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12 11:35:52| 人氣8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古代“市儈”原來是中介

古代“市儈”原來是中介

劉紹義

    

   現在我們見到“市儈”一詞,立即就想到唯利是圖、庸俗可厭之人。但在古代,“市儈”卻是買賣雙方的中間人,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中介。

 

現在我們見到“市儈”一詞,立即就想到唯利是圖、庸俗可厭之人。但在古代,“市儈”卻是買賣雙方的中間人,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中介。

《新唐書·食貨志四》:“鬻兩池鹽者,坊市居邸主人、市儈皆論坐。”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別號小照》:“近俗市儈牙人,俱有別號,后生小子,並畫小照。”文中的“市儈”都是指貿易活動的交易中介。中介騙過買方哄賣方,想讓交易成功,無論買賣雙方誰賠誰賺,中介的佣金是一分錢也不能少的,給人一種投機的感覺,不好的印象。正像林則徐在《銀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中說的:“且市儈之牟利,無論銀貴錢貴,出入皆可取贏,並非必待銀價甚昂然后獲利。”所以,在中國古代重農輕商的傳統裡,“市儈”就成了《辭海》裡解釋的:“市儈,即牙儈,舊時買賣的居間人。后泛指唯利是圖的商人。”“ 市儈”為什麼又稱“牙儈”呢?這還要從“市儈”的源頭說起。

中國最早的中介出現在漢代的馬市。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把馬匹運到中原地區販賣,買賣雙方就需要有一個中間人看馬定價,這樣馬匹交換的中間人——“駔儈”就出現了。

駔,就是壯馬,好馬的意思。“駔儈”就是指馬匹交易的經紀人。《漢書·貨殖傳》:“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顏師古注曰:“儈者,合會二家交易也。” 《資治通鑒》:“及長,相親愛,皆為互市牙?。”胡三省注:“牙?,駔儈也。南北物價,室於其口,而后相與貿易。”“駔儈”又叫“牙?”、“牙儈”、“牙商”“牙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駔儈都是從馬的牙齒上看馬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以此給馬核定價格,所以,“駔儈”又稱為“牙儈”。現在有人把“牙儈”解釋成“牙齒咬合”的意思,引申為“為買賣雙方說合的經紀人”,也就是說,“牙儈”一詞源於中間人的耍嘴皮子,是不足為信的。唐代《博異志·張不疑》:“數月,有牙儈言,有崔氏孀婦甚貧,有妓四人,皆鬻之。”《新唐書·張又新傳》:“嘗買婢遷約,為牙儈搜索陵突。”明代葉憲祖《團花鳳》第二折:“你待去風月場為牙儈,他有女處深閨,你做送春的庾嶺梅,引鐵的龍宮石。”章炳麟《五無論》:“使牙儈設銀行者,得公為之,而常民顧不得造,是則牙儈之權得與政府相等。”這裡的“牙儈”都是商業交易的中間人的意思。唐代出現了“牙儈”業的管理機構“牙行”。到了宋代,牙行不但成了相當穩定的行業,還成了政府稅收的一項來源。

至於我們現在說的“市儈”,大都是指“唯利是圖的商人”,無論是郭小川《秋歌》中的“市儈哲學”還是胡適《市政制度序》裡的“市儈政客”,都已經飽含貶義,沒有了古代的“中介”之義。

 

(責任編輯:董倩超)

展開 市儈 [一般核稿]

文章由 Jordi» 2012-10-24, 13:42 修改 
文章由 smilecat» 2012-10-24, 10:46 創建 

簡化字形:市侩
國語注音:ㄕˋ ㄎㄨㄞˋ
漢語拼音:shì kuài

釋義:原指介於買賣雙方之間,互相拉攏、促成交易的仲介人。現在經常用來形容人唯利是圖,或指貪圖私利,投機取巧,以狡猾手段謀求利益的人。
示例:他滿口銅臭,市儈習氣,令人難以忍受。
也作(或又稱):
地區對應詞:
英文(或原文):
參考資料: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漢語大詞典、《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1319

台長: kk
人氣(8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