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08 16:55:17| 人氣3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評論:文字乩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字乩童
(一)文字工作者
文學創作者(作家)、法官、律師、記者、編輯、翻譯、編劇….等從事這類與文字撰寫有密切關係的職業,都是廣義的「文字工作者」。這些職業從業人員,高度依賴文字撰寫謀生,但各有擅場領域:專業詞彙與特有的語文形式,這是適應「社會分工」所必然。然則無論何種職業類別的文字工作者,文字都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這是文字使用上的共通點,所謂「表情達意」,就是表現情感傳達意念。筆者本文要談論的不是廣義的「文字工作者」,而是「狹義」的文字工作者,詩人、散文家、小說家、劇作家、文評家等,以文學上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批評等五大文類為創作形式的「作家」。這些「作家」是使用文字的精英,除了嫻熟各該文類特有的形式體制與結構外,基本上必須兼有心理學、美學以及修辭學的素養,文學作品無論反映社會現實或敘寫人性,基本上都是從人的心理出發,目地是表現美感的,表現的過程必須仰重心理分析(如潛意識),表現的技巧或方法則是修辭學的規範範圍。
(二)乩童
「乩童」是道教儀式的附產品,在道教興起前,則是由「巫師」獨領風騷
,目前許多原始民族仍維持部落型態,巫師是儀式的創造者及執行者,具有相當的權威,「乩童」在道教儀式裡扮演「神媒或靈媒」的角色,「乩童」依賴神鬼「附身」,以溝通第四度空間的神明意旨或已往生親友的冥冥意欲。神鬼「附身」稱為「起乩」,此時被附身的乩童精神狀態恍惚,「據說」自主意識變得很薄弱。「乩童」與「文字工作者」怎會扯上關係呢?
(三)文字乩童
後工業社會時代的來臨,揭示著人類社會對電腦等資訊工具的依賴與日俱增,商品不再僅止是陳列在展示架上,許多「智慧財產」(音樂、美術、書畫….等)也同樣被「商品化」,文學作品只是其中一支。商品化了的文學作品外觀形式上講求「輕薄短小」,內容方面則是「媚俗化、時尚化、速食化」,作家竭盡所能地投讀.者所好,是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內涵深刻、思維精緻反倒是其次。於是乎許多內容上言不及義、不知所云、無病呻吟,形式上過度包裝、喧嘩取寵、搞怪異形、不忍卒讀的「魚目」紛紛混了進來,透過行銷網絡「傾倒」給讀者。這些文學作品為掩飾內容的空洞貧乏甚至虛無,往往以驚世駭俗的意象、詭異悚動的情節、連篇累牘的文藻堆砌,迷惑並轉移讀者的注意力。這其中,尤其以詩人最擅長此道。
後工業時代的文學作家們,身處在如此這般的時代風潮之中,各有適應環境的方式,而詩人體質迴異尋常: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對語言文字高敏感度,在「寧鳴而生,不默而死」的前提之下,各自遊走於都市的叢林狩場之中,不惜紆尊降貴,撂下頭頂上的桂冠及光環,改操起挾沙泥與俱下的後現代語言,不惟奉祠鄙俗的肉慾文化,不擇手段地宣揚感覺官能,並且膜拜夢囈、虛無、玄思、冥想,大量複製充斥精神病態的文字迷宮與語言魅影。這類的作家(詩人),筆者名之為「文字乩童」。


台長: 浪子遊俠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