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26 08:00:00| 人氣7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奇葩28---入佛知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國七十年,印順導師出版自傳《平凡的一生》,書中自述:「對佛法的真義來,我不是順應的,是自發的去尋求、去了解、去發見、去貫通,化為自己不可分的部分。我在這方面的主動性,也許比那些權力烜赫者的努力,並不遜色。但我這裡,沒有權力的爭奪,沒有貪染,也沒有瞋恨,而有的只是法喜無量。隨自己夙所可能的,盡著所能盡的努力。」導師的這幾句話,深深鼓勵了蓮懺求法的決心。

蓮懺禁足的地方「菩提院」,是在一棟三層樓公寓裡的一個小道場,往來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信徒,裡面也沒有很多書,不過有一套佛教的《大藏經》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書籍。可是光是那套《大藏經》,就讓蓮懺興奮得不得了了,經書裡可是含藏了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傳法的精髓,以及代祖師大德的智慧結晶。

讀經的方式其實有好幾種,一種是攝心,就是要專注,不斷的唸,不管功德與否,也不存在特別的意念。第二種是讀式的,讀懂文章內容,追求認知上的理解及心性上的體會。讀經攝心是方法的應用,讀經典是理論的學習,兩者對於進德修業皆有益處。

菩提院裡沒有人規定蓮懺要怎麼讀書,蓮懺深入智慧大海,東瞧西看,要看哪一部就看哪一部,想看華嚴就看華嚴,想看方等就看方等,或者是看律部、看論部,好不自由!但話回來,想要以人類有限的文字試圖捕捉深廣的佛法智慧談何容易?即使蓮懺有讀國學的基礎,讀文言文並不吃力,但是許多經典一翻開完全沒有標點符號,個字都認得,看了半天還是很難理解經典在講什麼。像「知見立知,即無明本」這八個字來講,句讀在不同的地方,「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意思完全不一樣。更何況佛經除了「世俗諦」的解釋,還有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勝義諦」的深意。一些名詞上可以搞懂,實際上的心地工夫,或者實踐工夫就缺了。

入佛知見,談何容易。

記得蓮懺第一次讀《楞嚴經》的時候,前段讀來非常精彩,敘述阿難如何遇到摩登伽女,摩登伽女如何用咒術迷惑阿難,佛陀如何請文殊菩薩用楞嚴咒救出受迷的阿難,再以「七處心」來破除阿難的迷執。蓮懺大概能理解文字上這「七處心」的意思,可是要進入這「心」的境界就覺得很有難度了。直到有一次,她聽到一位法師講阿難尊者跟摩登伽女的故事,講得很精彩很吸引人,蓮懺這才體會到文字背後的深意。於是,她再度打開《楞嚴經》,這次不是讀誦,而是慢慢讀,去細細體會其經義。蓮懺驚喜發現,經文宛如一陣清風,吹散了掩蔽心徑的迷霧。

佛陀問阿難:「你為什麼要出家?」阿難回答:「因為看到佛陀的相好莊嚴。」相好是用心看,問題心是在外面還是在裡面,光在外、還是在,七處心,心在哪裡?蓮懺這才明白,原來讀《楞嚴經》不是只有單純的誦拜,拜可以懺悔業障,誦有助於專注、攝心攝心才能修行心一專注,比較容易生智慧。譬如突然忘記東西放在哪裡,只要將心沈靜下來,就可以追到源頭看個究竟。難怪師父常:「要修行,就要多拜八十八佛。」為的就是要懺除業障。業障不除,就容易生障礙,業清了,就能專注,越來越培養善良,有慚愧心、有感恩心,路自然就會比較好走。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如果不深入經藏,就不能智慧如海。所以蓮懺讀經全部看,懂不懂都看,甚至不懂的,還是硬把它讀下去。雖然會比較吃力,但後來發現先學了比較困難的之後,再讀回去,來回印證,便懂了

蓮懺也不強求,因為每次打開一本書,彷彿與佛陀面對面坐著聊天,即使有些佛法實在太過奧妙他還理解不來,但光是與佛同在的感覺就興奮的了。若書中內容實在看得一頭霧水,就跳過嘛,沒有人規定她要按照那個順序讀經,反正有那麼多經書可以看。後來,她發現許多原本看不懂的經文,在不同書上似乎闡述著同一個概念,譬如觀世音菩薩,散見於很多經典都有,因為佛陀一次法的時間、地點都不一樣,有一些是可以互通的,「經」、「疏」、「論」,彼此間也有相互關連,祖師大德們坐在蓮懺的腦袋裡討論經文,蓮懺不時有心領神會的驚喜。

台長: 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人氣(7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奇葩 |
此分類下一篇:奇葩29---男女有別乎?
此分類上一篇:奇葩27---漫遊書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