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晚報╱記者蕭照平 2014.11.04
針對「環球時報」日前評論,以「地方頭頭」嘲諷總統馬英九對支持香港「占中」的態度,甚至還說「大陸社會不欠你什麼,希望你自重!」對此,無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今替總統抱屈,認為中國應對元首要有應有的禮貌與起碼的尊重。
柯文哲說,不管如何,馬英九還是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大陸就算對隔壁小國元首還是要有應有的禮貌,如果報導是不具名記者寫的,就不要理會,倘若是中國國臺辦或中國外交部出來講話,才需要理他;柯文哲並說,中國大陸不管怎樣,對台灣領導人還是要有一定的尊重,這是國與國之間最起碼的尊敬。
馬總統挺香港占中 中共官媒不假辭色
*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2014.11.04
馬英九總統挺「占中」行動的言論激怒中共,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昨天發表社評批評馬總統,在標題上指名道姓地說,「大陸社會不欠馬英九什麼,他應自重些」。
香港占中行動已成為北京最敏感的神經,把挺占中行動的人都當成「異己」,口誅筆伐。馬總統最近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對香港學生的爭普選占中行動表示支持,對岸知名的媒體「環球時報」則嚴詞批判馬總統。
這篇題為「大陸社會不欠馬英九什麼,他應自重些」的社評,內容十分不友善且充滿情緒性字眼。
社評批評馬總統挺占中的言論,指東亞沒有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以如此明確的態度支持香港占中,只有他這位戴著中華民國總統頭銜的人說這樣的話;社評認為馬是受到台灣九合一選舉和未來總統大選的壓力,挺占中的表態是說給台灣社會,以此避開民進黨的攻擊;是為了個人和國民黨利益,在占中問題上打擦邊球,「可能他是覺得大陸不會計較他這樣做,體諒他的難處。」
社評宣稱,台灣已沒有同大陸對抗的本錢,但台灣政壇偏偏要耍兩岸關係這個高難度動作,為統獨問題打得不可開交,這表現了台灣整個政治生態的虛偽;「馬英九故意說些這一地區其他在位領導人不說的話,只能說明他是台灣政治虛偽的一部分。」
該社評稱,馬總統需要克制並慎重處理其對涉及大陸和香港政治事務的表態,並以五毛黨慣有的威脅警告口吻稱,如果馬總統「在任內最後兩年反覆做政治上挑釁大陸的姿態,那麼他就是在創造一個壞的先例,為國民黨籍的總統立一個針對大陸和香港民主態度的標竿。」
該社評稱,台灣高度分裂的政治生態把連選連任的馬英九擠壓得戰戰兢兢的,大陸和香港的民主似乎成了他唯一敢顯擺自己硬氣的地方。最後還嘲諷稱,「算了吧小馬哥,還是別誤導台灣輿論了。而且大陸社會不欠你什麼,希望你自重。」
兩岸新常態:競爭或合作?
* 聯合報╱社論 2014.10.30
兩岸關係近來已進入盤整階段。除了政治面因馬習會破局、習近平重提「一國兩制」、香港占中事件、台諜吸收陸生事件等因素而產生波折外,在經濟面也出現令人擔憂的狀況。尤其是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減速已成常態,習李堅定推動深化改革路線,全力追求升級版的大陸經濟,從而導致兩岸經貿關係的質變。於是,雙方「競爭態勢」已逐漸凌駕「互利雙贏」關係,並有常態化趨勢。
今年九月中旬本報發布兩岸關係定期調查報告,亦顯示愈來愈多民眾對兩岸經貿由「互利」轉趨「競爭」的憂慮。鑑於兩岸經貿及和平紅利是兩岸關係的基石,面對兩岸經濟新常態,如何因應此一變化,建立可長可久的新經濟合作架構,可說是當前最迫切的兩岸課題。
自二○一一年下半年開始,大陸經濟從逾九%的高速增長轉為低於八%的中速增長。據中國社科院預測,今年大陸經濟增長率降為七‧三%左右,明年將再降至七%左右。大陸經濟持續減速,在內部引發應否「穩增長」的爭議,但習李表現出推動改革不回頭的意志力,今年五月後習近平幾次談話皆提及「新常態」,意在提醒內部須以平常心面對經濟下調,致力改變經濟模式,追求講質量及創新的經濟增長。換句話說,未來幾年北京將以時間換取空間,犧牲經濟增長,來打造大陸經濟「升級版」。此一「新常態」,可說是未來兩岸經貿走向的關鍵影響因素。
升級版的大陸經濟,對台灣一方面是機會,但挑戰也紛至沓來。事實上,近幾年大陸產業的快速轉型,對台灣已構成與日俱增的競爭壓力。大陸逾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推動經濟轉型及深化市場改革,其衍生對資金、技術及人才的強大磁吸效應,導致台灣投資機會、核心技術及專業和經理人才大量流向大陸,從而嚴重削弱台灣本身經濟轉型升級的動能。
大陸產業部門在北京的強力支持下,和台商搶錢、搶人、搶技術、搶市場。台灣兩大出口產業資通訊(ICT)及石化業已感受到大陸業者的強大威脅。這兩年大陸ICT業增長速度驚人,尤其大陸品牌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席捲中低價位市場,已嚴重威脅台商的生存發展。最近大陸國務院更傾國家之力支持半導體產業,至少將砸下六千億元人民幣扶植晶圓代工、半導體設計等產業,目標顯然針對台灣兩大龍頭台積電及聯發科而來。如果台灣ICT業不能奮起轉型升級,專家估計,五年內將出現品牌及代工「雙輸危機」。
大陸石化業對台灣亦節節進逼,大陸煤化工技術進展及石化業產能不斷擴充,嚴重壓縮台灣業者生存空間。據媒體報導,自二○一一到二○一三年,台灣最重要出口化纖原料純對苯二甲酸(PTA)出口額從新台幣一○八一億元劇降至一五九億元,減幅高達八成。國內業者投資亦棄台灣而就大陸,如泛中油體系業者投資大陸福建古雷輕油裂解廠,就是警訊。台灣各行各業和大陸業者在兩岸和國際市場競爭有增無減,有雜誌以「大陸威脅,全面來襲」形容,並非危言聳聽。
面對兩岸經濟由互利轉趨競爭的新常態,更加凸顯兩岸制度化合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所謂制度化合作,不應僅限於ECFA、兩岸服貿及貨貿等以市場開放為主的合作架構,而且應積極針對兩岸市場體制及政府角色的差異性,建構出一套避免惡性競爭及因政府過度介入致造成市場扭曲的協調機制,讓兩岸合作能夠真正體現互利雙贏。
在總體資源及人員移動方面,雙方亦應立基於「一中屋頂」下兩個不同地區的觀念和架構,透過政策和法規的協調,促進雙向平衡流動,降低大陸經濟磁吸效應對台灣的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是,在大陸經濟升級版和台灣經濟轉骨藍圖之間,兩者須找到可以互利雙贏的合作空間,包括在兩岸及區域間的合作,透過雙方產官學集體努力,擬定具體合作目標、項目及路線圖,讓長期合作能夠有序開展。如果能朝此一大方向全力以赴,兩岸必能化競爭為合作,讓「台灣夢」和「中國夢」可以相容而不互斥,則目前陷於僵局的兩岸協議或可迎刃而解,兩岸關係亦得以有繼續推進的新動能。
中國攻高階封測 蔡篤恭:會影響台
*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2014.10.28
記憶體封測廠力成董事長蔡篤恭今天表示,中國在高階封測技術層次領域目前還不會構成威脅,但長期當然會有影響。
力成下午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談及中國對本土半導體產業補助,蔡篤恭認為,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有影響,不過對低腳數邏輯IC影響不大,中共補助的對象是IC設計和高階封裝測試。
中國短期內在高階封測技術層次領域,還不會構成威脅,長期當然會有影響。
他表示,我國政府應該持續支持台灣半導體產業,因應未來幾年可能發生的問題。
蔡篤恭舉例指出,台灣供應電力的品質除了科學園區外,可能還不夠穩定,影響凸塊晶圓擴廠計畫。
法人問及是否在西安設立DRAM封裝廠,蔡篤恭表示,對市場傳言不予評論
聯電赴陸投資 台聯籲政府否決
*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2014.10.30
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今天說,聯電在中國廈門投資12吋晶圓廠,恐造成台灣半導體技術優勢流失,呼籲政府否決投資案。
晶圓代工廠聯電日前宣布,將與廈門市人民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在廈門投資12吋晶圓廠。
台聯政策會主委許忠信、台聯黨團副總召葉津鈴舉行記者會表示,晶圓代工多為製程方法專利,較容易被第三世界開發中國家模仿,因此聯電到中國投資,勢必會被模仿和學習。
許忠信說,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赴大陸投資晶圓廠申請暨審核作業要點」,晶圓廠赴中國新設廠僅限8吋,且最多只能設3座廠;但參股及併購卻不限尺寸,相信只要製程落後在台最先進製程一個世代即可。
他表示,這種規定是邏輯倒置。若是新設投資,台灣總公司反而能夠百分百掌控技術,准中國參股及併購卻容易讓台灣技術被模仿,規定必須修改。
葉津鈴表示,半導體是台灣經濟成長動力所在,占出口3成,聯電赴中投資12吋廠顯然會使台灣經濟衰退,台聯要求投審會關鍵技術小組以國家利益為重,否決這項投資。
半導體聯盟籲政府 支援資金育才
*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2014.10.28
全球半導體聯盟(GSA)在台灣發表「半導體全球影響報告」,對各國政府提出建言,表示應確保科學等領域有充分資金與獎學金,並規劃更多相關課程,讓人才更多元。
GSA半導體全球影響報告發表記者會由GSA總裁薛裘蒂(Jodi Shelton)、身兼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暨GSA亞太領袖議會主席的盧超群及GSA亞太區執行長王智立共同主持。
盧超群表示,半導體產業是「創新、創富(創業)、創現代文明」三創產業。
GSA半導體全球影響報告中指出,201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創造2900億美元產值,直接、間接為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創造了2.7兆美元。
報告指出,2012年半導體產業提供全球130萬個高經濟價值的工作機會;其中,美國約有24萬名半導體從業人員,日本、南韓、歐洲分別有超過10萬人,我國及中國也分別有18萬及22萬人。
半導體產業對行動通訊、汽車、醫療照護、能源等領域創新都帶來顯著影響,GSA報告指出,未來還可應用在分子科學、虛擬實境及機器人等領域。
報告指出,半導體業需不斷投資在研發,需仰賴教育體系培養未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各國政府應確保科學、技術、數學及工程領域有充分資金與獎學金,並規劃更多相關課程,讓人才更多元,確保產業競爭力。
GSA對學生喊話,沒有什麼工作可跟半導體產業一樣,可同時在數學、電機、軟體及通訊領域深耕,並可徹底改變未來的潛力。
GSA對企業經理人和投資人喊話,表示個別企業可能會歷經起起落落,但半導體業極為重要,需要源源不絕的創投資金及管理先見。
企業領導人和投資人必須了解半導體在數位時代創新的核心地位,半導體對企業創新、生產力及成功的重要性,有助企業未來做出正確的投資。
中國強攻機器人 台廠緊張
* 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 2014-11-04
中國工信部擬訂定「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藉此積極扶植本土機器人產業,法人認為,此舉對於鴻海主要競爭對手比亞迪有利,鴻海應謹慎因應。
鴻海發展機器人相關應用不遺餘力,但鴻海發言系統昨(3)日不願回應工信部這些新政策對集團機器人布局可能的影響。
日前鴻海與日本軟銀共同宣布進軍機器人市場,發表能理解情感的人型機器人「Pepper 」,由鴻海負責代工生產,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親自出席記者會站台,並透露集團旗下富智康正在開發機器人設備,三年內將有新突破。
法人表示,鴻海與比亞迪近年來都將工業機器人列為重點發展項目,雙方競爭日益激烈,中國此刻開始大力扶持本土產業,未來應會透過補貼外銷等傳統手法,強化比亞迪在機器人市場的競爭力,鴻海被迫謹慎因應。
法人指出,短期內比亞迪在機器人製造與研發仍與鴻海有一大段差距,但隨著中共中央政策風向改變,未來雙方在機器人市場的差距恐將日益縮小,對鴻海而言,無疑是一大警訊。
近年來在政策補貼下,對岸的機器人產業正快速興起,估算年產值約人民幣4,000億至6,000億元(約新台幣2兆至3兆元),市場商機龐大。
「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的主要目的在於建立在地化產業鏈,藉此提升本土業者競爭實力。
卓永財 打群架 才能搶地盤
針對中共宣布全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卓永財表示,台灣發展機器人產業,必須以「打群架」方式,儘速建立產業聚落,在全球市場搶占一席之地。
兩岸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龍頭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中國目前使用機器人的數量,僅次於日本、美國及德國。
由於該國人工成本不斷上揚,加上缺工問題日趨嚴重,發展機器人產業已是時勢所趨,他預期中國很快就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台灣廠商應把握機會搶攻商機。
上銀稍早才與研華結盟,宣布要共同育成國內第一家應用系統整合公司,希望聯合其它上下游業者,用策略聯盟平台發展產業群聚效應,未來產品銷售將瞄準中國等市場。卓永財也期盼,機器人能跟上半導體,成為台灣未來20年的核心產業。
卓永財說:「台灣廠商最厲害就是聯盟跟群聚」,過去智慧自動化多使用在汽車產業,但是國際大廠在該領域已占據有利位置,台廠要追上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