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8-21 14:55:15| 人氣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文華/唉,又說教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文華/唉,又說教了
.方祖涵/失誤,是比賽的一部分
.劉克襄/救救池上吧! 金城武樹帶來的危機
.盛治仁/感恩的態度看世界
.林中斌/妙藥音樂
.王健壯/有一種人叫多年生候選人
.黃介正/安倍的掙扎與日本的救贖
.王文華/唉,又說教了
.方祖涵/失誤,是比賽的一部分
.劉克襄/救救池上吧! 金城武樹帶來的危機
.盛治仁/感恩的態度看世界
.林中斌/妙藥音樂
.王健壯/有一種人叫多年生候選人
.黃介正/安倍的掙扎與日本的救贖







 

王文華/唉,又說教了

2015-08-21 02:18:34 聯合報 王文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有沒有這種經驗:開會時你講話,講了幾分鐘後,你聽到你以前老師或老闆的聲音。他們的句型是:「以前我們…」、「現在你們…」。用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天高地厚」。你聽了一會兒後,突然發現:喔,不!這不是你以前的老師或老闆,這是你自己!你已經變成了,當年你口服心不服的那個人!

而如今聽你訓話的年輕人,表情跟當年的你差不多。你的口氣一旦變成老闆,他們的眼睛像點了散瞳藥水,開始迷離。明明沒戴口罩,嘴型卻像戴著口罩。如果情況允許,他們會敲著筆電,表面上是在做筆記,實際上…。如果情況不允許,他們只好光溜溜地看著你。他們通常不會當面反駁,但事後在臉書上或朋友聚會時,嘿嘿嘿…

「不好意思,我去上個廁所…」每次我聽到自己變成老闆時,就起身去洗手間。

老闆與員工、老爸與孩子、老婆與老公,常有這種曉以大義的場景。我好奇,多少行為,真正因此而改變?

人為什麼喜歡說教?可能是我們太想藉著啟發或提升別人的名義,來複製自己。誰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誤入歧途」呢?所以越聰明、優秀、有經驗的人,越喜歡說教。

但說教要達到效果,有三個條件。一是說的人知道「正途」是什麼。但在今天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個人、人與人之間,和市場,都起了根本變化,很少人永遠知道「正途」。用過去的經驗,揣測現在的世界,常常脫節。有時經驗越多包袱越重,更難超越。

第二是聽的人認同你的價值觀。價值觀一樣,說一次就好,而且只需要解釋技術問題,不必苦口婆心。價值觀不同,說一百次也沒用,只會讓說的人更氣,聽的人更疏離。

第三是願意傾聽和對話。在這過程中瞭解對方的動機和邏輯,調整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不預設你高或我低、你死或我活、你輸或我贏。

沒這三點,「說話」就變成「說教」。不論我們職位高低,或年紀大小。

說到年紀,上個月,才五十五歲的任天堂社長岩田聰過世。岩田聰是工程師出身,一路開發遊戲。加入任天堂後兩年高升社長,是這家族企業第一位「外人」領導者。同仁們這樣懷念岩田聰:「他對於員工說的任何話題都很有興趣…他能把冷僻的技術用白話說給不懂技術的員工聽…我從來不會覺得他自以為比我重要、聰明、有權勢,雖然他確實是如此。」

簡單說,岩田聰不「說教」。

他不說教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他是工程師,只看事實。也許他請到了不必說教的員工。也許他是「外人」,沒有家族企業老闆的包袱。也許是他永遠用開發遊戲的探索精神,面對每一個人。

台灣社會,越來越難對話了。我們互相說教,直到一切失焦。急於評判,沒有耐心深談。

唉,我這麼說,不也在說教嗎!那該起身,去上廁所了。當說的人變成教條,聽的人就變成塑膠。沒有人會因此被說服,沒有組織會因此而進步。這時候,閉嘴,是我們可以給自己,和別人,最大的恩惠。

(作者為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台長: 股台
人氣(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udn.名人堂 |
此分類下一篇:嚴震生/台灣蚊子館,非洲的白象
此分類上一篇:方祖涵/失誤,是比賽的一部分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