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以及洛書,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與的神秘圖象或文字,為讖緯之學的源頭。相傳聖王如有德政,上天會授予河圖洛書,象徵天子天命所歸,有合法統治的權威。五代以後,洛書也指一種數字排列之圖案。五代道士陳摶提出了洛書的圖案,有人認為是重要的中國傳統易理哲學部分,後被廣泛應用於風水、占卜等術數中。
後世「圖書」一詞源於此。
河圖最早的記述出自《尚書》[1]。《論語》中,將河圖與鳳鳥並舉[2]。它可能是一種神秘圖象或文字,禮記中記載,河圖為馬帶出[3]。《易經》〈繫辭〉中則提出洛書,認為河圖自黃河中出現;洛書自洛水中出現[4][5]。至漢朝時,河圖與洛書成為讖緯之學的一部份。鄭玄認為,河圖、洛書為天神的言語[6]
早期記述[編輯]
河圖洛書,最初可能是巫覡自稱受自天神的天書[7]:156,最早見於《易經.繫辭》,其具體形式後世眾說紛紜。大抵而言,河圖洛書從紋路或圖象,演變成文書。最初的河圖,是寶玉或奇石上的紋路,聖人可以從中理解天意。稍後河圖指簡牘或帛上的圖書。在漢代讖緯中,河圖洛書可以是玉石、龜甲、貝殼等東西上的紋路,又或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鳥蟲文。[8]西漢時,孔安國解釋「河圖」是伏羲的八卦,「洛書」則是《尚書.洪範》所列的「九疇」[7]:155。東漢時,亦有傳說河圖洛書繪畫於絲帛上,繪畫了天文地理,如天體星宿、河海山川,或並記載了歷代聖王名號及歷朝盛衰。[9]
五代以後[編輯]
近代研究中國古文化的學者,對河圖洛書有以下觀點:
在宋朝之前,太極與河圖洛書的記述只有文字,一直到道家一代宗師陳摶才提出了太極、河圖、洛書的圖案。
陳摶首創「龍圖易」融合了漢朝至唐朝的九宮學說以及五行生成數的理論,提出圖像,名之為龍圖。之後北宋的劉牧又將陳摶的龍圖區分為「河圖」「洛書」兩種圖式:將九宮圖稱為「河圖」,五行生成圖稱為「洛書」。南宋時蔡元定則將它改變過來,反將九宮圖稱之為「洛書」而五行生成圖稱之為「河圖」。
南宋大學者朱熹則支持蔡元定的學說,並將記於《周易本義》卷首,確立了「圖九書十」「書九圖十」之分歧,「圖十書九」成為南宋以來之通用理論。
|
火 七(成數) 二(生數) |
|
木 八(成數)三(生數) |
土 五(生數) 十(成數) |
金 四(生數)九(成數) |
|
一(生數) 六(成數) 水 |
|
- 口訣:一六共宗水,二七同道火、三八為朋木、四九為友金、五十共守土。
戰國時期的《尚書,大禹謨》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其源起於河圖、洛書之數。益圖書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圖則左旋而相生,在書則右轉而相剋也。然土於圖書為五十中宮之數,無定位,無專體者也。
其排列為九宮圖
- 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
配合上八卦形成: 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入中宮、六乾、七兌、八艮、九離。這個順序,被應用在風水學上(尤其是玄空派風水學),稱為「洛書軌跡」。
在奇門遁甲中,則成:一白坎水休門、二黑坤土死門、三碧震木傷門、四綠巽木杜門、五黃寄中宮、六白乾金開門、七赤兌金驚門、八白艮土生門、九紫離火景門。
河圖洛書的應用[編輯]
在中醫、易經、姓名學、占卜、八字學、紫微斗數、風水學、算命、擇日學、奇門遁甲等中國傳統五術中都有結合陰陽五行、生肖和應用到河圖與洛書的哲學理論。
河圖和中華古術五行思想相互印證,含生克乘侮變化次序,方位。
古術五行以自然界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作喻指事,暗含陰陽,謂之「氣」與「音」,類似於現在科學所謂「波粒二象」或者「質能二元」。
五行之氣可謂耳熟能詳,五行之音則在甲子納音的闡述中有所涉及。
「夫 氣始於東方而左行。音起於西方而右行,陰陽根錯而生變化、所謂氣始於東方者。四時始於木,右行傳於火,火傳於土,土傳於金,金傳於水;所謂音始於西方者,五音始於金,在旋傳於火,火傳於木,木傳於水,水傳於土。」
x |
7(西) |
x |
3(南) |
5 |
9(北) |
x |
1(東) |
x |
- 一三五七九對應五行之「氣」,自一而始。方位,並五行相生次序:東方一木生南方三火生中央五土生西方七金生北方九水復生木;
x |
2(西) |
x |
8(北) |
10 |
4(南) |
x |
6(東) |
x |
- 二四六八十對應五行之「音」,因河圖之數分天地,以觀察者為中心,如果大地是上西下東右北左南,則天空是上西下東左北右南。於是便有了五行之音始於西方二金,傳南方四火傳東方六木傳北方八水傳中央十土復傳金。
河圖附會[編輯]
後世有以河圖成左西右東上北下南的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並以此形成流派,都以五行指事,以河圖之數建模卻並不能自圓其說,有附會之嫌。
如果說河圖描述質能模型,那麼洛書則描繪了一個可能的四維時空的最小穩定模型——九宮。
以「吾(五)」為中心,縱橫對角皆穩定平衡,正是時空四維(模型此處不論)。「先天八卦」由此而生。
洛書演先天八卦[編輯]
- 一坤九乾,三坎七離為陽數,對應長寬兩維。
- 二艮八兌,四巽六震為陰數,對應高三維及時四維。
以先天八卦逆推未來,故置換時間軸向量(二八對調)。 以人測天,故需南北對調。 東坤一東北艮二北坎三西北巽四西乾九西南兌八南離七東南震六。取河洛之「數」而新其「象」。
八兌 |
九乾(西) |
四巽 |
七離(南) |
x |
三坎(北) |
六震 |
一坤(東) |
二艮 |
後天八卦的改進[編輯]
後天八卦在先天八卦基礎上推演而出,加入「人之得失」概念。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陽東升西落,故陽進於東,陰進於西。人在中央,為「吾(5/10)」。
陽進數始於「1」;陰進數始於「2」。
- 後天順推始於先天東 + 吾 = 1 + 5 = 6,六震
- 六震占(6)+1(陽進數)=7,七離,陽進數進1 = 2
- 七離占(7)+2(陽進數)=9,九乾,陽進數進1 = 3
- 九乾占(9)+3(陽進數)=12,九宮十進位,12除10餘2,二艮,陽進數進1 = 4
- 類推,二艮占六震位,陽進數=4
同理,
- 後天逆推始於先天西 + 陽進數 = 9 + 4 = 13,九宮十進位,13除10餘3,三坎
- 中宮不取,不進則退,三坎占(3)-2(陰進數)=1,一坤,陰進數進1 = 3
- 一坤占(1)+3(陰進數)=4,四巽,陰進數進1 = 4
- 四巽占(4)+4(陰進數)=8,八兌
- 類推,八兌占三坎位
四巽 |
七離(南) |
一坤 |
六震(東) |
5 / 10 |
八兌(西) |
二艮 |
三坎(北) |
九乾 |
上古中古與近古發生的地軸變化,後天八卦「恰好」回歸了左東右西上南下北,所以後天八卦的五行指代和河洛已有差別。
河圖洛書的主要作用便是在太極兩儀的陰陽學說基礎上,將五行八卦聯繫起來。
周易卦序[編輯]
進一步的,結合先後天八卦和河圖洛書,推演出周易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