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20 23:58:08| 人氣1,4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媒‧產‧金‧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報╱黑白集 2012.10.20  
 
黨政軍退出媒體,是台灣上個世紀的議題;如今,好像又有新的議題要端上檯面,正在議論:金融業能不能把手伸進媒體?

壹傳媒出售,買主辜家有金融業背景,另傳出的「第三方」蔡家也是金融業大股東;舉世對金融業向有「產/金」分離的準則,為在防止利益輸送,以避免破壞金融正義,甚至引發金融風暴,釀成社會危機。

現今,若將「產/金」分離的準則,提升到「媒/金」應否分離的議題,則更令人悚然而驚,一夜之間,台灣的媒體生態,竟然出現如此巨變!

媒體朝往數位匯流的趨勢發展,財力不能弱,規模不能小;因此,財團吃下媒體,已是世界潮流。所以,就媒體論媒體,政府應當盡量減少對媒體營運的管制,使其能夠朝向規模經濟的境界發展。

但是,媒體固是一種「產業」,卻也是一種別具社會倫理責任的「專業」。當建築業的財團擁有媒體,它對房價政策會持何種立場?但這或許尚是一個局部產業的問題。然而,當一個金融業的財團擁有媒體,會不會牽動更全面的社會風險因素,這正是如今剛剛萌芽的議題。

財團經營媒體,原來的主業仍是本體,其手下媒體佔財報損益結構的比例甚小,卻在積極面可能成為整個財團極為有力的「政經公關部門」,在消極面亦能成為整個財團的「社會防火牆」。本小利大,這是財團經營媒體引發的關聯思考,也是金融業入主媒體之所以引人側目的原因。

台灣媒體財團化後,可能進入「政‧媒‧產‧金」糾纏不清的時代;再加上媒體若亦在對岸政經關係上深耕密植,尤難窺其堂奧。政、媒、產、金、陸,你好大,我好怕!聽起來也不無道理。
 

楊志良︰18趴應降為3趴、5趴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天再度就政府財政等議題重砲抨擊,他說,光是一個人清廉是沒用的,現在的政府已無法承擔人民的期望;稅制的問題一是不公平、一是亂用,如果要加稅他也反對。他並建議馬政府勇於面對、解決勞保問題,「寧可政黨輪替,不可失掉國家」,政黨輪替很正常,失掉政權沒什麼大不了。

對於充滿不公的十八%優惠存款利率,以及退休軍公教人員還領取年終獎金,楊志良認為民氣可用,建議十八%優惠存款利率可調整為三%、五%,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獎金則應該廢除。

楊志良前天參加「財稅正義圓桌論壇」,砲火全開,批評財政部是最爛的部會;昨天接受媒體訪問時,再度抨擊財政部,李述德、張盛和是最爛的部長,根本沒有能力改革。並指現今稅制有兩個問題,一是稅不公平、一是稅亂用,直言現在要加稅,他也反對。

楊志良表示,只有一個人清廉是沒用的,整個政府已經淪為沒有人相信的政府,現今的馬政府已經無法承擔民眾的期望了。

「寧可政黨輪替,不可失掉國家」

對於有部會首長喊「勞保一定不會倒」,楊志良表示,這種說法根本不負責任,這些人不會在位那麼久,勞保問題二、三十年前已經在談,那些部長都沒有興趣解決,因為不會在其任內破產。

楊志良認為,勞保爭議是歷任政府的歷史共業,建議馬政府碰到問題就應該解決,「寧可政黨輪替,不可失掉國家」,政黨輪替很正常,失掉政權沒什麼大不了。
 

糖尿病30年 阿輝伯 控制有一套

*糖尿病衛教學會呼籲用胰島素治療,血糖達標準更容易。前總統李登輝糖尿病史30年,透過影片現身說法,每天打胰島素,控制血糖(記者鍾麗華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92歲的前總統李登輝是罹病30年的糖尿病患者,昨天他在衛教MV中現身說法,強調一般人聽到自己得糖尿病,「會驚、會煩惱」,但只要像他一樣,聽從醫師的指示,每日吃飯前跟睡前打4次胰島素,並且控制飲食、每天運動、量血糖,一樣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國糖尿病患者高達150萬人,其中98%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但國健局委託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卻發現,近65%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未達血糖控制標準,該學會理事長游能俊強調,胰島素是治療方式之一,但病友認為施打胰島素會造成失明、腎病等問題,也害怕導致低血糖、體重增加,這是錯誤的迷思。

影片分享經驗 籲定時施打胰島素

游能俊表示,李登輝今年5月在電子媒體專訪時,提及自己在擔任台北市長時,發現罹患糖尿病,當時就開始注射胰島素。糖尿病衛教學會想拍衛教MV,邀請李登輝現身說法,他一口答應。工作小組原本幫李前總統準備台詞,但他還自己潤稿,用自己的口氣說出來,僅拍攝半個多小時就完成。

游能俊指出,李登輝拍攝MV當天,還秀出剛扎針驗血糖的指頭,並帶著每天量測血糖的紀錄,強調自己每天注射4次胰島素、三餐飯前驗血糖,都是自己來。

李登輝除每天1次長效基礎胰島素,還會根據血糖值,浮動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血糖控制得很好。看著前總統蔣經國深受糖尿病併發症的折磨,李登輝感受到對抗糖尿病態度要積極。

馬偕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朝弘表示,使用長效胰島素的病患一年僅有1%的機率導致嚴重低血糖,治療6年體重僅增加1.6公斤,因此病友不需害怕胰島素治療。事實上,失明、腎病等後果,往往來自於血糖未能良好控制所造成,更凸顯及早積極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駁中國學者 楊永明: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劉江永昨天在「釣魚台學術研討會」討論釣魚台的歷史地位時,要求主辦單位將「明朝」時就納入海防的文字改為「中國」,主持研討會的國安會副秘書長楊永明立即予以反駁,強調釣魚台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連說了三次「中華民國」,表達嚴正立場。

外交部與國立中興大學昨舉行「第四屆釣魚台學術研討會」,邀請亞洲及美國的學者座談,在首場研討會接近尾聲時,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劉江永表示,既然歷史記載釣魚台在明朝時被納入海防、清朝時列入版圖,站在學術立場,應該改成中國,才不會混淆。

主持研討會的楊永明馬上反駁,「釣魚台是中華民國固有的領土」,此次會議係在「中華民國台中市中興大學」舉行,或許下次會議在「中華民國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舉行,他還連說三次「中華民國」,反駁中國學者暗示「釣魚台是中國的」說法。

楊永明表示,和平不代表犧牲退讓及退縮我方的主張及權利,此一議題應該透過對話、協商及法律框架下進行,現場或有不同說法,但不影響我方立場的主張及權利的強調。

外交部政次董國猷進行專題報告時也強調,中華民國政府對於釣魚台列嶼的主權絕對寸土不讓。

日籍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客座研究員加藤嘉一表示,日本對於釣魚台不應用「國有化」字眼,激化中日兩國的民族情緒,也充分暴露出兩國官員執政能力下降與弱化。

加藤嘉一表示,「東海和平倡議」的精神極佳,可多方共享資源,但應先建立中日美三邊高層的對話。

韓籍的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黃載皓表示,釣魚台事件受害最大的是日本,日相野田雖因此保住政治生命,但日本國格卻一落千丈,美國在此次糾紛中,重新印證扮演地區協調人的地位,獲得漁翁之利。


空氣+水製造汽油…英科學家辦到了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

英國一家小公司的科學家,成功用空氣和水製造汽油,未來技術成熟後,不只有望解決能源危機,還能減少二氧化碳,改善全球暖化的問題。專家表示,在人類對抗氣候變遷與能源危機之際,這項新突破將改變遊戲規則。

希望兩年內能商業量產

「空氣燃料合成公司」(Air Fuel Synthesis)自八月份以來,先透過小型煉油廠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加工製成甲醇,再把甲醇送入燃料反應器製成汽油,目前已生產出五公升,希望兩年內能建造大型商業化規模的工廠,每日生產一噸汽油。儘管生產程序開發仍處早期階段,且需要國家提供的電力,不過該公司認為,未來可利用風力和潮汐發電等再生能源,達到「碳中和」目標,不增加碳排放。

公司執行總裁哈里森表示,「我們從空氣中取得二氧化碳,從水中取得氫氣,並合成這些元素,生產出汽油。就我們所知,世界上還沒有其他公司在做這件事。這種汽油外觀和氣味都和傳統汽油很像,但是卻遠比從化石燃料提煉的傳統汽油乾淨。」

空氣提取1噸二氧化碳 成本1.8萬

哈里森解釋,這種汽油沒有任何添加物或傳統汽油的渣,而且可以直接用於現有引擎。目前從空氣中提取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需四百英鎊(約台幣一萬八千七百元),因此這項技術仍相當昂貴。不過哈里森認為,「汽油的價格只會不斷地增長,有一天我們的純淨汽油會變得較為便宜。」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賴克納表示,新科技一開始的成本總是比較高,之後價格就會驟降。


諾貝爾和平獎的啟示與期許
*經濟日報╱社論 2012.10.20  

歐盟的十字路口——諾貝爾和平獎的啟示與期許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盟,歐盟獲獎的原因是:「60年以來,這一聯盟和其先驅者為歐洲和平、和解、民主和人權等各方面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這樣的頒獎理由允稱客觀公正。第一,60多年來,歐盟從一個6國之間的煤鋼共同體起步,一路提升整合的層次,擴大整合的範圍,迄目前為止,已發展到了27個國家的規模,實現了商品、服務、資本與人員自由流動的單一市場,以及在這個大範圍中17個國家的統一貨幣,這無疑是前無古人的巨大成就,為全人類追求與實現和平、和諧與合作樹立了最佳典範;其次,眾所皆知,歐盟成員之間,在長遠歷史上存在過極大的、複雜的、難解的恩怨,如今豈止是「一笑泯恩怨」,還更能在相互寬解恩怨的基礎上,以更大的智慧通過磨合,謀求世代的福祉,為全人類文明的提升下了最精彩的注腳。

第三,對照當前世局,紛爭無已,仇恨激化,不僅存在於傳統的國與國利益矛盾之間,還存在於新類型不同文明的價值與信仰的衝突之間,歐盟的努力與成就,能否給全人類提供深層次的反思與啟示,相信不只是頒獎委員會的用心,也是全體人類社會的共同期許;第四,或許是最重要的,一甲子以來的歐盟發展,目前正走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十字路口,不但面對著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還面對著不進則退,不退則進的危與機的關鍵時刻,頒這個獎給歐盟,除了鼓勵,還有警惕。可以這樣理解,歐盟最終能不能走出困境,邁向更高更大的整合,還是終於通不過嚴峻的考驗,走向萎縮甚至崩解,也將為這次和平獎之頒給歐盟,是否為一個智慧的決定作出歷史的評價。

歐盟之所以走到十字路口,是因為到了必須作出艱難決定的關鍵時刻了。歐盟受困於歐債危機,眼前的形勢幾乎是進了一個死胡同。作為主權債務國及弱國的歐豬國家,如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不得不求援於歐盟、歐洲央行及它們背後真正的金主,即唯一的強國也就是德國。但弱國獲得援助的條件是必須實行嚴厲的緊縮財政,後者不但不為選民支持從而有政權垮台的危險,另就經濟邏輯而言,亦不利於復甦從而益增還債的困難。另一方面,德國則面臨另類困境,對歐豬國援助如未附帶嚴厲的緊縮財政條件,亦為德國選民所反對,不利於政權,若不施援或施援卻要求受援國緊縮財政,則不利於歐洲整體經濟之復甦,到頭來亦不利於德國自己。

走出困境之道,理論上只有兩條,一條是「不進則退」,一條是「不退則進」。就「不進則退」而言,又有兩種選擇:一是弱國退出歐元區,不再受相對強勢之歐元的羈絆,然後讓自己的貨幣即新的希幣、葡幣、西幣等大幅貶值,恢復出口競爭力,這也是1997年遭遇東亞金融危機後韓國求生的模式;二是強國即德國退出歐元區,讓歐元弱化,以增加整個歐元區的競爭力,當然,退出歐元區之後德國的馬克必將升值。

換言之,德國必須放棄原本搭上相對弱勢之歐元給它帶來的便宜。而無論是弱國退出或強國退出,都意味著歐元作為統一貨幣嘗試的重大挫折,所以是「不進則退」。

另一條路是「不退則進」。經過這次歐債危機的折騰,統一貨幣整合的實踐證明,必須要有配套的財政整合。換言之,歐元區成員在上繳了關稅權、貨幣權之後,還必須再上繳財政權。這就意味著歐元區及歐盟將由相對寬鬆的「邦聯體制」,一步步地朝越來越緊密的「聯邦體制」發展,一如1776年美國獨立建國之後摸索的模式,如能順利成功,最終就是一個歐洲共和國。

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之授於歐盟,與其說是對過去一甲子歐盟一路走來的肯定,毋寧說是對未來數十年歐盟或將追求的更高目標的鼓勵與鞭策。
 

中共十八大的經濟轉型旋律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2012/10/19

中共十八大的鼓點越敲越急,但目前敲出的主要是人事音符。在中國這個一黨長期執政的國家,五年一度的執政黨全國代表大會,還要敲出的,是政治路線和經濟方針兩大旋律。而中國不僅已踏上政治轉捩點,也面臨著經濟大轉型關口。

與執政團隊期盼相異,在中共十八大籌備、召開甚至完成階段,中國經濟成長的列車出現放緩之態,而在全力以赴的「穩增長」政策努力後,各方都不能不承認一個現實,中國經濟大概不會回到三十來年的高成長狀態,這就帶出中國經濟不能不轉型的課題。

十月中旬,中國國家統計局等部門陸續公佈了九月經濟數據,面對這些數據,中國經濟界仍要繼續玩「尋底」的遊戲,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經濟界對中共十八大召開的第四季度的經濟走勢,沒有權威定論,仍分成兩派:

一派相信,伴隨著中共十八大的維穩努力,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已成功「築底」,同時為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的經濟回升提供動力。另一派斷定,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仍可能繼續放緩,甚至可能降到 6% 的低位,明年上半年經濟才可能觸底,明年年中則是中國經濟的轉捩點。

中國經濟界從來就派別多,對經濟現狀和短期的走勢,有迥異看法也不用大驚小怪,倒是因為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判斷,對中共領導層有何影響,對中共十八大調整經濟方針有何影響,相當值得關注。

有不同看法,除來自對全球經濟有不同的判斷外,還來自對中國經濟本身有不同判斷,更進一步說,是對中國經濟的自我修復能力,對中國經濟的運行周期和結構調整,有不同的判斷。正因為判斷不同,有人極度樂觀,相信還可高速發展二十年,有人相當悲觀,認為現在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刻。

但不論是樂觀者還是悲觀者,有一個共識,就是都承認中國經濟的發展,到現在需要找尋新的動力了。而另一個共識,是中國經濟新動力的來源,是結構調整。

結構調整在中國不是新鮮詞語,在經濟界的討論中,在官方的文件中常可以看到這個詞彙。如果仔細一點回望,會發現朱鎔基內閣就在提結構調整,溫家寶內閣更是將之列為政府的重要任務。更重要的是,在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文件中,在那次全會半年後人大會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中,都提出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不幸的是,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雖然保持著高速成長,但結構調整的任務,甚至沒有認真展開過,就算曾經下過決心,也被突如其來的外部衝擊如國際金融危機之類,被迫擱置了。

與之同時,目前傳出的訊息,說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報告中,同樣要強調「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這就令人關心到,結構調整會否成為中共十八大後的經濟主調,中國又將如何來推進新一輪的結構調整。

需要進行結構調整,是因為有結構性的問題。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粗線條來說,是經濟結構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稍細一點來說,不平衡主要體現為經濟成長過多依賴出口和投資的拉動;不協調表現為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制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不可持續是經濟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

中國經濟的這些結構性問題,其實早就被總結出來,甚至還想出了推動結構調整的口號,前有較學術味的「可持續發展」論,後有較政治化的「科學發展觀」。可惜只是調整一直保持在口頭,未能真正落在實處。

中共十八大要重提戰略性結構調整,目前好處是各方早已有調整共識,不好處是口號喊的時間長了疲了。而現在推結構性調整,唯一依靠是體制改革。可以預測,中共十八大後,習李將籌備以「大部制」改革為主要工具,推動政府體制改革,求得發展方式轉變,真正打破追速度、求擴張的粗放型成長方式,以擴大內需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方向,調整出一個成長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統一的新結構。
 

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 汪洋落馬?
*編譯俞智敏/路透北京十九日電

根據三名與中共高層熟識的消息人士透露,握有中國最高權力的三位領袖已決定了未來參與新任領導團隊的人選,其中包括財經改革派人士,但新領導班子對政治改革的決心仍令人質疑。

江胡習三人共同拍板

中共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常任委員的七人名單是由前任、現任及候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胡錦濤與習近平共同拍板定案,並將在下個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大之前確定,好替新領導班子順利接班鋪路。

汪洋 改革色彩鮮明

消息人士指出,政治局常委由原本的九人減為七人,並將由習近平及總理候任人選李克強領導。政治局常委會人數減少可讓習近平更容易建立權威,推動中國急切需要的改革。名單裡的常委人選包括了負責金融事務、極受外國投資人歡迎的現任副總理王岐山,但卻可能漏掉五十七歲的現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由於汪洋在廣東省委書記任內對言論自由與草根公民運動採取相對較容忍態度,西方多視汪洋為中國政治改革代表性人物。

顯示重經改 輕政改

六十五歲的中共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則順利入列,劉雲山對中國國內媒體施以嚴格管控,並曾試圖駕馭愈來愈不受當局控制的逾五億名網路使用者。其餘三名人選,多是因為黨內派系關係而非改革政績而入選,包括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現任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和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

香港科技大學政治學者崔大偉(David Zweig )表示,胡錦濤不希望讓汪洋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因為他的改革色彩太鮮明,引發重大變革的風險太高。但崔大偉認為,這份名單中不乏已意識到改革需要的人物,他相信新領導人很快就會開始進行改革,只不過政治改革的速度將慢於經濟改革。

張高麗和王岐山原本就是金融改革派,李源潮則曾在部內推動任人唯才的制度性改革。

多數新常委人選被視為與江澤民和胡錦濤都關係良好,雖然黨內其他高層領袖如前總理李鵬等人仍有否決權,不過新常委人選獲江、胡、習三人共同支持,可望大幅減少黨內阻力。七人還得撐過黨內角力,隨時可能在最後一刻被撤下。


張德江何許人?重慶台商自求多福
*石修  2012年6月7日

張德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分管工業、電信、能源、交通等重要經濟領域,接手薄熙來的位置到了重慶,對台商保證薄熙來時代的投資承諾不變。

話是這麼說,但有人信有人不信。相信的人覺得有了中共中央級副總理的保證,而且張德江下一步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有望,將成為中共最有權力的九人小組之一,所以薄熙來時代對重慶台商的投資承諾一定可以兌現;不相信的人認為「像當年習近平接掌上海市委書記,許多之前陳良宇時代的承諾跳票,重大投資案懸而不決比比皆是,他們很希望這次重慶不要再重演多年前的上海戲碼,但從形勢來看,似乎由不得人。」(《財訊》雜誌3月28日)

不管相不相信,台商還在繼續砸錢建立「政商關係」是不爭的事實。根據《財訊》報導,「台商大企業中,台玻的總裁林伯實、董事長林伯豐兩兄弟先後擔任過江蘇淮安、昆山市台協會長,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則分別是蘇北宿遷台協、南京台協的會長。這些大企業家,紛紛搶進以往都是中小企業家為主的台商協會,目標十分明顯,圖的就是能有更多機會來建立更好的政商關係。」

記住這個名字,就是張德江

但是台商有沒有可能站錯隊,白努力?甚至成為中共高層權鬥下的犧牲品?之前台商集體看好薄熙來,忽視了良心媒體長期以來揭發薄熙來所犯血債的事證,無異掩耳盜鈴。現在要繼續押寶在張德江身上,會不會重蹈之前押寶在薄熙來身上的覆轍?

張德江何許人也?台灣民眾可能毫無概念。但舉幾個例子之後,就能馬上明白這是一個甚麼性格,甚麼樣的人物。

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張德江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他在任廣東省委書記期間有幾件大事,排名第一的就是在2003年隱瞞SARS疫情,最後導致全球災情與恐慌。台灣民眾雖然健忘,可是任誰也忘不了SARS期間犧牲的醫護人員與一個又一個被封鎖的醫院。大家知道最初隱匿疫情的罪魁禍首是誰?記住這個名字,就是張德江。

張德江沒有為他的隱匿負任何責任。相反地,勇敢揭露SARS疫情的《南方都市報》編輯程益中、總經理兼副主編喻華峰、南方日報報業集團社委李民英被張德江嚴厲報復。張德江利用司法黑手,將這些良心媒體人以貪汙、行賄、受賄、私分國有資產等罪名逮捕及判刑。記住這個名字,阻撓並迫害SARS英雄的就是張德江。

張德江在廣東期間還有其他幾檔知名事──孫志剛事件、太石村罷免事件、東洲事件。

孫志剛,27歲,湖北人。武漢科技學院藝術系,受雇於廣州市達奇服裝有限公司。因為沒有辦理暫住證,出門上網時被警察以「三無人員」(無正常住所、無合法工作、無合法身分證件)關進收容所。三天後孫志剛死在收容所。孫志剛的死只是這個變態的收容制度冰山一角。執行這個無人道制度的是誰?記住這個名字,就是張德江。

太石村罷免事件是一個村官盜賣土地、貪汙虧空的案件。太石村民要求真相並罷免了村官,結果遭到廣東當局無情的鎮壓。多位知名的維權律師前往太石村協助村民,不只一個國際媒體試圖進村報導事件始末,但紛紛遭到暴力對待。東洲事件則是為了汕尾電廠土地徵收沒有合理補償,村民抗爭之後,當局動用數百名警察和上千名武警,導致多名平民傷亡。這些鎮壓行動出自誰之手?記住這個名字,就是張德江。

如果大家印象還不夠深刻,那麼就來回味一下張德江從廣東高升為副總理之後(2008年3月迄今)發生的幾件大小事。本文開頭就提到,張德江擔任副總理之後,分管工業、電信、能源、交通等重要經濟領域。這個領域是個肥差事,但也是個事故頻仍的位置。

小的不提,大事件至少有三起。2009年張德江負責指揮造成108人死亡的黑龍江鶴崗新興煤礦爆炸事故搶救工作;2010年8月25日,負責指揮河南航空8387號班機空難事故搶救工作;2011年負責處理2011年「723」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搶救工作。

不聽總理指揮的副總理

前面兩起事故,從一開始就被當局包圍現場,真相難以大白。但溫州高鐵事件一開始進入現場搶救的是平民百姓,原本搶救工作進行得很有序,民眾自發地張羅車輛將傷者送進醫院。可是武警抵達現場後,不僅停止救援、封鎖現場,還要所有人員列隊等待迎接領導到場。這一切全都看在民眾與記者的眼裡。即使記者們在悲憤的情緒中陸續被消音了,真相還是一點一滴地被透露出來。

溫州事故後中共的「救援行動」不到8小時就停止;第二天早上就開始清理現場、掩埋車體;第三天就恢復通車;第四天,當列車呼嘯而過時,被掩埋的車體又被挖了出來進行肢解。這些細節,包括在中共當局聲稱已經使用生命探測儀探測過,現場已無生命跡象後,被不死心的搜救人員搶救出來的小女孩伊伊,相信大家都很難遺忘,在此就不覆述了。

溫州高鐵事故究竟死了多少人,事故原因是甚麼?已經沒有真相。但受害者家屬絕對不會忘記下令停止搜救乘客以及下令掩埋車體的那個人。記住這個名字,就是張德江。

溫州高鐵事故之前,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已經因為重大的貪瀆問題被免去黨組書記職務以及鐵道部部長職務(2011年2月25日)。可是劉志軍的頂頭上司是張德江,張德江上面還有周永康與江澤民。劉志軍一個人搞得來高達人民幣六百億元的貪腐嗎?

一直以來張德江似乎好官我自為之,安然無恙。反而是「眼淚總理」溫家寶疲於奔命,設法收拾善後。在溫州高鐵事故現場,溫家寶說過下面的話:「我們的調查處理一定要對人民負責……如果在查案過程中,背後隱藏著腐敗問題,我們也將依法處理,毫不手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長眠在地下的死者。我得到這個消息立即給鐵道部負責人打電話,他可以證實我只說了兩個字,就是『救人』……」

這段話,沒有多少人認真聽。即使是下令停止搜救、下令掩埋車體的張德江,大概都在譏笑著溫家寶。依法處理,毫不手軟嗎?不過一則笑話罷了。而且在同屬江系的薄熙來下台之後,張德江還能夠接手重慶,外界大多評價為胡溫對江系人馬的讓步。《財訊》前開報導更是開篇就說:「在重慶台外商感到風雨飄搖之際,今年底將躋身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張德江……既安撫了台商的心,同時也等於正式宣告,現在重慶真正的老大是張德江。」真的嗎?

法辦劉志軍,劍指張德江

5月28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宣布,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因嚴重違紀,決定給予劉志軍開除黨籍處分。英文《上海日報》說,劉志軍被中共中央紀委「判處貪汙腐敗罪名成立」,全案件將移交檢察機關。

為甚麼劉志軍的貪瀆案件從去年2月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年多還未見處理?據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九個人意見分歧,江系周永康與張德江等人在背後力保劉志軍。如今劉志軍被正式立案處理,說明周永康與張德江已經挺不住了。

實際上從周永康喪失十八大河北代表資格後,跑到新疆去佔了一個名額,勉強擠進十八大會議之門看來,周永康的失勢已經沒有懸念。那麼,張德江真的還能夠「入常」嗎?

張德江到了重慶之後不久就「累到病到,休假住院」。胡溫在十八大之前坐實劉志軍的罪名,主管交通的張德江能夠全身而退,並且拿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入場券?就算不看張德江這一路以來的罪行,光看他和胡溫對著幹的紀錄,可能性有多高,重慶台商不妨評估評估。

張德江連自己都保證不了,又如何保證台商投資?台商一再選錯人站錯隊,無非是資訊錯誤。既然過去台商所看的媒體與接觸的消息來源,充斥著錯誤資訊,台商應該去找出那些少數的良心媒體,多年來一直忠實報導薄熙來與張德江等人真面目的媒體報導,好好重修一下認識中共這堂課

只有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的人才能提早掌握契機。重慶台商們,自求多福吧!


中國經濟吹冷風 奢侈品牌遇寒流
*金鳴 2012年10月11日

中國經濟的成長速度已經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點,而且還在持續萎縮,許多經濟學家預測,中國2012年的經濟成長率將低於8%。低經濟成長不僅抑制了消費,加上外商撤資和資本外流現象嚴重,使得依賴中國市場消費的國際奢侈品行業也意外受到衝擊。

經濟衰退 內資外逃 外資撤離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官方的數字顯示,第一季度的經濟成長率為8.1%,第二季度放緩至7.6%,三年來首次跌破8%,研究人士甚至認為,實際數字可能低達4%。同時,人民幣對美元貶值0.88%,達到1994年以來最大值。許多經濟學家預測,2012年的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能跌至8%以下,來到1999年以來首見的低成長。

持續衰退的經濟伴隨著資金陸續外流。中國資金外逃的現象由來已久,主要是中共貪官和權貴家族轉移不義之財,也有些富豪和企業家在撈金後,出於對中國政治和社會腐敗的擔憂而將子女送到海外或舉家移民。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研究發現,每月有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從中國流出到國外,嚴重程度超過美國次貸危機的高峰期。正由於中國貪官和富豪的大批逃亡,因而拉抬了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一些富豪區的地產價格。

中國消費停滯 奢侈品受挫

持續走跌的中國經濟抑制了消費動能,高檔消費也隨之轉弱,衝擊了依賴中國消費的國際奢侈品行業。不久前,投資者還認為奢侈品牌進入中國是一個利多,如今卻是潛在的不利因素。《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奢侈品市場,曾經是該行業成長的最大引擎。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分析師預測,「奢華泡沫」已經結束。中國珠寶首飾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成長20%,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9%。中國最大名錶零售商亨得利控股在上半年表示,高檔手錶的需求成長率已經放緩到個位數。

《金融時報》等外媒報導,受到中國富人喜愛的英國奢侈品巴寶莉集團(Burberry)9月11日發布獲利預警,截至9月8日的10週內,銷售額年增率為零,導致巴寶莉在倫敦的股價重挫19%,達到4年來的低點,市值下跌了10億英鎊。巴寶莉表示,主要原因是以中國為主的亞太需求成長減弱到18%,只有前一年增幅的一半。

巴寶莉的預警也引發新的擔憂,即一直推動奢侈品市場的中國消費需求已經停滯。奢侈品集團LVMH和PPR集團的股價也應聲下跌,一度跌逾4%。義大利奢侈品牌Ermenegildo Zegna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在2個月前開始放緩。瑞士珠寶品牌巨擘Richemont也指出,亞洲地區的銷售成長放慢,前6個月的酒品拍賣下跌25%。在香港掛牌上市的Prada也下跌了6.4%。
哪些中國人是購買奢侈品的主力?美國貝恩諮詢公司的研究顯示,中國約20%的奢侈品消費來自於官員和其他人購買禮品的需求。中國官方媒體承認,腐敗官員的消費已經達到全部奢侈品消費的50%。很多奢侈品的銷售是用於官員間或官商間的送禮需求,每當政府召開大型會議,北京的奢侈品商店總是非常忙碌。

中國的報導顯示,今年3月,拎著昂貴包包、戴著鍍金手錶出席全國兩會的中共官員比比皆是的場景激怒了廣大民眾,一些炫富者猶如過街老鼠。中國國務院7月公布了《機關事務管理條例》,禁止公務員使用公款購買奢侈品。巴寶莉證實,在對公開炫富進行新的審查後,與典型送禮有關的交易已經放緩,第一季度的皮革製品、羊絨圍巾和長款大衣的銷售下降。滙豐銀行的報告則指出,包養情婦的中國官商一直是推動奢華珠寶和包包銷售的主力,但是中國官商包養情婦的趨勢似乎也正在減弱。

在中國,曾經依賴權貴階層撐起的奢侈品市場,如今看來已是榮景難再。

中國「80後」 心事誰人知?
*華青 2012年8月30日

中國人口統計調查報告顯示,「80後」這一群體差不多有2億人。「80後」,表示1980年之後出生的一代人,由於80年代後,北京當局開始嚴格執行計畫生育政策,「80後」也成為獨生子女的代名詞。

如今,中國大陸的「80後」正經歷著嚴峻的社會考驗。

上有老 下有小

「我們是獨生子女的一代,我們是悲慘的一代。」與幾名同為80後的朋友在飯桌上討論了未來養老的問題之後,朱明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出感慨:「當我們剛走進社會時,趕上了高物價、高房價;當我們開始成家立業時,我們的父輩已經老了,孩子出生了。我們既要給父輩養老,又要照顧身後的妻小。再然後,面臨的又是怎麼給自己養老……」這篇微博立即引起網友的圍觀。

朱明今年31歲,2009年結婚,次年孩子出生。他是獨子,父母下崗後自己做些小生意。父親一直給自己繳納養老保險,以期老有所保,母親卻沒有任何保障。目前,他的母親專職在家幫他看孩子,父親眼看就到了退休的年齡。「母親養老完全得靠我。」朱明說,父親未來的養老金不過千餘元,完全不夠二老開支。

從三年前開始,朱明開始每月給家裡1,000元作為貼補。而他的工資不過3,000餘元,車貸、房貸、給孩子買奶粉,朱明夫妻一直過著「月光族」的生活。

80後焦慮 年老養不起老

「上有老,下有小,我今天算是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朱明表示,他們這一代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的確減輕了社會負擔,也讓父母那一代少受累了,可是,這一代卻要一人承擔所有壓力。「覺得我們是犧牲品,老了會很慘……」

「等到我們老的時候,恐怕不是活不起、死不起的問題,估計連等死也等不起了。」今年31歲的吳良,在一家外貿公司做銷售,年收入在8萬元上下,在山東省淄博地區,這應該說是中等偏上的收入。可這樣的收入也不能減輕吳良的「養老焦慮」。

和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吳良和妻子平時要供房、養車、養小孩,應付完各種生活開銷,兩口子每年能攢下3萬元已經不錯了。

有網友感慨,「十五年後的退休金可能只夠吃盒飯。二、三十年後退休的人更擔心,還能領到退休金嗎?」

如今,像吳良、朱明一樣有著同樣焦慮和悲觀的「80後」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的這種情緒也的確無可厚非。

據統計,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將在2015年前後開始呈現負成長,人口總量則將在2025年前後開始負成長。根據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的相關研究,2021~2030年期間,中國經濟成長率將降低到6%以下。
「對於在上世紀80年代或更晚時候出生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在勞動年齡階段進入經濟緩難成長時期,他們參與經濟成長和積累財富的機會可能比他們的上一輩要少一些,從而對於沉重的代際轉移可能不勝重負。」朱明不止一次地抱怨:「這就說我們在能賺錢的年齡賺不到錢,而養老的時候卻要花更多的錢……太坑爹了!」

盼望一夜暴富或攢夠錢移民

怎麼才能迅速有效地攢夠養老錢、讓手中的資本有保障,已成為許多80後茶餘飯後討論的主題。

每逢大陸雙色球開獎,畢曉軍都會買兩注彩票。「如果能中一次大的,甚麼都解決了!」畢曉軍工作勤奮,為人踏實,但也不排斥一夜暴富的夢想。「現在的人誰不想圖個捷徑?像父輩那樣按部就班,穩紮穩打不靠譜。」畢曉軍說,老老實實地奮鬥半輩子,有可能老了還是無依。

畢曉軍還透露,他的一個大學女同學前不久離婚,孩子留給了丈夫,很快又嫁給了一個有錢人。「若在上大學的時候,這名女同學絕對會讓大家嗤之以鼻的,但她前幾天結婚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到場給她祝賀,沒有幾個人說她的不是。」畢曉軍說:「這件事就足以看出生活的壓力和對未來的焦慮給他們的人生觀帶來的改變,為了老有所依就得投資。」

也有不少80後寄望於「以房養老」或是乾脆「出走」。

「攢夠了錢,就移民去加拿大。」28歲的程曉已經打聽好了各種投資移民、技術移民政策。「如果順利的話,或許能夠把父母都帶出去,初步大概七、八十萬。」

「一個朋友已經移過去了,他只需要5年內在加拿大住滿3年就能入籍。只要住夠10年,到了65歲政府就會每月發八、九百加元的養老金,生活足夠了!」程曉對未來的路似乎充滿憧憬……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1,4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全球產業展望 |
此分類下一篇:直言集》霧鎖中國人
此分類上一篇:減稅 絕非救經濟良方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