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片子未得獎之前就看完本片,黑白色調、平铺直述真實事件,讓我直覺的認為這是一部紀錄片,然而被我誤會為紀錄片的「不能没有你」是正港的劇情片,在金馬和亞太影展上得了無數大獎,引起廣泛的討論。
小成本製作的「不能没有你」,明確的表現出社會制度的僵化與冷漠。我是個不像公務員的公務人,看此片時感慨尤深,戴立忍導演強調的「同理心」在現實社會上完全不能實施之概,我感同身受。戴導演不希望影響真實父女的心態,然而喜歡探人隱私,挖掘八卦的媒體依然以報導主角現實不佳情況爭取版面;而同樣没有同理心官僚體制下的公務文化,才是導致人才反淘汰、僵化與冷漠的最大因素。
我記得看到最後一幕,終於忍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不僅是為了難捨的親情,更是因為社會局無法處理在單親環境中依賴父親在被斷絕親情後的二年期間,為了治療女兒始終不開口的自閉行為,不得不安排女兒與父親相會,這樣的「依法行政」、「自以為是」的公務文化,如何服務完全不能依法行政處理之複雜人心;然而,面對永遠不知滿足的刁民,公務人員也確實難為!
這部由6年前真實故事所引發新聞事件改編之劇情片,是指社會邊緣人為了讓非婚生女兒就學,歷經千辛萬苦,卻只能桎梏在現代社會體制下的無奈,面對社會的歧視與剝削,主人翁不得不透過在天橋上抱著女兒往下跳的激烈行為,表達面對不通情理社會的吶喊,與父親無法為親生女兒辦戶口入學之無奈與氣憤。
整部片中,以社會歧視和父女溫馨的鏡頭交互,激盪出感人的內容,如一開始警方戶口調查時不屑的用語、打撈作業工頭對主角遲到的不耐,戶政事務所人員推諉鄙視的態度;彬彬有禮卻只為政治表演行逕的國會助理,再再凸顯貧窮、受教育不足者與政府體制溝通的困難。
戴導演以黑白色調,強調社會邊緣人的人生没有彩色之意涵,同時也表達公務員「本位主義」文化。若依「分層負責」、「依法行政」的角度檢視主角申請女兒入籍之事件,基層公務員並未犯錯,有了民意代表關切電話,主角受到較為禮貎的接待,對「奉公守法」的公務員,依然無濟於事,他們無法處理制度上的盲點,凸顯出實際養育女兒的親生父親,卻無法在戶籍上登記父女關係之荒謬與無奈。(註:非婚生子女只有出生證書上的母親,才有監護權,如片中所述,就算經過DNA鑑定,也只有母親放棄監護權,才能依法讓親生父親取得監護權後入籍,然而親生母親另有家庭,不願現身幫忙)。
看片子的過程,直覺的想有錢人可以用『錢』解決問題,黑道分子可以『暴力』要脅母親出面解決問題,有擔當或是有同理心的公務員可以『專案方式』上簽會商不同單位處理本案,現實的情況是,可憐人只能用妨礙公共安全的舉動,引起社會注目!
戶籍登記是內政部的業務,江部長特別與社會司同仁,一起觀賞本片,希望公務員有同理心處理「民眾陳情案」,「有用嗎」?吳院長為了提昇行政效率發飆,『震怒章』一詞因應而生,隔天、隔週,震怒還管用嗎?僵化的公務體系「升官」與「自保」才是主流意識!
近年來看了不少歷史劇和歷代文物展,更讓我深深體會『官僚性』是政府機構不得不然的組織特性,没有充分信任、夾雜著為求升官、名利分配不均等複雜的人心,『自保』成了為五斗米折腰而生存的基本要件。太認真的處理公務,不是被認為有所企圖,遭忌圍剿外,搞不好還要上法院澄清是否圖利廠商,碰到不沾鍋又要績效的長官,屬下更難為。
政府要依法行政、遵守行政程序,維持程序正義,按部就班,是政府部門辦事的基本準則,進入公務體系,本來就屬較為保守個性者之選擇,因此才要有為政策負責的政務官,然而國民黨時代,為執行政務負責下台者幾稀?民進黨時代,為表現有擔當的總統,更搞得「官不聊生」,併同著為求作秀效果、肆意漫罵政府官員的民意代表,讓有為者也難耐,這樣的公務體系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成就效率?
「改革」是進步必要之惡,然而改革就會使既得利益者不願放手,民主時代,使「會吵的孩童有糖吃」的情況更嚴重,所以這些年,提早退休,離開公務體系成了主流,本來五十歲以上的公務員,累積了二十來年的經驗,可接續傳承、帶領晚輩,然而反淘汰的組織,現存主事者成了阻礙進步改革者。
如要提昇行政效率只有先從制度面著手,早年政府推動「e化政府」,網路取代馬路,點指之間,公文已由本島送到離島,減少了郵遞時間,那時,被改革的對象是基層公務員(必需自己使用電腦),績效不錯。另外就是要在流程與制度面上進行革新,組織精簡與運用資訊採取線上簽核的作業,以提昇行政效率,然而這個更為棘手,既得利益者(好不容易爬上上位者)誰願放手?線上簽核與組織精簡會使只想自保之長官更無法生存,推動上困難加倍。
民主時代,那個政府剝削了從業者之權益就讓它下台,看看國營企業產業工會的強勢,想革新更是難事,反淘汰更為嚴重,不想做事的基層和不思進步只想著選票、討好基層的官員,如何革新?百姓何奈?願長官們平日就能有「同理心」,不是在計算選票時,才想到「不能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