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30 10:56:36| 人氣8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傅山

File:傅山.jpg

傅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清代学者像传》之傅山像

傅山(1607年-1684年),字青主,以字行。山西阳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尖草坪向阳镇西村)。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先世居山西大同,后徙于山西忻州。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以明遗民自居,于经学理学医学佛学书画金石武术考据皆有涉猎。

 

[编辑]生平

傅青主生于明朝后期,父亲傅之谟、祖父傅霖。六岁喜欢吃黄精,不吃饭,家人强迫他吃饭[1]。15岁时从童子试中脱颖而出。27岁入山西地区的最高学府三立书院1636年山西提学袁继咸被诬告,傅山领头奔走组织学生运动使其得以翻案。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西安东征北京途径山西。东阁大学士曲沃李建泰自请提兵督师山西,而且聘请傅山和另一位山西名士韩霖为“军前赞画”。傅山编造了“马在门内(闯)难行走,今年又是弼马温(当年是猴年)”的童谣稳定民心。李自成军队占领曲沃后李建泰退到保定。二月大顺军攻克太原。三月攻入北京。四月吴三桂兵入关。五月傅山潜回太原,带母亲和儿子逃到寿阳县

明亡后傅山在《甲申守岁》中写出“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的诗句。拜寿阳县五峰山的还阳子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士,道号“真山”,以避剃发令。搬家到太原阳曲县黄水镇。因为他认为清朝是外国,于是自称侨黄侨松。由于他经常穿着红色外衣,所以人称“朱衣道人”。

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从明降大顺复降清的总兵姜瓖起议反清,傅青主的两个同学王如金薛宗周参加“交山军”进军太原,在晋祠与清兵交战数日,被杀,傅青主撰《汾二子传》文纪念。

顺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宋谦供出其曾接受南明的任命而入狱,称“甲午朱衣道人案”。被拷打。绝食九日[2],好友陈谧戴廷拭白居实张天斗木公魏一鳌古度等人多方营救,傅山的母亲说:“道人儿自然当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出狱后又去南方云游。归来后隐居太原府崛围寺(位于今太原市西北20公里)。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号公它公之它

康熙年间皇帝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举考试,傅青主被强拉到北京。他故意服食过量大黄造成腹泻以逃避。后来康熙帝授予他中书舍人的官职,傅青主推脱不受。

傅青主终生拒绝与清朝合作、终老林泉。

[编辑]身后

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山西名食“头脑”是傅山为母亲配制的滋补食品。

梁羽生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被描述为七剑之首,武功卓绝。2005年徐克导演的根据《七剑下天山》改编电影《七剑》,刘家良饰侠医傅青主。

1917年民国政府在太原建“傅公祠”,阎锡山题写了“尘表孤踪”的牌匾。1950年代傅山碑林公园。后来太原晋祠的同乐亭改建为傅山纪念馆

[编辑]著作

傅氏女科全集,藏于太原晋祠傅山纪念馆

[编辑]注释

  1. ^ 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
  2. ^ 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中说,“先生入狱,抗词不屈,绝食九日,几死。”

[编辑]参考书目

  • 白谦慎《傅山的世界》

  • 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

[编辑]链结

台長: kk
人氣(8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