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之後就像婚前與婚後,掉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就像王子與公主快樂的完婚後,婚後是否琴瑟和鳴?就像選舉過後,當選者是否可以兌現承諾?只有競爭對手和需要抄作新聞的媒體關注,一般人還是得面對活著的每一天,不再理睬落幕後雜亂不堪的景觀。是的,「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看戲就該如此,留住短暫的感動,保留能量面對殘酷的生活競爭!何必在意幕後的真相!更何況,真相常常不忍目睹,破壞留存腦海中的美好。
職場上只要不吝惜經驗分享,很容易遇上相互請益的同船之友,交換工作經驗之餘、有時也會有機會分享生命經驗。一位不曾謀面但和我在相同職位的電話友人,為了工作,相互請益多次後,卻能在一個特殊的機緣,和我談及職場上的背叛與試煉,這難得的緣份,使我想起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在這個民主變民粹快速激烈變動,口沫橫飛的亂世裏,要苟安於世,真是「不如相忘於江湖」。她對我這麼說:「我們是老天撿選具有能通過試煉能量的人,上天才會給我們這些難關,藉以提昇修煉的層級」,倍覺吾道不孤。
近日看到周錫瑋孔融讓梨之舉,想到他的努力,卻必需在形勢比人強,眾口鑠金難以翻身的民調現實,選擇不硬ㄠ高貴下台的身影後,報章媒體開始有一點「公平評價」讚美他的政績時,周錫偉笑曰:「其人將死,『他人』之言也善」。只因退下競爭的舞台,攻訐之聲,自動消滅,這就是政治現實。只要有競爭,這個社會就不會有容錯的涵養!所以吳瑞穎12天後下台。然而,成長其實是經過錯誤後習得、悟得的智慧。私人企業,會把擁有錯誤經驗者,當成推動下階段向上提昇的寶貴人才,政治現實没有對錯,只有輸贏,對「不擇手段,只為贏」的現象,也就無足為怪!
許許多多的男女,婚前被甜言蜜語和細膩體貼的行為感動,委以終身,婚後現實生活的繁瑣,感動不再,婚前輕聲細語變成以音量大小進行溝通,最後至無聲相向。有人說,兩個人在一起無言的寂寞比一個人獨居的寂寞更難過;但也有人就怕寂寞,難忍孤單,願意吵吵鬧鬧過一生。婚姻原來只是二個人單純相處的功課,然而雙人床上二個人的身後,還存有兩家人的思惟,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惟,自然大異其趣,年輕時看到混血兒承襲遺傳學上「雜種優勢」下,特別的俊美時,完全没想到異種文化婚姻生活中溝通的困難度,更忘了婚姻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重要性,上了年紀,才明瞭,自由戀愛的婚姻持久度,不及傳統媒妁之言婚姻牢靠。在門當戶對,價值觀差異不大的基礎下的戀愛、婚姻或許少了轟火雷動的火花,平淡中卻更為穩固!俗諺「相愛容易,相處難」,「只羨鴛鴦不羨仙」,也對,因為鴛鴦每季換偶,相處的時間短,還停留在甜蜜愛戀感動中,完成傳宗接待任務後,分道揚鑣,不留怨懟。
現代職場,為官不易,報章批評當朝官員,最常用的「自我感覺良好」,我卻有不同看法,現實情境是無論怎麼做總會受不同團體批判時,兼顧行政效率與績效自有其難處,更何況,高處不勝寒,具有前瞻眼光者,一定無法得到全體百姓支持,選擇對歷史負責,向良心交待,如若再不自我感覺良好,如何自處?父子騎驢,上下之間,總有不同的聲音,民主社會多元發聲的同時,怎麼完全不見讚美聲呢?也無怪,年初有識之士(高希鈞等學者)發起「多說好話、多讚美」之運動。
民主本來就是最没效率的組織體,專制的效率自會犧牲少數個體,記得當年蔣經國先生面對嚴峻的經濟情勢,在一面倒的反對聲浪中,推動十大建設與後續之加工出口專區,使台灣成為世界經濟奇蹟之典範;蔣公中正頃全國二分之一預算,興建石門水庫,解決桃園地區用水問題;台北翡翠水庫也是在被批為共匪作嫁的情況下(只要一顆子彈台北盆地就會被淹沒)興建、、,這麼近的歷史,在在顯示,只要是對的政策,就該放膽去做,歷史自會給一個公道。廢核四政策目前已確定是一個錯誤的決策,無論對錯,政府存在的目的就在於解決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後,衍生出更多不同的問題,然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本就是政府的天命!人生亦然,選錯了人,選民自要擔負起共業之罰,即使是宗教界大師級人物,也躲不掉,勿須杞人憂天!
感動之後,面對著期望的落空,不如我望的以為是對方「背叛」,傷心、失望之餘,選擇沉默、冷漠、離開是常態,我本是個没有省籍情結的人,經過這麼多年政客操弄的結果,意外的看到、聽到不同的聲音後,我想起乾爹在世時(行政院參事),就告誡我們這一代,外省人不要再從公、從政,我的三位乾弟妹,都選擇作了最後一代的「內地人」(註:1937 到 1960 年在中國大陸或香港出生,台灣長大,長住美國的「內地人(NDR)」)。家人聽從老爸的話,愛國情操勝於一切,一門從公。爸想望風光的回鄉没能實現,我們也像失根的蘭花,不知何處是兒家?只能苟活於世!
我已不再為國民黨一連串的敗選傷心,也學會了看歷史不是看結局、是看過程,終於瞭解古人所謂可以共苦不能同甘的緣由,「人心不足」,「公平正義」永遠只存在戲劇、藝術中,所以謝幕後,留住感動,面對多變的人心,是一種養氣的生活方式。
近日看朋友寄來的信中有一段話,特別抄錄下來;
把別人當自己,是「無我」
把自己當別人,是「慈悲」
把別人當別人,是「智慧」
把自己當自己,是前三者圓滿後才能體會與實現,是人一輩子的功課。難得肉身在世,我以此為學習之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