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個經濟體的誕生
中美於1979年1月1日建交;同年1月底鄧小平率團訪問美國。返國後,開始中國改革開放,而深圳就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1978年與1985年,鄧小平兩度獲選美國時代雜誌(TIME)年度風雲人物。
1979年1月23日,寶安縣改為深圳市。深圳第一個開發的地點是蛇口工業區,也是中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工業區。3月5日,國務院同意寶安縣改為深圳市,下設羅湖、南頭、松崗、龍華、龍崗、葵涌六個區。此後,因應經濟發展,深圳市也不斷地擴張發長展。至2018年5月24日,深圳市調整行政區劃,共有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九個市轄行政區和大鵬新區,以及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的改革開放也不是一帆風順。或許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改革是某種共識。但是,維持計劃經濟改革;或是大步向前走的市場經濟?尤其是1989 年政治風波後,深圳面臨外商與港商撤資,深圳的發展受到考驗。種種爭議,直到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後,在十四大通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結束路線之爭。
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下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當時,中國正處於「姓社」或是「姓資」的爭論。鄧小平南方談話堅定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場」和「先行者」。值得注意的是鄧小平三落三起。第一落是1933年2月被黨內左傾領導人鬥爭,撤職下放;第二落是1954年,被以「走資派」解除職務;第三落是1976年1月被以「反右傾」為由,撤銷職務。以上,在在說明共產主義下,發展資本主義的路線之爭。即使如鄧小平領導層級,亦不免受到鬥爭。
拜改革之賜,深圳快速發展。2017年,深圳市(Shenzhen city)總人口達到1,252.83萬人,尚不包括非常住人口。但是,1980年30萬人,不到40年,增加40倍。作為一個人民移入的都市,深圳是一個年輕的都市,市民平均年齡約32.5歲(2015年)。也因為市民多為外來客,深圳也是一個包容的國際城市。
深圳.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