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變冷,一堆心血管疾病的新聞佔據不少報紙版面。而兩位知名人物中風也鬧得沸沸揚揚。尤其是腦出血型態中風的被評估預後極為不好。
這時候可以看到一堆新聞標題是,愛運動也中風,平常身體硬朗怎會中風,讓人不禁對醫師的老生常談失去信心。
其實不是這樣的。
端看我國十大死因和美國相較,占據前幾名的重點都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只不過美國是一個體重嚴重超標的國家,所以心血管疾病排第一,而我國到目前還是癌症第一。不過一、二名之爭沒啥太大意義,重點是如果能避免這兩種疾病,生命有很大的機率獲得不短的延續。
人人都怕死,我也是。把生死看得豁達的人畢竟是少數。譬如我爸整天說沒關係,不過就是一條命而已,卻對任何賺錢機會都不放過。不是我愛酸他,而是雖然他大我三十歲,我也只能說因為職業因素,我很明確知道他講的這種話和行為搭起來就是嘴砲。(所以我奉勸那種說要當醫師照顧家裡健康的人可以省省了。頂多是在住院時讓家人獲得多一點關注罷了。但要做到預防實在是太難了。真實情況是,我爸媽相信地下電台遠勝於我。相信外面的說法遠勝於他兒子。我講的話跟屁差沒多少。)
好,今天我們的重點放在血管疾病。書本上的疾病何其之多,罕見但嚴重的疾病也常被電視報導,但先把握威脅生命最厲害的這幾種比較重要。
血管負責身體的血液傳輸和養分運送,猶如道路之於國家。道路有很重要嗎?交通有很重要嗎?這答案等你來離島工作就清楚了。離島和台灣本島的資源差異太大了…==。
假設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狹窄,某天不小心一整個塞住就會變成心肌梗塞。當然這樣不一定會死,有些時候你剛好住在大醫院附近,心臟內科醫師緊急利用心導管治療或許可以恢復九成。只是那也要命夠好,如果運氣很差,可能梗塞後再來個心律不整,那就很可能直接去見天神了。
然而全身的血管都一樣,不是只有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會硬化狹窄,大腦的血管也會,四肢的也會。不同地方的狹窄病變各有不同名稱罷了。
臨床上最怕血管病變的部位大概就是心血管和腦血管。心肌梗塞和腦中風大家聽了總是膽戰心驚。其實譬如下肢的血管硬化導致血液供應不良也是可能要截肢的,只是總比整天躺在床上動也不能動來的好。
而醫學畢竟不斷進步,很難想像一百多年前的人命平均壽命只有四十歲吧?(所以,唉,不得不承認西方醫學真的是精益求精。)而目前大家朗朗上口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就是研究出來對血管粥狀動脈硬化有著極為厲害的影響。因此已經五窮六絕的台灣健保還是願意給付這些疾病的治療藥物喔。可是偏偏開了很多人不吃,然後以為醫生在害他?所以跑去吃草藥了…
今天會寫這篇文章是要跟大家澄清一件事,醫療上的預防很多是減少發生率的意思。也就是沒辦法百分百避過這危險。但如果大家都這樣做,研究統計出來就是中風和心肌梗塞的機率會有顯著意義的下降。所以報紙寫啥很愛運動還中風就不太恰當。或許應該這樣說比較好,如果他不太愛運動,體態控制不好可能早在十年前就中風了。
而我們再把範圍縮小點,只談高血脂看看。高血脂目前的主流是認為低密度脂蛋白會加速對血管硬化和斑塊形成,而高密度脂蛋白則有部分的保護效果,至於三酸甘油脂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那麼藥廠的研發重點自然就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藥物了。這大類藥物主要是一種叫statin的藥物,聽說很多主治醫師都在自費偷吃,其實我自己也挺想偷吃的。健保規定的給付條件是挺嚴格,雖然研究做出來似乎可以放寬使用條件,但健保畢竟有它的難處。
那天和非臨床科的同學吃完飯,他突然問起我這問題。而我給的答案是要自費吃可以,當然要先抽血驗一下肝腎指數,然後定期追蹤有無副作用。而我也給了他為何我到現在還沒自費服用的原因。
因為這種藥物除了可能傷肝,也有可能會稍微增加或加速得到糖尿病的可能性,雖然研究是指出高劑量才會,而且也才加速幾個禮拜得到糖尿病而已。但如果從三十歲就開始服用「低劑量」的結果呢?答案是不知道,因為這種研究耗時太長而還沒人動手做。而我的家族有糖尿病史,想想希望即使要吃也等到大概快四十歲比較好。所以目前就以每日步行一萬步和飲食控制做預防。如果血壓、體重和低密度脂蛋白都能因此下降,那就再好不過了。真不行就三十五歲再開始自費吃也不遲。
能不吃藥當然最好,真要吃的話就要仔細評估帶來的好處和副作用,不可偏廢。
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