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不是九個人拍幾張大和解的照片就算了。中國的民主改革若不實質推動,中國表面的大繁榮和動亂的延伸又將留給哪一代人面對?
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閉幕,中央最高領導層重組完成。新的領導層特色是:新老搭配、有高度意識形態擁護者,又有權力妥協下的勉強留任者。
中共中央的人事布局在十七大前,先經層層的地方中共黨委換屆、大代表的選舉,歷經一年;然後是確定中央委員名單要幾上幾下。而前天最後產生的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常委,過去三個月間幾經波折。這是因為中共的核心領導層,不能像過去由元老安排,不能靠個人一捶定音,更沒有依民意支持,而是靠各方協商,各種政治力量妥協出的結果。
另外,透過媒體的轉述,權力的交接或許充滿著權勢的魅力,但今日的中國在社會發展領域,有新的社會空間顯現,新的人際關係刻正成型,新的社會運行機制更是在中共的掌控外產生。
在社會的分化和重組中,公共事務開始出現,對社會變革的壓力和呼聲超乎預期地強烈。中國政府要如何配合經濟體制、實現政治體制的民主改革、在民生議題方面有建樹,已成當前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前提下最急迫的任務。
從維權的被鎮壓、選擇性的反貪腐,中國的改革可想而知地困難重重。在表面的風光下,改革要如何取捨,中共已面臨了空前未有的壓力。
今天的中國,民主改革必須面對人的權力平等,必須打破人口流動壁壘,必須建立規範化的社會組織,必須面對民眾的民主訴求;但中共在建立公共決策、公共管理、民主表達、公共物品供應機制等方面,缺乏準備,前景不樂觀。
附錄:緬甸「僧侶革命」 大陸難逃指責
* 陸以正
緬甸(Myanmar,舊稱Union of Burma)由佛教僧侶領導如火如荼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2星期來因軍警對群眾開槍,死傷累累,已至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且抗議地點不止550萬人的古都仰光(Yangon,舊稱Rangoon),120萬人的第二大城曼德勒(Mandalay),與鄰近中國的密支那((Mitkyina)都有發生。
前段稱仰光為古都,因為獨裁的軍政府2年前已將緬甸首都遷至仰光與曼德勒中途的平蠻(Naw Pyi Taw,中國大陸官方譯名彬馬那)市,各部會都在新都平蠻辦公。外國使館藉詞難找適當房屋,仍留仰光。美國因更名Myanmar未經1990合法選出的緬甸國會通過,至今仍沿用Burma,表示不承認新國名。
60餘年來,5400餘萬緬甸人民遭受的苦難從未中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緬甸人在翁山(Aung San)與29位同志號召下,寧肯與日軍合作而與盟國為敵。1948年元旦緬甸獨立,翁山將軍還來不及就總統職,就與預定內閣閣員一同遇刺身亡,成為國父。緬甸從此混亂,內戰頻仍,1962年尼溫(Ne Win)將軍發動政變,開始了幾達半世紀的軍人治國。
受盡了封閉鎖國與經濟衰落之苦,緬甸人渴望民主改革,1988年8月大批學生上街遊行,軍隊開槍鎮壓,1000餘人死亡。翁山的女兒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首次慷慨激昂地號召人民反抗暴政,奠定了她民運領袖的地位,也開始了10幾年有時收押有時改為軟禁的生活。她被囚之初,軍方又在街頭射殺了3000多人。
受國際輿論壓迫,1990年5月軍政府勉強舉辦國會選舉,翁山蘇姬雖被軟禁不能出門,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簡稱NLD )大獲全勝,在485席中贏得392席。軍方因而反悔,把1974年通過的憲法又冷凍起來。此後17年中,緬甸與國外完全隔絕,不准外國媒體入境採訪。電視報導遊行的鏡頭,來源都是地下反政府組織所提供。這次日本記者長井健司拿觀光簽證混進人群,肇禍原因就在他手上那架攝影機,犯了大忌。
今日的緬甸軍政府稱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State Peace & Development Council,簡稱SPDC)。主席兼三軍總司令是74歲的丹瑞(Than Shwe)大將,副主席兼三軍副總司令兼總理是梭溫(Soe Win)上將。他們的鐵腕統治靠的是38萬大軍,其中陸軍有34萬,與6萬警察。官員軍警與其家屬構成新統治階級,享受與當年英國殖民時期軍政人員同樣的特權。相形之下,一般民眾年所得才合200美元,有天壤之別。
比台灣大19倍的緬甸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二戰前曾為稻米輸出大國;如今只有鴉片走私出口仍居世界第二。它的各種寶石與翡翠聞名全球。更富經濟價值的是近海地底豐富的天然氣,估計蘊藏量超過1 0兆立方公尺,現有中國、印度、南韓、泰國、馬來西亞各國投資開發。天然氣輸出目前已占緬甸外匯收入之半,今後只會更多。
中國大陸支持緬甸不遺餘力,還有戰略考慮。作為石油進口大國,中國深恐一旦有戰事發生,從中東駛來的油輪必須通過受西方國家控制的馬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s),所以積極進行租借緬甸面臨印度洋的深水港,從那裏興建一條輸油管直達雲南。美國國防大學有幾篇論文討論這件事,大陸則仍諱莫如深。
俄羅斯在聯合國裏也力挺緬甸,則是爭風吃醋,趁機討個小便宜。安理會27日緊急集會,商討緬甸局勢,受中俄兩常任理事國掣肘,只通過一份溫吞水的聲明,不敢提加強制裁。派奈及利亞籍主管政治事務的副祕書長甘巴里(Ibrahim Gambari)為特使前往緬甸,如無中國幕後點頭,也進不了緬境。
中國大陸雖被各國民主人士痛責未能約束緬甸軍政府,仍然緊抱周恩來「和平五原則」中不干涉他國內政的那條原則作為護身符。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記者會上,不痛不癢地說,希望緬甸問題「有關各方保持克制妥善處理,不使事態進一步複雜化、擴大化」,更不要影響「緬甸或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姜瑜希望緬方「致力於改善民生,維護民族和諧,處理好國內社會矛盾等有關問題」。至於各國批評大陸偏袒緬甸獨裁軍政府一點,她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我們注意到個別媒體近日發表一些指責中方的不實之詞,這是對中方別有用心的誣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