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弘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六日生於屏東,現為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大三開始接觸現代詩,經常出沒「山抹微雲」、「田寮別業」等BBS站 ,曾為明日報「我們隱匿的馬戲班」詩逗陣網一員,個人新聞台:貧血的地中海。
曾為《幼獅文藝》「YOUTH SHOW」第九站推薦新秀,並於台灣日報、中央日報、乾坤詩刊等報刊發表過詩作。作品被選入E世代情詩選《愛情五味》、《拼貼的版圖—乾坤詩選》、《詩次元—詩路二○○一網路詩選》。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文建會台灣文學獎、「詩路二○○一網路年度詩人」、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吳濁流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出版詩集有《面對》、《等待沒收》。陳雋弘得獎的快速全面、網路的高人氣,在同輩詩人中是少見的。
一、 阻隔
關於陳雋弘詩的重要評價:
他不避諱使用一些所謂在文學場域當中與「雅」相對的「俗」的題材或意象
託付在輕之上的重量,是詩人不輕易的能力
陳雋弘詩中有一種「擬童話傾向」,展現的是一種口語般自然,直截了當的感動能量
他優美的詩行與詩想,就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
但在這本詩集裡,的確有著我近年來讀過最好的詩作與詩行,而作者自己也在整本作品中,表現出風格上十分高難度的一致性與水準的穩定、整齊
題材的生活化、語言的口語化、文字的平易化、思想的優美化是陳雋弘詩外顯的特點,此外,詩人羅智成針對陳雋弘詩所歸納的三個特點也十分貼切:一、語法的魅力,二、意象經營的魅力,三、思想的魅力。三種「魅力」綰合出雋詩拔萃於同儕的高度。在朦朧美學的分析下,雋用了語法、意象、思想至少造成了下列幾種阻隔:
(一)情緒
例如陳雋弘時報文學獎首獎作品〈面對〉:
面對落地玻璃窗
我們隨餐具飄在海上
靠近岸邊的桌布顏色較淺
靠近你胸口的海水
蔚藍一片
飄在海上的餐具、顏色深淺不一的桌布、胸口蔚藍的海水,「萬物皆著我之色彩」下,我的情緒為何?
一艘小船
慢慢駛進了你的耳朵
飛出來
又變成海鷗
當海平線穿過你的額頭
你在想些什麼?
在景物去去來來間,「你」似乎是萬物,是心中與眼中的一切,你的情緒為何?接著棕櫚樹偷聽秘密、懸而未置的問題被打斷,情緒似乎低落了。下一段又有象徵喜悅的五色魚群游來、白化的珊瑚礁也逐漸活了回來,飽含喜悅的情緒似乎又顯而易見,然而詩末:
關於記憶
一如刀叉的齒痕
我們小心翼翼地走過
這樣美好的夏日午後
沙灘離我們還有一些距離
隔著落地玻璃窗
我離你還有一些距離
距離與情緒密切關連,鋒利的記憶、小心呵護的每個午後,都在距離之中不斷被放大檢視、縮小忽略,反反覆覆掙扎問題仍舊懸而未置。是痛苦、是冷靜、是期待、是……。讀者似乎得到了情緒,又不能全然明白,朦朧由此而生。又例如:〈穿過〉
整個晚上我都吻著
一只酒瓶
宛如吻著你的身體
輕易的話語如水
流過,音樂與霓虹
心裡是個
聲色場所
窗外正好下著雨
如你的指尖,那樣美麗
觸過的
都變成破碎的玻璃
陸續有人穿過
熄了燈的房間
留下了
不成雙的高跟鞋
胸前殘留一些髮絲
淡淡的氣味
你可能剛走
也可能始終沒有來過
曖昧於等待與不等待,深刻於思念與不思念,自我說謊或者誠實面對都是個謎,取酒瓶的沈醉、取聲色場所的迷亂、取破碎玻璃的鋒利、取不成雙高跟鞋的失落……深具情緒的詞彙填滿在詩的每個縫隙中。情詩之外例如:〈興趣〉
葉影在地上布置一方棋盤
陽光以其燦爛的手指
趁我不注意
輕巧又跳近一些
不知什麼時候
我身上已經長滿了斑斕的魚鱗
整個人安安靜靜
停在
一把扇形展開的,貝殼鐵椅上
天空很藍,偶爾有鳥
會飛過我剛寫好的詩句
請問,你們也讀詩嗎?
不然怎麼可以,每每在轉彎之時
不著痕跡地換韻
我喜歡每一個今天,早上無課
與嫻靜的文學院坐在一起
聽灑水器每隔半小時
就對著草地唱三分鐘害羞的
彩虹的歌
葉影、陽光、貝殼鐵椅、飛鳥是無情緒的客觀書寫,然而萬物無情緒,詩中的人從頭到尾都有情緒,所以他要發呆,看光與影,看飛鳥,需要攤懶在貝殼鐵椅上,那麼,詩末的喜歡是否也只是「三分鐘」的瞬間強度,三分鐘過後呢?他是否又要繼續看著飛鳥在天空中換韻,欣羨那自由與自在?實際的情緒又為何呢?
當情緒成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透明阻隔,溫柔自然的語法吸引讀者閱讀,意象豐富讀者的感官後,思想就都歸各自的事了。這是雋詩在情緒拿捏下十分有魅力的美好組合。
(二)抽離現實
平易近人的雋詩中,「抽離現實」對讀者有時候是個嚴苛的阻隔,例如:〈一起盪鞦韆〉
晚餐時
我們坐在城市上空
盪著用雨作成的鞦韆
服務生在我們隔壁
輕輕說出了
幾句親切又顯得特別
生疏的問候
你的呼吸,宛若玻璃
冬天把臉轉過來
某個部位
有一些小小的凍傷
整個晚上,我們拿刀子相向
在城市上空
盪著
一架巨大的鞦韆
而輕輕來回
削薄夜色
雨與鞦韆的型態相似,彼此的連結有跡可尋,再過來呼吸與玻璃、冬天的臉、凍傷,帶給讀者的挑戰就更大了。當詩作抽離現實遁入更深層的空間時,彷彿詩人隱身留下了一個秘密,秘密能否被解讀?詩人卻又肯定的說:有一些小小的凍傷。虛與實中,似乎真的有一些答案存在。又例如:
你的呼吸是海
許多魚游了過來
感覺夏天不斷地拍打
沿著鳥的翅膀
又一次掀起了巨浪〈你的呼吸是海〉
如果呼吸是海,魚又是什麼?魚為什麼又會「過來」呢?把魚解釋為思念、回憶,思念、回憶從呼吸裡、從有戀人的時空裡大規模地、有生命力地湧來。這樣線性的解釋或許可以,然而呼吸、海與魚似乎又有更深一層的連結,可能連結著詩人生命裡的故事,也可能連結著讀者記憶著的一個夏天。然後夏天又一次次掀起巨浪、鳥的翅膀裡又藏著許多謎題。
也許是輕重的問題:輕的是呼吸,重的是海;重的是海浪,輕的是鳥羽;重的是思念,輕的卻是遺忘。雋詩這樣朦朧難明的地方並不算多,雋詩總能用絕世輕功越過這些片段,用詩人的溫柔口吻,撫平讀者的小小困惑。又例如:
此刻,我距離妳剛好
一個不長不短的夏季
妳踩著蟬聲而來
我開始耳鳴〈你是夏季向我靠近〉
一個人躲在房間
整理衣服
把胸口打開,取出肋骨
發現你消失了
只剩下肩膀
陪著我跳舞〈約定〉
或許坦誠率真如雋詩,也需要一個隱密的空間,用更深的曖昧來表達更深的意念。但雋詩真正需要被懂得、被治療的地方,或許就在這些抽離現實的時刻。生命中巨大的難題如何隱遁,又有誰能藉由一首詩介入呢?在一次次對讀者深情告白的當下,是否雋又一次次失望、絕望了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