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 2009/01/06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雖然今年人力市場動盪的情況尚未有明顯改善,但仍有五成企業有徵才計畫,且在有徵才需求的企業中,有三成將在農曆年後開始徵才動作。
在有徵才需求的企業中,以「金融投顧保險業」、「醫療保健及環境衛生業」、「文教相關業」、「法律/會計/顧問/研發業」、「建築營造不動產業」比例最高;在職務別方面,企業在今年最需要的人才,集中在業務銷售、行銷、工程研發等類別上。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有近4成的企業今年「仍會招募關鍵職缺,但同時也會人事精簡」,32.1%的企業「遇缺不補」,18.3%的企業「只有人事精簡計畫」,僅有約1成的企業表示,今年將持續增員計劃。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相較於去年10月所作的調查,「只有增員計劃」的企業增加約3個百分點,但「只有人事精簡計劃」的企業增加了10個百分點,顯示今年人力市場動盪的情況可能還不會明顯改善。
邱文仁指出,在今年有徵才需求的企業中,近三成的企業表示會在「農曆年後 (2至4月)」開始徵才;11.8%的企業確定是在「5月後」釋出職缺,另外44.9%的企業表示「時程未定,隨時會公告」。
而調查也顯示,企業最需要人才具備的條件,以「專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過去經歷與績效佳」為最重要,邱文仁認為,「溝通協調能力」在此時躍升為企業看重的第二關鍵條件,顯示在紛亂的時局下,企業更希望找到溝通配合度高的人才協助,以度過難關。
邱文仁表示,今年上半年景氣可能還不會明顯好轉,企業雖仍有徵才動作,但求職者等待的時間一定會比過去的經驗來得長,若手邊履歷表準備妥當,才能在一看到新的職缺刊登時,即時回應爭取勝算。但如果求職者手頭上沒有足夠的現金過冬,最好先考慮短期或臨時性的兼職工作度小月,解決眼前的問題更為實際。
■ 國會三讀開發型不動產納不動產證券化標的
* 中央社 2009/01/06
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不動產證券化條例部分條文,開發型不動產或不動產相關權利納為不動產證券化標的,限制並控管開發型不動產證券化風險,並增訂業者資訊揭示機制。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沖於條文初審時表示,修法後,開發型不動產除自有資金及向銀行貸款,將可增加籌資管道,促進民間參與都市更新等重大公共建設機會,基金也可透過追加募集程序擴大規模,操作更具彈性。
新增條文定義「開發型之不動產或不動產相關權利」,指正進行或規劃進行開發、建築、重建、整建的不動產或不動產相關權利。
募集的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投資開發型不動產或不動產相關權利,限於都市更新條例核定的都市更新事業計畫範圍內土地、建築物及不動產相關權利、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定義的公共建設,及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參與的公共建設。
募集及私募的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投資開發型不動產或不動產相關權利,不得超過基金信託財產價值的一定比率,其一定比率由主管機關會同相關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分別訂定,但採募集方式者,比率不得超過30%。
此外,政府、公股占20%以上事業、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基金或法人參與投資比率合計超過10%者,及政府承諾承擔其債務或保證其營運收益者,不得為開發型不動產或不動產相關權利標的。
■ 景氣寒冬 職訓不分學歷年資
* 中央社 2009/01/06
景氣寒冬,高雄今年有1219人報名職訓,平均較往年增加1倍;尤其,桃園錄取職訓505個名額中,也不乏有高學歷、年輕化趨勢,凸顯在景氣不佳年代中進入職訓並不分學歷與年資。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開設的今年第一梯次日間養成職前訓練班,預定錄取145人,卻有1219人報名,報名人數平均較往年增加一倍。
勞工局表示,高雄市去年資遣通報人數約1萬4000多人,不少被裁員的失業民眾,擔心的就是失業後找不到工作,又沒有第二專長另尋出路,因此,今年報名人數增多。
不過,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黃孟儒也提醒失業勞工仍要注意各種求職陷阱;黃孟儒表示,求職者千萬不能急躁或迷惑,須嚴守求職七不原則,包括不繳錢、不購買、不辦卡、不簽約、證不離身、不收來路不明錢財與物品、不貪虛華不實的應徵內容等。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職訓中心出現高學歷重新學習新技能情形。桃園職訓中心去年底舉辦日間職前訓練甄試,總計有2900人報名,錄取505個名額,這些想要進行職訓的民眾並不是沒有專長,只是想在遭解雇時,尋求另一項專長訓練,等待就業機會。
航太所碩士學位的陳先生原本在電子公司任職,因為當初所學太過「高科技」,在面臨失業時,逼得重新學習微電腦運用,希望等待時機。
類似情形在職訓中心的情形非常多,連內部人員都不願對外表示,桃園縣一家科技公司日前大批裁員後,導致數十位工程師集體到職訓中心詢問相關就業訊息。
參加職訓中心再訓練的人員中,最有意願參加受訓的課程,依序為網路架設與維護實務班、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多媒體設計班;但依照職訓中心統計,類似冷凍空調實務、水電裝修實務等課程在結訓後,獲得業者青睞的比例較高。
職訓中心分析,最近一波報到學員中,呈現三個趨勢,包括高學歷、年輕化、持就業服務站的推薦介紹單前來受訓的比例增多,其中有不少是來自於國內知名高科技產業失業員工。
■ 時機不佳 補英文 最有加分價值
* 經濟日報╱林婉翎 2009/01/07
想趁無薪假充充電,加強職場競爭力,卻不知該從何下手嗎?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建議,上班族可選擇能實際加值目前工作技能的進修科目,如英文、電腦,或專業證照等課程。雙語言、電腦技能與業務行銷,是目前職場的必備職能。特別是英文,邱文仁指出,在人力銀行網站中徵才的企業,有47%要求英文。
第二點,邱文仁建議,上班族可依興趣,尋找與本身專業差異大的跨領域職能課程,培養第二專長,未來或許可替自己開拓職涯新天地。
她從一個故事獲得這個啟示。
一群被裁的竹科人,不因此自暴自棄,積極培養第二專長,進修學習珠寶設計精工,學成後,五個人創業,接單量身設計平價珠寶。這群創業夥伴各司其職,公司營運得有聲有色。
目前如職訓局、104教育資訊網站上,根據語言、資訊科技、技能才藝、管理金融、學歷升級,分門別類進修課程。邱文仁建議,上班族可先瀏覽分類,尋找貼近需求的課程,再展開行動。
(職業訓練局網址:
http://www.evta.gov.tw/)
■ 蕭副總統:MIT學術訓練模式 可啟發高教思維
* 中央社 2009/01/06
副總統蕭萬長今天出席開南大學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討會致詞表示,MIT多媒體實驗室整合、批判性的學術訓練模式,可啟發台灣高等教育的創新與思維,並求新求變。
蕭副總統上午出席「開南大學暨麻省理工學院跨領域研究與教學學術研討會」,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麻省理工學院(MIT)多媒體實驗室主任猶瑞秋(Willian Uricchio)等與會。
蕭副總統說,8年前他離開公職,曾到MIT上一週課,並到多媒體實驗室上一天課,他本以為這是媒體的實驗室,其實這是跨領域的整合、研究與應用,當時在課堂上看到的東西以為是天方夜譚,但這幾年來已經廣泛運用並商業化,包括LED、數位媒體、SMART系統等。
他表示,這次跨領域研討會的意義重大,因為是提出比較媒體的研究與教育計畫,研究檢視媒體科技與文化、社會、美學、政治、道德、法律、經濟,以及國家安全之間的關聯性、影響力,是跨領域研究的最佳範例。
蕭副總統指出,台灣正面臨訊息萬變的世界局勢和變遷,這種整合、批判性的學術訓練模式,可啟發台灣高等教育的創新與思維,並求新求變。
■ 在谷底看到千載難逢的機會
* 經濟日報╱丁菱娟 2009/01/07
2008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不論天災或人禍、個人或職場。每天看到的新聞或是國外的數據都是壞消息,甚至是「最壞的時機還沒有來…」。友人間問候語變成:「你還好嗎?虧了多少?」、「工作還好嗎?公司有沒有裁員?」
但這真是最糟的一年嗎?顯然不是,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早已處於有史以來最豐衣足食的年代。
所以好或不好,其實都是心裡的感受。我們覺得不好,只是相對幾年前的壞而已。但是以前真的好嗎? 其實也不然,就在一年前,油價漲破每桶150美元,物價攀升,通貨膨脹,人人叫苦;豪宅一坪100萬元起跳,搞的市井小民不想努力工作,因為終其一生也買不起一棟房子。
● 回到原點整裝再出發
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物價降下來,房價也跌了20%,市場行情似乎比較回到基本面,商家甚至祭出前所未有的折扣,讓小老百姓有空間喘息甚至作夢。這難道會是最壞的年代嗎?
因為被裁,更多人思考創業的可能性。在以前的太平盛世,大家混日子等著領年終獎金,多數人絕不會有改變的勇氣。如今投資虧損,使我們看清自己盲點,重新安排資產,珍惜所擁有的。以前物質生活揮霍的人,開始學量力而為的美德,以及環保的新概念。
不景氣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對個人,是反省、改變的好時機。許多之前沒時間檢視的事情,可趁此時回到基礎點思考,整裝再出發。
放無薪假、沒有經濟負擔的人,不妨多投資自己或家人,如多看書、多進修、多陪家人、多運動、多快樂。有經濟負擔的人,不妨思考是否利用其他技能創業或兼職。也可找朋友聊聊,釐清問題,找出方向,說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虧了錢的,要高興自己有錢可虧,就像一位朋友自我嘲解的說:「這一波沒虧到錢的,可能算赤貧吧。」沒虧到錢,就多消費,提振經濟。
● 汰舊換新的良辰吉時
對企業組織而言,現在正是調整體質、汰舊換新的良辰吉時。景氣好時,企業忙著接單賺錢,沒有時間檢討組織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有效率?成本費用是否浪費?企業文化是否落實? 員工是否需要激勵?此時大可檢視這些問題,做根本的調整。而且不景氣時,企業推動變革阻力較小。
之前,公關行業基層員工流動率高,服務品質很難維繫一定的水平,但現在員工比較不敢異動,有助於組織穩定性。而且,以前一些節約成本或能源措施,很難得到員工認同,現在員工共體時艱,都願意配合。
得意讓我們忘形,挫折卻讓我們重生。我們總是在狀況不好時,才會回到原點去思考:到底錯在哪裡?或錯過了什麼? 也才會痛定思痛地改變自己。誰說這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們脫胎換骨、改變自己,再創一波奇蹟的最佳時刻呢?
(作者是世紀奧美公關董事長)
■ 工研院先導性研究 確定音樂確能紓壓
* 中央社 2009/01/06
音樂是否具有紓壓效果?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一項先導性研究發現,特定音樂節奏與旋律,能讓掌管放鬆、感性的α波提高,這也是東方音樂首度在台灣經科學認證,確實具有紓壓效果。
工研院與唱片業者合作一項「音樂紓壓效應研究」,針對特定「本土創作音樂」記錄受測者是否因此壓力得到紓解。
調查結果顯示,在25名、平均28歲的受測者中,在「無音樂」、「閉眼聆聽紓壓音樂」及「聆聽非紓壓的混亂音樂」3種不同情境中,給予的紓壓評分有明顯差距;其中,紓壓音樂在滿分5分的給分模式下,平均獲得3.48分,混亂音樂平均僅獲得1.48分。
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研究員蕭富榮表示,由於人體愈放鬆,量測到的腦波頻率愈低頻,因此在聆聽紓壓音樂時,量到受測者的α波明顯較無音樂時提高 21%,而主司緊張、積極腦力運作的β波則有下降現象,驗證紓壓音樂確實有減輕壓力效果。
與歐美及日本類似研究不同,工研院這次研究的音樂主要是本土創作音樂,蕭富榮也強調,這是首次針對東方音樂紓壓效果進行的本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