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6 23:16:44| 人氣391|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內容試閱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斷歸零與學習

邱瓊慧

生命中總有某些插曲或轉折,會迫使我們面對真實的自己。

十多年前,我還是個碩班的研究生,因為常常感到寂寞,於是決定將論文的研究主題,定為「成年前期女性的寂寞經驗與適應歷程」,藉此正視和處理自己的困擾。在進行質性訪談時,當受訪者回憶和敘說親人過世帶給她的衝擊,包括第一次體會到孤獨地存有、那個最愛自己的人不見了就是不見了的感觸,受訪者語調平穩冷靜,我卻因為感受到極度悲傷的情緒而淚流滿面,訪談甚至因此暫停。等我把情緒整理好想繼續訪談時,受訪者漠然地看著我說:「你好像承受不了這麼沉重的話題?」這句直接且犀利的回饋,讓我尷尬地意識到,曾經我以為我準備好了,其實我沒有。

對一個進入研究所才接觸諮商輔導、滿心想透過學習諮商處理自我議題的人,當時的我的確沒有資格說:「我準備好了。」我既不知道受訪者的故事為什麼讓我這麼難過?也不知道如果這是在諮商情境,我能夠做些什麼?於是我懷疑也好奇,同樣是血肉之軀,如何在冠上「助人者」或「心理師」的稱號後便超凡入聖,擁有讓人脫困解苦的特異功能?要怎樣才能理解及面對人間的各種苦難?要有怎樣的裝備與籌碼,才能無愧於心地說「我準備好了」?

 

怎樣才算「準備好」?

十幾年的心理師生涯告訴我,如果我慾望的是點石成金的魔法,保證每個當事人認定的問題都能透過諮商晤談得到解決,我想我永遠都說不出「準備好了」這句話。但是,如果我想望的是成為每個獨特生命異想世界的貴賓,有幸受邀進入當事人內在的神秘莊園,因著我的參與和陪伴,當事人對自己的世界可以有不同的看見和思考,現在的我比較能自在地說,我有諮商理論和心理學的知識、充滿善意的好奇、尊重多元的眼光、真誠一致的姿態、勇敢穩定的心臟、學習成長的堅持、理解貼近的慾望,這些元素加總與加乘後的效果,或能讓我在拿到當事人的邀請卡後,不至於變成傲慢無禮的不速之客,隨意評論和侵犯當事人的內在世界,也不會成為誤闖叢林的小白兔,憂懼驚怕反而需要當事人的照顧。

我想像中的畫面,是當事人為我導覽內在莊園的各種景觀,包含不同的故事、情節、感受和想法,這些內容像是一個一個的積木,有其獨特的意義和連結方式,建構出當事人獨特的世界(註1。我存在的功能與目的,最基本的,是見證與探索當事人在生命中的經驗和選擇,不管是光明或黑暗的領域,那都是當事人一磚一瓦蓋出來的天地;再者是陪同當事人重新檢視和評估這些創造,討論和激盪把這些積木用不同的方式連結或組成的可能性,尤有甚者,我們也會一起思考如何增加建材--拓展生命經驗的嘗試,以便讓內在莊園可以有更豐富的面貌。

換句話說,不管是把原來的建築物或擺設拆掉重建,或是透過加裝圍欄讓擁有黑暗力量的怪獸不能隨意遊走,我和當事人都在體會和努力以下的道理: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生活中已經發生的事件(既有的積木),但我們能夠透過重新理解和詮釋,賦予事件不同的意義(將既有的積木重新排列組合,建構出不同的人生風景),甚至透過開發正向與例外經驗(增加內在莊園的積木建材),我們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寬廣和豐富(創造內在莊園更多元和精采的景觀)。

在這樣的譬喻下,我對於這個內在莊園是屬於當事人私密的擁有,存在著很深的敬意,我盡可能把自己放在一個不斷從情境和互動中學習的位置,將諮商晤談的過程視為能量交換,我有我可以提供的功能、當事人也有值得我學習和讚嘆的部分。因此我較能放下助人者應該全知全能的重擔,而和當事人分享較平等的權利與責任,我認定的準備好,在於我知道我真的願意盡力,而不是一定能讓當事人變好的信心。

 

在經驗中不斷歸零

我以為已經站在盡可能與當事人平等的立場,有時仍不免擦槍走火,讓當事人覺得我對他有所評價。曾有當事人在晤談中對我說:「都算在我頭上好了,都是我的問題。」或是試探性地詢問:「你應該覺得我很難搞吧!」聽到這種反應總讓我心一沉、身體往椅背靠,想著我到底說錯了什麼?我認得出那種不想再與這個世界爭辯的表情,那是絕望、無助和不知道還能怎麼辦。我說:「我看得出來你在求助,我和別人一樣讓你失望,我不知道該怎麼讓你知道,我反映我看到的你,或許不是真正的你,所以我需要你的幫忙,需要你告訴我錯在哪裡,而不是因為對我失望就離開。」「我不覺得你難搞,我只是在想,我還能做些什麼?」

心理師的白袍象徵權威與專業,這對當事人來說,有時是一種安全感,畢竟沒有人想把自己託付給看起來連自己都搞不定的人,但有時白袍也代表著距離,控訴助人者沒有真正感同身受。透過當事人被逼到角落的反撲,怒吼我對他的誤解和傷害,我才驚訝地發現,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穿上專業的白袍,建構許多自以為對人的敏銳和認識,然後變成一個我不認同的人、一個充滿傲慢與偏見的人,我需要歸零。

歸零是什麼?它對我的意義,是有意識地騰出瞭解別人的空間,放下預設的理所當然,摘下過去建構的有色眼鏡,盡可能如實地看到另一個人的樣貌。要做到這樣並不容易,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知覺的有限性,所以當我們心裡保有某些關注的焦點或假設,我們就很容易接收與這些焦點或假設一致的訊息,卻忽略不一致的部分。曾看過某一集CSI犯罪現場調查(註2,劇情提到當犯罪鑑識小組鎖定一個嫌疑人之後,就會很努力要去找到可以證明嫌疑人犯罪的線索,卻忽略可以證明嫌疑人清白的線索,這些現象都在說明保持歸零的挑戰,以及自我覺察和反省的重要性。

學習諮商的第一課,沒有誰可以完全感同身受另一個人的處境,不是不願意,而是不可能,我只能努力貼近、用心揣摩,但我永遠都不是對方,不可能完全掌握他所有細微的感受。甚至那些未說出口的秘密、未釐清的關係與困境、未被辨識和處理的情緒與糾結,正如偌大內在莊園中荒蕪的庭院、黑暗的房間,望而卻步的不只是當事人,助人者同樣膽顫心驚。然而,我有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限制?我願不願面對自己也會犯錯?我能不能接受白袍底下的我,會恐懼、會力不從心、對什麼都不確定?可是即便如此,我還是在這裡,我用我的心感受這一切並從中學習,包括我們對諮商的挫折和懷疑、包括面對自己的痛苦與掙扎,這一切是這麼難,但我還是選擇和你在一起,沒有逃走也不曾遠離。

 

面對自我的限制

那個笑著告訴我:「母親這次真的自殺成功了」的男孩,在幾次晤談後哭著說:「怎麼辦?我還是好想她」另一個女孩平靜描述自己的夢境:「我無法忘記家裡鐵門緩緩降下的畫面,因為每次鐵門拉下來,就代表著父親要打人了我在夢裡一次又一次練習,總有一天我會親手殺了他,讓他再也不能傷害我們」當她看著我含淚的眼眶,壓抑許久的難過才稍微穿越「一定要堅強」的心防,女孩紅著眼睛說:「都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怎麼夢裡還如此清晰?怎麼想起來還這麼難過?」這些是我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

我也曾經在工作時收到寫著「我吞藥了,謝謝老師一路以來的陪伴。」的簡訊,等我結束工作發現後回撥,電話那端傳來的聲音是:「您撥的電話未開機,請在嗶一聲後留下您的訊息。」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有自殺危機的當事人,我知道這也不是最後一個。面對人生困難的拔河,死神也好、憂鬱也罷、或是絕望、或是執迷,另一端總有個陰魂不散的惡勢力在誘惑著當事人,而我在這一端拔河,有時牠贏一些、有時我贏一些,但拉鋸總是持續。

許多人對諮商工作常有的疑問:助人工作要面對的,往往是人生最黑暗、險惡、悲苦的角落,同樣是凡人的我們,如何在負面的浪潮中挺立?如何確定自己能不受影響或被打倒?

走進諮商輔導領域,我並不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是想瞭解自己為什麼有這麼多感受?為什麼兩個姊姊可以不受父母關係不良的影響?(現在我知道她們不是沒有受到影響,只是表現的方式跟我不同)所以我想透過念心理諮商來搞清楚。如果那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將來的工作要面對人生最深沉的苦楚、承擔個案自殺的風險和壓力,我不確定有沒有足夠勇氣作這樣的選擇。

 

回到成為助人者的初衷

我曾經參與一場個案討論會議,某諮商師提到他正在處理的個案,說到當事人親子互動的過程與內涵,諮商師忍不住留下淚來。聽著他分享自己跟著整個家庭,體會到相愛的困難與可能帶來的傷害,想像他在諮商室裡陪著當事人同悲同泣的畫面,我突然好想要一個跟我一起哭的諮商師。這個會跟我一起哭的諮商師,他流眼淚不是因為同情我,也不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他的淚水是一種象徵,象徵即使在最絕望的谷底、最受傷的黑暗,他都願意與我同在,他不是那個在高處邀請我爬起來的人、他不是那個不斷強調我有問題而他有能力的人。他的淚水很安靜,不會喧賓奪主,他溫柔地指引我出口的方向、帶著耐心扶持我、帶著信心鼓勵我,直到我能夠站好、走好。

我在學習諮商之前,從來沒有被別人溫柔且尊重地對待過我內心的傷口,不是因為別人不好,而是因為我總是把這些痛苦隱藏起來,我不認為別人會在乎、會關心,所以把它們鎖在心裡最深沉的角落。開始做諮商之後,我常有忍不住與當事人一同流淚的經驗,我萬萬沒有想到,往往就在這些片刻,我更加確認自己為什麼要成為心理師。

當我用極度有限的認知與情感,貼近、理解、陪伴這些受苦卻非常勇敢的心靈,我同時也在靠近自己內在的不堪;我雖不必然擁有和當事人完全相同的生命經歷,我仍多少體驗過類似的掙扎和感受。換句話說,看起來是我在聆聽當事人的故事,可是我的眼淚與同感、面對和思考,不但撫慰了對方,也幫助了我。我在當事人的身上,見證生命的殘忍與祝福、不堪與可能,我看到他們願意與困境拼搏的努力、他們即使苟延殘喘但沒有被打倒的韌性,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示範著「心是肥沃的田,用淚水灌溉,終將開出美麗的花朵」……這一切都鼓勵著我更真實地面對自己,我覺得自己從當事人身上得到的提醒和啟發,遠遠大於我所付出的

帶著「願意在每一次諮商對話中學習、在每一份諮商關係中盡力」的決心,我由衷希望在我的諮商室裡,每個人都能安心地、自在地呈現他最真實的世界不論是恐懼、哀傷、憤怒、甚至是被他人稱之為「妄想」的內容,我想陪著當事人直到他可以享受、悠遊在自己的內在莊園中,扮演稱職、自信的主人。當我功成身退,我閉著眼睛坐在屬於我的內在莊園,我可以感覺陽光溫暖地照著,風也輕輕地吹拂,與當事人共同經歷的奇妙探險,同樣豐富了我的內在世界

1:積木譬喻的靈感來自電玩遊戲《MINECRAFTa game about placing blocks to build anything you can imagine》,裡面的世界全部都是用一個一個方塊打造出來的,每個玩家可以在自己的領土上,蓋出獨特造型的建築物或景觀。

2AXN頻道播放的美國熱門影集,內容都是拼湊犯罪現場的線索,藉此找出加害者並將他們繩之以法。

 

台長: 邱瓊慧
人氣(391)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種子心靈出版書籍 |
此分類下一篇: 封面與書籍資料
此分類上一篇:內容試閱2

李麗溫
恭喜恭喜
真是歡喜.....
很高興....
2012-12-18 13:30:13
吳婉嘉
開心之至...
2012-12-18 15:42:11
Joan to 麗溫
大家都像是辦喜事一樣地恭喜我
讓我覺得好窩心好感動
如果我有能力面對這麼多的困難
一定是因為我感受到大家濃濃的愛啊

謝謝妳
2012-12-18 21:43:54
Joan to 婉嘉
謝謝妳給我好多肯定
能在輔導的路上認識大家
跟大家結緣
實在是我的福氣啊
2012-12-18 21:45:24
Susan
每個人因著不同的理由將自己困在不同的繭裏,如何憑藉勇氣與智慧解脫,是人生必修的功課;終於撐到了這一步,辛苦啦!
2012-12-19 16:08: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