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年了,一直覺得不夠不夠,為什麼沒有看到夠有趣的藝文展覽或表演?跑了幾個地方看了幾場就默默,當作沒看過。來一個讓我願意拿筆寫心得的吧!彷彿回應內心的呼喚,一天之內兩檔有趣、能夠穿透我的演出,終於等到。
新樂園藝術空間的「余憶童稚時,然後勒?」,我認定是台北跨年最強的一檔藝術展覽!見到傳說中的撇條藝術家鄭詩雋(「撇條藝術家」是我取的,沒有經過他本人同意,還是喜歡「黃金藝術家」比較有一種做作的含蓄?)好像是在北美館展出過,他的作品〈愛〉歷久彌新,台灣藝術家沒有比他更前衛的了。Love is Shit!他用行為藝術實踐,撇條一個愛字。看到該作先是驚嚇,卻不得不承認這件作品精彩,的確是藝術,好的行為藝術應該能帶給觀眾衝擊與省思。
愛是什麼?愛是吃喝拉撒,愛是生活,愛不是想像不是形而上,愛是身體的實踐。愛是永恆?如同撇條擺個幾天就會發霉,愛更需要新陳代謝,愛是活的,沒有養分便只能腐敗。
新樂園藝術空間正展出他於2009北京廣場行為藝術工作坊的作品,他穿上「官將首」服裝與民眾互動。官將首是神明的護法,是陰兵陰將的領軍。鄭詩雋有意識的選擇題材,他的創作都是由大方向思考,大刀闊斧是其特色。為什麼選官將首,不選八家將不選濟公不選其他?他解釋,他的創作會先思考這作品是歐洲還是亞洲的,亞洲內台灣的還是大陸的,層層剝下來後,選定台灣獨特的「官將首」。
他說,外國人、大陸人不會知道「官將首」的意義,可能會把它當作戲服、當作台灣原住民服飾。他穿上官將首服飾,帶著觀眾在電扶梯上奔跑作危險動作,把人綁起來灌啤酒、口塞饅頭,打碎木頭,讓人把他裝在滾輪行李箱拖著走。參與的觀眾每位都哈哈大笑,每每看到他的作品,讓我點頭贊同康德與席勒主張的遊戲衝動說──藝術起源於人類遊戲的本能。
鄭詩雋自我介紹,他是嘉義人,國中時當過飆車族,跳過八家將。
我是艋舺人,艋舺迷人就在它的龍蛇雜處,混過飆車族、八家將同學,台中某重量級大哥的兒子,都在記憶裡。不是愛飆車、跳個八家將就是黑道,不是大哥的兒子、親人一定是黑道,差異還很遠呢!黑道有黑道的運作法則,反正和平相處、互相尊重。
鄭詩雋將鄉土環境給予他的感受、養分、文化氛圍放在一件件作品裡,行為藝術看起來似乎沒做什麼不朽的事,他其實還是成功了。
就覺得很妙,剛跟官將首鄭詩雋小聊完,因為先買了八點四十分的電影票,急著走。進戲院看了《陣頭 Din Tao: Leader of the Parade》,顧名思義這部片要講的是領導遊行的人。廟會中看到的彌勒團、太子爺、車鼓陣、蚌殼精、老揹少等等,都是「陣頭」。
先介紹《陣頭》導演,馮凱為演藝圈大姐大周遊之子,家學淵源,他四歲演電影、十二歲演舞台劇、二十四歲起擔任電視劇導演,目前仍是台灣夯翻天的電視劇導演,2000年拍攝民視《飛龍在天》開始台灣百集以上連續劇的風潮,在三立偶像劇也掌握住高收視率,換句話說他抓住觀眾的胃口,知道電視前的觀眾要的是什麼。三年前拍《真情滿天下》時,馮凱感覺遇到瓶頸,為抓住觀眾狗血的劇情,綁架、變臉、報復跟鬼打牆一樣循環。他決定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為了《真情滿天下》趕快下檔,趕拍《天下父母心》。三立長官詢問他要不要拍電影?他認為拍電影可以暫時離開電視劇而答應,那電視台主管是要求其重製《綠光森林》,要有室內樂團、貝多芬、柴可夫斯基曲目。馮凱感慨,長官認可的所謂「藝術」離他太遠,離常民的生活太遠。
馮凱帶著家人到東京迪斯奈樂園度假時,「陣頭」二字福至心靈。回台後,訪遍北、中、南陣頭找尋題材,他看到有些不給孩子錢,反而給他們毒品,有些要他們去收帳、打架,「我聽到九天孩子鼓聲傳達正面的力量,引發我要拍九天的故事」,馮凱自己出錢一圓電影夢。
讓九天不平凡的是該團團長許振榮,其表示,「我沒有要求什麼,我就是一直奉獻」,社會給某些孩子不公平的開始,並不是那些孩子的錯,他希望能夠規範、導正心靈受傷的孩子們的偏差行為,給他們安身立命的歸宿感。
愛看劇情簡介的人不妨讀 再看電影《陣頭》一文,介紹詳盡,我不想爆雷,我是不喜歡在看展覽、戲劇或是小說前先得知劇情的人,推薦直接進戲院實際體驗《陣頭》的感動。
「領導遊行的人」不是那麼簡單當的,一群心靈受傷的孩子如何活得有尊嚴?如何不用傷害別人的方法來肯定自己?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許振榮做到了,他嚴格要求孩子們生活常規,魔鬼訓練孩子們練基本功,帶孩子們扛著太子爺、揹著二十五公斤重的鼓環島、登上台灣最高峰玉山、遠征撒哈拉沙漠。一切不可能的任務根源許振榮的信念,他要讓加入九天的孩子們不用扮神、不用開臉,就能被人看得起。
酒鬼、家暴、暴力討債等等都在真實社會中一日一日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只是選擇視而不見的人很多,選擇歧視或仇視心靈受傷的孩子的人更多。為什麼要鬧事?因為要武裝自己,因為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擺出兇狠的樣子,因為想得到關心,潛意識裡想反抗不公平的人生。《陣頭》好看在舉重若輕,馮凱點到為止,破碎的家、人性陰暗面等題材沉甸甸,觀眾利用閒暇時間,買票拿著爆米花跟可樂進電影院,不是想被教育被道德訓話的。
《陣頭》用兩個技藝團、兩對父子的競爭情節,傳達人只要不鬆懈的努力,能改變命運,能帶給別人與自己幸福。
老牌演員阿西、廖峻等等演技都很強,無需贅言。主角阿泰(柯有倫飾演),記得他在《走出五月》也是扮演這種世代衝突的角色,《陣頭》裡更駕輕就熟。迷人的反派角色阿賢(黃鴻升飾演),表情、眼神到位,很搶鏡;他扮起這個角色,非常有說服力。
「阿賢」讓我想起那個叫阿賢的人;讓我想到回憶中的一些人。小時候蟬聯風紀股長(全班表決出來的),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職務。跟劇中阿泰的母親(柯淑勤飾)一樣,幾次衝到要幹架的兩派人中間擋架,還好那個時代的「兄弟」是很純樸的,不打女人(感謝高抬貴手),這個位置換男生當就.....就進醫院了。
我的神經滿粗的,某些環境下沒有粗神經難以活下來。感謝幾位「阿賢」這種大哥意識重,大事小事上維護我的人。《陣頭》明明就插入很多笑點,但我的回憶湧上,看的時候,哭了又哭,出場等電梯時瞥見反光面, 發現哭到妝都花了。
阿賢與阿泰的對照組有趣極了,阿泰從小反骨,反思「傳統」能如何革新,是自己寫人生劇本的人,照自己的風格、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道路上做自己;阿賢幼承庭訓,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父親說什麼就是什麼,由外在因素決定自己的價值,他雖然呣尬意輸的感覺,卻困在傳統裡。個性相反的兩個人互補,激盪出精彩的火花。
我很愛瑪利亞(陳世旻飾演)的角色,他是實際九天民俗技藝團團員,好可愛喔~平常應該就很有戲,因為有他,為該片增色不少。我覺得他像喬巴(不認識喬巴的請參航海王wiki),平時可愛,跳起陣頭來殺很大(聽不懂殺很大的請參偽基百科)。
負責《陣頭》演員造型的髮型師是誰?這部戲成功一半光環應該歸他。林雨萱太可愛了,髮型設計幫助敏敏(林雨萱飾演)打造「殺妹」形象;劇中是她協助阿泰帶人也帶心。
在「台」還是一個歧視用語的年代,「台妹」常常有過度打薄、染燙的頭髮,不然就是離子燙黑直髮,而且跟貞子一樣,頭髮一定要遮三分之二臉。還有一個特色,「台妹」穿著非黑白不穿。黑、白並不好穿,說「黑白是安全色」是騙人的,黑白很簡單的話Chancel地位不會如此崇高,一身黑一身白非常挑人穿的,很多人其實駕馭不住純黑、純白的氣勢,看到很多Steve Jobs崇拜者,學其一身黑穿著,畫虎不成反類犬,像送葬的,近期駕馭得住一身黑的為龍紋身的女孩;黑白配更難,黑與白的比例不當,整個人看起來極廉價,撐不住衣服氣勢的人看起來會很卡通,黑白配撐得住的依然是Rooney Mara,如圖
導演巧思讓梨子(徐浩軒飾演)這個自閉症的孩子作為凝聚《陣頭》眾人的關鍵角色。讓我想起某個人,他不是打鼓是愛畫畫。與自閉症的孩子相處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心與耐心,我沒有做到,那是一個遺憾。
閩南語時間到了,「臭煬」或「奢颺」一詞近於出風頭、愛現、囂張、派頭很大,閩南語是活的,那個詞實際用的時候其實不具貶意,通常是眼紅一個人的近況,會帶著酸意吃味的說那個人很奢颺。我會將之正面翻譯是抬頭挺胸、光榮自在。
熬得過逆境淬煉的人,不會被驕傲所困,我們無法改變已擁有的經驗,只能活在當下,竭盡所能成就盡善盡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