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陳成良/特稿
雖然歐巴馬滿口不離改變,但各種跡象顯示,他領導的新白宮一旦正式運作,與即將卸任的共和黨籍現任總統布希恐怕也是相差不遠。「紀律」、「效率」與「保密」都是歐巴馬競選活動的特色,但也是過去八年絕不走漏風聲、統御嚴謹的布希政府特色。
歐巴馬選戰期間如何管理自身競選陣營,一路走來承諾過什麼,預示了他日後主政風格。以此觀之,他將會像布希一樣,要求執政團隊紀律至上。一般預料,他的幕僚會守口如瓶而且組織嚴密,他們針對政府人事發表的聲明「無戲劇性」可言。
歐巴馬競選時就預告他將是執行長(CEO)式的總統,會將權力下放,而非事必躬親。這個模式與身為全美第一位企管碩士總統的布希如出一轍。兩人確實有些雷同,都是靠政治天賦繞過須長年累積的政治歷練而當上總統,這意味他們需要政策專家扛起重責大任。
如同布希,歐巴馬極依賴外人難以打進的小圈圈。這是成功的領導模式,但也可能惹惱黨內與國會內的實力派人士,這些人有時認為「歐巴馬團隊」太不食人間煙火。
歐巴馬帶人模式重視的不是保密,而是讓組織運作規律。他重視忠誠度、青睞那些工作至上與揣摩上意的幕僚。他的競選智囊可能很快就能在白宮任事,但不會有人像柯林頓的選戰策士卡維爾或布希愛將羅夫一樣招搖。歐巴馬的個人風格揉合了低調到幾乎不近人情的態度、理性決策與天生的領袖魅力。
分析家認為,歐巴馬不應改變自己天生戒慎恐懼的態度,一上任就立刻推動各種法案。如果只是一意取悅對完全執政感到喜不自勝的民主黨人,可能將冒著民意反撲的風險。
不過挽救受重創的經濟,歐巴馬認為事不宜遲,他提出了以選後國會臨時會的方式注資推動新經濟振興方案等政見。此外,歐巴馬為執政頭一百天設定三件重大議題,包括讓駐伊美軍在一年多後返鄉、開始籌畫擴大全民醫療保險,及著手全面性的能源計畫。
■ 揚棄布希主義 美外交新思維
* 編譯羅彥傑/特稿
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總體目標,在競選過程中就已多次對外放出風聲,包括美軍在一年四個月內撤出伊拉克,駐阿富汗美軍則大幅增加,以扭轉布希時期的基本戰略謬誤。美軍重心再次放到開打恐怖組織及其盟友身上。歐巴馬已矢言,若有必要,美軍將跨越巴基斯坦邊界追緝蓋達組織。
英國衛報指出,在選戰尾聲,他身邊有三百位外交政策謀士為他思索獻策,而且依照區域與議題劃分成不同小組。此一龐大智庫在選舉日前數週,就從競選總部智囊蛻變為政權移交團隊,以便在計完票時立刻走馬上任。
● 不再採單邊思維
歐巴馬的外交核心理念徹底顛覆布希主義,主張美國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威脅—恐怖主義、核擴散、氣候變遷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不能光靠一國獨斷獨行或者只和傳統盟邦合作。其宗旨是在已非單極的世界體系中,恢復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其手段不再仰賴軍力,而是透過柔性國力、各國政府象徵性舉措與共同行動、國際組織,來處理個別議題。
美國對中東的介入程度將會更深得多,一改布希政府時期刻意與中東保持距離的愛恨情結,重新回到柯林頓採用的無役不與模式。柯林頓的中東特使羅斯也是歐巴馬親信,整個夏天陪他赴中東考察,而且在新政府中被委以重任,暗示中東乃其外交重點。
● 中東外交大談判
歐巴馬說過,新政府將直接與被布希政府不屑一顧的敘利亞和伊朗談判。一方面,用國際社會接納、投資及柯林頓接近成功的用戈蘭高地換取保障以色列安全的以地謀和方案,使敘利亞不再受伊朗掌控。另一方面,雖不鬆動反對伊朗提煉濃縮鈾的立場,但可以與之談判更廣泛的戰略議題,希望達成本地區的「大談判」。
這些方案是歐巴馬團隊及自稱是「鳳凰專案」的民主黨外交政策專家所擘畫。鳳凰專案小組在民主黨兩次敗選後成立,去年曾發表報告,就是由歐巴馬首席外交政策顧問蘇珊萊斯作序。
不過,總部設在倫敦的詹氏防衛週刊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危機將減少歐巴馬的政策揮灑空間,因此儘管他在選前高喊「改變」,但受限於經濟衰退及針對布希任內提出的長期承諾蕭規曹隨,諸如伊拉克撤軍、阿富汗增兵等許多重大選票議題上都只會延續前任政策,美國的外交政策變化將只是表象而非實質。
■ 場邊觀察/美國拚大選 馬政府忙傾中
* 記者蘇永耀/特稿
歐巴馬昨當選美國總統,國安團隊的組成及運作還需時日,但台海情勢已出現重大變化。美方所強調的「台海現狀維持」,正量變而質變。尤因馬政府在美國大選無暇他顧期間,急切與北京協議,已使台海快速向中傾斜。
兩岸關係要能均勢發展,台灣須掌握國際支持力量,才能在談判桌上,維繫主權與國家利益。
過去幾次兩岸交手,美國即扮演關鍵平衡者。例如一九九三年辜汪會談背景,便是中國政府因鎮壓天安門民運的形象惡劣,美國等國際社會還持續制裁下;北京亟欲從兩岸談判的和解假象,找到突破口,而有求於台灣。
一九九八年辜汪會晤,也因為中國在一九九六年對台灣進行軍演及飛彈試射,引發西方國家對中國軍事擴張的強烈疑慮。藉由兩會的互動,北京希望化解外界的中國威脅論。台北則成功彰顯民主形象及對等分治關係。
● 台海現狀 已從量變而質變
之前台灣都是處於較為上風的戰略位置。但五二○馬政府上台後,一反常態,在國際環境對台灣並非有利的情況下,一面倒地尋求所謂的北京和解及善意;美國等友台力量只能在旁作壁上觀。
尤其,正值大選年的美國,本就無暇顧及台海互動。此時對台灣言之,理應一動不如一靜,待新總統選出,國安團隊就位之後,才展開兩岸交手。但馬政府的急切,導致戰略關係的消長變化,也讓北京主導這次談判大戲。
馬政府或許辯稱美國國務院曾對兩會復談表達「歡迎」態度。但當台灣都不願正視有利的力量時,美國等國家還能說些什麼。令美國更憂慮的是,正當台海出現短暫的權力真空時,台北的傾中,已讓北京迅速填補及取代。
事情是否做得對,不單是事情本身,還要看怎麼做,以及何時做。兩岸簽署的四項協議,看似單純經濟議題,負面衝擊則已超越經濟的範圍。現狀已被台北自己打破,從國際高度看,北京也進入併台的促統時程,馬政府聲稱維持住對等及尊嚴,只剩空殼,卻贏得促統陣營的一致掌聲。
■ 學者看法/白宮換主人 對台政策仍會延續
*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昨天表示,雖然共和黨對台灣較為友善,但歐巴馬身邊有四位幕僚與台灣有不少的淵源,加上兩岸現在的氣氛趨於和解,相信民主黨政府對台灣仍會延續共和黨政府的政策,不會為了中國犧牲台灣。
● 歐巴馬四幕僚與台灣有淵源
林中斌今年一月就預測歐巴馬將當選美國總統,如今預判成真,他認為,歐巴馬與亞洲關係密切,曾在印尼居住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預判他上任後很快就會訪問亞洲,行程順序應是東京、北京與新德里。
他說,去年七月外交事務期刊刊登歐巴馬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中國五次,沒有提到台灣,但這不代表歐巴瑪身邊都是親中派,他至少有四位幕僚與台灣有不小的淵源,有的人娶台灣妻子,有的則是曾處理過台灣加入WHO事宜,從幕僚來看,歐巴馬的當選對台灣應該沒有傷害。
他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布希政府有很多政策遭人詬病,但對中政策方面在美國國內卻被認為是成功的,也就是與北京繼續擴大官方來往,目前美中之間不同種類的交流超過六十種,這是自清代第一位美國官員踏入紫禁城以來,兩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交流,就算是以前蔣中正總統與美國有軍事同盟的關係,也沒有現在這樣密切,相信歐巴馬會延續這樣的政策。
他認為,布希政府原本非常親台,但後期台美互信被陳水扁政府搞砸,布希政府後期對台友好程度甚至不如柯林頓政府。
在軍事方面,林中斌認為,儘管加強交流,但對中的軍事圍堵政策不會放棄,這部分取決於美國的意願而非能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