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9-03 10:21:55| 人氣6,6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代詩修辭學第十二講關於「拈連」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代詩修辭學第十二講
關於「拈連」------------兼論楊牧詩中拈連辭格的應用
【壹】拈連的定義
拈連,又叫順連、關連或連物,它的作用類似古人所說的「詩眼」,參照歷來各家學者的定義及說明,可見拈連是具有像化學分子式中「連接鍵」性質的關鍵地位:
(1)「甲乙兩項說話連說時,趁便就用甲項說話所可適用的詞彙表現乙項觀念的,名叫拈連辭。這種拈連的修辭,無論甲項說話在前或在後,都可應用。」(陳望道《修辭學發凡》)
(2)「捻出一個詞語,把甲乙兩項無關聯的事物聯結起來;但這個詞語,本來只適用於甲項,對於乙項,是一種不合常規的『趁便』使用,而這種『違反常規』的構詞,卻給人新穎奇異的新鮮感,因而樂於接受。」(黃麗貞《實用修辭學》)。
(3)「所謂拈連,是指在語文中,敘述甲乙兩件事物時,將本來只適用於甲事物的語詞,拈來用在乙事物上,使甲乙兩件事物自然地連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技巧。拈連的特點,具有『順便』、『順手』、『趁勢』的狀況。拈,是將某一語詞從通行的語言環境,拈到一般不可通行的語言環境;連,是使兩種不同語言環境同時出現,並且把甲乙兩件事物連在一起。」(蔡宗陽《應用修辭學》)。
能夠把不相關連的兩件事物,融接成一個嶄新的情境,正是「拈」詞所扮演的角色,這種「媒合意象,稼接出新情境」的修辭技巧,也是古代詩人用功細微處。
如讀者所熟悉的「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兩則文學史上有名的「詩眼」典故:前者使用「敲」字,兼具動作與音響雙重效果,顯然較使用「推」字,只有動作來得具體且更有想像空間;同理,後者使用「綠」字,兼具動作與顏色雙重效果,顯然較使用「吹」、「拂」、「到」字,只有動作,在物色的「指涉」上來得具體且更有聯想餘地。
在歷朝詩詞中,拈連辭格俯拾皆是,且往往是上下文之間的「關鍵字眼」,直接關係者行文(意象流轉)的成敗。且看以下諸例:
「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北宋、李清照<武陵春>
「蚱蜢舟」和「許多愁」形成「量的對比」,是「對比修辭」。進一層分析,「蚱蜢舟」是「略喻」,省略喻詞「像」和喻解「小」、(或「輕」);「許多愁」則是把抽象、不可數的愁緒予以「量化」和「具象(具體)化」,成為可以使用計量單位計算,可以被「衡量」的具體可感的有形物色。這兩件原本各自獨立的事物及互不牽涉的意象,經由「載」這個動詞媒合在一起,於是出現一種嶄新的情境,情靜中同時包含「畫境(動態畫面)」和「意境」,而意境是經由字面上的上下文關係,亦即「意象的流動」,把詩人的情緒和情思間接投射出來的。「載」字於此就構成劃龍點睛的「詩眼」,就是拈連辭格精神所在的「拈詞」。
以下實例,筆者將關鍵的「拈詞」標示出來,請各位細嚼品味: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州」----樂府<西州曲>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南唐、李煜<相見歡>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北宋、秦觀<踏莎行>
「詩情也似并州剪,『剪』得秋光入卷來」----南宋、陸游<秋思>
【貳】拈連的構成要素
拈連辭格的基本結構,按學者的分析包括:「本體」、「拈詞」、「連體」:
本體:即甲項詞語。
拈詞:使甲、乙兩項連接起來的詞語,多為動詞或形容詞。
連體:即乙項詞語。
此三者的順序,並非固定不變的,讀者須注意,並請參照第四節拈連辭格的分類

【參】拈連的作用及與移覺的區別
按大陸浙江學者陸稼祥分析,認為拈連的作用有三方面:
(1)可以將思想感情形象化
(2)可以使抽象事理具體化
(3)可以讓人物形象性格化
關於拈連與「移覺」(通感)的區別,初學者很容易混淆,筆者摘錄國內學者蔡宗陽見解:「
(1)從形式上而言,拈連是運用在兩件事物連說的時候;而移覺卻是將人的某一種感官得到的印象,從另一種感官的角度反映出來。
(2)從內容上而言,拈連所連說的兩件事物,前一件總是具體的事物,後一件則是比較抽象或概括的事理,兩件事物都在表現之列;而移覺卻是借此顯彼。
(3)從表達作用而言,拈連側重在揭示事物的含蘊;而移覺卻是為了渲染氣氛、顯現形象、加深意境,使表達更加生動、更加活潑。
『移覺』主要在於使描寫對象沾帶人的意志;『拈連』主要是通過拈體對本體原義的引伸,揭示事物發展的一種新趨向。」
【肆】拈連辭格的分類及實例列舉
拈連辭格,【一】有按「本體」、「拈詞」、「連體」所在位置的變化及以「本體」、「拈詞」、「連體」使用的有無或多寡,學者各有不同的分類:黃麗貞教授的分類,(一)以「本體」、「拈詞」、「連體」所在位置的變化:(1)順位拈連、(2)變位拈連。(二)以「本體」、「拈詞」、「連體」使用的有無或多寡:(1)常式拈連、(2)變式拈連、(3)兼格拈連。【二】有按結構分,如學者蔡宗陽的分類:(1)主賓拈連、(2)雙主拈連、(3)雙賓拈連、(4)倒裝拈連。【三】有依詞性分:(1)名詞拈連、(2)動詞拈連、(3)形詞拈連、(4)數量詞拈連。【四】有依兼用分:(1)譬喻拈連、(2)轉化拈連、(3)引用拈連。受限於篇幅,筆者僅介紹前兩類。
【一】黃麗貞教授的分類:
(一)以「本體」、「拈詞」、「連體」所在位置的變化:
(1)順位拈連:即「本體」在前,「拈詞」居間,「連體」在後。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深院『鎖』清秋」,短短五個字,就足以構成一個「拈連」,「本體」、「拈詞」、「連體」排列明晰,可見「拈連」不一定非要由兩個以上句子來構成不可,在單句中一樣可以完成。「鎖」字是拈詞,詞性為動詞,拈連上面的本體詞語「深院」,
而連體詞語則是「清秋」,「深院」和「清秋」都是具體的實景,前者點出地點,後者指明時序。
(2)變位拈連:即「拈詞」或「連體」在前,「本體」居次或在後,變位的原因,
是為加強提前的拈詞或連體的分量。實例參見後述:「倒裝拈連」
(二)以「本體」、「拈詞」、「連體」使用的有無或多寡:
(1)常式拈連:即「本體」、「拈詞」、「連體」都具備,無省略的情形。又可分為:「單一拈連」和「複合拈連」。
(甲)「單一拈連」:即「本體」、「拈詞」、「連體」只有一個。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秦觀<踏莎行>
「重門不『鎖』相思夢,隨意遶天涯」----趙令畤<踏莎行>
「可堪孤館『閉』春寒」、「重門不『鎖』相思夢」,二例的拈連結構,都只有一個,是拈連辭格最常見的形態。
(乙)「複合拈連」:即「本體」、「拈詞」、「連體」中可能不只使用一個。此定義包含後述的「雙主拈連」和「雙賓拈連」。
「月下砧,風前鐵,『敲碎』人腸,幾曾寧帖?」----朱庭玉<女怨>
散套【烏夜啼】
砧是搗衣聲,鐵是屋簷下的風鈴聲,作者連用兩個主體,寫靜夜裡遠近的聲音,
讓閨中思人的少婦,聞之無限感傷。以「敲碎」二字為拈詞,連體「人腸」使用「借代法」。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睡『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張先<天仙子>
實例解說,參見後述。
(2)變式拈連:即形態不完備的拈連,或省略了本體,或省略了拈詞。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文天祥<過零丁洋>
此例形式上對偶工整,由「惶恐灘」「零丁洋」這兩個具有雙關性質的地名,關連到心中的「惶恐」和「零丁」,中間的「說」和「嘆」字,是否可視為拈詞,則有疑問。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此闕詞中應用兩個「頭」字詞語,將皺眉的行為和相思的心理活動聯結在一起,以傳達作者相思愁緒無法寬解的惱人情境,「相思」是主語,「眉」和「心」是連體,至於「頭」字詞性不是動詞或形容詞,是否可視為拈詞,則有待商榷。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清、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
此為「數量詞拈連」,「一」字貫串全詩,形式上似乎是由「一」字拈連起來,經筆者深入分析,「一丈絲綸一寸鉤」應是「變式拈連」,當中省略拈詞「繫」、「吊」或「懸」、「掛」;「一人獨釣一江秋」則是「常式拈連」,拈詞「獨釣」拈合主語「一人」和連體「一江秋」,至於全詩所用「一」字,只能歸入到「用字隔疊」的「複疊」辭格。
(3)兼格拈連:即兼用其他修辭格,造成拈連的效果,多數使用譬喻和擬化。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詩情也似并州剪,『剪』得秋光入卷來」----南宋、陸游<秋思>
這兩例都同時兼用「譬喻」辭格:前例的主語是「春風」,連體是「細葉」
,使用倒裝句法以強調「裁」出的動作。又此詩中「春風」是喻體,「剪刀」是「喻依」,春風要透過「譬喻」,具體化為剪刀的形象,才能和細葉取得關聯。
後例使用「順位拈連」,原為「詩情剪秋光」,「詩情」是主語,「剪」是拈詞,「秋光」是連體,並用譬喻辭格,將詩情具體化為「并剪刀」,以便和秋光取得關聯。
【二】學者蔡宗陽的分類:
(1)主賓拈連:
是指在語文中,被拈連的兩件事物,恰好是一個句子裡的主語(主詞)和賓語(受詞),其義等同於前述「順位拈連」:
「一夜東風,枕邊『吹』散愁多少?」----曾允元<點絳唇>
其中「吹」字,是主語「東風」的述語,經由拈連,接合「愁」字。「吹」字是拈詞,同時也是連接賓語「愁」的動詞。又主語「東風」是具體的實景,賓語「愁」字是抽象的情感,經由「吹」字拈合,正合於「情虛景實、虛實互掩」的造句要領。又同理,可印證李煜的<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2)雙主拈連:
是指在語文中,同用一個述語(動詞或形容詞)拈連上下兩句的主語: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睡『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張先<天仙子>
「午醉醒來」、「愁未醒」,是兩個句子,同用一個動詞「醒」字作述語,「午醉」、
「愁」都是主語,此例中「醒」字拈連兩個主語,拈連手法在「午睡醒來愁未醒」
一句中完成。
(3)雙賓拈連:是指在語文中,同用一個述語拈連上下兩句的賓語。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勵學篇>
「書中」是主語;「有」是動詞,作述語;「黃金屋」和「顏如玉」都是賓語。這兩句形式工整,是「對偶」中的「單句對」。「有」字縱向(上下文)媒合兩組主賓語,是雙「主賓拈連」;橫向媒合兩組賓語,是「雙賓拈連」。這樣的句法不僅形式工整且結構緊密,技巧難度頗高。
(4)倒裝拈連:是指在語文中,將主語和賓語的次序顛倒的拈連,其義等同於前述「變位拈連」。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宋、辛棄疾<滿江紅>
全句若還原成倒裝前的語序,當作「風搖翠竹敲莎窗,敲碎離愁」。「敲碎」是動詞,作述語,本來先敘述敲紗窗,後敘述離愁,這裡正好相好相反,所以「敲碎」是拈詞,此句中出現在首位,連體「離愁」居次,本體則是「風搖翠竹」。倒裝後的句法,較為洗鍊,且由虛筆的離愁帶起,以倒裝強調「離愁」,接著用實筆的「風搖翠竹」收束,頗能製造懸疑氣氛,讓讀者目光暫時停駐,推敲一番。
(5)譬喻拈連:是指在語文中,拈連的兩件事物是譬喻的喻體和喻依。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宋、范仲淹<御街行>
「長」字是動詞,作述語,本來敘述「練」字,這裡順便敘述「月華」。「月華」
是「喻體」,「練」是「喻依」。
【伍】楊牧詩中的拈連辭格應用
參考前舉黃、蔡兩位學者體例,筆者試著從楊牧詩中找出各類型拈連辭格的實例,以相互印證,為方便提示讀者,拈詞上均加以標示,限於篇幅,每種形態筆者僅解說一例,其餘留給讀者自行琢磨:
(1)順位(主賓)拈連:
………………………..
愛情在萍草上『凝成』秋露
干戈在牆上,多少年後
也許蒼老微弱如衣帶
可憐的衣帶
-----------<佳人期>
「愛情在萍草上『凝成』秋露」,此一單句中拈連辭格的結構完整,「凝成」是拈詞,拈合主語「愛情」和連體「秋露」,所以是「常式拈連」。又此句結構,「本體」(愛情)在前,「拈詞」(凝成)居間,「連體」(秋露)在後,依序羅列,因此同時是「順位拈連」。再者,此句中主語「愛情」在前,當作述語的拈詞「凝成」居中,當作受詞的賓語「秋露」在後,所以也是「主賓拈連」。
有一份燦然極令我欣喜
若歐洲的長劍斗膽『挑破』
顛倒的胸膛。我們拾級而上
-----------<熱蘭遮城>
(2)變位(倒裝)拈連:
『鎖』不住,『鎖』不住的希臘風采啊
風笛的意象,自律的美…….
-----------<歌贈哀綠依>
此例中,「鎖不住」是拈詞,「希臘風采」是連體。「鎖」是動詞,作述語,聯結其下的連體,置於句首,以強調「鎖」的動作和「鎖不住」的事實,所以是「倒裝拈連」。又此例中,僅有拈詞和連體,並無主語,拈連的基本構成要素有欠缺,所以也是「變式拈連」。
啊秋天甚麼旋風
將把霜露在我的四肢『流滿』
化成一片沒有形狀的
一片慘紅啊秋天
-----------<十四行詩十四首之五>

(3)複合拈連:
………………………..
誰將『穿過』那偉大的宮殿
『穿過』千萬支古羅馬的石柱和刀槍
………………………..
-----------<崖上>
此例中,拈詞「穿過」的後頭,先後聯接「偉大的宮殿」和「千萬支古羅馬的石柱和刀槍」兩個連體,是複合拈連。後面那個連體有補充說明前面的連體的作用,
同時加大景深。
遊行的隊伍『穿』過城門
『進入』裝飾著橄欖葉的廣場
而這時愛動的陽光終於
『壓破』了多汁的葡萄。瓶塞子
拔開的時候,有人隔坐

飲酒,鐘聲停止
溫暖是微醺的唇
-----------<童話詩>
哦愛密麗在一個遙遠的海岬後面
石礁和群島衛護著一個城市
-----------<搖籃曲>
(4)變式拈連:
我沿著河水往前走
仲夏的宿疾『沉重』如一襲濕衣
不知是為花所傷
抑為酒所殘
-----------<夜歌>
此例中,「仲夏的宿疾」是主語,「沉重」是拈詞,但並無連體緊接在後,
拈連的基本構成要素有欠缺,所以是「變式拈連」。又其後的「如一襲濕衣
」,使用譬喻辭格中的「明喻」,此例兼用譬喻,又構成兼格拈連中的「譬喻拈連」。
夜晚的山坡。我們像
擱淺的小舟被風『吹』在一起
羞澀地招呼著卻不敢相識
-----------<雷池>
(5)兼格(譬喻)拈連:
有一棵樹,久久就是一個象徵
生長在每一個夢境----是我的愛
而我的愛如清晨第一片樹影,『棲著』些鳥
-----------<秋天的樹>
此例中,前兩句使用譬喻修辭的「隱喻」,作者將抽象的愛情譬喻成生長在夢境裡的一棵樹,以「是」作為喻詞;接著又以明喻譬喻成清晨第一片樹影,以「如」作為喻詞;最後以拈連辭格,用「棲著」這個動詞性質的拈詞(述語),將抽象的愛情(主語、本體,詞性為主格)與鳥(連體、賓語、詞性為受格)拈合在一起。所以此例兼跨譬喻和拈連兩個辭格,其中譬喻還分別使用隱(暗)喻和明(直)喻,以求其變化,從一棵樹到清晨第一片樹影,造成類似鏡頭轉移間,畫面上出現由遠處拉近的「調整焦距與光圈」後的淡入效果。
…………而且我,我『猶豫』
如失去方向的河流
『猶豫』成一片沼澤
-----------<輓歌>

結語:拈連辭格在一般的構句中,應用甚為廣泛,「拈詞」的作用如同化學分子式中「連接鍵」,木工施工中接合木條、木板與木樁的卯釘,或者人體四肢上的關節。為使行文(意象流轉)之際,一方面能融接詞彙(意象),創造新意境,一方面兼顧文理的統一與協調,應用「拈連」辭格,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慎選「拈詞」,讓語句活潑靈動,有創意又不會矛盾唐突,是所有從事文學創作的作者,必須深入推敲琢磨的。

台長: 浪子遊俠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6,644)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