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早我就累了,因為值班病人已經來了幾位。
然而下午門診也不輕鬆,這時候急診醫師又打電話跟我交班一床呼吸很喘的病人。雖然人在診間處理門診病人,還是快點再開另一個醫令視窗看看即將住到加護病房病人的報告。然後請門診助理幫我切個空檔好讓我先上去處理。
他還清醒,但有大概四成機會喘不過氣來。我一言不發的坐在電腦前開完藥矚和寫好醫囑後走到家屬面前詢問如果真的喘到不行是否要插管。其實家屬挺客氣,而且婉轉表達對這問題不熟悉,一時不知如何決定。他們說的是實話,一個人要親自拍板至親家人在關鍵時刻的醫療決策一輩子可能不到十次,而且會集中在某幾年,過了通常也很快就忘了。
我行醫生涯很少碰過對重症醫療處置熟悉的家屬,除非那病人在生命末期反覆進出醫院好幾次,不然就是圈內人。所以不論樓下是否還有門診病人在等,我又花了幾分鐘詳細解釋不同選擇可能帶來的結果,然後請他們在處置方面不用擔心選錯。這種事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而已。暫時無法抉擇也沒關係,可回去商討。碰到緊急狀況會再連絡,而我一定會尊重他們的決定。至於醫療方面也請放心,我會盡全力治療這病人。
語畢我原想要快點趕回門診,沒想到家屬突如其來拉著我到病人面前說:「爸,這是你的主治醫師。」然後他父親揮揮手,在很喘的情況下用力擠出「多謝」這兩個字。
很少突然被介紹,沒有心理準備,加上家屬大我二十幾歲,病人大我五十幾歲,一時間竟羞赧了起來直說:「你好,你好。」剛剛解釋病情的沉穩態勢一整個消失無蹤。我明明是病人的主治,結果搞得好像在面試…
之後家屬跟我解釋讓病人(他父親)知道醫師的存在他會比較安心些。也是,要是我喘成這樣也會希望我的主要照顧者能知道我目前的狀況。而我那天又沒穿醫師袍就跑進加護病房…看起來反而比較像是來送飲料的…。難怪家屬要特地介紹一下。
只是治療就是這樣,結果還是得聽天由命。
就像這病人原本已經快治療成功,但突然其來又一大片的吸入性肺炎,讓肺功能不好的他再度面臨生死交關的挑戰,而結局並不樂觀…
最後還是過世了…
(原本狀況好到隔一天就想幫他辦出院的。怎料到反而是再過四天就離開人世。唉,人生無常,錢夠用就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