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就在逛誠品時看見《獨角人》的出版,
但也僅只於對王志弘所設計的封面留下印象,
現今茫茫書海,新的作者想打入台灣文學市場,
可得靠出版社花費一番行銷力氣。
而《獨角人》就是一本這樣沉於市場的純文學好書。
會買下這本書閱讀,純粹是一場美麗的偶然,
過年返鄉帶了厚厚的《傳信人》,想說約莫可以填滿過年忙碌行程的縫隙,
沒想到今年自己的時間增多,一下子就讀完,
回台北前去了趟誠品,補本新書好在路上閱讀。
本想買向田邦子的小說,她的筆著墨感情實在太精采,
不辜負其日本傳奇女作家的頭銜,
但誠品卡9折的價格讓我放下了此書,
(愛盲目買書的我,還是會受價格影響……
回台北買至少可省下2折價差~錢難賺啊!)
在誠品選書(79折+誠品保證式的誘惑)的櫃中挑選,
選了封面語言精彩絕倫的《獨角人》。
「瘋狂、激烈、殘暴。
以懸疑推理元素與最上乘的詩質語言,
精準描繪了人性深處的幽暗地圖。」
「卡夫卡式的超現實想像
波赫士風格的離奇布局
希區考克式的心理懸疑
愛倫坡式的瘋人獨白
交錯呈現 」
好奇什麼樣的小說,能跟這些經典作家或導演類比在一起?
全書由一個在大學裡教性別研究,
卻與他鍾愛的妻子分居的教授勞倫斯的觀點自陳,
故事從一間發生奇怪現象的106研究室開始,
前幾日翻閱過的書,竟發現書籤的位置跳了幾十頁;
電話帳單顯示有人半夜從他的研究室打長途電話到鄉間。
種種怪事讓他開始懷疑起研究室有人闖入,並跟蹤他;
一連串的事件:謀殺、家暴、校園的政治角力……似乎都與自己有關?!
英國籍的勞倫斯,與妻子分居,因著某種他不清楚的理由,
獨身一人在美國生活的他,感到寂寞,無時不刻想起妻子,
甚至會從自己的研究室打電話回家,只為了回到家看見答錄機紅燈閃爍,
假裝是妻子打來,讓他知道有人需要、關懷他。
故事鋪陳,他開始沿著線索追查一個曾使用過106研究室,
但因性騷擾在逃的客座教授楚米齊克,
隨著勞倫斯的腳步,故事愈來愈奇怪,發生了更多他無法掌握的事,
為了教學而跟心理醫師接觸,與其間的認知角力,
到底,我們是以怎樣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
(自己展現於外,希冀別人看見的樣貌)
外界對我們的認知印象,與我們對自身的認知間,存在著多少間隙落差,
抑或,自己對自身的印象是否真的貼近真實的自己?
是否,欺騙及隱藏自己最多的,竟是自身心靈?如此,我們應該相信什麼?
「我們要不是完全隱藏自己,就是只露出我們自己尚不認為不可出現在文明論述中的言行;我們的開口之窄並不亞於我現在湊近窺視的這條縫隙,而且日漸狹小,因此我們對別人的真正認知也就跟我現在的視線範圍沒兩樣。」
這樣的省思/隱藏/辯論/敘述,不斷地出現在書中,
讓人跟著故事繼續猜測/想像,
究竟楚米齊克是真實地糾結在勞倫斯發生的怪事中,
還是這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己的異想?
真實/假想,真相/謊言,不斷錯落,
婚姻、性吸引、性騷擾、同性戀、變裝癖、家暴,甚至謀殺,
以各種奇異又合理的方式存在故事中。
書中更用「獨角獸」的角在藥學研究中的治療/毒性(對抗療法/順勢療法)的特質,
來說明獨角獸的善與惡,兩種迥然相異的本質,
卻都有極其合理的解釋與研究。
於是,這些善/邪,是否成了人們對於事件的揣摩、衍生出的解釋?
這種理解是否真的是理解?
但這世界就是如此,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釋世界,何者為真?
讓我想起前陣子看的韓劇《魔王》,
故事中的刑警追查著一件又一件的謀殺事件,
事件中的加害人似乎都不是蓄意或出於惡意理由殺了被害人,
也出現了一個善良的辯護律師(朱智勛飾演),不斷為保護這些人出聲,
而故事的線卻越來越緊密,纏繞在一起,圓心是那正義的刑警,
後來死亡的被害人都與12年前的那場校園殺人事件有關,
現今追查兇手的刑警是那場事件的加害者,
被殺死的善良高中生是律師的哥哥,
刑警當年是個17歲的高中生,愛耍流氓但卻本性善良,
在一場玩笑似的爭鬥中,兩人”不小心跌倒”讓被害人被刀子插中,因而死亡,
不是惡意殺人的事實,掩藏在他平時的流氓行徑中,
所以,沒有人相信他不是故意,全世界都對他的行為失望透頂,
他的同學(12年後陸續被殺死的3名被害者)用”他們的眼睛”看見了他的殺人行為,
眼睛真的看見了,但卻距離事實很遠,
每個人用自己的眼睛吸收事件,用心靈加以解釋闡述,
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看見的是真實,但,「真的真實」究竟是什麼?
刑警有個政治家父親,將殺人的罪過巧妙地推給被害高中生,
讓善良的被害者(及家屬)背負不白罪名,
當年17歲的刑警因太過害怕而沒說出事實,
政治家父親也幫他掩蓋了曾經是殺人犯的行徑,
於是被害高中生的弟弟帶著恨長大,
並發誓報復惡質的他,
(律師眼中的他,掩滅殺人事實而儼然變成正義化身的刑警,多麼諷刺)
而事實是,本性善良的刑警多年來背負著內心的強大罪惡感,在生活縫隙中喘息著,
並發誓要打擊所有的不公人事物,不讓過去的事件再發生。
原本帶著強烈恨意的律師,逐漸發現他原先堅信著的似乎不是真的事實,
本性良善的他,痛苦地執行那一開始就後退不得的復仇計畫,
掙扎、眼淚、善良、痛恨,不斷交雜,
(朱智勛演技進步許多,不像《宮─野蠻王妃》中的木偶王子)
雖說故事結局我並不喜歡,但過程堪稱精彩,結局那樣真是可惜了。
《獨角人》中描述了如想補獲獨角獸,必須以純潔的處女加以誘捕,
《魔王》中也創造了一個純真的女孩(申敏兒飾演),
撫慰了律師復仇的痛苦心靈,讓他展現了人性中的善惡對抗,
但命運的悲劇之輪一轉動,便停不下來……
(多像書中對獨角獸的研究,獨角獸─善/惡,角─藥/毒)
閱讀中不停跟著勞倫斯看見的線索走,
不停猜測著可能的結局,形成了推理的閱讀樂趣,
最後彷若卡夫卡的《變形記》,勞倫斯最後額上竟長出了角,躲藏起來書寫。
《獨角人》結局開放,不給出一個結論,讓讀者的想像力馳騁,
最後的一句話,如炸彈般炸開了心:
「若你顯露內在之物,你所顯露之物將拯救你。
若你不顯露自己在之物,你所不顯露之物將毀滅你。」
若連自己的心靈都被自己蒙蔽,(或可說是連自己都相信了保護色的偽裝)
拆除了良善的面具,顯露的將是連自己都無法聞之的惡臭,
(外界認知的,也會變成扭曲的自己,而非自身想讓人看見的那善良)
唯有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自身的善、自身的惡,(對! 沒有人是絕對良善的)
不強壓抑地偽裝於善之下。
才會是真實,才會是良善,
才不會是,毀滅。
【關於作者】
作者詹姆士.萊思登(James Lasdun),是英國詩人,現居美國,
於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市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教授詩學與寫作課程。
也因如此,他筆下同為英籍教授的勞倫斯格外有真實感。
出版過詩集和小說,於2002年推出第一部長篇小說《獨角人》大獲好評,
2006年以《七個謊言》入圍2006年曼布克獎、2006年布萊克紀念獎。
◎《獨角人》,麥田出版,2007.03.08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6211
◎《七個謊言》,麥田出版,2007.11.09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5250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