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2 01:08:00| 人氣1,99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打牛湳村一笙仔和貴仔的傳奇】裡的農村形象(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貳】《打牛湳村》裡的階級剝削問題與解決之道
(一)自由市場機制與階級剝削問題
戰後台灣的「土地改革」和陸續推動的「計劃式經濟」,解決了土地和資本過度集中的問題,朝著「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的方向推進,根本地改變了台灣的經濟結構。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政府部門固然應該尊重「自由市場機制」,但是對於廣大的經濟上的弱勢者(農民和工人),則應該積極給予輔導和支援,透過各項制度的建立和社會福利政策,使弱勢者能夠自立更生,得到基本的生活照顧。
《打牛湳村》裡所描繪的戰後台灣農村圖象,透露出普遍存在的階級剝削問題,而問題的癥結正是「自由市場機制」裡,處於經濟上的弱勢者(小自耕農),雖然握有土地等基本的生產工具,但仍然難以和挾資本和市場優勢的「農會」和「中、大盤商」進行公平合理的農產交易,其間所存在的嚴酷的階級剝削問題,直接戳破政府進行「土地改革」的假像,因為廣大的農民在取得土地所有權後,並沒有從辛苦的勞動中改善生活。換言之,戰後台灣土地改革,直接獲益的不是廣大的農民,而是代表政府部門的農會和掌握市場與資本優勢的中、大盤商。
(一)「共同產銷制度」
處於「自由市場機制」裡的弱勢農民,需要「共同產銷制度」來維護他們的勞動成果,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條件。這不能視為對「自由市場機制」的不當干遇,因為合理的保障生產者的勞動權益,避免銷售者從中獲取不相當的利潤,不僅可以刺激和鼓舞生產者的勞動意願,同時也可以保護消費者,不會成為銷貨商聯合壟斷下,隨意哄抬物價的冤大頭。
「共同產銷制度」,在生產前方面能夠提供農民「總量控制」的相關訊息,避免因生產過剩,導致市場上某些種類的農產品價格大幅滑落;在銷售方面,使農民得以直接控制農產品的市場售價(批發價與零售價),杜絕中間商的層層盤剝,獲得相對合理的勞動報酬。
【參】結論:《打牛湳村》裡的鄉土寫實
在系列的台灣戰後小說裡,「鄉土」的書寫與關懷意識,在七○年代初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被確立,這是台灣戰後小說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此以後,「懷鄉文學」、「反共文學」和寫實的「鄉土文學」並置於台灣文學舞台。
「鄉土文學」是七○年代當時,真正具有本土血統(本土意識和寫實精神)
的一股文學新浪潮,使得台灣文學邁向真正的「多元化」,開拓了台灣文學工作者的胸襟和視野,而「多元分化」正是現代自由民主社會最為核心的價值觀。
宋澤萊的《打牛湳村》系列,以早期台灣農村裡的農民、小混混、助選員、外省老士官等小人物作為主角,揭露他們的經濟生活和真實遭遇。
在《打牛湳村》這篇小說裡,宋澤萊以寫實的筆觸,描繪出七○年代,正值台灣經濟由農業進入到輕型工業的轉型期,台灣南部農村的真實圖像。在這幅農村圖像裡,讀者看到備受壓榨剝削、欺瞞拐騙的瓜農,以及如吸血牛蠅般的「包田商」和「瓜販」,深刻感受到瓜農們的精神韌度:在艱難的現實環境裡,亟欲從中找出活路的所有的努力與奮鬥。
台灣農民的韌性:不向現實環境低頭、不甘被人為的操控所擊倒,在《打牛湳村》裡,體現在蕭家兩兄弟的作為上。在以農民為主角、農村為場景的「農民文學」領域裡,宋澤萊的《打牛湳村》系列,已經豎立起一座「醒目的里程碑」。
【參考文獻】
(1)陳建忠碩士論文:《宋澤萊小說研究》。
(2)康原:《一個作家的成長──小論宋澤萊》。
(3)石弘毅:《臺灣作家之旅─宋澤萊訪問錄》。
(4)宋澤萊:《從「打牛湳村」到「蓬萊誌異」:追憶那段美麗.淒清的歲月》。

台長: 浪子遊俠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99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日本藤素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21:42: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