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05 15:09:40| 人氣1,9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正視人口結構改變對產業的衝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經濟日報╱社論 2013.08.04 

馬英九總統在出席首任衛福部部長布達典禮時表示,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亦即2025年超過65歲的人口將占台灣總人口的20%,因此未來長期照護等社會福利制度,將是社會安全網必要的一環。他強調,由於台灣社會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老化速度比起日本、美國、法國等先進國家都要快,只花了25年就進入高齡社會,挑戰也比別的國家大。

事實上,對於台灣的永續發展而言,高齡少子所帶來的衝擊並不止於社會安全網而已,其所帶來的人口減少的議題,更牽動了整體產業的興衰,不可不慎。根據統計,雖然目前我國總人口仍在成長,但將於2019年到達頂峰,其後總人口數開始減少。而從14-65歲的勞動力人口來看,勞動力總數已於2012年達到頂峰開始反轉向下。

此一趨勢對於國內消費內需與勞動供給都將產生影響,包括勞動力人口減少,導致生產力持續弱化;各級產業勞動力高齡化情形普遍,風險逐漸增加;內需市場規模萎縮,入境人數也難以彌補少子缺口;而台灣人口退休後平均餘年遠高於先進國家,勞動力未能有效發揮,其消費需求也未獲滿足等議題逐漸浮現。

就產業發展與規劃的角度來觀察,在台灣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從未經歷人口減少的年代,因此過去產業與經濟發展思維,皆在人口持續增長的狀態下進行模擬與推動,亦即政策基調為應對人口增長的經濟政策,核心理念是打造出「人口成長、富裕繁榮」之國家,目標重點為效率生活與高品質生活模式,因此政府主要關心焦點在於建構基礎建設、教育設施、城市開發,推動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等。

未來,人口成長的趨勢將盡,產經思維亦需有所改變。為應對人口減少的現象,政府在政策基調上應轉變為發展適應人口減少、友善高齡之國家,在核心政策理念上應著重於善用國家資產(人、資源、金錢),提高人民的生活滿意度,目標應該是創造公平、開放、包容的社會,提出讓民眾感到富裕及希望的有感政策,消除對未來的不安全感。

總的來說,人口結構變化是全球諸多先進國家皆面臨的課題,不過,台灣來得又快又急,所能應對的時間不多,因此更應凝聚各界應對人口高齡及少子之共識,進行全面性的思維轉換,以彌補生產力缺口。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因應勞動力的減少,應積極推動產業本質的調整與轉型,從勞力密集,轉為知識與創意密集,落實軟性經濟創意者之產業發展目標,強調非實體要素為產業所帶來的價值。

其次,在政策上應強化獎勵工作與職場環境之再設計,導入自動化、智慧化、具通用設計概念之生產設備與機具,一方面降低勞動力之耗損,也可降低高齡人口就業之困難度。

再者,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應提高有助於「技術進步率與勞動生產力提高」與「抗老化、抗失智」之相關科技資源補助比例,培養洞悉高齡趨勢之產品創新能耐,俾使未來國家及產業研發資源的投入方向,能有效提升對於技術進步與勞動生產力之助益。

而因少子化所導致之內需萎縮,則應積極以我國多元文化、便捷交通與觀光等資源,完備易居、宜居之生活要件,吸引國際觀光、商務、退休人士來台短居或長住,維繫內需市場規模。

最後,可以思考自立經濟區的設立。自立經濟圈是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機能之精實區域,在人口減少的過程中,都市集中會愈來愈嚴重,為強化資源運用效率,可以結合工業區及商圈資源,推動人口與商業活動之遷徙與集中,強化在地農工商鏈結,打造友善環境的城市。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