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蔡襄《季秋牡丹賦並序》
爽秋涉杪,扶欄間有牡丹舊卉,輒吐芳桋,亭亭上擢,發紅葩一,大可徑咫。角春取勝無間,然爾扶欄當彩翠亭之右,亭屹縣圃之西北隅,圃直縣堂之背,縣介
大江之南。蓋漢元朔中,江都易王上封其子敢為丹陽侯,邑於蕪湖,此其地歟。今為太平州筦。時河間淩公尹之行再期矣。政休賦集,又所瀕江,英遊雅故,受署齎
代,被召將命者,憧憧危害率道其疆,故觴詠之娛,相因無缺。及此珍卉馨茂,公有異時之貴,趣張具高會於其側,所謂彩翠亭者。酒三行,濟陽蔡某,舉而言。
曰:公走文章、聲二紀於茲,顛葆幾華,位不過禁省二丞,官不過萬戶長吏,而善禦外物,居頗休閒,獨以浩博記書,稱道聖明為事。今是花也,韜英和緒,揭麗蕭
辰,時雖後而且大盛。意者公其日寢亨會才,慮將所有售乎?昔騷人取香草美人以媲忠潔之士。牡丹者,亦其類歟?請為公賦之。其詞曰:
朔
羽南翔,建杓西宅。霜天一清,露草皆白。悲哉!轉涼葉於亭皋兮,悵穠華之寂。均百草之不能秋兮,何此花於姿之的?使人觀之,若披大暑長臨清湘,剝層霾兮仰
白日。厥初槁壤,潛春,扶欄向夕。芳枝,舉經融怡,絳蕊局兮冪曆。寶霧宵籠,鮮風曉坼,麗或中人,香可專國。刻紅炬以烘烤,綴彤霞面薦色。鬱茀誰語?豐葺
自持。非倚瑟之神女,抑善賦之文姬?俯清都而時下,簸晴陽以孤嬉。霄灝瀚兮排金扉,氣碭兮張寶帷。霓曄煜兮揭朱旗,雲瞳矓兮披纁衣。蹙綠跗兮扉修眉,姹鮮
萼兮伸微辭。沛怡愉兮新相知,眇惻惻兮送將歸。桃有援兮溪之曲,蓮為媒兮澤之湄。羌此物善遠,亶夫君之後時。君不聞佳麗皇州,喧繁戚裏。清籞迢迢,名園娓
娓。綺櫳曉兮金鑷聲,繡牆明兮雨苔紫。嚴霰才舊,光風半起。於是萬蒂駢紅,交柯結翠,密顏紆餘,斜袂輕綺。文鴛群飛,鶴錦橫被。縓蓋攀聯,緹裳積委。則有
姝姝玉人,翩翩卿子。寶韉過兮飛電,珠憲來兮流水。擁玩佳辰,笑語成市。彼瓊蕤美英,縹葉新蒔,羞不得借其餘光,矧標揚乎意氣。今何為兮江之幹,地之早兮
歲將闌。荊蕪比兮霜月寒,望下苑兮思上蘭。嘉本擢兮靈根盤,泊淮波兮鮮楚山。是知元冶一陶,昌生萬育。無左右先容者,淪乎朽株;當匠伯不顧者,被之散木。
譬此花之賦命兮,亦節暮而葩獨。然貴賤反衍,禍福倚伏。其暮也,何遽不為貴?其獨也,庸知不為福?噫!化工物情,吾以此蔔。
作者簡註:
蔡襄,公元一零一二年至公元一零六七年,字君謨,興化(今福建仙遊)人。天聖八年(公元一零三零年)進士,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等職。卒贈禮部侍郎,諡“忠惠”。
蔡襄為人忠厚、正真,講究信義,學識淵博。《宋史·列傳》稱他:“襄工於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由愛之。”宋四家中,他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
宋四家中,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他的書法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渾厚端莊,雄偉遒麗。蘇東坡說:
“君謨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歐陽修對蔡襄書法的評價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
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黃庭堅也說:“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傑。”(《山谷文集》)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
筆談》中,評論蔡襄的草書曰:“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家。存張旭懷素之古韻,有風雲變幻之勢,又縱逸而富古意。”
蔡襄為人忠厚正直,字識淵博,他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顏真卿自書告身跋》得魯公筆法而修于魯公書,可為楷則。沈括說他善於“以散筆作草書,謂
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家。”這說明蔡襄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書法家還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創新意。
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於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所以傳世作品較少。
蔡襄傳世墨蹟有《自書詩帖》、《謝賜禦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蹟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岩”等珍品。
落落校録编辑
作者簡註:
蔡襄,公元一零一二年至公元一零六七年,字君謨,興化(今福建仙遊)人。天聖八年(公元一零三零年)進士,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等職。卒贈禮部侍郎,諡“忠惠”。
蔡襄為人忠厚、正真,講究信義,學識淵博。《宋史·列傳》稱他:“襄工於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由愛之。”宋四家中,他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宋四家中,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他的書法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渾厚端莊,雄偉遒麗。蘇東坡說:“君謨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歐陽修對蔡襄書法的評價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黃庭堅也說:“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傑。”(《山谷文集》)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評論蔡襄的草書曰:“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家。存張旭懷素之古韻,有風雲變幻之勢,又縱逸而富古意。”
蔡襄為人忠厚正直,字識淵博,他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顏真卿自書告身跋》得魯公筆法而修于魯公書,可為楷則。沈括說他善於“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家。”這說明蔡襄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書法家還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創新意。
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於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所以傳世作品較少。
蔡襄傳世墨蹟有《自書詩帖》、《謝賜禦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蹟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岩”等珍品。
落落校録编辑
北宋·黃庭堅《煎茶賦》
洶洶乎如澗松之發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雲。賓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渾。苦口利病,解醪滌昏,未嘗一日不放箸。而策茗椀之勳者也。餘嘗為嗣真
瀹茗,因彔其滌煩破睡之功,為之甲乙。建溪如割,雙井如撻,日鑄如,其餘苦則辛螫,甘則底滯。嘔酸寒胃,令人失睡,亦未足與議。或曰無甚高論,敢問其
次。涪翁曰:味江之羅山,嚴道之蒙頂。黔陽之都濡高株,滬州之納溪梅嶺,夷陵之壓磚。臨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於三,則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甌,瀹魚眼之鼎者
也。或者又曰:寒中瘠氣,莫甚於茶。或濟之鹽,勾賤破家,滑竅走水,又況雞蘇之與胡麻。涪翁於是酌岐雷之醪醴,參伊聖之湯液。斮附子如博投,以熬葛仙之
堊。去藙而用鹽,去橘而用薑。不奪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所以固太倉而堅作強。於是有胡桃、松實、庵摩、鴨腳、勃賀、靡蕪、水蘇、甘菊。既加臭味,亦厚賓
客。前四後四,各用其一。少則美,多則惡,發揮其精神,又益於咀嚼。蓋大匠無可棄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厥初貪味雋永,速化湯餅。乃至中夜不眠,耿耿既
作,溫齊殊可屢歃。如六經,濟三尺法,雖有除治,與人安樂。賓至則煎,去則就榻,不游軒石之華胥,則化莊周之蝴蝶。
關於黃庭堅:
黃庭堅,公元一零四五年至公元一一零五年,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後以實錄修纂不實之罪,遭貶謫。初出蘇軾門下,後詩文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以為詩歌不當有“訕謗侵陵”內容,但作品中仍表現出傾向舊黨的政治態度。在藝術形式方面,講究修辭造句,追求奇拗硬澀的風格。論詩標榜杜甫,藉以提倡“無一字無來處”和“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其詩在宋代影響頗大,開創了江西詩派。又能詞。兼擅行、草書,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倔,自成風格。為“宋四家”之一。所著有《山谷集》。自選其詩文名《山谷精華錄》。詞集名《山谷琴趣外篇》。書跡有《華嚴疏》、《松風閣詩》、《王長者史詩老墓誌銘》及草書《廉頗藺相如傳》等。
落落校錄編輯
東漢·蔡邕《青衣賦》
金生沙礫,珠出蚌泥。歎茲窈窕,生於卑微。盼倩淑麗,皓齒蛾眉。玄發光潤,領如螬蠐。脩長冉冉,碩人其頎。綺繡丹裳,躡蹈絲扉。盤跚蹴蹀,坐起昂低。
和暢善笑,動揚朱唇。都冶武媚,卓礫多姿。精慧小心,趨事若飛。中饋裁割,莫能雙追。《關雎》之潔,不陷邪非。察其所履,世之鮮希。宜作夫人,為眾女師。
伊何爾命,在此賤微!
代無樊姬,楚莊晉妃。感昔鄭季,平陽是私。故因錫國,曆爾邦畿。雖得嬿婉,舒寫情懷。寒雪翩翩,充庭盈階。兼裳累鎮,輾轉倒頹。昒昕將曙,雞鳴相催。
飭駕趣嚴,將舍爾乖。矇冒矇冒,思不可排。停停溝側,噭噭青衣。我思遠逝,爾思來追。明月昭昭,當我戶扉。條風狎獵,吹予床帷。河上逍遙,徙倚庭階。南瞻
井柳,仰察鬥機。非彼牛女,隔於河維。思爾念爾,惄焉且饑。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
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可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
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歌》
練餘心兮浸太清。滌穢濁兮存正靈。和液暢兮神氣寧。
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無由生。踔宇宙而遺俗兮眇翩翩而獨征。
《述行賦》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時梁翼新誅,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貴於其處。又起顯陽苑於城西,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眾。白馬令李雲以直言死,鴻臚陳君以救雲抵罪。璜以餘能鼓琴,白朝廷,敕陳留太守發遣余。到偃師,病比前,得歸。心憤此事,遂託所過,述而成賦。
余有行於京洛兮,遘淫雨之經時。塗邅其蹇連兮,潦汙滯而為災。乘馬蹯而不進兮,心鬱悒而憤思。聊弘慮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屬詞。
夕宿余于大樑兮,誚無忌之稱神。哀晉鄙之無辜兮,忿朱亥之篡軍。曆中牟之舊城兮,憎佛肸之不臣。問甯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無聞。
經圃田而瞰北境兮,悟衛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歎兮,慍叔氏之啟商。過漢祖之所隘兮,吊紀信于滎陽。
降虎牢之曲陰兮,路丘墟以盤縈。勤諸侯之遠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濤塗之愎惡兮,陷夫人以大名。登長阪以淩高兮,陟蔥山之蕘陘;建撫體以立洪高兮,經
萬世而不傾。迴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異形。岡岑紆以連屬兮,谿穀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嚴壑以崢嶸。攢棫樸而雜榛楛兮,被浣濯而羅生。步亹菼與台
菌兮,緣層崖而結莖。行遊目以南望兮,覽太室之威靈。顧大河於北垠兮,瞰洛汭之始並。追劉定之攸儀兮,美伯禹之所營。悼太康之失位兮,湣五子之歌聲。
尋修軌以增舉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風汩以飆湧兮,氣慅慅而厲涼。雲鬱術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漸唐。僕夫疲而瘁兮,我馬虺隤以玄黃。格莽丘而稅駕兮,陰曀曀而不陽。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瀕隈而增感。忿子帶之淫逆兮,唁襄王於壇坎。悲寵嬖之為梗兮,心惻愴而懷慘。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橫厲。想宓妃之靈光兮,神幽隱以潛翳。實熊耳之泉液兮,總伊瀍與澗瀨。通渠源於京城兮,引職貢乎荒裔。操吳榜其萬艘兮,充王府而納最。濟西溪而容與兮,息鞏都而後逝。湣簡公之失師兮,疾子朝之為害。
玄雲黯以凝結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敗而無軌兮,塗濘溺而難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師而釋勤。壯田橫之奉首兮,義二士之俠墳。淹留以候霽兮,感憂心
之殷殷。並日夜而遙思兮,宵不寐以極晨。候風雲之體勢兮,天牢湍而無文。彌信宿而後闋兮,思逶迤以東運。見陽光之顯顯兮,懷少弭而有欣。
命僕夫其就駕兮,吾將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萬方徂而星集。貴寵煽以彌熾兮,僉守利而不戢。前車覆而未遠兮,後乘驅而競及。窮變巧於台榭兮,民露
處而寢洷。消嘉榖於禽獸兮,下糠粃而無粒。弘寬裕於便辟兮,糾忠諫其駸急。懷伊呂而黜逐兮,道無因而獲人。唐虞渺其既遠兮,常俗生於積習。周道鞠為茂草
兮,哀正路之日歰。
觀風化之得失兮,猶紛挐其多遠。無亮采以匡世兮,亦何為乎此畿?甘衡門以寧神兮,詠都人而思歸。爰結蹤而迴軌兮,複邦族以自綏。
亂曰:跋涉遐路,艱以阻兮。終其永懷,窘陰雨兮。曆觀群都,尋前緒兮。考之舊聞,厥事舉兮。登高斯賦,義有取兮。則善戒惡,豈雲苟兮?翩翩獨征,無儔與兮。言旋言複,我心胥兮。
作者簡介:
漢代書家——蔡邕
蔡邕,公元一三二年至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
蔡邑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幹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文字。蔡邕認為這些經籍中,由於俗儒芽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後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後,邕親自書丹於碑,命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碑凡四十六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
據說石經立後,每天觀看及摹寫人坐的車,有一千多輛。
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劃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因負盛名,所以後世把一些碑刻和論著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據說其真跡在唐時已經罕見。
蔡邕--尉氏三賢之二
蔡邕,公元一三二年至公元一九二年,東漢辭賦家、散文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人。博學多識,擅長辭章,並精通音律。蔡邕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
外,書法精幹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歷任郎中、議郎。桓帝時,宦官專權,聽說他善於鼓琴,於是奏
請天子令陳留太守督促他入京。蔡邕行至偃師,稱疾而歸。靈帝時召拜郎中,校書於東觀,遷議郎。熹平四年(公元一七五年),曾上奏請求正定《六經》文字,蔡
邕自寫經文,刻碑石立於太學門外,世稱“熹平石經”。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
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劃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後因
彈劾宦官,被流放朔方。遇赦後,不敢歸鄉里,亡命於今江浙一帶有十二年之久。獻帝時董卓強迫他出仕。董卓被誅,邕被捕死於獄中。
蔡邕曾著詩、賦、碑、誄、銘等共一零四篇。他的辭賦以《述行賦》最為知名。據賦序說,延熹二年秋,他被當權宦官強征赴都時,有感于宦官擅權,大興宮
苑,“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眾”;又有感於當時朝中直言之士多遭慘死,心中憤憤不平,因此寫了這篇賦,借途中所遇古跡,陳古刺今。賦中“窮變巧於台榭
兮,民露處而寢濕。消嘉谷於禽獸兮,下糠□而無粒”等句,表現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在歷來用於歌功頌德的漢賦中,這樣的思想內容是難能可貴的。蔡邕的散文
字句典雅,音節協諧,多用偶句,表現了漢末文風的轉變。其中以碑誌為多,《郭林宗碑》最有名,其餘多為諛墓之作。又曾著《漢史》未成。另外,蔡邕書法精
妙,尤工隸書,影響甚大。《隋書·經籍志》有《蔡邕集》拾貳卷(梁貳拾卷,錄壹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蔡中郎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東漢·蔡邕《述行賦》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時梁翼新誅,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貴於其處。又起顯陽苑於城西,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衆。白馬令李雲以直言死,鴻臚陳君以救雲抵罪。璜以餘能鼓琴,白朝廷,敕陳留太守發遣余。到偃師,病比前,得歸。心憤此事,遂託所過,述而成賦。
余有行於京洛兮,遘淫雨之經時。塗邅其蹇連兮,潦汙滯而爲災。乘馬蹯而不進兮,心鬱悒而憤思。聊弘慮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屬詞。
夕宿余于大梁兮,誚無忌之稱神。哀晉鄙之無辜兮,忿朱亥之篡軍。曆中牟之舊城兮,憎佛肸之不臣。問甯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無聞。
經圃田而瞰北境兮,悟衛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歎兮,慍叔氏之啓商。過漢祖之所隘兮,吊紀信于滎陽。
降虎牢之曲陰兮,路丘墟以盤縈。勤諸侯之遠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濤塗之愎惡兮,陷夫人以大名。登長阪以淩高兮,陟蔥山之蕘陘;建撫體以立洪高兮,經
萬世而不傾。迴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異形。岡岑紆以連屬兮,谿穀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嚴壑以崢嶸。攢棫樸而雜榛楛兮,被浣濯而羅生。步亹菼與台
菌兮,緣層崖而結莖。行遊目以南望兮,覽太室之威靈。顧大河於北垠兮,瞰洛汭之始並。追劉定之攸儀兮,美伯禹之所營。悼太康之失位兮,湣五子之歌聲。
尋修軌以增舉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風汩以飆湧兮,氣慅慅而厲涼。雲鬱術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漸唐。仆夫疲而瘁兮,我馬虺隤以玄黃。格莽丘而稅駕兮,陰曀曀而不陽。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瀕隈而增感。忿子帶之淫逆兮,唁襄王於壇坎。悲寵嬖之爲梗兮,心惻愴而懷慘。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橫厲。想宓妃之靈光兮,神幽隱以潛翳。實熊耳之泉液兮,總伊瀍與澗瀨。通渠源於京城兮,引職貢乎荒裔。操吳榜其萬艘兮,充王府而納最。濟西溪而容與兮,息鞏都而後逝。湣簡公之失師兮,疾子朝之爲害。
玄雲黯以凝結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敗而無軌兮,塗濘溺而難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師而釋勤。壯田橫之奉首兮,義二士之俠墳。淹留以候霽兮,感憂心
之殷殷。並日夜而遙思兮,宵不寐以極晨。候風雲之體勢兮,天牢湍而無文。彌信宿而後闋兮,思逶迤以東運。見陽光之顯顯兮,懷少弭而有欣。
命仆夫其就駕兮,吾將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萬方徂而星集。貴寵煽以彌熾兮,僉守利而不戢。前車覆而未遠兮,後乘驅而競及。窮變巧於台榭兮,民露
處而寢洷。消嘉榖於禽獸兮,下糠粃而無粒。弘寬裕於便辟兮,糾忠諫其駸急。懷伊呂而黜逐兮,道無因而獲人。唐虞渺其既遠兮,常俗生於積習。周道鞠爲茂草
兮,哀正路之日歰。
觀風化之得失兮,猶紛挐其多遠。無亮采以匡世兮,亦何爲乎此畿?甘衡門以寧神兮,詠都人而思歸。爰結蹤而迴軌兮,複邦族以自綏。
亂曰:跋涉遐路,艱以阻兮。終其永懷,窘陰雨兮。曆觀群都,尋前緒兮。考之舊聞,厥事舉兮。登高斯賦,義有取兮。則善戒惡,豈雲苟兮?翩翩獨征,無儔與兮。言旋言複,我心胥兮。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