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09 22:07:01| 人氣6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干凅現代心~真的不知因果嗎?~宇宙心系列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快樂是一種感受良好時的情緒反應,一種能表現出愉悅與幸福心理狀態的情緒。而且常見的成因包括感到健康、安全、愛情和性快感等等等。快樂最常見的表達方式就是笑。通常我們認為達到快樂,是需要工作和愛。

知足的人常常都比較快樂,因為要求都不高,所以很容易滿足,因而達到快樂。但是別因為快樂而故意找借口把自己弄得無所事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這樣卻是消極的做法。最完美的做法,就是在盡興之餘,也不要得意忘形,盡量控制自己的思緒。

憤怒(anger)指不滿或敵意所引起的強烈情緒反應。憤怒時,自律神經系統會產生作用,進而引發生理反應,並且使人表現出特有的面部表情與身體姿勢,往往會做出一些發泄的行為,而嚴重者更會失去理智。 憤怒可能引發耳朵產生幻覺,如幻聽、視幻覺,醫學上也寫有內分泌失調等等。也可能有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對機械、交通工具應特別小心操作。

恐懼(英文:Fear)是指人或動物面對現實的或想像中的危險、自己厭惡的事物等產生的處於驚慌與緊急的狀態,伴隨恐懼而來的是心率改變、血壓升高、盜汗、顫抖等生理上的應急反應,有時甚至發生心臟驟停、休克等更強烈的生理反應。一個突然的、強烈的恐懼可能導致猝死。

一般人對特定的環境或事物會產生恐懼心理,例如黑暗、高處(高樓、飛機)、水中央(船上)、火等產生自然的恐懼反應,面對陌生的少見的事物害怕被傷害(被咬)。這些恐懼源於人類在原始社會在野外生活的狀態,是人類適應大自然的本能反應。

一般而言,恐懼是面對危險時為了生存而進行防禦或逃跑的本能行為,通常是對突然的響動、突然出現的陌生人、有毒動物、大型食肉動物等特定刺激的反應。許多動物都能表現出恐懼,在人類而言常常與個體性格有關,例如大部分人和黑猩猩看見毒蛇會感到恐懼而看見蟑螂不會感到恐懼,但少數人會對蟑螂表現出強烈的恐懼。

生命受到威脅引起的恐懼稱為恐怖。黑暗中的墓穴、流血的屍體、手持兇器的歹徒等與死亡有關的事物能夠導致恐怖。

1920年進行的「小艾伯特實驗」 (en:Little Albert experiment)證實了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讓人類嬰兒對其本來不懼怕的物體產生恐懼感,類似的研究也證實了可以讓人對動物、高層建築、花、雲等事物產生恐懼感。在實驗對象感到恐懼時,觀察到大腦邊緣的活動加強。這些研究為「恐懼來自對事物的認識方式」提供了依據。但是許多使人類感到恐怖的因素目前還沒有因社會的進步、價值觀的發展而改變,例如從古至今人類對瘟疫的恐怖:中世紀的鼠疫、近代的天花、近現代的流行性感冒。

有一種觀點認為,突然的響聲、可怕的場面等容易引起心率改變,心動過速會引起似乎被追趕的心悸感(例如中醫有「心動過速者,惕惕然如人將捕之」之說),心動過慢或早搏則會引起心懸空、心下沉等心悸感。一般的人在白天清醒時心動過速、過慢通常只引起兩種不同的心悸感,很少會引起恐懼感;而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心功能不正常的人、心臟病患者或在睡眠中的人發生心動過速、過慢就會引起恐懼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惡夢。

人在感到恐懼後的正常反應是:腎上腺素大量釋放,機體進入應急狀態,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加深加快;肌肉(尤其是下肢肌肉)供血量增大,以供逃跑或抵抗;瞳孔擴大、眼睛大張,以接收更多光線;大腦釋放多巴胺類物質,精神高度集中,以供迅速判斷形勢。

人類及類人猿等動物感到恐懼時常會發出尖叫聲。對動物的觀察表明,群居動物的某一個體看到天敵而發出尖叫後,其同類能根據尖叫的示警迅速逃跑。

在心理學中,恐懼與焦慮及敵視被譽為心理學的重要元素,亦是神經症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恐懼與焦慮都是對危險的情感反映,並都伴隨著生理上的感覺,但兩者雖然接近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DSM-IV-TR定義了兩類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和特殊恐懼症。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是個人對可被他人觀察到的公眾場合感到的持久而非理性的恐懼。 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是個人於對若干特殊類型的物體或情境感到恐懼。

近代以來,致力於使讀者、觀眾感到恐懼的恐怖小說、恐怖電影、恐怖漫畫、驚悚遊戲等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許多人樂於欣賞恐怖題材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與ACG作品。心理學一般認為這滿足了人們在平凡安定的生活中尋求刺激的需要。也有觀點認為這和感到恐懼時釋放的多巴胺能產生興奮有關。亦有人以驚嚇他人、觀看他人恐懼的模樣為樂。

恐慌是一種強烈的突然性的感覺。恐慌的出現會支配人的正常思維和邏輯,取而代之的是焦慮感和本能的戰鬥或逃跑的行動。恐慌很可能在大型團體聚會或人群中出現,從而造成大規模恐慌。

許多廣為人知的大規模恐慌案件都是在大規模公共活動時發生的,各國政府也在為防止由恐慌所引起的各種事件例如踩踏事故。在麥加,平均每年會有250名朝聖者因踩踏事件而死亡。麥加當局也因此加裝了保護設施。在1989年4月15日,在英格蘭謝菲爾德的希斯堡球場發生了令人震驚的希斯堡慘劇,共造成96人死亡。這起慘劇使得球場入口和座位排序在1980年代末開始調整或更新。

金融危機 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常常隨之而來的信用緊縮,是一種貨幣需求快速增長大於貨幣供給的狀況。在幾十年前金融危機基本上等同於擠提,現在則多以貨幣危機形式出現。股市暴跌有時也是一種金融危機。很多學者提出很多理論來論證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但目前還沒有取得共識。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國家破產, 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泰國的金融危機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衝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東南亞的金融市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經濟,而且各國的貨幣不統一,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的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創造了助動力。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衝擊,貨幣危機又成了金融危機的附屬。

世界觀意思是「著眼世界之上」。這是德國知識論中所使用的語言,指的是一個「廣泛世界的觀念」。它指涉的是一種人類知覺的基礎架構。透過它,個體可以理解這個世界並且與它互動。

世界觀是認知哲學和generative science中的重要概念。這個詞表達的是人所擁有的廣泛世界的認知,而這源於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獨特經驗,或者更狹義地說,是民族經過長久時間以來對於世界的詮釋。人的語言即反映了他們的世界觀,這個意義由一些語言學的層次上展開,語句上的結構、無法翻譯的內涵和它的外延。

一個以世界觀繪成的世界地圖將會跨越政治領域的障礙,因為世界觀除了是人類政治活動的產物之外,同時也是共同人類經驗、地理區域、自然氣候條件、可用的經濟資源、社會文化系統和語言系族的產物。人口遺傳學者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便指出了人類基於血緣和語言而開展出來的共同文明進化的理論。

一個世界觀的地圖將會更加接近世界的語族地圖。

世界觀可以一個穩定(或說大多相同)和整體性的知覺來描述一個存在(existence),並且提供一個生產、維護和應用知識的框架。

班哲明·沃夫的薩丕爾-沃夫假說指出了語言的句法語義結構乃是人們世界觀最重要的基礎,這透過對於對世界的因果關係知覺的組織化、以及語言對於事物的分類來達成。由於語言的分類乃是世界觀與因果關係的表現,它便同樣影響能社會知覺,隨後造成在語言與知覺兩者之間,不斷互動的過程。

這個理論(或說假說)在1940年代廣泛受到歡迎,但是十年後便不再流行,直到1990年代有了新的研究,荷蘭的馬克士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史蒂芬·列文森和他的團隊找到新的資料支持所謂的「語言相對論」。另外史丹佛大學的Lera Boroditsky也使得這個理論受到某些重視。

「整合世界觀的建構」開始於各種不同世界觀提供給我們的知識碎片:不同的科學原則、任何系統性的知識。它由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文化給予的不同觀點進行整合。這便是Center Leo Apostel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的研究主題。

自然語言如為對世界知覺的體現,那麼民族的文學便能揭露民族對於世界知覺的整體特徵。因此民間史詩中的限度和共通性便會成為一個世界觀的限度和共通性。

史詩常為跨越政治和世代障礙的人們所共享著,例如條頓民族和斯堪的納維亞民族的「尼伯龍根之歌」、南印度民族的「Silappadhikaram」故事、美索不達米亞、蘇美人和居住在肥沃月灣民族的「基加美修」史詩,以及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非洲民族的「孫迪亞塔」故事。

此一名詞指稱對於世界作為人類實作以及人類存有的中介性,即一個綜合意見的集合。世界觀作為框架影響人類的知覺和經驗,以及社會的許多層次:知識、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科學和道德。

舉例來說,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的世界觀有各式各樣的面貌,它可能是單向的,或循環的,或是螺旋性的。這樣一個認知結構便反映了對於世界的不同系統性理解,在中文中,我們指稱這樣的世界觀為「世界史觀」。一個單向的世界史觀會是一種一神教的觀點,認為世界歷史只有一種方向,世界有究極的初始狀態,並且將會在某個時間點結束,如同基督教所說「我是開始亦是終結」,回教亦有相同觀點。而循環史觀則認為世界的狀態是系統性而不斷循環的,如同四季不斷更迭,例如祆教、波斯拜日教和印度教。

對於因果關係的世界觀理解不只影響宗教傳統,還有人類思想的其他層面,例如歷史的目的、政治和經濟理論、還有許多其他系統性思想:民主、獨裁、無政府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有了線型史觀和非線型史觀的不同理解,便會產生在科學思考上各具特徵的抽象機構。舉例來說,對於世俗普遍行動和事件的不同理解,便會產生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種種對立。自由意志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簡單的法則,他們總是維持穩定不變,在科學上它們稱作經驗主義;相反地,決定論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由動態的系統組成,在科學方法上稱作理性主義。

某些形式的哲學自然主義和唯物論反對實體會因為本身的限度而無法從事自然科學的命題,他們認為科學方法是最可信賴、建立模型以理解世界的最佳方法。

台長: 幻羽
人氣(605)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