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8 07:56:29| 人氣2,5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競爭力排第八 台灣創2005年以來最佳名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聯合報╱編譯陳家齊/報導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報告」出爐,台灣總體競爭力名次大幅躍進,從去年的第廿三名躍升至第八名,創2005年以來最佳名次,也是受評五十八個國家中進步最大者。

今年台灣名次躍進十五名,主要是在企業競爭力以及政府效能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從去年的第廿二挺進到第三,政府效能從第十八進步到第六,都是歷來最佳。其中,企業效能評分達七十七點六三分,僅比冠亞軍的新加坡和香港少兩分。

最新的競爭力報告也明顯看出亞洲經濟體的優異表現,新加坡首次超越美國,勇奪第一,香港排名第二,美國則從第一下降至第三。不過,這三國的總分都在一百到九十九分之間,相距甚微。

報告中特別指出,澳洲、台灣與馬來西亞都是受惠於亞洲經濟需求強勁的經濟體,並且在增進經濟發展的政府效能上表現優異。台灣的政府效能進步十二名,馬來西亞前進十名至第九名,澳洲進步四名至第四名。

報告中表示,本年度的排名調查出現大幅變動,反映過去一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國際匯率以及金融資產的巨變。各國競爭力顯示的是應對巨變時「損害控制」的韌性,更甚於提升競爭效率的能耐。

排名第十八的中國是去年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經濟體,總體競爭力也居「金磚四國」之冠,其次依序為印度(第卅一)、巴西(第卅八)與俄羅斯(第五十一)。

隨著希臘債信危機衝擊全球金融市場,本年度的報告也首次深入探討各國負債問題,估計各國降低政府負債至「可持續範圍」所需的時間。

其中,日本負債最嚴重,必須到二○八四年才有可能把負債水準降低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六十以下。義大利需要減債至二○六○年,狀況第二糟。

但是日本與義大利的負債多由國內持有,違約風險較低。相對地,對外負債比重高的葡萄牙與希臘都要到二○三○之後才能減債至GDP的百分之六十以下,風險最高。

IMD歷年台灣世界競爭力報告名次:
2002:24
2003:6
2004:4
2005:11
2006:17
2007:18
2008:13
2009:23
2010:8


台灣競爭力 晉升至全球第8
*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二○一○年IMD(洛桑管理學院)最新競爭力排名公布,台灣從去年的第廿三名進步至今年的第八名(IMD從二○○一年採取新分類標準)。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表示,必須等到本週三,才能正式對外說明我國競爭力進步的原因。

IMD去年公布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大退步十名至廿三名,也是我國歷年表現最差的一年;但今年卻是大爆冷門,一口氣暴衝十五名,位居全球第八。

IMD此項排名評比有四大指標、二十項子標,據了解,台灣競爭力大進步,主要是「經濟表現」與「企業效能」項目,名次大幅優於去年。


尊重人才,培養人才
*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5.18

在馬英九總統行將任滿兩周年之際,行政院上周宣布內閣第一波改組名單,預計本周完成第二波改組的人選安排。這次的調整以財經閣員為主,也是去年9月10日行政院長吳敦義上任以來,內閣最大的人事變動。

到5月17日交接時,卸任的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任期僅區區八個月又七天,卸任的金管會主委陳冲任期稍長,也不過17個月又16天,其中金管會還是獨立機關,卻兩年內三易其長。不僅如此,執掌我國經濟規劃大計的經建會也一再走馬換將。兩年前陳添枝出任馬政府的第一任經建會主委,當劉兆玄院長因莫拉克風災辭職下台時,陳也隨之去職,而由原任政務委員的蔡勳雄代之。昨天吳揆證實,經建會主委內定由民間的劉憶如接任,但因人事連動未定而暫不宣布。

我國內閣人事更換之頻、任期之短,都是世界民主國家所少見者。這種怪現象,在陳水扁八年執政時如此,到了馬英九政府時期亦不遑多讓。值此內閣變動之際,益發凸顯政府拔擢人才的方式問題重重,不免令人憂慮其施政品質。

以這次內定變動的經建會為例,如果當初任命蔡勳雄擔任主委是正確的決策,顯然應該是因為蔡勳雄在政務委員任內,讓高層認為他比陳添枝更適合擔任主委。但這個看法,怎麼不旋踵之間就變了?蔡主委才剛剛提出要規劃台灣的未來十年經濟發展方向,怎麼突然變成不再適任?這種忽上忽下的用人方式,不僅讓民眾看得一頭霧水,恐怕連當事人也是問號連連。

另一方面,政府在培養人才上似乎也無全盤規劃。高層早就對劉憶如有相當瞭解,但過去兩年卻未積極將她引入智庫或其他政府體系,讓她有機會接觸實際政務或襄贊決策,反而聽任她投閒置散(僅擔任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以及行政院政務顧問等無實際作用的閒職),然後才突然不次拔擢。這種忽冷忽熱的用人方式,同樣讓人費解。

過去多年,政府常苦於找不到適合的政務官人選。其實,台灣並非沒有人才,只是許多人不願意進入政府體系。究其原因,除了政務官必須忍受民意代表的言詞羞辱,又易成為眾矢之的等個別因素外,更主要的問題則出在政府不重視人才培養、對人才輕慢的結構性問題上。

不重視人才培養,用人就有很大的任意性,因此容易形成「反向選擇」。一方面,既然無從預期未來,有才能的人往往不願以公職為事業:相反的,有心之人卻開始攘臂伸腿,寄望能夤緣倖進。更糟的是,後者總是互相攀附,形成勢力,甚而也阻斷了人才晉用之門。

對人才的輕慢,更使得才能之士對公職望之卻步。這種輕慢,有時表現在對政務官的輕蔑言詞,更表現在對卸任政務官的態度。許多職務的變動,往往由內定的當事人自行對外宣布,原任者卻得從媒體上才得知這個消息,於是悲憤打包,含恨離去。這種景象一再重複上演,所有國人也都看在眼中;唇亡齒寒,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台灣要有黃金般的未來,關鍵就在人才。我們希望政府能從現在就開始規劃,在各個領域中有系統的培養人才,選擇有才德而且能積極任事的人士,讓他們有機會參與政策事務,擔負一定的責任,而且彼此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核,再調整其工作,增加歷練與見識,然後逐步擇其優者賦予更重要的任務。如此循序漸進,幾年後就能產生一定數量、聲望與歷練兼具,能擔負重任的棟梁之才。

過去總有人感慨,為什麼今天台灣不再有李國鼎與孫運璿這樣的人物。我們相信,唯有尊重人才,培養人才,才可能發現未來的李國鼎與孫運璿。


政務官要有領導者風範
* 聯合晚報╱社論╱社論 2010.05.18

馬政府推出打造「黃金十年」的口號,此時改組的「財經小內閣」特別受到期許。沒想到出師未捷身陷泥沼,人事之爭鬧得滿城風雨。民眾在旁看笑話,立委更是冷嘲熱諷。以如此形象上台的政務官不得人敬重,專業再強也發揮不出領導者功能。

把這次的人事紛擾說成是「女人的戰爭」,其實不盡公平,也有點「丑化」了女性在職場的處境。年底選舉的高雄戰區也是兩名女將之爭,但她們未將性別議題帶進工作場域,可見這次紛擾應是和當事人的個性及作風有關。

一般職場的擇才標準,除了專業能力之外,普遍還會注重情緒管理團隊合作能力等人格特質。尤其越到高階主管的層次,技術性能力的要求不再那麼重要,關鍵因素幾乎都在於所謂的「領導者特質」(leadership)。

奇怪的是,台灣官場,政務官層級的,越來越少見leadership的展現。誠實說吧,如果做個民調,在公眾人物之間選擇「具領導者風範」的,在企業界、藝術界、甚至演藝界,都不乏公認的「老大哥」等級的人物。反而是政府官員之間,像個領導者樣子的,能有幾人?

政務官由任命而來,現在也M型化了。一端是帶著「X系人馬」標籤的,可能一路跟隨長官上來,忠誠服從,執行「上上級」政策配合度高,在立院擋子彈唾沫自乾,唯唯諾諾的程度令人不忍,實在沒有「風範」可言。另一端則多屬空降型的「精英」,也許在各自專業領域裡有點聲譽,但也因此個人英雄主義濃厚。這種人未必不是人才,當學者、寫論文頭頭是道;但要在團隊裡擔任領袖,多半會讓同僚和下屬為難,最終免不了為難到自己。

台灣文官體系內歷練人才的傳統中斷了好多年,藍綠之爭尤其令牆頭草之輩乘風而起,令能做事、有見識的人灰心噤聲。馬政府從上任即有良將難覓之苦,當知重新培養人才的重要。當然,更重要是從「最高層」開始要能開闊心胸,用人納才不要只在小圈圈裡聽意見,才可謂領袖風範!


台灣智庫民調 5成8不滿馬總統表現
* 聯合晚報╱記者邱珮瑜/台北報導 2010.05.18

台灣智庫上午公布「馬總統執政兩周年民意調查」,台灣智庫執行長鄭麗君指出,民調數據5成民眾認為兩年來生活變差,7成民眾認為貧富差距嚴重,有5成8民眾不滿意馬總統兩年以來的施政表現,另有6成民眾認為,政府應暫緩6月簽訂ECFA 。

台灣智庫委託精湛民意調查公司在5月15、16日,針對全國20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調查,完成樣本數1080份,依年齡、性別、戶籍進行多變項反覆加權,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3%。

鄭麗君表示,50.7%民眾認為兩年來的生活變壞,72.7%民眾認為社會貧富差距與前兩年相比更嚴重,58.6%民眾認為馬總統施政偏向財團,有58.6%民眾不滿意馬總統兩年來的施政表現。

至於未來展望,有7成民眾認為未來貧富差距將更嚴重,64.4%民眾不相信馬英九將開創黃金十年,56.4%民眾擔心ECFA簽訂後,台灣失業狀況加劇,有6成民眾同意以公投決定簽訂ECFA與否。


朱敬一:慨歎○都X縣的後續扭曲
* 聯合報╱朱敬一 2010.05.17

兩黨的五都選將已八成底定,年底選戰精采可期。但人民福祉會因為五都而提升嗎?我大概在兩年多前約略看過馬總統「三都十五縣」的政見,其主要立意,應該是要型塑北、中、南各有特色的完整生活圈,而散佈其間的縣市則具有衛星輔成的角色,希望台灣人民能在生活機能與人文體驗之間,得到平衡。

○都X縣 無關地制改變

以上的政見理想我不認為有誰會反對。但是若前述政見簡化成地方縣市政府的升格改制,進而演變成三都或五都爭逐大位的擾攘不休,我認為那是不知區域經濟發展理念的錯誤。

二○○九年四月間,財經當局花了不少銀兩邀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來台訪問,也安排了不少拍照儀式與公開活動。遺憾的是,做官的人就是喜歡鎂光燈,卻沒有一人肯去仔細讀一讀克氏的學說重點。克魯曼真正的經濟學貢獻是經濟地理,解說都會聚落的形成與改變。真要探討三都十五縣,克魯曼才是權威。

都會形成 皆是人民選擇

從社會科學的學理來看,在自由市場的社會,幾都幾縣等都會區域的形成,是個經濟地理的議題,根本就不是個行政區調整升格的問題。兩千年前或許還有朝廷「定都開封」、「遷都咸陽」之類的故事,以中央的政治權力全面改變都會聚落。但在自由市場的今日,三重、新莊等製造業加工區的形成是廠商的選擇、中南部人民被這些工廠吸引北上也是他們的遷徙選擇、有多少家銀行要在高雄設分行是金融業的選擇、這些分行帶動多少周邊就業與住家還是人民的選擇。

在這樣的資本主義運作情境下,都會顯然不再是政治格律規劃所能主導,反而是經濟地理運作的「結果」。政府不是不能有國土或區域規劃,但這樣的規劃應該是著重在經濟政策,而非地方政府是否升格。以科學園區為例,國家的落點選擇一旦決定,十幾年後就會促成新竹、南科等科技產業與人才聚落。國家若要考慮都會生活圈,就該在產業政策的規劃上多些考量。

升格亂象 後續影響深遠

依據克魯曼的研究,都會形成不但受經濟力主導,而且區位特性有內鎖效果(lock-in),定型之後外力(包括政治力、縣市升格)根本很難撼動。例如,如果澎湖沒有一個產業特徵,就很難形成穩定的聚落,就算把它行政升格也沒有多少幫助。

總之,○都X縣是個經濟地理的課題,根本不是個政府組織升格與否的課題。如果真要實踐三都十五縣、完整生活圈的理想,就該從產業政策與運輸政策面下手,而不是掀起一波升格選舉大戰。目前的五都人口幾乎佔了台灣總人口的六成,大位競逐聲勢浩大卻與提升人民福祉無關、鬥爭激烈卻只是少數政治菁英間的禁臠。在可見的未來,我只看到混亂,卻不知道能如何解決、如何亡羊補牢。悶哪!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觀察站/台灣是什麼樣的觀察員?
*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2010.05.18

去年我國終於得到世衛幹事長陳馮富珍邀請函,順利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當時的衛生署長葉金川意氣風發地接受獻花並坐上大會席位,台灣大批媒體見證歷史一刻。

今年沒有台灣記者從台北出發來報導這則新聞,據說理由是內閣正在改組。

台灣爭取參與世衛大會已十數年,每年五月的日內瓦都是台灣媒體報到之地,如今已成為觀察員,從此便沒有新聞價值?

一年已過了。台灣還是必須正視這個問題,這一年,我們已參與世衛大會,但我們究竟如何參與?

過去台灣記者不可辦記者證,若要進場採訪,必須以旁聽證入席,去年以來,台灣記者可以辦記者證,但只是臨時的大會採訪證,通行時並不方便,經常被要求出示護照檢查。

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由H1N1案例便可說明,我國成為世衛觀察員是非常值得的,否則仍是國際孤兒。他也說,一年來我們參加了四次世衛組織技術會議,而且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已成為世衛「健康城市」案的副召集人,明年甚至可望成為召集人。

不止於列席,台灣要的是更多的實質,但世衛每年有一千多場大小技術會議,台灣卻必須一場一場去申請,不會有人告知,有時會議開完台灣才獲悉,難怪楊志良有感而發說,「我們也很不滿足!」

最令人不歡迎的還是邀請函制度。也就是說,台灣並非常態性觀察員,是特殊情況觀察員,必須得到每年三月世衛幹事長的邀請,才能前來。究竟台灣是何等的觀察員? 我方官員的說法也似乎不夠明確。

一年了,我們的代表團再度坐上大會席,衛生署長也會再度上台向國際社會致詞,但這就是我們要的嗎?我們究竟希望台灣是什麼樣的觀察員?

政府有意以世衛觀察員模式,繼續爭取加入國際民航組織和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所以世衛觀察員模式究竟有什麼實質內容,值得我們深思和關注。


沃佛維茨:中國不應阻擋東協與台灣簽署FTA 
* 中央社 2010.05.18

美國美台商會主席沃佛維茨今天表示,台海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使台灣成為亞太新營運中心。他特別呼籲中國,不要重施故計,暗中阻擋東協國家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這位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應邀在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說時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或許將使台灣獲得通路進入中國市場。台灣挾著民主制度、先進經濟及全球製造中心和供應鍊的優勢,將成為亞太地區主要經濟和商業營運中心。

也是前世界銀行總裁的沃佛維茨(Paul Wolfowitz)引述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說,2010年台灣是全球投資環境改善第5大進步國。他相信兩岸簽署ECFA後,2011年台灣會更進一步成為全球第1大進步國。

對於台灣的進步,沃佛維茨回憶起他擔任國務院助理國務卿時,在紐約發生台灣軍事強人蔣經國遭異議份子行刺事件。他說,這位強人後來給台灣留下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制度。現在台灣成功的多黨選舉,以及政權和平轉移,已成為國際津津樂道的民主典範。

沃佛維茨說,他聽說2008年台灣大選時,中國人民日夜都盯著電視,密切注意台灣選情發展。有人認為中國可能永遠與民主絕緣,但他卻相信民主將是一條中國想迴避也迴避不了的路。雖然這一天可能不會很快到來,但一旦發生,台灣經驗將是中國大陸的最佳範本。

沃佛維茨並指出,兩岸簽署ECFA,將是台灣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更進一步拓展關係的契機。他特別呼籲中國,在與台灣簽訂ECFA後,應該大方地向東協國家表明,對東協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樂觀其成。

至於與美國簽訂FTA的可能性,沃佛維茨說,那可能還要等上一段時間,因為前政府與南韓及哥倫比亞簽署的FTA,到現在都還未獲國會通過,若有爭議性就更不用說了。

在接下來的研討會上,有聽眾提問,如果台灣成為新亞太營運中心,外商將其亞太總部搬到台灣,會不會遭到中國抵制?4名主講人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不可能。

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中國可以為很多事情懲罰外商,但為了外商在台灣成立總部而懲罰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 Hammond-Chambers)則表示,除非外商故意發表聲明,強調在台灣設總部與台灣主權有關,否則中國根本無從置喙。

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則認為,在政治議題上,中國一向很謹慎,不可能只因外商在台北設總部就進行制裁,何況中國去年以來陸續與歐美國家交惡,此刻尤其需要台灣的投資和管理技術,而且外商在台灣設總部,也會為中國帶來商機。


台灣喊撤僑 全球跑第一
*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朱婉寧/綜合報導 2010.05.18

泰國政府與紅衫軍的衝突越演越烈,外交部長楊進添昨天在立院備詢時表示,駐泰代表處嚴密監控情勢發展,已備妥各種緊急應變機制計畫,若有必要會撤僑。

楊進添指出,到昨天為止估計還有一百多名國人在曼谷,駐泰代表處已聯繫旅行團協助國人離境,若曼谷機場關閉,駐泰代表處將安排國人由陸路到泰北清邁,再搭直飛班機返台;至於仍在曼谷的僑胞,代表處已通知其避開危險區域,注意自身安全。

到昨天為止,台灣是第一個提出可能會撤僑的國家。2004年的海地動亂,外交部也曾緊急宣布撤僑,將海地境內50多位僑民撤到多明尼加。1999年印尼國會大選引發情勢緊張,外交部當時曾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一度考慮撤僑。

本月13日晚間,紅衫軍領袖卡迪亞頭部中彈,曼谷情勢再度惡化,美、英等各國陸續關閉位於曼谷的大使館,台灣在14日凌晨緊急將旅遊警示燈調高為紅色,要國人不宜前往曼谷。駐泰代表處因位於戒備區外,尚無立即危險,仍維持正常運作。

外交部昨天晚上10點宣布,曼谷維持紅色警示、普吉島維持黃色警示,其餘泰國全境皆提升到橙色警示,國人非必要不宜前往。外交部並呼籲在泰國旅遊或洽公的國人及僑民,應盡速返國或提高警覺,避免在危險區域逗留。國人在泰國若遇緊急情況,立即與駐泰國代表處聯繫,緊急聯絡電話為002-66-81-666-4006

經濟部官員指出,目前泰國約有3千多家台商,駐外單位已用電話一一確認過,台商表示,目前僅有交通略受影響,無人財物損失或傷亡。

我國在泰國投資金額達125億美元,是當地僅次於美、日的第三大投資國。


台商提建言 兩岸租稅協議能緩則緩
* 經濟日報╱記者紀麗君/台北報導 2010.05.18

去年底,第四次江陳會談臨時喊卡的兩岸租稅協議,由於郭台銘等七大產業大老反對,依然排不上今年6月第五次江陳會的談判桌,對於沒有時間表的兩岸租稅協議,海基會發言人副秘書長馬紹章緩頰說,兩岸租稅協議隨時都可以談,只要協商達成共識,隨時也可以簽署。

對於兩岸租稅協議排不進第五次江陳會談,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表示,他詢問財政部的進度,目前雙方財經部門還停留在第四次江陳會談留下的兩個問題,尚未協商出共識。

官方版本的兩個問題,就是第四次江陳會後,行政院長吳敦義的解釋—協議中牽涉課稅認定問題,原先已有共識採「居住地」課稅,而台商的居住地就是在台灣;但後來中國一些單位有意見,認為要以來源地課稅,還提香港也和中國簽過,某種約定是在中國課稅。吳揆說:「我們和香港地位不同」,政府還是堅持大原則。

不過,在檯面下,據有關人士透露,技術性問題都不是關鍵,主要是台商反彈力道很強。包括郭台銘等七大產業大老,去年12月主動求見馬英九總統,堅持反對此時簽署租稅協議,主要原因是中國稅務紀律還未上軌道,不少台商碰到中國稅務官員惡意查稅。

而且,不只大企業有意見,中小企業也透過工總、商總等工商團體向馬總統遊說。據指出,業界大老的聲音的確影響馬的態度,向財政部指示「能緩則緩」。這就是從去年底到現在近五個月來,財政部表示,雙方財政部門對於課稅認定及主權兩個問題,遲遲未能達成共識的真正內涵。

另外,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也為企業發言表示,中國以各式官方名義,要求台商強迫繳稅,假若兩岸租稅協議簽署,勢必將台商財產狀況更加透明,中國當局也更容易得知大肥羊是誰,台商將無所遁形。

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王振保補充說,無論是中小企業或大企業,都不喜歡被查稅,但如今已開放中資來台,雙方若能有更明確規定,對彼此都有好處,所以基本上仍贊成洽簽。


中國電訊間諜入侵 印度掀底細
*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

由於擔心外國電訊設備製造商可能在設備中嵌入間諜技術,尤其是中國電訊設備業者,危及國家安全,印度政府已要求中國兩大業者中興通訊和中國華為,在一個月內揭露股權結構的所有細節,此事可能演變為印度和中國的外交爭端。

限一個月內揭露兩業者股權結構

印度和中國兩個亞洲經濟巨擘長久以來互不信任,更曾在一九六二年爆發戰爭。英文印度時報日前引述印度官員的話報導,過去一年半裡,印度政府網站和私人電腦系統幾乎每天都受到來自中國的駭客襲擊,此事更強化印度政府對中國輸印敏感設備嚴加檢查的立場。

印度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無線通訊設備市場,每月平均新增一千六百萬用戶,全球通訊設備製造商都爭相爭取印度的龐大商機。

印度經濟時報也引述印度調查分析局的報告,指華為是中國間諜網路的一環。報導說,儘管華為可能否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聯,但印度情治機關一些評估清楚顯示,人民解放軍不僅是華為的客戶,且兩者關係不僅如此。

報告指出,華為由人民解放軍退休軍官任正非創辦,董事會一名成員曾是中國安全部官員,此人也疑似與中國情治機構有關。

報告指出,華為執行中國所有大使館的防竊聽工作,專業技術還延伸到竊聽特定目標和電腦系統,這是華為在海珊和塔利班執政時期,參與伊拉克和阿富汗軍事計畫的原因。

印度電訊部從今年二月以來,已否決十一份採購中國電訊設備的申請,卻批准四份購買歐洲產品的申請。

印度對中國貿易赤字擴大,也是印度政府對中國企業設置障礙的原因。去年印中雙邊貿易四三四億美元(台幣一.四兆元),印度對中國貿易赤字將近一六○億美元,年增逾四十%,印度官員已多次呼籲中國採取平衡貿易的措施。

在上週印度下令電訊業者不得採購華為和中興通訊設備後,中興通訊印度分公司董座高什上週四已面見印度內政部長皮拉伊。

印度內政部發布聲明指出:「印度已要求中興通訊對公司股權結構、供應設備的證明,以及這些設備還供應哪些國家等問題進行澄清,希望一個月內有結果。

華為企業通訊全球主管顏光前表示,無法對印度已採取的或可能採取的具體措施發表評論。


系統整合業/中方愛搞後門 台廠唾棄
*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精誠、資通等國內系統整合業者營收都明顯成長,原因除景氣復甦、企業願意投入資訊整合支出增加外,資通主管透露,有不少是企業原委託中國業者的業務回流台灣,理由無它,就是中國業者有「壞習慣」,極高比例會在程式中留「後門」。

一年多前某歐系進口車商就發生這樣的事。當時這車商的企業網站雖委託國內系統整合業者負責架設及維護,但業者竟將程式撰寫外包給中國業者,事後才發現遭植入惡意程式碼、且網站被開了「後門」,好在發現得早,即時關閉網站,損害才不致擴大。

這不是台灣唯一受害的廠商,也有家網購業者貪便宜,以不到台灣業者一半價格,將網站程式撰寫包給中國業者,怎料最後雙方因尾款起糾紛,網站就遭到多次不明攻擊,甚至客戶資料都外流,只好再花錢找台灣業者解決,這才發現中國業者在設計的程式留下很多安全性漏洞,利用這些預留的後門來攻擊。

國內業者指出,中國系統整合業者放「後門」是公開的秘密,不管是公司本身或是員工,都習慣寫程式時會預留「後門」,比例恐達五成以上,過去台灣不少企業貪便宜,將網站程式、甚至維護都交給對岸業者,但近年來回流案件愈來愈多,業者甚至不敢交給在中國的台商來做,因為寫程式的還是當地人,不如多花點錢,交給台灣人較安心。


中國經濟敲警鐘 股市跌趴
*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

由於中國政府持續打房,加上歐洲政府削減支出,可能波及全球經濟復甦,週一中國股市暴跌,單日跌幅創去年八月以來最大,中國股市今年以來的表現為全球第四差,與第一季GDP的強勁表現落差甚大,顯示中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

荷蘭銀行私人金融公司亞洲股票部門主管羅斯表示:「投資人對中國政策的錯估愈來愈憂心,加上歐洲危機,當前的風險在於,中國過度緊縮且經濟走向硬著陸。」

週一上證綜合指數收盤大跌五.一%至二五五九.九三點,創去年五月四日以來最低,單日跌幅為去年八月三十一日以來最大;今年以來該指數跌幅達二十二%,已步入空頭市場,為全球表現第四差。

中國第一季GDP出現雙位數字成長,被視為拉動全球經濟復甦的引擎,但今年以來中國股市持續下跌,與GDP的強勁表現有天壤之別,分析師質疑,中國經濟已出現嚴重問題。

「大躍進」遺風不息

中國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GDP年增十一.九%,四月消費者物價僅上漲二.八%,去年的平均房價才上漲一.九%,從表面看來,中國實現了低通膨高成長的奇蹟;但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大蒜價格兩年上漲了二○○倍,房價每日漲人民幣千元,物價上漲的實情與官方數據落差很大。

立分析師謝國忠表示:「我不知道他們的資料是從哪來的,實際上惡性通膨早已發生。」

謝國忠認為,抑制通膨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升息,而且至少要升五個百分點,但中國人民銀行因受各方利益左右,升息幅度不會那麼大。他表示,由於中國銀行業新增放款大部分流向了房地產、國營企業和地方政府,低利率對這些部門有利,人民銀行升息勢必會影響其利益。

出現惡性通膨

謝國忠指出,中國最近公布的一連串打房措施,本質上還是技術層面,針對的只是投機性需求,但想透過不升息的方式抑制房市泡沫,只是空談,除非升息,加速讓房市泡沫破裂,否則市場扭曲的時間越長,最後的負面效應也越大。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