走那一段距離,就像是從高雄家走到雄女再過橋到鹽埕區舊崛江的長度,光用想的就不想去。一來自己決定不買車了,二來功課一多忙完通常都以速食麵裹腹,要不就到學校餐廳Tiger Den(老虎窩)覓食,也這樣囫圇過了不少時日。
很多留學生來美國會考量買車(尤其在沒有地鐵的地方),筆者也不例外想要一部車代步。後來沒買的原因,除卻這筆預算不說,考量老外開車都像賽Tank一樣勇猛,而我自己來此地就學短短三四載;寒暑假都會回家,車子要找誰顧呢?畢竟我是來唸書,不是來這裡觀光。況且如果要買也應該購置新車最安全,但是畢業時這部車還是得賣人,賣的時候自然不會有好價錢。運回家開?也可以,不過運費再貼一些可以再買一輛車了,還是返台就職後再買吧!
回到主題,週六下午 班教授的論文寫作課結束後,我決定騎著筆者在曼菲斯市的唯一坐騎,一部從祖國同胞那以十七塊美金「議價」而來的傑安特,前往賣場克朗格賣場(Kroger),也順便披著初夏的陽光(南方感覺已經是夏天了),活動一下筋骨。去程的時候其實也算輕鬆,除了在High Land(路名) 地段有上坡,讓駕駛美國通用汽車從旁呼嘯而過的老美見識到東方民族刻苦耐勞的一面外,其餘路程還算愜意。在賣場裡,東挑西選,買萵苣, 洋蔥, 蕃茄, 青椒, 及一袋柳橙外,再加一瓶蕃茄醬和柳橙汁。在賣場有個小插曲,筆者在面對眾多萵苣時搞不太清楚哪一種是做沙拉用的。旁邊剛好有個太太很熱心地為我介紹她都用哪一種作給小孩吃,她說:「這一種萵苣適合任何一種家用沙拉,不過味道有一點平淡,在那一邊的我覺得最好。」 女士很熱情,旁邊她的小孩也很天真可愛。我認為美國南方聖經帶的白人對於文化差異容忍度較高,似乎也比北方的優勢白人友善。至於非裔美國人,在南方就我所遇到的大部分也是熱情有勁外加任俠本色,高興時候往往引吭高歌,十足虯髯客的性情中人。
由於錯估自己背包的容量,似乎買了過多的食材。讀者可以想像,我的回程之路是很可憐的。放筆記型電腦的背包已經被瓶瓶罐罐和一堆蔬果擠滿,雞蛋只能吊在龍頭的把手,一路「小心翼翼」騎回家。經過Poplar Ave(路名) 時,慢慢「龜」過綠燈,等車的眾多大型貨卡和客車的駕駛們都投以佩服的神情,他們可能在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東方神秘吧!」
一陣折騰,回來已經是六點了。整理一下蔬果,清一下冰箱後回寢室休息,剛好遇到室友安德爾換好球衣要去運動,看看時間已經六點半。料理的事,明天再說了。打開電視,又開始再播美國大學籃球錦標賽,這一次學校的籃球隊曼菲斯老虎隊要爭奪四強,全校的師生似乎頗狂熱這件事。自從學校出了一個NBA的籃球明星,球隊似乎越來越有幹勁;然而我也只是敲敲邊鼓偶爾看一下而已。我想到之前教書時,隔壁的劉老師跟我說,當年她丈夫在加州大學時莫名其妙開始喜歡看球賽,我大概可以理解原因了。這是一種文化擴散的作用,也就是到此地後在某些部分會日積月累被同化。文化互滲多半是不知不覺的,從買菜這件事情來解釋,似乎也可以觀其一二。
※圖片:賣場克朗格(Kroger),攝於今年二月家人訪美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