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12 08:53:47| 人氣1,3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問題》中國運動品牌 江山告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2.07.14 

「華爾街日報」報導,「李寧」、「安踏」等中國體育用品品牌,已經失去國內消費者的青睞,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國外品牌的運動服和運動鞋。

近年來,中國消費者逐步轉向大幅降價同時走時髦路線的西方品牌。耐吉贊助的是在中國擁有無數粉絲的林書豪。

京華山一公司分析師麥鴻嵩說:「因為他們做研究或打廣告較少,中國體育品牌不了解消費者需要。外國品牌更受中國中產階級歡迎,他們更有錢購買高價的時髦產品。」

兩家較小的中國體育用品品牌「匹克」和「中國動向」警告說,激烈的競爭會使他們今年的營收減少,利潤下降。

2008年奧運會之後,中國體育品牌的銷量猛增。李寧和安踏的營收曾大增50%以上,後來銷售的成長逐漸下降。相較之下,銷售外國時髦高跟鞋和運動服的中國零售商「百麗」,2010年以來銷售上升45%。
 
年度報告顯示,僅在2011年,中國體育品牌的庫存水平從一年前的36%上升至58%。而且這些品牌過度擴張,大量開設專賣店。2007年至2010年,安踏、李寧和中國動向在中國一共開設9900家專賣店。
 
耐吉和愛迪達等西方體育品牌在1980年代進入中國後,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2010年它們在中國運動服和鞋類市場的占有率上升24%,明年將上升到28%。

 

中國為何假貨氾濫?
*謝國忠

去年除夕,我在上海一間酒吧裏,等著見證一年一度無數爆​竹和煙花同時綻放的時刻,突然想抽根雪茄。酒吧的人說外​面街邊就有賣的。果然,有位農民工打扮的中年人在賣雪茄​,掛在自行車側面兒一大板都是古巴雪茄。帕塔加斯4號只​賣50元,比香港要便宜一半,挺好。不過,我買到便宜貨​的喜悅沒能持續多久。很快就意識到,在馬路邊買到正品古​巴雪茄的可能性小之又小。果然,那雪茄煙跟正品相去甚遠​。
 
上個月我在北京,偶然經過一家大商場裏的雪茄店,看到各​色各樣的古巴雪茄陳列在考究的深色木架上,加濕器噴吐著​充滿富貴氣息的白色煙霧。可是我卻留意到一樁怪事:這裡​所有的雪茄都是一樣的顏色,而且沒有什麼香味。
 
幾天以後,我試圖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購買雪茄煙,我在那兒​買過很多次了。只賣雪茄的地方已經改成了奢侈品專賣店。​這家酒店聲譽還挺好的,一開始我無論如何不敢相信他們賣​的毫無味道的雪茄跟我在上海馬路邊買到的一樣。後來我聽​說,那家奢侈品店租給外人了,有個很有頭腦的傢夥打入了​進來。
 
想在五星級酒店賣假貨,的確需要很聰明的頭腦。中國造假​產業已經太大、太複雜,絕對有一些全中國最聰明的頭腦參​與其中。可是那麼聰明的人,幹點兒合法的營生,不也一樣​可以成功嗎?要想解釋這種現象,就得認清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
 
在一部中國電視劇中,一個暴發戶約女朋友在高級餐廳吃飯​,女孩問他,為什麼要把葡萄酒杯晃來晃去。此君暴怒,侍​者一走,他就對女朋友大喊:告訴你出門不要問那些我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你還問!我才不知道為什麼要晃酒杯呢!​電影裏有身份的人就是這麼喝酒的。
 
冒牌奢侈品行業發展的最大動力,就是新富階層的盲目追風​。他們剛剛開始想要體驗高品位生活,想要欺騙這樣的消費​者並不困難。在沿海城市,有些人跟我說經常喝2008年​產的拉菲,難喝得不行(看來是有人印製2008年拉菲的​標簽印得太多了)。當地的紅酒品牌就橫空出世,把定價也​抬高到了拉菲的級別,因為有人覺得比“拉菲”味道好。問​題是,這些所謂的本地紅酒,其實是進口的智利葡萄酒,貼​上了本地的標簽。而拉菲瓶裏裝的,才是本地的葡萄酒。
 
天真的消費者一直在喝冒牌的拉菲,自然覺得正品拉菲味道​很奇怪。古巴雪茄在國內更是新生事物,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應該是個什麼味道。所以說,誰能搶佔先機,讓自己的假​貨先佔領市場,一旦積非成是了,誰就成了事實上的真品。等到消費者習慣了​假貨的風味,他們就會覺得真品很奇怪了。也許中國銷售的​古巴雪茄,將永遠都是中國製造。
 
中國的經濟結構,提供不了很多的機會。政府迷戀投資,任​何領域都是產能過剩。大多數中國公司,都不是靠表面上說​的專業技能來盈利的。投機、造假已經成了主要的盈利來源。​這方面的推動力不容小覷。
 
現在耗費在假貨領域的能量和創造力,將來有可能用到更加​可持續的方向上嗎?中國企業是不是更應該依靠打造品牌和​開發獨有的科學技術來創造財富呢?在我看來,這一天終將到來。​當中國的資本配置由市場決定的時候,正常的企業就會有盈​利的空間。那些真正富有才智的商人,也就可以通過正當的經營​獲取利潤。
 
在中國市場上,壞的總能驅逐好的。劣幣驅逐良幣不可避免​。企業將這歸咎於中國消費者更偏愛低價,而不考慮品質。​但是,真正應該指責的是中國經濟的系統性缺陷所造成的可​靠資訊的缺失。在什麼都不可信的情況下,消費者當然就會​趨向於選擇低價。
 
中國不能單純依靠數量擴張來實現經濟增長,因為生產勞動​力能源土地和環境等各種因素已經遇到瓶頸。生產能力的提​高是恢復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對微觀經濟做出正確​決策至關重要。只有提高資訊的可信度,中國才有可能從簡​單的價格競爭發展到以質取勝的均衡。沒有法治,單純依靠​市場力量難見成效。
 
以次充好
 
在中國,當用拉菲酒款待客人時,客人總會認為這酒肯定是​假的。不幸的是,這種想法往往是對的。一些極為慷慨的朋​友曾經用拉菲酒招待過我。但大多數都是假的。我相信他們​都出價不菲。實際上,除非是用離譜的價格買到的,一般人​都不敢用拉菲酒招待朋友。
 
當假貨氾濫,消費者也就不再購買了。中國的富豪和權貴階​層不再炫耀喝了多少拉菲酒,因為擔心看起來像傻子。消費​拉菲的階層也往下降了好幾層。拉菲開始涌入貧窮的省份。​大多數人不關心拉菲酒的問題。真正重要的是飯館是否在飯​菜裏加了化學添加劑?豬和雞是不是用大量激素催肥的?牛​奶裏面是否摻入了三聚氰胺?瓶裝水裏面裝的是不是自來水​甚或其他更劣質的水?基本上,中國消費者一出門消費,就開​始冒生命危險了。中國人努力工作只能掙到微薄的工資,每​天還要警惕自己要買的東西。中國的生活品質與經濟發展水​準是脫節的。
 
很多企業將這種惡劣的形勢歸咎於消費者對低價的偏好。因​此,為求生存,企業就偷工減料以降低價格。如果一些化學​藥品能讓白開水喝起來像雞湯,那麼為何不摻一點呢?這能​降低價格。如果三聚氰胺能讓劣質牛奶以次充好,那麼為何​不造假呢?這很便宜。
 
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但是,如果人們無法分辨好壞,那麼當​然就會偏愛低價。我的看法是人們不具備可信的資訊,來區​分看起來一樣的產品。這最能反映出執法上的不足。
 
食品安全問題每天都在發生。很少有人受到嚴厲制裁。例如​,中國奶製品市場發生三聚氰胺危機以後,以國際標準而論​,問題企業應當全部破產,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當坐牢。但是​,政府卻在危機之後不久就讓企業復活了。政府並不站在消​費者這一邊。這是中國消費市場發展的最大障礙。
 
制度缺位
 
中國消費者正在動用一切手段,確保產品的安全和品質,因此出國​購物大行其道。但是,這無法滿足日常消費。海關也禁止這​麼做。因此,少數有錢人退而求其次,選擇高價商品。可悲​的是,這種方法也不管用。
 
拉菲酒就是一個例子。假貨多過真貨。昂貴的飯店也沒有好​到哪去。天價進口商品,比如傢具和衣服,其實都是東莞製​造。好賣相常常是因為使用了不安全的化學用品。價格本身​並不能作為有效的信號。實際上,越昂貴往往越不安全,因​為供應商會用化學製劑增強口味和賣相。
 
經濟學理論認為,長期而言,企業和消費者的關係可以在不​需要外力介入的情況下自行解決。隨著時間推移,消費者會​變得聰明,從而選擇那些品質和價格更勝一籌的企業。這就​是那些老字號擁有商譽的原因。但是為何這在中國沒有發生​呢?
 
原因在於,經濟環境對於企業體來說太不穩定了,所以無法寄​希望於長期利益,也無法採取長期思維。在中國,政治因素​主導經濟因素。政治經常翻雲覆雨。當一個“保護傘”被除​掉以後,下一個上臺的人通常會選擇保護別人。
 
另一方面,在過去十年裏,依靠短期思維也能大有斬獲。貨​幣擴張獎勵了投機。即使不是大多數企業,也有很多企業都​是注重資產獲得盈利,並且很多實體經濟的企業被用來從銀​行獲得資金。投機就是現在這麼多企業出現問題的原因​,因為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暴露了其債務問題。
 
很多盈利企業將其成功歸因於關係。在中國,政府控制著企​業成功所需的關鍵資源。比如,即使是一家餐館想要佔個好​位置,也要靠影響和關係。手裏掌握關係的人,往往可能並不​擅長提供服務或製造產品。因此,他們徹底依賴供應者來維​持他們的成功。
 
外包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做到了極致。正常的市場環境下也會​有外包。但是,一家企業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通過對供應鏈​的品質控制和(或者)製造關鍵部件,來對產成品負責。在​中國,外包是如此普遍,以至於沒有人知道每一個零部件是​從哪來的,又是誰組裝的。沒有人對供應鏈上的產成品負責​。也沒人在乎,因為成功最終是依靠關係而不是製造更好的​產品。
 
必須改革
 
中國的經濟體制將政治權力置於市場之上。關鍵資源通過政​治權力來分配。規則可以任意改變。政治權力可以讓壞產品​成功,讓好產品失敗。在這樣的體系裏,販賣影響力成為企​業成功的主因,而非附屬因素。
 
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數量擴張,亦即同一事件的多次複​製。先前這種模式成功運轉的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就業不足,​勞動力和煤炭等生產要素仍然過剩,全球市場尚未達到飽和​。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巨變。由於持續30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當前中國的勞動力短缺是結構性的。在未來10年中,​能源短缺仍將十分嚴峻。同時,由於金融危機,西方經濟正​在逐步下滑。中國不可能僅憑數量擴張來增加出口。
 
國內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消費能力從政府轉​向家庭,是支援消費需求的必要步驟。製造好的商品也非常關​鍵。除非微觀經濟能夠運行良好,否則宏觀經濟的改革只能​導致通脹或進口增加。
 
中國的經驗表明,法治是市場經濟的關鍵。政治改革極為重​要。行政權力必須明顯減小,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務而非賺錢​。
 
中國的政府官員像商人一樣思考,同時又掌握了不受限制的​權力,自然就會導致金錢等資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因為需求​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政府支出,販賣影響力成為企業成功的首​要因素,而這就是各國不同意中國是市場經濟體的原因了。
 
最能反映體制缺陷的是,政府和公眾對於哪些事務最值得優​先關注存在著分歧。公眾擔心食品安全醫院和學校的腐敗渾濁​空氣和不潔凈的水資源。然而大多數地方政府關注的只是財​政收入GDP和投資等數據。這就好比政府官員來自火星,而​公眾來自金星,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和經濟發展。
 
中國國民平均收入不足全球平均水準的一半,僅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十分之一,在需求和供給上都有很大的​上行空間。如果中國的體制能夠達到理想水準的一半,十年​內人均收入就能提高3倍,這是因為就工作能力而言,中國​工人的效率不亞於美國或歐洲工人。
 
進口可幫助中國消費者給當地生產商施壓以提高品質。以發​展地方工業為名義的貿易保護是徒勞的。中國的汽車市場已​躍居世界首位。以政治權力做為有力背景的保護主義,給中國消費者帶來的只是昂貴的價​格。但在這個行業裏,沒有出現任何有競爭力的國內製造商。​這是產業政策失敗的最佳案例。改變政治經濟體制將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開放進口是改善微觀經濟的捷徑。進口​競爭將會降低關係和後臺的價值,並讓製造優質產品變得更​加重要。
 
進口更多農產品可以明顯改善中國的食品安全。市場運行失​常是出現眾多安全問題的原因。家畜飼養過多使用激素,在​種植糧食蔬菜中過多使用化肥和農藥,是中國食品安全危機​最為嚴重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在於政府更重視產量​最大化而非食品安全。除非政策能夠調整,否則公眾將持續​經受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
 
儘管開放進口可以改善當前的形勢,但終極方案依然取決於​政治改革。


油價走高 未來十年糧價料漲國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食品價格預計在未來10年將攀升,主因油價揚升墊高生產成本,以及對於生物燃料的需求。

OECD與FAO在今天發表的一份共同報告中指出,與此同時,由於可利用的土地和水資源減少,以及需要投入更高的生產成本,預估農業產量成長在2012年至2021年期間放緩。

FAO指出,因為人口成長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對糧食需求增加,為了因應此需求,農業生產在接下來40年需提升60%。根據OECD以及FAO,增加農耕地的空間有限,且有將近25%的農業用地處於「高度退化」當中。

OECD和FAO在報告中寫道,「預期在差不多全部的地區將因資源成長有限、環境壓力以及需投入更高生產成本,而抑制糧食供應。」「這樣的前景也意味著,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在增加永續農業生產成長上。」

報告顯示,經通貨膨脹調整的食品價格將會是平穩或較現在的水準下滑,但維持在高出過去10年水準平均10%到30%之間。

在這段期間,報告認為油價將介於每桶110美元至140美元之間,而全世界總人口數在2021年之前會增加6.8億人。

 

希拉蕊暗諷中國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日前出席蒙古的婦女議題活動時,希望亞洲各國提升民主自由。英國媒體認為,雖然希拉蕊沒有點名,但她是在暗諷中國。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希拉蕊星期一在蒙古出席婦女議題的會議中,提到自己全力維護自由民主,中國則是主張過多政治自由會破壞經濟穩定。希拉蕊認為,民主政治更穩定會吸引鄰國的信任,也能激勵創新。

希拉蕊表示,「我們希望21世紀的亞洲人不只是更有錢,也必須更自由。」

希拉蕊說,最近亞洲有些國家包括蒙古、緬甸與東帝汶開始嘗試選舉制度,與亞洲某些國家形成對比,「某些國家」限制人民獲取資訊的管道、限制民眾表達觀點、剝奪人民選擇領導人的權利,「某些國家不負責任地治理,破壞國家的經濟成長,甚至中飽私囊。」

報導說,中國的領導風格因為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事件而崩解,他的妻子谷開來被指控殺害英國商人,這件醜聞也讓世界媒體聚焦在中國政治人物的家族如何聚集財富。

根據這篇報導,希拉蕊的言論在某種程度上,提升美國未來在地域政治對抗中國的影響力。希拉蕊亞洲行拜訪不少國家,除了到蒙古、越南等國外,也到寮國,這是57年來美國國務卿再度造訪寮國。

希拉蕊認為,「這是討論亞洲民主的好時機,長遠來看,不能只是經濟自由而沒有政治自由。」希拉蕊說,對經濟開放而限制言論,這將會付出一定代價,可能喪失創新與創業精神。


美宣布放寬對緬甸經濟制裁 
*中央社華盛頓11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宣布,美國正放寬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但維持不得與緬甸軍方做生意的禁令。

歐巴馬於任命過去20年來首位美國派駐緬甸大使後發表聲明說,直到最近一直由惡名昭彰軍事政權主宰的緬甸,正朝向民主獲致重大進展。

歐巴馬說:「今日,美國正放寬限制,准許美國企業負責任地在緬甸做生意。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以及緬甸人民,正沿著民主道路獲得重大進展,且緬甸政府持續推動重要的政經改革。」

歐巴馬表示,他對緬甸軍方在經濟上扮演的角色仍感到憂心,並警告指出,制裁將會繼續適用於軍方擁有的企業、迫害人權以及與北韓有生意往來者。

歐巴馬又說,「此舉向緬甸政府及軍方官員傳達以下明確訊息:繼續從事濫權、貪腐或顛覆行徑者,將無法享受改革的成果。」

但他也提及緬甸總統登盛和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正引領國家邁向全面民主道路。

歐巴馬今天採取的放寬制裁措施,准許美國企業在緬甸投資。但他也指出,華盛頓當局對緬甸投資環境欠缺透明度以及軍方在緬甸經濟上發揮的作用,依然不放心,並明確表示,美國企業將必須詳細披露在緬甸境內的各種交易。

此舉也兌現了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於5月17日許下的承諾。當時她允諾放寬對投資和金融服務方面的限制,以肯定緬甸過去15個月以來推動的各項改革。

歐巴馬說:「放寬制裁是我們支持改革的強有力訊號,將提供改革者立即誘因,且大大有利於緬甸人民。

但歐巴馬也指出,緬甸的轉型尚未完成,有些制裁措施仍會繼續執行,放寬制裁不涵蓋緬甸軍方和國防部擁有的實體。

歐巴馬也授權國務卿希拉蕊,擴大制裁「破壞改革進程、迫害人權、助長族裔衝突或與北韓從事軍事貿易者」。


中國人 不到半數滿意工作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 2012-07-16 

蓋洛普(Gallup)調查顯示,僅49%的中國職場人士,認為自己從事的是一份理想工作,在22個亞洲國家中排名倒數第2。在台灣有65%的人認為工作理想,香港有61%。
 
另有63%的中國員工認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有機會發揮個人所長,這數字同樣低於其他亞洲經濟體,甚至低於中國2010年68%的調查水準。

雖然中國是製造大國,但調查結果顯示,製造業員工認為自己有機會從事最擅長工作的比率僅有57%,反而在工程、法律、財會、科學和醫藥等專業領域,比率高達78%。

此外,有60%的中國員工認為自己薪酬較為合理,33%的員工認為不合理。


中國食品業 投資件數、金額銳減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 2012-07-16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最新資料顯示,中國的食品行業2011年已披露的投資案件為33起,總投資額6.84億美元,相比於2010年高峰,投資案件及投資金額的銳減幅度,僅剩一半不到,分別減少54%及53%。
 
今年上半年,中國食品行業披露的投資事件僅8起,市場更顯低迷。2011年開始,食品行業的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VC/PE)等機構,受到該國經常爆發食品安全問題所影響,面對如此不可控制因素,投資意願大幅銳減。
 
巨大的人口基數及多樣化的飲食結構,成為食品行業發展的基石。但各省市食品安全頻發的背景下,更讓該國的食品行業處於低迷不振的信用危機。


李登輝希望年輕人思考的三件事 台灣主體性 領導者的條件 自我省思
*李彥謀╱新新聞 2012-06-27 

李登輝始終是人們關注、報導、書寫的焦點,高齡九十的他現在最念茲在茲的,並非寫書出書,而是「贈書」給學生,他贈書時的熱情與笑容,充滿對台灣下一代的樂觀期待。

一位在中共的文攻武赫下當選總統的卸任元首,世人對他當然會想要瞭解,因此,很多人寫過關於李登輝的書,李登輝自己也寫了不少書;放眼台灣政壇無人出其右的李登輝,始終是人們關注、報導、書寫的焦點,但是,李登輝現在最念茲在茲的,並非寫書出書,而是「贈書」。

贈書是對下一代的期待

這次與他一起到雲林的隨扈車上,裝了兩大箱的書籍,一箱是《哲人政治家李登輝之「我」》,送給環球科技大學,另一箱是《最高領導者的條件》,送給雲林科技大學;前者是旅日學者黃文雄所寫,後者則是李登輝自己的智慧結晶。

而李登輝在下榻飯店聊到台灣未來出路時,他特地交代群策會秘書長王燕軍,「要記得補送《台灣二十一世紀國家總目標》給學生」。這三本書,是目前李登輝最重視的,涵納他走訪校園演講的三大重點主題,包括對自我、「我」之為「我」的省思,領導者所該具備的條件,以及如何建立台灣主體性。

李登輝主政的十二年,別人寫他的故事多於他自己寫書,他一九九四年出版《經營大台灣》,一時堪稱洛陽紙貴;時隔五年後,才又出版《台灣的主張》,朝野同樣是人手一冊。卸任後的李登輝,有別於多數政治人物,他不寫傳記式回憶錄,比較常寫一些個人哲學觀的東西,像是《慈悲與寬容》、《武士道解題》等;而二○○四年國史館參與口訪、編撰的《見證台灣》,主要內容是他與蔣經國交談的筆記,相當具歷史價值,亦可見對提拔他的蔣經國的緬懷。

《九二一大地震救災日記》,紀錄李登輝面臨台灣百年浩劫時的人道關懷及領導統御,當時扁、連、宋競逐大位,亦不時前往災區,卻沒有人像李登輝訴諸文字留下歷史見證。

他寫的書最能代表自己

接近李登輝的人士表示,「以李總統的高度,政壇的恩怨情仇根本不值一哂」,其實,「當你看《「武士道」解題時》,要從武士精神,顧盼當時李登輝與政敵周旋時的心理狀態,才會知道他的做法何以如此」,「想從政或已經從政之人,李的書應該多看,他談很多是形而上的,但若無法領悟,恐怕得考慮是否要走政治這條路」。

倒是一些作家或記者所寫關於李登輝的書,「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即可」。親李人士表示,「雖然有些很有史料意義,但也有不實之處,商業味道比較重」,有些是李登輝想借他人之手闡述他的思想,也有別人想利用李登輝達到某種利益,「但真實的李登輝祇有一個,他寫的書最能代表他自己」。

周玉蔻曾在一九九二年撰寫《李登輝的一千天》,揭開當年國民黨主流與非主流之爭的序幕,也開啟了一連串政、學、媒界「李登輝研究」的風潮;二○○六年,周玉蔻還打著李登輝的旗幟參選台北市長;隔年她又出版《總統內戰》一,認為李登輝被陳水扁擊敗了。

在台灣民主化的先期,李登輝與郝柏村兩派人馬鬥爭頻仍,前軍事記者張友驊陸續出版了《李登輝霸權危機》、《李登輝兵法》、《李登輝軍權革命》到《李登輝接班風暴》,都是當年透視李、郝在軍事權勢爭奪戰中的書籍。

李登輝卸任後,鄒景雯撰寫《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是老李第一次授權獨家專訪而出版,轟動一時,有其權威性;當然,也有不少反李派的作家出書批評李登輝,主要圍繞在李登輝的生世、日本情結或「台獨」思想,但鮮少批評他推動台灣民主化。可以說,「民主先生」是國內外對李登輝一致的評價。

民主先生的悲哀與目標

或者,李登輝之於日本情結,不如說是日本人之於李登輝情結。從日本作家伊藤潔《李登輝新傳》、若林正丈《蔣經國與李登輝》、上坂冬子《虎口的總統》,以及井尻秀憲《李登輝的實踐哲學》等,不難一窺堂奧;最有名的,莫過於司馬遼太郎的《台灣紀行》,雖然該書不是以李登輝為主角,但李與他的一席對話,<生為台灣人的悲哀>,相當程度的撼動了兩岸政壇。

此外,李登輝創立的群策會,也出版一系列頗能傳達李登輝思想的書籍,「說李登輝是預言家也不是不可以」,「第一次政黨輪替,李登輝認為台灣該邁向正常國家,十二年後,我們還沒完成國家正常化」;特別是《二十一世紀國家總目標》,現在台灣的問題,「不都在這本書可以找到答案嗎?朝野政黨若有仔細研究,國政早就不必空轉、虛耗了!」

學生們會不會看李登輝的書?能不能感受「阿輝爺爺」的苦心?李登輝未必知道,但看他贈書時的熱情與笑容,還是對台灣的下一代充滿著樂觀與期待。

 

朱雲漢:解嚴後拓國際空間 民間站上第一線
*聯合晚報╱朱雲漢(中研院院士)/記者甘芝萁/整理 2012.07.15

對台灣來說,解嚴是啟動民主化的過程,它讓過去包括政治參與、公民權利等限制快速鬆綁,頓時間,黨禁、報禁、遊行、抗議等活動,全面鬆綁。雖然台灣社會呈現一人一把號的鬧哄哄現象,但也由於社會上多元力量的展現,讓民間能量成為台灣開拓國際空間的第一線。
 
回顧台灣的民主化過程,從解嚴開始踏出第一步,這段發展過程,相較於國際間其他國家來說,台灣是比較漸進式、和平地轉型;第一步當然就是憲法結構的調整,讓社會可以回歸到正常的憲法秩序,並在歷經多次修憲後,逐步讓台灣回歸民主常態,也讓憲法適用於台澎金馬。
 
社會上,也因解嚴出現根本性的變化,讓多元的社會力量面釋放出來;具體展現在包括工會 (可以罷工;各種團體可以組織登記),以及媒體解禁後如雨後春筍般全面興起等。這種多元的社會力量,也讓過去由政治主導社會發展的力量反轉,形成社會力量推動政治方向,政治本身成了競技場,各種力量都轉而到政治場上來角逐。
 
2000年政黨輪替,國民黨過去的支配性地位頓然崩解,最主要的引導力量也消失了,社會上變成群龍無首,就像一人一把號,包括媒體名嘴、企業老闆等,都各自有自己的一把號;由於引導性的力量消失,行政官僚體制也逐漸萎縮,社會聲音多元,也因此無法有清晰、單一的國家發展願景,決策速度相對也會變得很慢。
 
但也因為解嚴之後逐步邁向民主社會,讓台灣在國際地位上更能親近其它主要民主國家、自由經濟;事實上,台灣的國際地位在退出聯合國後,環境上的最大困境仍然沒有改變,但現在以實質參與為主、不那麼計較名份的方式來與國際互動,而其他先進的民主國家也逐漸了解到台灣不是威權統治,過去解嚴時期可能會對台灣有種心理上的排斥,但現在的狀況則是更能獲得歐美社會的接納。
 
也由於台灣社會充滿多元的力量,讓民間能量能夠頻繁的往來互動,現階段,民間力量反倒成為開拓台灣國際空間的第一線。兩岸間縱使在經濟、社會、文化上密切交織,但也在這逐步的發展過程中,台灣逐漸增強她的主體意識,使兩岸形成微妙的關係。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