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6 22:57:55| 人氣1,2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亞洲重回均衡發展之路 中國富二代將掌商界 就業問題嚴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經濟日報╱杜英宗 (作者是台灣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2009.06.06

時序進入21世紀雖然不久,但是在短短不到十年間,全球經濟經歷前所未有的現象,亞洲也將在新一輪的政經勢力版塊消長中,面臨全新的契機。

在不到十年內,人類也同時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全面、同時、同步的成長(Synchronized growth)以及同步蕭條(Synchronized recession)。這些新發展,不僅跟亞洲息息相關,也對亞洲帶來很大的衝擊。全球同步成長中,有很大的動力來自中、印等開發中國家。這些國家急速成長,消耗許多資源,使得大宗商品價格急速上揚。商品價格飛漲,又回頭挹注許多資源出口國的經濟,與先進國家同時成長。

這樣的成長結構,在西方國家爆發金融危機,演變成信用緊縮,再擴散到經濟危機後,也使亞洲受挫。亞洲的經濟與G7相關性大,尤其是倚賴出口甚重的國家,在這一波蕭條中,經濟衰退嚴重,進一步引發了亞洲各國同步的財政擴張政策以刺激經濟。

另一種觀點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成因除了政府管理規範與華爾街的紀律不彰,也因為亞洲的高儲蓄,以及出口累積的巨額外匯存底,紛紛流入歐美,購買歐美資產,造成歐美的成長與泡沫。就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開的玩笑︰「你把有毒的產品給我,我把垃圾美元給你!」

這些說法在在顯示,亞洲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據IMF與世界銀行的預估,今年亞洲(含日本)已占全球經濟大約30%的產出,到2020年,全球更將有40%經濟產值來自亞洲。

未來,中國仍會是帶領各國成長的重要動力。今年,全球經濟產出將衰退1兆美元,但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仍有2,400億美元的成長;明年,全球的經濟增長中,有28%來自中國。它的影響力不僅只在經濟事務,也會彰顯在政治層面。這從近來大家的話題從G20聚焦到G2,便可見一斑。

中國經濟壯大,對各國都有益,而且未來在這個區域內,中國可以結合東協加三的力量,在以下領域,扮演整合者的角色︰

一、亞洲區域貿易協定:在歐洲有歐盟;在美洲,也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及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但是在亞洲,還沒有看到這樣大規模的整合。目前,亞洲比較大的組合僅止於東協加三,但是這個區域有巨額的貿易順差以及3.5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區域內的貿易協定有助於回復全球經濟趨於平衡發展。

二、貨幣交換:目前亞洲各國的貿易、經濟及外資進出,都受到與美元間的匯率消長而影響,匯率也因這些因素而波動。如果能有外匯交換協定,不但有助於穩定各國匯率,也會降低美元幣值變動對其他經濟活動的衝擊。

三、區域內的投資協定,以促進更多交互投資:亞洲各國可以利用外匯存底進行更多國內的投資,刺激內需市場或基礎建設,增進人民的福祉。

亞洲的經濟均衡發展之路(rebalancing act)也是亞洲各國思考如何讓經貿措施重回均衡發展(rebalance)的時刻。短期內將可見到各國將加強內需,包括強化公司治理,並運用稅賦政策,將公司多餘的現金、獲利發回給股東,從事更多消費或投資。各國也會運用政策協助降低家戶面臨的風險,以便讓大家更勇於花錢消費。另外,政府還會改善投資環境,祭出經濟刺激政策。

在產業結構方面,也會從外銷轉為內需導向,在兩者間求平衡。這包括協助小型企業與服務業的崛起,以配合內需發展,以及更彈性的匯率政策,協助企業在產品面向重新分配外銷與內需的比例,以倡導、並提振內需消費。

中、長期而言,政府要更重視經濟的永續發展。除了目前的刺激經濟措施,政府也將協助私部門在長期發展上重回平衡發展。包括︰加強醫療、教育、退休金以及社會安全網,追求長期的福祉;加強有形的基礎建設,例如道路、港口興建。這可以進一步引導私部門進行投資,並且徹底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的區域整合。利用區域的力量,進一步促成區域內的自由化,創造、強化良性循環。除了可以讓亞洲免於外來的衝擊,也會進一步擴張這個區域的內需市場,長期、並且更均衡地成長。

未來,亞洲進一步整合後,將形成比北美、歐盟更大的勢力,中國的地位也更形高張。如果台灣與中國進一步結合,利用中國地位的提升,我們的實力也會更壯大。未來,台灣可緊握中國「海西計畫」中的機會,就看企業如何充分利用中國的內需市場,找出自己的路。


中國富二代將掌商界
*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專題報導 2009/04/17

在中國商場上,有一批30歲左右的年輕企業家正快速嶄露頭角,未來甚至將逐漸掌控中國商界大半江山。中國民眾稱這群人為「富二代」,顧名思義,指的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子女。

中國南方人物周刊日前在一篇「富二代接班」的專題報導中,對一名溫州鞋廠的「富二代」是這樣形容:「長著一張純淨的娃娃臉,熱情率真,有著上世紀風靡一時的配音演員童自榮一般的嗓音。」貼切地描繪出「富二代」的青澀及未經世故,與父執輩草莽性格迥然不同。

「富二代」多半是1980年代以後出生,即所謂的「80後」。中國人民日報指出,將較於「富一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許多億萬富豪只有小學程度,「富二代」通常受過良好的教育,不少甚至是畢業於國外知名的院校。

報導稱,開名車,戴名錶,是一般大陸民眾對這些海歸「富二代」的刻板印象。留學背景讓「富二代」比起他們的父執輩具備一些獨特優勢,例如:溝通與外語能力強、知識面廣、具國際視野、重視團隊意識。

留學背景 是他們的標誌

以編制富豪榜聞名於中國,被稱為民營企業之父的胡潤百富負責人胡潤,早前接受中國華西都市報的訪問時表示,十餘年他第一次做百富榜時,一些企業家因為只有小學學歷,甚至不允許胡潤將他們的學歷寫出來,但很多「富二代」卻是在高中時,就被送到國外去讀書。

這些「富二代」過去幾年陸續學成返回中國,加入家族企業。在2008年胡潤百富榜中,35歲以下的企業家就有21位,其中有六位正是所謂的「富二代」,曾在胡潤百富榜名列中國首富的碧桂園楊惠妍就是「富二代」的代表性人物,楊惠妍即擁有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學士學位。

胡潤說,2008年胡潤百富榜,第二代企業家明顯增多。有的完全從父輩手中接棒,更多的是與父親一起經營企業。「富二代」目前大多只有20至30歲,談接班可能還早。

但他預估,五年後,中國就會看到大規模的兩代人交棒現象。

胡潤表示,「富二代」接班現象在浙江、廣東、福建等地較多,因為這些地方的企家創業較早,第二代也就比較早走到檯面上來,例如,世茂貿集團許榮茂的兒子許世壇、浙江萬向集團魯冠球的兒子魯偉鼎、廣東格蘭仕梁慶德的兒子梁昭賢等。

台灣第二代接班會發生的問題,中國「富二代」也有類似的遭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商學院副院長徐萍平指出,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在企業的發展方向上,「富二代」尤其是海歸的「富二代」與父輩的觀點經常衝突。

缺乏經驗 遭遇家族阻力

而且「富二代」在進入家族企業後,因缺乏領導經驗和威信,也常會遇到很多來自家族的阻力,讓自己的計畫很難完全施展開。

在2008胡潤餐飲富豪榜排名全中國第八大餐飲企業的重慶小天鵝集團,創辦人的女兒廖韋佳,15歲就被父母送到美國唸書,後就讀於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後在西雅圖富國銀行工作了一年。

廖韋佳去年底回到中國,擔任小天鵝集團副總裁,主管行政和人事。

廖韋佳日前在接受中國重慶商報訪問時就不諱言,「在國外待久了,我很多觀點和父母不一樣。」她甚至直指,父母雖有豐富的經商經驗,但觀念還有待國際化。

多數「富二代」如同廖韋佳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成績如何仍有待時間檢驗。南方人物周刊所稱,未來十年內,隨著父輩老去,「富二代」將陸續接班,成為中國主流商業社會的「玩家」。

在接棒之後,這群不曾經歷過苦難,甚至不曾吃過苦的「富二代」,不僅將左右家族企業的興衰,甚至還會牽引著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


就業市場嚴峻 危及中國農村
* 聯合報/夏嘉玲譯 2009-03-10

譚天英(譯音)看來也許不像惹事生非之輩,但和其他千百萬和她一樣的勞工,已使中國政府領導人對國家穩定憂心不已。

24歲的譚天英生性害羞,身材纖細,在廣州當裁縫,縫製圍裙和連身工作服。她是1億3千多萬湧向都市求職的民工大軍的一員,但他們持續就業的前景日益黯淡。

隨著全球經濟危機深化,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銳減,珠江三角洲和一度繁盛的沿海地區的製造業工作正快速消失。這幾個月來,2,000多萬民工丟了飯碗,使譚家莊這種亟需民工匯錢回家的窮鄉僻壤頓失財源。

12月以來,隨著美國訂單枯竭,譚天英的制服工廠已裁減數百人,減薪三分之一。去年,廣州和鄰近地區有2,400家工廠關門。

譚天英最近離開譚家莊,去搭10小時火車,這趟火車近年來帶走該鎮大多數勞動年齡居民。離開前幾小時,她說:「我希望還有活兒可幹,我可不想回頭當貧農。」

中國流動勞動人口的福祉,已成為長年視其命運繫於中國8億農村居民的政府最高優先要務。畢竟毛澤東的革命是靠憤怒的貧農才得以壯大,北京當局一直沒有忽略數十年來令人飄飄然的經濟成長,已造成城鄉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擴大。

為了改善沒事幹的民工的困境,中國政府宣布一連串措施,包括職業訓練、擴大鄉村醫療保健和提供農作物補貼,即使農產品價格暴跌,仍可確保返鄉務農者可以維生。11月公布的5,85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預料也能吸收部分新近失業者。

但在譚家莊和周遭湖南省東北鄉間,大多數人抱怨,還沒看到政府給的好處。莊裡2,000居民約4成在外省工作,他們匯回家的錢是留在老家的老弱孩子的生活依靠。那些錢多半用來買摩托車、付高中學費和蓋新家。

在6,400萬人擠進一個小地方下,大多數人只能有立錐之地。在離香港邊界不遠的深圳一家修車廠工作的29歲民工龍峰(譯音)說:「我們或許還餓不死,但要是每個人都打道回府,日子就會很難過。」

在最近的重要城市株洲,政府官員不太擔心失業農民暴增。株洲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陳書賢(譯音)說,他比較擔心370萬名住在株洲日益繁盛的市區和周遭已過慣相對舒適生活的民眾。「他們要付手機帳單和房租,」他說:「民工不敢指望太多,他們大不了還可以靠土地和家人的積蓄過活。」

這種看法在中國很普遍,中國農村勞工往往被視為非常刻苦耐勞的苦力。研究鄉村生活的教授賀雪峰說,許多製造業者相信,最有生產力的勞工40歲就耗損的差不多了。

「勞工一上年紀,工作就不夠快也失了準頭,自然會被淘汰,」任教於湖北華中科技大學的賀雪峰說:「金融危機只會加速淘汰過程兩三年,迫使他們早日回老家。」(夏嘉玲譯)


中國北大商科生 找不到工作
* 聯合報/夏嘉玲譯 2009/04/17

歐克利‧喬去年9月開始找工作時,有充分理由信心十足。他當時是中國一所頂尖大學商學研究所學生,已有幾年工作經驗。前一年同時期求職的學生在冬季前已有2、3個工作機會,有時起薪是一般中國人年收入的20倍。

但1月20日小喬步出北大校園時,沒有任何工作機會找上門。

即使校方今秋起每周請人力招募者到校,他們班上100個同學大多面臨相同的問題。小喬說,他已向50多家企業投履歷。

「大家都很焦慮,」他說:「來就業博覽會的企業都只來開說明會,不是來找人才。」

這一代中國人成長過程中一直認定可以享受經濟繁榮,因此他們的焦慮正在擴大。15年來城市中產階級財富快速成長,正因全球金融危機而減緩,大學程度中國人的就業市場吃緊,即便擁有國內外一流學府的學位也不例外。

中國最有名望的一流學府之一北大,某些學生實在太擔心就業情況,甚至談到想從軍或當屠夫(一位知名校友最近開豬肉鋪賺了大錢)。

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合法性繫於維持經濟成長,其焦慮程度和不滿的勞工及求職者的焦慮同步升高。根據一份政府報告,總理溫家寶最近在一次國務院會議說:「今年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政府稍早下令國有企業不得裁員。

中國政府報告說,去年最後一季經濟成長率降到6.8%,全年成長率則下拉到至少6年來最低的9%。分析師說,今年成長率可能再降到5%或6%,將是10餘年來最低。

可靠的失業統計難覓。2008年底正式登記的城市失業率是4.2%,比2007年的4%增加,是正式失業率連續5年減少後首次增加。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透露:「這數字看起來還好,但因為民工和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算在政府統計內,實際情形可能嚴重得多。」

由於中國各大學正擴大招生,大學畢業生的處境預料會更慘。此外,由於歐美經濟衰退,回國求職的各色各樣海歸中國人與日俱增。

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出,2008年畢業的559萬大學生中,估計有27%年底前找不到工作。

去年11月,近百萬名學生參加公務人員考試搶公家飯碗,人數比前一年大增25%。

對這些學生,這意謂考上的機會渺茫:政府每個職缺平均有78個人搶。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