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記者羅印冲/台北報導 2010.11.28
五都選舉落幕,我國行政區劃分也將進入新紀元。十二月廿五日起,中華民國將有五大直轄市,未來地方行政層級將呈現「五直轄市及十七縣市」的全新風貌。
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指出,縣市合併升格後,新直轄市政府必須概括承受原本縣市政府的債務;中央將把「錢」與「權」下放地方,並公平合理分配「財政統籌分配稅款」及「地方補助款」,避免對其他縣市產生排擠等負面影響。
在「財政收支劃分法」完成修法前,行政院規畫配套,依循「錢跟人走」及「補助款只增不減」兩項原則;統籌款分配由現行直轄市43%、縣(市)39%、鄉(鎮、市)12%,調整為61%、24%及9%,並透過一般與專案補助方式,保障各縣市分配財源不低於九十九年度水準。
五都改制後,原台北縣、台中縣、台南縣及高雄縣的鄉鎮市民代表會走入歷史;隨鄉鎮市改為區,區長由行政首長派任。
內政部規畫區長待遇比照簡任十職等、本俸五級人員,並得適用公務人員相關規定,享有請假、支領休假補助、公保等權益,且可比照現行鄉(鎮、市)長辦理退職和撫卹。
改制後,五都依法要在一周內更換門牌,以新北市為例,市府已著手印製貼紙,將門牌的鄉鎮市名稱暫時貼上「區」;台北縣民政局長楊義德估計,須貼門牌貼紙的戶數,約六十三萬戶。
改制後要不要更換身分證?內政部指出,改制前身分證、戶口名簿仍有效,暫時不全面換發;不過,可馬上換一張熱騰騰、改制後的新身分證,不用繳五十元換證費;此外,行照、駕照及護照等證件也不必配合改制而換發新照,原照效力不變。
竹竹苗談「合」》合力 爭取統籌分配款
許明財(新竹市長)
我認為,五都選舉過後,台灣將進入五大都會與邊緣縣市兩大區分,不管中央統籌分配款或各項重要建設,五都以外的縣市都可能會越來越不易爭取。我要提醒中央,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中央在以人口及土地做為都會考量時,也應將縣市的經濟奉獻度納入考量,否則對新竹市很不公平。
五都形成後,我憂心竹竹苗三縣市的發展空間會更加限縮,新竹市不排除與新竹縣及苗栗縣,針對交通、治安、旅遊和觀光產業進行整合與合作,也會聯合非五都的縣市共同爭取經費,避免建設發展被中央邊緣化。此外,我還會要求中央把餅做大,爭取特別預算的編列。
竹市經濟奉獻 拒絕抹煞
我要再一次強調,目前中央統籌分配款或補助款都依照人口、土地來分配,這對新竹市很不公平!因為新竹市竹科園區每年上繳中央的稅款相當多,經濟競爭力與奉獻力都比五都內的幾個都會要強,卻因人口及土地少而無法獲得較多的補助款,這部分未來我一定會向中央積極爭取。
至於會不會推動竹竹苗合併為一都,我認為,新竹縣、市廿幾年前分家,就是因有環境、人文及時空背景因素,現在要談合併不是那麼容易,但竹竹苗三縣市可以有更多合作空間,只要竹竹苗三縣市團結,我相信中央就不會輕忽竹竹苗的重要性。(記者洪美秀)
邱鏡淳(新竹縣縣長)
新版財劃法已對新竹縣民不公,五都選後,資源排擠效應將更明顯。我計畫持續聯合其他有被邊緣化之虞的縣市,一起遊說國會爭取更好的分配方式,另將繼續引進大型知名藝文活動,讓新竹縣繼科技之後,以人文吸睛,讓人無法小覷。
新竹縣自有財源不足,很多建設要仰仗中央統籌分配款。但是還在國會審議的新版財劃法,總額一千一百四十三億預算,新竹縣只能增配廿二億元,不到總額的二%。反觀新五都加上桃園縣卻增配了七百卅三億,佔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的六十四點一二%,這樣下去,無異讓各縣市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我不會讓新竹縣民淪為二等公民!我將持續和已經連署以及與我們一樣有被邊緣化疑慮的縣市合作,遊說以前我在國會的友好同事,透過他們的力量,替新竹縣爭取最有利的資源分配方式。
另外,回歸務實面,我了解新竹科學園區的光環今非昔比,這從中央給予的預算逐年調降可見一斑。
科技大縣升級 人文吸睛
我打算以「越是科技的地方,就越需要人文」為概念,繼明華園、長榮交響樂團等國際級演出之後,明年持續引進各類大型、國際知名的藝術饗宴,比如說正洽談中的太陽劇團,好讓中央乃至全國都無法忽視我新竹縣的存在。(記者黃美珠)
劉政鴻(苗栗縣長)
我認為在五都選舉過後,「大都小縣」會日漸成型,五都的磁吸效應會越來越強,非五都的縣市有被邊緣化的可能;非五都的縣市一定要自立自強,發展「ONLY ONE」無可取代的特色,竹竹苗三縣市更應無私無我,前瞻性地走向合併之路,竹竹苗才有未來。
五都吸引大量人口、政府預算及民間資金、技術等,城鄉差距會越來越大,中央政府要修改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獎勵招商斐然的縣市回饋更多稅收,絕不能讓五都的發展造成十七縣市的痛苦。
發展各自特色 共同打拚
竹竹苗三縣市無論是族群、文化、生活圈都緊密相關,三縣市早期本來就同屬一個行政區,我主張三縣市應攜手邁向合併大道,竹縣、竹市人口約九十萬人,苗栗縣有五十六萬人,合計約一百五十萬人,因為少子化,未來升格直轄市的人口數標準應會下修,三縣市合併後,可爭取繼桃園縣之後的「第七都」。
我要強調的是,竹竹苗合併牽涉很廣,這絕非三年、五年一蹴可幾,三縣市可先凝聚合併共識,十年後或能達成合併的目標,我沒有連任壓力,現任的兩位新竹縣市長在十年後也已連任屆滿,目前活躍三縣市政壇的各黨派人士應捐棄私見,為未來三縣市人民的權益及福祉共同打拚。(記者李信宏)
後5都時代 4縣市同步起飛 營造城市亮點 解邊緣化危機
林聰賢(宜蘭縣長)
五都升格,人口佔六十%,國家資源分配與政府預算也佔絕大部分,其他十七縣市資源分配不平均,城鄉差距愈來愈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整個區域發展失衡,有被邊緣化危機,這是台灣面臨的險峻課題,中央應嚴肅面對。
政府責任是要照顧到每個國民,每個人都要平等對待,而不是獨厚五都或特定區域;舉例來說,除了五都,東部有東部發展條例、離島有離島發展條例,國家制度很多「不倫不類」,都被扭曲了,宜蘭這些窮縣市是不是也要成立特別條例?才能爭取到資源,完全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國人並不公平。
五都以直轄市標準,提高公務員職務列等及員額,其他十七縣市政府職務列等未調整,未來只會變成「人才訓練所」,好的人才留不住,有機會就轉往中央或五都發展,縣市政府公務體系會出現人才斷裂,中央有責任解決地方的問題。
現在是城市競爭時代,宜蘭縣與其他縣市面臨競合問題,必須凸顯縣市特色,才能脫穎而出;宜蘭縣的策略很清楚,就是在觀光、文化與環保立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創意、生態及友善城市,加強城市競爭力與核心的價值,這是縣府與縣民要共同努力的目標。(記者游明金)
與北二都合作 基隆觀光起飛
張通榮(基隆市長)
基隆市周邊和新北市的瑞芳、汐止、萬里相銜接,有很多通勤族到台北市上班上學,和北二都生活息息相關,而基隆市夾在北二都間,各項資源卻難望其項背,發展壓力比較大。
不過,基隆市有獨特的天然國際港口,除了保持商港的功能,還可以發展觀光,今年郵輪觀光客已經突破四十萬人次,郵輪遊客一年會比一年成長,基隆港也是兩岸交通運輸和觀光港口,功能比台北港優勢。
在基隆港邊的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都市更新也積極招商開發,這是水岸邊最大最完整的土地,開發作商業城;基隆港務局也將在西岸建辦公大樓,釋出東岸土地作商業使用,基隆港周邊的商機就會顯現出來。
還有海科館也在趕工中,再一年多就開館,台鐵深澳支線已經整修好了,萬瑞快速道路深澳匝道和道路拓寬也完工了,轉運站將配合在開館前完工,預估一年有二百五十萬人次,是北台灣重要的觀光資源。
基隆和北二都生活圈息息相關,選後將和北二都合作,共同發展觀光,把北海岸、基隆港、海科館、東北角、台北市故宮、一0一整合成完整的旅遊圈,基隆的觀光才會起飛。
有港口和觀光產業,最重要是爭取捷運分期延伸到基隆。(記者盧賢秀)
花東條例過關 花蓮脫胎換骨
傅崐萁(花蓮縣長)
五都選後,政經資源可能會集中,其他十七縣市是否邊緣化?想必有很多民眾擔心花蓮未來發展,在我心裡,早已擬定想法與作法。
我希望中央政府儘快做好五都選後的相關配套,包括新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必須立法完成,公共債務法也不能慢,這方面,我會敦促執政黨中央加快腳步。
眼前對花蓮發展最重要的一環,應是花東建設發展條例,這項法案若通過,花蓮可獲得十年五百億元的補助款,我會力促行政院,推動在今年底前在立法院完成修法通過。
花蓮縣政府在我上任後,以行動力展現新縣政,短時間內,就獲得媒體民調「五星級縣政」的肯定,在全國各縣市的施政滿意度調查上也名列前茅,全體花蓮縣民一定能相信,花蓮縣政府必然能突破任何難關,持續推動各項建設及發展。
目前縣府團隊做事如救火、劍及履及推展各項建設,包括拓展兩岸包機直航,積極招商引資,朝「國際都會、觀光花蓮」目標努力邁進,我也不會讓五都的效應,對花蓮造成任何影響。
另外,我們也要打造印象太魯閣、開發一千公頃的瑞穗溫泉區,從市區的美崙山公園到南、北濱,六期重劃區的整體規劃開發,北昌輕工業區的規劃等,已經全面動起來,縣府有信心建設花蓮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觀光都會。(記者楊宜中)
政經穩定發展 金門利基無限
李沃士(金門縣長)
對身處離島的金門來說,兩岸關係是否穩定,才是發展的先決條件;或許大家都有感覺到,金門在這兩年似乎「活了起來」,不然以前,還被認為是火藥庫,因為企業是很敏感的,企業要長長久久,金門的發展如果充滿不確定性,私人企業的力量很難挹注。
新聞報導說,近來有上市公司和中國產業,準備投資金門的開發案,這對金門來說,是一種期待,也可以說是榮幸,以前感覺好像只有政府在投資,吸引不了民間投資,主要就是金門的發展令人擔憂;金門不論在發展觀光、學術高等教育、兩岸交流平台、醫療提昇方面,如果利基沒有擺在這個區塊,基本上會很辛苦。
我期待比較能支持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想法,這才對金門有幫助。選舉總是有贏有輸,金門地稀人少、發展慢,將來要走得路還很長,期待台灣各縣市的老大哥,一起幫助金門。(記者吳正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