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6 23:07:49| 人氣4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內容試閱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終為始:提供另一種選擇

邱瓊慧

細說從頭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這本書有什麼特色?」這一切要從讀書會的邀約說起……

結束在社區心理諮商中心專職七年的工作,我選擇成為行動心理師,且因這樣的轉變,我得以接觸和參與多元場域的助人工作。提供諮商服務,不再只是優雅地等待自費前來的當事人,面對許多非自願的、社經地位相對弱勢、對諮商不太瞭解的服務對象,反而成為我主要的工作。這些經驗擴展了我的視野,也映照出我在面對這類型當事人的捉襟見肘,迫使我需要吸收更多的養分及開發更多的潛能。除此之外,這些當事人使用的諮商服務,往往仰賴社會資源的補助,因此幾乎都有次數的限制,要在規定的次數——三次至二十次,達到預定的諮商目標,對我來說也是嶄新的挑戰。

這樣工作了半年多,我強烈感受到行動心理師的孤單,我想念在機構專職時,固定的團體討論所帶來的充電,以及隨時可以找同事諮詢的安全感,於是在一些朋友的鼓勵下,我決定用我熟悉也喜愛的讀書會形式,召募願意一起看書和討論的夥伴。那時候選擇閱讀的書籍包括賀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所寫的《合作取向治療》,以及金恩•康姆斯(GeneCombs)與吉兒•佛瑞德門(Jill Freedman)合著的《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兩本書都由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讀書會的設計(註1共有十次,採隔週進行,每次都有設定的主題及事先擬定好的討論題綱,除了分享討論外,也加入示範或演練的活動。

召募讀書會的同時,我拋出共同構思和執行寫書任務的邀請。想寫書的動機很簡單,想藉由書寫強迫自己檢視和整理從事助人工作的心得感想,且因為對自己的惰性有深刻認識,知道需要透過夥伴的協助和督促才能完成夢想,因此我很積極邀請大家參與。讀書會結束後,有六名夥伴加入這個計畫。

決定要一起寫書,可是要寫什麼內容?

第一次的籌備會,我邀請夥伴腦力激盪這本書的內容要有哪些,接著統整大家的看法,希望藉此形成本書的主要章節架構。我的做法反映出我的邏輯,我認為書寫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過程,因此很看重作者內心深處想敘說的內容。有趣的是,其他夥伴不是這樣想「寫書」這件事,他們問了許多很重要、但我沒想過的問題,例如:「你這本書要寫給誰看?你想跟誰對話?這本書想達成什麼目的?這本書和其他書有什麼不同?」每個問題都問得我啞口無言,但也幫助我更釐清自己的初衷。

提供另一種選擇

從事助人工作多年,除了提供諮商服務,我也有諮商督導的角色,看著許多諮商新手懷抱熱誠投入這個領域,積極擁抱和汲取各種諮商取向的專業養分,不管是參加工作坊或是閱讀專業書籍,像海綿般渴求吸收所有「前輩」或「大師」的觀點,希望將之轉化為個人的內功和招式……我看到過去的自己。

我想到自己坐在碩班教室,看著教授諮商理論的老師,三兩句話就能觸動當事人的神技,心裡有股「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感歎和惶恐,我好奇也懷疑,自己能否在將來擁有那樣的魔力?如果那時有人告訴我,所有大師也都曾經是諮商新手,所有前輩也都跌跌撞撞、犯了許多錯誤才走到今天,我想那會給我一些被安慰和踏實的感受,然後相信假以時日的努力,或許我也可以有那樣好的影響力。

回到寫這本書的目的:一方面,我對敘事治療和後現代取向諮商充滿熱愛,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讓更多人瞭解它們,藉此提供助人取向的另一種選擇;另方面,這本書的撰寫內容,也在提供另一種學習諮商專業的選擇。讀者看到的,不再只是精準且正確的處遇模式,以及令人驚豔的成功案例,相反的,這是一本充滿人味的書,裡面有許多助人者誠實的內在對話與掙扎,以及助人者透過什麼方式幫助自己走出瓶頸。

我想要對話的對象,是那些對心理諮商好奇、想把諮商學好,但在理論和專業的學習之路,也渴望跟自己靠近的人;我想要呈現的特色,是我們看重思辨的歷程更勝於結論,讀者會看見我們面對每個選擇時的考量,以及不同選擇之後所帶來的影響。

相較於行動心理師單槍匹馬闖天下的工作模式,以及諮商新手拜師學藝,成為門徒追隨單一觀點的養成訓練,這本書的書寫歷程也在示範另一種選擇——這是由團隊共同完成的書(註2,且團隊成員的組成是多元的(註3、成員間的對話是平等的,我們勇於挑戰彼此、也樂於向對方學習。換句話說,我們相信多元背景的助人者,「可以」也「需要」和彼此對話,正如同我們願意學習和不同背景及文化的當事人合作,透過允許自己和不同的人交流,我們對於自我和諮商專業,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和反省。

 

關於本書

這本書的書寫歷經一年多的時間,依循成為一個助人者的軌跡,我們先交代自己和後現代諮商取向的相遇,接著敘說自我對於擔任助人者的定位,接著將視角擴大,檢視諮商關係的發展脈絡,存有哪些倫理的考量與作為,最後則分享如何擴展諮商空間和增加專業養分,以提升當事人與助人者的能動性、不再被問題卡住的努力。本書所有提及與當事人有關的故事與互動,除了人名以化名呈現,其相關背景也以模糊或修改的方式帶過,以保護當事人的隱私。

我們努力讓這本書的誕生過程,符合後現代的精神——鼓勵自我批判,以及揚棄絕對真理,但勇於提供各自觀點成為多重現實(註4的一部分;我們帶著極大的誠意與用心寫這本書,這個過程已然豐盛所有參與的人,我們也期待它可以跟讀者產生對話,因此我們歡迎您給予我們進一步的迴響和挑戰(註5

1這個讀書會歷時四個月,每次的討論都錄音並謄寫成逐字稿供參與的成員留存,那是很豐盛和滋養的一段旅程。我忍不住想,如果有人也想要比照這樣的方式,創造屬於自己專業支持的網絡,我非常樂意貢獻自己曾有的經驗,因此我將修正過的計畫書和討論題綱放進書裡,有興趣瞭解或施行的夥伴可參考〈附錄一〉與〈附錄二〉。

2決定整本書的架構之後,每位成員根據自己的狀況分享想寫的內容,接著訂定完成書寫的時間,並將完成的稿件寄給所有寫書的夥伴,然後再約定一個時間共同討論大家所寫的內容;透過澄清和提問,幫助作者把自己的故事和觀點說得更清楚,也在討論中激盪對於相關主題更深刻的看法。

3寫書的團隊原本有六名夥伴加上我(召集人)共七個人,成員的背景包含四位五年以上資歷的諮商心理師、一位留學歸國準備考心理師證照的工作者、一位義務張老師和一位長期耕耘非主流體系的草根助人者,七個人幾乎全程參與所有的寫書會議。不過,最後因為文章內容的完整度以及其他考量,有三位夥伴決定退出寫書的行列,故本書只呈現四位諮商心理師的文章;雖然如此,大部分的文章都在寫書會議中被充分討論,而有不同程度的修正。

4多重現實的觀點與後現代主義的思想有關,當我們不再認為有絕對真理,意味著我們對於事件與情境的觀察、描述和理解,也不會是絕對的真相,而只是故事的眾多版本之一;換句話說,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點來敘說同一個經驗,其故事的內涵和焦點極可能是不同的。最簡單的例子,當情侶大吵一架,雖然他們經驗了同一個歷程,但卻會因為各自的立場和觀點,而對這個經驗有不同的知覺和描述重點,這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說誰對誰錯,只能說他們各自描述了多重現實中,他們較為偏好的故事版本。

5讀者可將您的意見與回饋寄到101seedmind@gmail.com信箱,我們會有專人回應您的信件。

台長: 邱瓊慧
人氣(4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種子心靈出版書籍 |
此分類下一篇:內容試閱2
此分類上一篇:書籍《另一種選擇:後現代取向諮商的本土實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