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25 16:48:20| 人氣2,1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伯軒 -- 同名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作者:陳伯軒台長

【Fly away】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ohsuan/



 
  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故事。

  當時有個小生命,可能是因為太叛逆了,在媽媽的肚子裡才六個多月就跑出來了。出生的時候,全身都還是呈半透明的,隱隱約約還能夠看到內臟,那時醫生只問了那位媽媽:「要不要救?」當然要救,這是出自於人倫天性的母愛,可是醫生卻不能夠給媽媽任何的保證。「太脆弱了。」是當時候每一個人對這個小生命由衷的惋惜,而得不到任何承諾的媽媽,只想到無論如何,總該為這個孩子取個名字,作為象徵性的「紀念」。傳說,在當時正紅著一齣愛情連續劇,由齊秦飾演的男主角深深感動了那位媽媽的心,索性就給這個脆弱的孩子同樣的名字,同樣叫做「伯軒」。


  那就是我,而這段故事先是由爸爸告訴我,剛聽完時,我笑說這理由未免太過於傳奇了,因而質疑爸爸編造故事的能力。後來我刻意私下和媽媽印證,卻與爸爸說的一模一樣,才願意安然地接受「伯軒」這個名字的由來。而每當有人詢問媽媽給我命名的由來,我總說起這故事,因為故事的背後,提示著人生的艱難:在我生命的初始,就遭遇了這種種的變動與不安。



  我很早就明白,生命的艱難不會只發生在我身上,就像是不會只有我一個人名字叫做「陳伯軒」。

  但在我求學的路上,倒真的沒有遇到與我同名同姓的人。雖然常常遇到與的我名字只差一個字的朋友,使得老師總要問問我們是不是兄弟,但真要同名同姓的人相遇而相識,只怕任是再大眾化的名字也不容易吧?而我卻始終好奇,這世界上,到底哪一個人有著和我同樣的名稱。

  於是在幾年前,我在網路上用自己的名字作為關鍵字,搜索所有相關的資料。不搜索還好,搜索之下發現了一筆又一筆的資料,看到這麼多與我同名同姓的人,心中難免有點失落,感覺這麼名字平凡了、庸俗了。然而,我在一個個發紅的名字中,無意看間某電子報上的一則故事:「清晨七點多,一通驚魂的電話通知我『喂……喂!陳伯軒的家長嗎?我是永春高中的教官,你的孩子發生車禍傷勢很重,現在在仁愛醫院的急診室,請你趕快過來。』……」故事吸引著我讀下去,我竟然在意外中發現了曾經有個叫做陳伯軒的男孩,就讀永春高中,卻在一次的交通意外中往生了。

  第一次讀完這個故事,儘管心中似乎有著一種熟悉感隱隱鼓動。我卻沒有去細究到底是怎樣的情緒在心中萌生,完全只是當作一則過時的新聞,讀過則罷。後來我也曾經和別人提過這樣的經歷,卻不是針對故事中的人物有任何的感動,純粹是為了表達我對自己名字的一種珍視與好奇,儘管只是個名稱,背後總有故事。




  最近,我又一次在網路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其實這樣的舉動不具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那只是無聊之中,一種排遣的舉動。而我重新閱讀到幾年前我閱讀過的那篇文章,但是同樣的文章,不同的是,這一次我發現了一個網路上的個人新聞台,於是我點覽了新聞台,開始我對於整個故事,有了第一次的正式接觸。

  自從故事中的陳伯軒往生之後,伯軒媽媽以Juliana為暱稱,在網路上寫下了一連串思念兒子的文章,後來集結成書,書名叫做《我儘量不想你》。我開始從網路上一開始的文章讀起,起初只是哀掉一個生命的消失,一個家庭的破碎,一個悲劇的產生。漸漸地,目光游標上上下下的游移,心中好像突然爆發出一股明顯而強烈的情緒,無以名狀的熟悉。尤其,在我看到伯軒的照片時。

  伯軒媽媽在放上了一些照片,有的是全家福,有的是伯軒小時候,有的則是伯軒已經進入青少年時期的照片。其中當我第一次看到伯軒大約十六歲的照片時,立即旋入一陣悵然與迷惘之中。以我二十歲的眼睛,看著眼前十六歲的孩子,好像我看到其他的十六歲的孩子一樣,隱隱的稚氣未脫;然而他卻該是比我年長的,他卻該是我的兄長或學長之輩的,這樣的時空錯置有點魔幻......。而我仍然靜靜地望著伯軒的照片,我與他有著同樣的名字,也有過同樣的年紀,同樣的青春。

  而我已長大,他卻不老。

  我和伯軒並不相識,而當我望著他時候,心中卻有著一股情緒湧動。當年我第一次閱讀這個故事時,不也曾有過類似的情緒而被我粗心的遺忘嗎?能夠再一次相遇,我怎麼能夠不好好追索,究竟在我與伯軒的相視中,我得到了什麼?

  原來,我有著強烈的熟悉感,在整個大經歷的背後,竟然沒有一件事情是我所陌生的。



  在我國二的那年,堂姐發生車禍而過世了,那晚我們接到這個消息,全部的人都傻住了。那種傻,不是片面的形容,而是打從心底難以置信,我們當然都知道人生而有死,但是為什麼會發生得這樣突然?甚至我每每質疑,如果必須得有個意外發生,為什麼也不願意給我們一點點的徵兆或提醒呢?所有的疑惑都是枉然,都無濟於事,濃得化不開的憂愁硬是被我們投入歲月的長河中,稀釋了,沖淡了,生活也似乎比較好過些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生命,為何如此脆弱?

  過了五年,同樣的意外,竟然又是發生同學身上。而這次我卻相對地顯得比較淡然了,那份淡然不是計較於友情與親情之間的親疏,反而是在一切熟悉的意外中,真的會不知道該用什麼去面對。幾位朋友一同前往弔唁,只聽得同學的母親娓娓細數意外發生當天的情況,從同學早上起床做過的每一件事,講過的話,一再強調他出門只是為了買什麼早點,卻意外地發生了事故。結束了對談,我們一行人走出了同學家,一個朋友困惑地問:「怎麼他媽媽會這麼詳細地記住當天發生的事情呢?」「想必你是不會明白的,但我都懂。」我嘆了一口氣,想起了當初伯母對堂姊的追念,那個晚上的種種,也是這樣巨細靡遺被記在腦海中呀。

  或許在人與人之間的日常相處中,會自然而然地將身邊親近的記憶放入心中,外人無法覺察,而自己恐怕也不容易明白吧。直到有一天,只能夠依靠記憶去拼湊一個人或一件事,屆時任何一塊不起眼的拼圖都不能缺少的,因為終究要成全記憶中,最完整的那個圖案。




  所以,伯軒媽媽永遠記得,意外發生的早上,伯軒連早餐都沒來得及吃。

  我點閱一段段心情,用一個陌生的眼光,試圖拼湊出有限的文字之下,伯軒有著什麼樣的形象。他是活潑的吧,愛好運動的,想要從事電腦設計的工作。在同學的心中,他總是靜默,給人一股穩健踏實的感覺,感情豐富、正直而溫和。我也會藉由文字及照片的配合,想要試著認識這個與我同名的孩子,一個個性溫和的人,連笑,都溫文儒雅。

  讀著伯軒的笑,我終於明白心中油然而生那股熟悉的情緒,是一種憐憫,一種不捨,一種「生命何其艱難」的感慨。

  生命之難,有種種難。有可能是生命初始的難得,如同我出生時的嬌弱,誰也沒有把握小嬰孩能夠在保溫箱裡存活多久。有幸避開出生的危險,而在往後成長的路上,一步步都是走得戒慎恐懼,多怕一個意外留下多少遺憾。

  而遺憾產生之後,好像這個家就不再那麼地完整,好像快樂都不那麼地乾脆,好像總缺少了些什麼,好像言談之間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就像是媽媽給我命名「伯軒」一樣,有個故事。

  就像是我在網路上認識了「伯軒」一樣,有個故事。

  「陳伯軒」是我和他共有的名字。可以只是個稱呼,只是個名字,只是個不起任何作用的名相。然而,這也可以是一個很深、很遙遠的故事。






台長: 周利妠(伯軒媽媽)
人氣(2,1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