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大學生專注聽講,為自己的未來尋路(記者盧振昇╱攝影)
*記者廖雅欣、王燕華╱宜蘭縣報導
林群倫(SLP Taipei共同創辦人)成長沒有極限
SLP Taipei共同創辦人林群倫昨天和宜大師生分享,實現夢想的過程也許有很多挫折,但可以從中學習、調整和改變;「做中學」非常重要,若能在人生每個階段設定目標,就會有很多動力做很多事情。
林群倫和幾個好友在台北創立了「創業領導計畫」,協助台灣的青年創業家與全世界廿多個城市連結。外貌年輕的他是許多創業競賽的導師,引導青年世代找尋創業方向的經驗豐富。
「Growth without Limitation(成長沒有極限)!」林群倫說,青年世代除了要具備專業,放大視野也很重要,充實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中學」;透過不斷的嘗試去做調整,不要怕挫折,遇到愈多挫折,就愈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進而找到自己的方向。
他建議大學生從參加社團做起,從社團中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探索自己的興趣;而大學時的實習、打工也相當重要,應該尋找和自己專業領域有關的實習或打工機會,提早為進入職場做準備。
就像射箭一樣,「try就對了」
*記者廖雅欣、王燕華╱宜蘭縣報導
「人生就像射箭,如何命中紅心,一定要不斷的嘗試。」國立宜蘭大學學生議會議長范竣宇昨天說,很多青年不知未來要走哪條路,他的答案是「try就對了」。
范竣宇一進大學就不斷嘗試,擔任班上的衛生股長參加幹部訓練時,聽到校長趙涵捷說的「多說YES少說NO,會比別人有更多機會」,從此謹記在心。
之後他加入學生會,擔任校園記者,學著去寫、去看,也主持校慶活動、辦系上迎新大會,才知道「哇,原來我也有口條、規畫和組織能力」。
這個陽光大男孩還因為看了動漫「烘焙王」,衝動地跑去參加「巧焙社」,擔任幹部教導學弟妹做糕點;也曾因為自己念園藝,擔任志工,帶著精障病友做園藝治療,五花八門的興趣和經歷,讓他收穫不少。
范竣宇很喜歡Google董事長施密特的話:「最大的成本,是有想法卻不去嘗試的機會成本」。他呼籲社會尊重青年人的夢想,多給學生體驗的機會。年青世更要找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只是翻轉一下,CHANGE沒那麼可怕
*記者廖雅欣、王燕華╱宜蘭縣報導
改變可以創造無限可能;國文老師李佩蓉建議年輕世代勇於嘗試改變,多和長輩互動,用溫暖的對話,說清楚自己的想法,許多被視為「白日夢」的想法,就有實踐的可能。
李佩蓉舉韓愈的文章「馬說」為例指出,年輕世代的人才有如千里馬,但「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如果沒有被正確認知,「人才很可能會被誤以為是草莓」。
她說,上一代談的多是義務與責任,年輕世代談信念和價值,因此難免有價值衝突。
像年輕人覺得「好玩」,長輩可能視為「不認真」;年輕人的「特色」變成「搞怪」,「實驗」被視為「搞破壞」,對事情的「痴狂」,更可能被斥為「瘋了!」這些都是缺乏良好的溝通。
李佩蓉也鼓勵學生嘗試改變;她是國立景美女中國文老師,教學生動活潑,很重視和學生的互動與討論,出版「框不住的國文課」一書,是學生眼中「不一樣的國文老師」。
「CHANGE只是翻轉一下,沒有那麼可怕!」李佩蓉的國文課沒有隨堂考,「考試成績不能肯定一切!」她說,即使如此,但她的學生個個國文成績優異,她曾從既有體制出走,嘗試更多元的教育可能性。
她認為這個時代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具有感受和思辨能力,會不會考試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談吐時展現的格局和視野。
李佩蓉建議運用溫柔的情境和語調,好好說清楚自己的想法,世代之間依舊能有良好的溝通,化解衝突,很多夢想就有能被理解、認同,進一步有實踐的可能。
李佩蓉還提醒大學生「做夢是需要練習的」,大學就是最好的練習場域和階段,努力嘗試不同的可能,累積經驗與能量。
追夢「不爭第一,要做唯一」
*記者廖雅欣、王燕華、羅建旺╱宜蘭縣報導
青年追夢,「不爭第一,要做唯一!」這個顛覆許多青年學子慣性思維的觀念,昨天在國立宜蘭大學校園內,激出世代對談的火花。
拋出這個理念的,是有「台灣休閒農業教父」之稱張清來。他在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與遠東集團徐元智紀念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上,提出「要做唯一」的觀念,鼓勵青年人勇敢追夢。
準備 是為了等待機會
聯合報總編輯游美月以自己的記者生涯為例,廿五年前,她從記者開始做起,先後擔任經濟日報、聯合晚報總編輯,「其實我在年輕時,從沒想過自己能做什麼,「只是在每個階段,努力讓自己做得更好。」
「充分準備好,機會來的時候,夢想就會成真!」呼應游總編輯的結論,張清來期許青年人追夢時,要有「爭唯一不爭第一」的觀念。
做唯一 鼓勵不同創造
他表示,很多企業在拚第一,但第一隨時會被別人追上;就商場而言,第一的周邊效益會隨著競爭遞減,只有唯一才可掌握價格、掌握市場。
「做第一太辛苦,做唯一很重要!」主持論壇的宜大校長趙涵捷呼應,台灣學生都被訓練成要做第一,導致彼此競爭的很厲害,他分享,紐西蘭有個課程要所有的學生一起扛獨木舟,這時就會希望旁邊的同學比自己又高又壯,「不會希望自己是第一名」,合作很重要,能夠領導一群人把事情做好,才能事半功倍。
篤學、力行、敬業、樂群
*趙涵捷(宜蘭大學校長)
與談的青年世代,都被「做唯一,不爭第一」的觀念深刻打動。范竣宇認為,唯一的概念真的很棒,過去都是固定答案背書,壓縮了創意;做唯一可鼓勵有不一樣的創造,在嘗試中尋找不同的機會。
「唯一」沒標準答案
林群倫也說,自己很喜歡「平凡中的不平凡」的lifestyle,和「唯一」不謀而和,期許青年人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思考自己能帶來多少影響力和貢獻。
「唯一沒有標準答案!第一又是誰定義的?」李佩蓉認為,當第一真的很難,成績好就是第一嗎?
如果只是會提出標準答案的那個,又真的是第一嗎?不要再背負第一的光環了。
李佩蓉說,每個人都要看見自己獨特的優勢,不應該用單一的表現或成績來評斷誰是第一。她舉社群網路臉書為例,每個人在臉書上都有唯一的空間,但在相互連結的過程中,就能發揮很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