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台可能又再度面臨塞車瓶頸,好幾次想要在《意識型態咖啡》裡罵人都沒辦法,結果忍過去就又忘了要說些什麼。
其實我也覺得很納悶,怎麼妳突然要關掉那邊。當然,也不免以為是不是因為遇到我這種無賴,寫信什麼不好寫,對教育這麼多偏見,還寫得這麼臭長。
納悶歸納悶,我極少主動關切他人的隱私,所以也正猶豫該不該關心一下。再說,我很擔心是因為我的無心造成的。
我可能多慮了。
妳該不會把那篇萬言書貼了出去吧。我雖然也無所謂發生什麼事,但是這種東西喔,如果只是挑起別人的排斥和憤怒,而無論誤解與否,都沒有來回討論的餘地,那麼其實還是最好避免。
當然,這是我的偏見之一。
昨晚讀Steven Landsburg教授的一篇短文,講到他曾經拒絕一名學生的申請。那個學生在提出申請的文中說,靠著熱忱和關懷,那麼往往可以將對手納入己方。Landsburg拒絕他的理由是,學術的目的並非說服對手,不論經濟學還是其他學科,這位學生的態度恰好是完全的錯誤。Landsburg說,對個人來說,最大的獲益應該是來自於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從別人的意見裡,發現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自己原先的想法。他認為,只是妄想以自己的意見駁倒別人或是把對手吸納,那麼就沒有繼續成長的可能。
這些年來,雖然很不幸地碰到讓我接受對方意見的機會不多。但是我自己一直可以明顯感覺,對很多事情的判斷,昨天的我經常被今天的我進行大幅修正,透過一些閱讀、思考,當然,一些朋友的討論或是提供的材料。
這就是我常說的,我從來不堅持我的看法是對的。因為事實上,我經常證明我自己的錯誤,找到新的見解。而我找得到自己的錯誤,當然別人也能找得到。如此,我如何能堅持自己的正確?而且,一旦我如此鹵莽,那麼我又有什麼機會從和別人的討論中,發現自己的錯誤?
因此,如果妳真地有人對我的看法有任何不同的見解,其實不妨提出來。在我認錯之前,我會捍衛我的看法,但是永遠對事不對人。但是我的動機絕非消滅對方,反而是希望有機會擴大自己的認識。
不過,我也不覺得那篇冗長的胡謅有什麼兇悍的地方,好像也不值得討論。當然,妳的新聞台不須殺氣騰騰也是對的。老實說,我也相當懶,並非永遠“不厭其煩”。
文章定位:
人氣(4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