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7-17 20:47:46| 人氣1,8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對“薩德”反導系統~略解一二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2-01/656/20160201004739.jpg

薩德反導系統(THAAD)是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為戰區導彈防禦(TMD)計畫重點開發研製的第一個專門的地基系統。其主要目的是:1、用“直接碰撞殺傷動能攔截彈”技術防禦中遠端戰區彈道導彈,旨在保衛大的區域免遭射程在3500千米以下導彈的攻擊;2、作為陸軍雙層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高層防禦系統,既可以在大氣層內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以在大氣層外100千米以上的高度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2016年7月8日美韓軍方發表聯合聲明宣稱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終端高空防禦飛彈(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Defense,THAAD,薩德),前身是戰區高空防禦飛彈(Theater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是美國陸軍研發的一款攔截短程、中程和遠程彈道飛彈的最終防禦系統,屬於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署的一環,旨在攔截飛毛腿飛彈和同類的戰術彈道飛彈。

戰區高空防禦飛彈的概念於1987年提出,於1990年初由美國陸軍正式提出,美國海軍也有類似的海基神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後同歸屬於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署,期望發展一種新的專用攔截用飛彈,防禦覆蓋面更廣大,命中率更高,並能夠攔截平流層上的飛彈。THAAD計畫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作為主要承包商,主要分包商包括雷神公司,波音公司,Aerojet公司,Rocketdyne,霍尼韋爾公司,BAE系統公司,奧什科甚防禦,MiltonCAT和Oliver Capital Consortium。

THAAD最終達到了比海基標準三型飛彈還大的攔截能力,強化了國家飛彈防禦系統和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的功能,本系統採用推力偏向彈頭以秒速2,500m飛向目標予以擊毀,並有紅外線追熱裝置修正最後航向,以發射車一組10枚方式佈署。搜索追蹤系統則也是車載的AN/TPY-2雷達組,可以偵測立體1,000km範圍內的來襲飛彈。

在國際軍事界認為薩德系統與之前愛國者等低空飛彈攔截裝置一樣,是政治效果高於實戰效果的產物,表明一國與美國在軍事上靠近的姿態,成為外交籌碼加以談判,實質較有影響力的不是薩德攔截彈的能力而是其附屬的雷達對外國監控能力,能帶來一種戰略不適感。但政治風險方面則是若與部署國不相關的另兩國發生戰爭,而美軍使用薩德介入戰爭,有可能使部署國捲入與己無關的戰火。

儘管對韓國而言,只是普通防衛朝鮮導彈的裝備,但該國國防部長韓民求2016年7月12日在國會提問時依舊對國際政治滅火,表明薩德在軍事上只是一支「防空炮兵連」是中俄兩國對此過於擴大解讀造成外交摩擦。事實上軍事界的看法認為真正高強度大型戰爭中薩德連隊沒有生存能力,因為必定是第一波打擊對象,其對於無誘餌無幹擾的老式中程彈道飛彈在特定情況下有攔截能力,但也限於少量,對於密集落彈飽和攻擊沒有防禦力,對多樣化的複合攻擊例如結合巡弋飛彈、艦隊火力、潛射武器、長程火砲甚至特種部隊進攻營區等複雜戰爭情況下不難被消滅。同時在別國前沿部署有雷達監控深入別國境內能力,但同時自己也在面臨對方同等佈署的雷達監控下。

北朝鮮大浦洞2號飛彈試射後,日本引進一組THAAD在青森縣的航空自衛隊車力分屯基地進行實驗佈署。2016年7月8日,美韓雙方代表召開記者會,宣佈會在韓國部署THAAD系統。中國外交部對此決定表示強烈不滿。薩德反導系統全名為“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是陸基高空遠端反導系統,攔截高度超出大氣層,達到了150千米。

THAAD計畫由國防部彈道導彈防禦局管理,陸軍防空與導彈防禦計畫執行辦公室和陸軍THAAD專案辦公室執行。主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馬丁導彈與空間公司,利頓公司負責研製BM/C3I系統。按照美國國防部保守的估算,研製、採購、部署和使用兩個營的THAAD系統,其全壽命費用高達185億美元。

薩德”作為美國新導彈防禦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攔截彈、車載式發射架、地面雷達及戰鬥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BM/C31)等組成。其攔截彈長6.17米,最大彈徑0.37米,起飛重量900千克,最大速度可達2500米 /秒,採用直接撞擊方式摧毀目標,主要攔截射程3500千米的彈道導彈,最大攔截高度和攔截距離分別為150千米和300千米,防禦半徑200千米左右。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雷根政府對源於60年代的“確保相互摧毀”戰略全面審議後發現,美國在核武器方面已經很難對蘇聯佔據優勢。為此,雷根在1983年3月23日的電視講話中提出了著名的“戰略防禦倡議”,俗稱星球大戰計畫, 企圖利用太空技術優勢抗衡蘇聯逐步取得的核武器優勢。

計畫中提出的地基導彈攔截武器主要是“外大氣層攔截彈系統”(ERIS)和“大氣層內高空防禦攔彈” (HEDI),兩種系統高低搭配,形成了現在所說的“分層攔截”。其中ERIS射程900千米,攔截高度270千米,其彈頭使用了“動能殺傷飛行 器” (KKV):HEDI射程80千米,攔截高度為60千米,其彈頭使用的是常規炸藥破片殺傷技術。這兩種導彈雖然發展並不順利,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技術成就。 

ERIS在1991年1月終於成功攔截了“民兵”1靶彈,HEDI也在1992年8月完成前期驗證試驗,準備實際攔截測試。但1991年蘇聯解體,使美國失去了昔日的敵人,“星球大戰”計畫也草草收場。1991年,老布希政 府開始重點發展“防禦有限打擊的全球保護系統”。該系統主要由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全球導彈防禦系統三部分組成。於是軍方將ERIS和 HEDI合併,制訂了“大氣層內外攔截彈”(E21)方案。該方案使用了ERIS的 KKV和HEDI的火箭助推器,最終演化為“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 (THAAD)。

實際上,讓美國人把ERIS和HEDI合併到一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戰爭中,愛國者導彈雖大出風頭,但也讓美國人看到了低層防禦的不足,於是“愛國者”這樣的低空攔截系統成為發展重點,而高空防禦當時似乎並不十分迫切。 1992年9月起,美 國陸軍戰略防禦司令部正式啟動了合併後的高空防禦計畫“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薩德”。該系統將ERIS最高攔截高度270千米降到150千米,而 將HEDI的最高攔截高度從60千米降低到了40千米。這覆蓋了絕大部分大氣層高度,並超出大氣層50千米,可謂“高也成,低也就”。在“薩德”計畫啟動 後的四年裏,洛馬公司設計生產了20枚THAAD攔截彈、2套機動作戰管理中心和2輛機動發射車。

克林頓就任美國總統後,于1993年5月正式宣佈停止“星球大戰”,將其更名為“彈道導彈防禦計畫”,也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NMD和 TMD。其中TMD主要對付射程在3500千米以內的導彈,主要包括低層反導系統——“愛國者”、MEADS和“海軍區域防禦系統”(已於2000年12 月14日取消),以及高層反導系統——“薩德”和美以合作的“箭”式系統、海軍全戰區防禦系統(NTW)。其中“愛國者”和“薩德”構成了美陸軍的高低搭配防禦體系。

1994年,洛克希德公司完成了“薩德”地面測試,開始飛行試驗。該項目原計劃進行14次飛行試驗, 1995年進行了4次,1996年進行了2次。試驗 進行得一直不順利,特別是在進入工程研製前的1998年和1999年的第8、9次試驗,也是第5、6次實際攔截試驗接連失敗,引起了美國國會的關注,甚至 提出處罰洛馬公司2000萬美元,這使“薩德”計畫面臨中止的危險。但美國國防部堅持進行第7次攔截試驗。在1999年6月進行的第7次攔截試驗中,“薩 德”首次以碰撞殺傷方式擊中靶彈,隨後在8月的第8次攔截試驗中,“薩德”在100千米高空再次擊毀靶彈。但有人認為成功屬於偶然或因試驗條件被放寬。這兩次成功雖然阻擋了“薩德”被中止的厄運,但人們對其可行性還是提出了質疑。為此,洛馬公司對研製和試驗計畫進行了全面調整,並暫停了飛行測試,一停就是四年,這使得為“薩德”研製的地基x波段雷達不得不參加“愛國者”導彈的試驗,以檢驗其性能。“薩德” 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的時期,正是美國導彈防禦計畫大張旗鼓推進的階段,因此今天許多人對“薩德”已經不太瞭解了。

小布希上 台後,朝鮮、伊朗等國的彈道導彈發展迅猛,射程1500千米的導彈逐步出現,“愛國者”等低層導彈防禦系統已經不能滿足保護美國盟國和海外駐軍的要求。於 是,“標準”3和“薩德”等高空防禦系統再次成為關注的熱點,幾乎停滯的“薩德”計畫再次順利進入了布希政府的“能力階段(BLOCK)”,即每兩年開發技術升級一次。在充足經費保障下,“薩德”試驗計畫在2004年全面恢復。2004年6月,洛馬公司宣佈開始生產用於試驗的“薩德”導彈,試驗也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計畫到2009年結束。

2005年11月,洛馬公司在新墨西哥州白沙靶場成功完成“薩德”導彈飛行試驗,這是其沉寂數年後的首次飛行試驗。為給“薩德”導彈提供更長的飛行距離、建立真實戰術環境,美導彈防禦局在2006年10月將“薩德”試驗設備轉移到太平洋導彈靶場。

2007年1月、4月和10月,美國在夏威夷考艾島成功進行了三次導彈攔截試驗。至此,美國在恢復“薩德”試驗後,除1次由於靶彈故障而導致試驗沒有進行外,其餘全部成功,這使美再次對“薩德”計畫寄 予厚望。按照美軍計畫,“薩德”將在2008年部署,首批編制2個營,共8個連,每連配備150枚攔截彈、9輛發射車、1部雷達、1個戰術作戰中心以及通 信中繼設備等。在未來五年中,美陸軍將採購1422枚“薩德”導彈和80-99個發射架。美國防部官員甚至宣稱,“薩德”系統將與美國地基中段攔截系統結 合,共同保護美國本土免遭襲擊。

2008年5月28日,首批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武器系統正式裝備美國陸軍,首批系統在陸軍第 32防空與導彈防禦司令部第11防空炮兵旅第4防空炮兵團α連部署24枚THAAD攔截彈、3個THAAD發射架、1套THAAD火控系統和1部 THAAD雷達。此外,該連還將部署後勤保障裝備,例如連級保障中心、綜合保障系統,以及必要的武器裝備備件。

THAAD系統是一種可以機動部署、也可由飛機空運的遠端高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系統由THAAD攔截導彈、攔截彈發射車、THAAD雷達和作戰管理/指 揮、控制、通信、情報(BM/C3I)系統等四大部分組成。初始生產的THAAD系統為初始型,具有能夠挫敗所有預期、近期威脅的能力,並能滿足作戰需求文件規定的關鍵性能參數。到2007年實現裝備第一個火力單元。THAAD二型(C2),即在原地點部署的攔截彈數量增加到100枚,可防禦“少量、複 雜”彈頭的系統將在2011年實現。

THAAD攔截導彈是一種高速動能殺傷攔截導彈,由固體火箭推進系統、動能殺傷攔截器(KKV)和級間段等部分組成。THAAD攔截彈全彈長6.170米,起飛重量900千克,最大速度可達2.5千米/秒。

動能殺傷攔截器也即THAAD攔截彈彈頭,用於攔截並摧毀來襲戰區彈道導彈。動能攔截導彈技術,實際上主要是KKV的各項關鍵技術。主要由用來捕獲和跟蹤目標的中波紅外導引頭、用於制導的電子設備,包括電子電腦和採用鐳射陀螺的慣性測量裝置以及用於機動飛行的軌控與姿控推進系統等組成。

導引頭包括一個全反射科斯克光學系統和碲化銦焦平面陣列。KKV的軌控與姿控系統提供姿態、滾動和穩定控制,也提供最後攔截交戰的變軌能力。提供直接碰撞殺傷制導的是幾台簡化指令的電腦,而環形鐳射陀螺的慣性測量裝置用來測量和穩定平臺的運動,並作為尋的頭的測量基準。

THAAD攔截導彈是 一種設計非常先進的動能殺傷攔截導彈。它尺寸小、重量輕;攔截距離遠(可達150-200千米以上),攔截高度高(可達100-150千米),防禦區域大 (可保護直徑為200千米的區域),殺傷能力強,還能實施多次攔截,並可與“愛國者-3”導彈防禦系統組成多層防禦系統,以及具有高度的機動能力等優點。

THAAD發射車是一個自行式的發射平臺。每輛發射車可攜帶8枚THAAD攔截彈。機組人員能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裏給發射車重新裝彈並作好發射準備。待命中的攔截彈能在接到命令後幾秒鐘內發射。THAAD攔截彈發射車可裝在運輸機上運輸,以迅速部署到需要THAAD系統的地區。

http://img1.utuku.china.com/600x0/mili/20160225/42d57123-a189-4fef-a3c9-2a785e99de7d.jpg

THAAD雷達是一種X波段相控陣固態多功能雷達。它的主要任務是:

1)擔負威脅目標的探測與跟蹤,威脅的分類和來襲戰區彈道導彈的落點估計;

2)確定哪些目標是戰區彈道導彈,確定哪些物體是要摧毀的彈頭,引導THAAD攔截彈的飛行,並向飛行中的THAAD攔截彈提供瞄準點修正;

3)攔截後還需執行殺傷評價的任務。THAAD雷達由雷達天線、電子設備車、冷卻設備車、電源車和操作控制車等5大部分組成。

雷達天線主要由天線裝置和前、後移動器裝置2部分組成。電子設備車的車箱為具有核-生-化防護系統及環境控制裝置的密閉保護罩。車內裝有2台VAX7000資料處理機和4台MP2大規模並行信號處理機,以及接收機/激勵器檢測目標發生器、高速記錄儀等設備。

近年來,研究人員在一些關鍵的技術領域取得了進展:非常精確的導引頭測量裝置;處理導引頭資訊的高速信號處理機;體積小、精度高的慣性測量裝置;用於制導計算和飛行路線修正計算的高速資料處理機;控制攔截彈的快速回應控制系統和靈巧的彈體,從而實現了足夠小的“脫靶距離”,使直接碰撞殺傷成為戰場上的現實。 

BM/C3I系統--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情報(BM/C3I)系統是THAAD的“大腦”和“神經中樞”,正是它把THAAD攔截彈、發射車和雷達集成為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它是一個分散式的、重複的、非節點的指揮控制系統,代表了陸軍未來防空系統的主要特徵。它是一個有防護罩的高度機動的車載系統。

BM/C3I的主要功能是:1.負責全面的任務規劃,協調並執行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2.提供話音與資料通信能力,由此可以把地基雷達與發射車分散部署,以提高生存能力和擴大防禦區域;3.與其他防空系統介面,以便實施聯合作戰;4.與天基探測器介面,以便利用其資料擴大防禦區域。

BM/C3I系統由一個戰術作戰站和一個發射車控制站組成。發射車控制站也即通信中繼車。為確保與陸軍和聯合部隊相互配合作戰的能力,BM/C3I系統能夠支援各類通信協定。BM/C3I網路各組成部分之間的主要通信線路是“聯合戰術資訊分發系統”。在這個網路上,探測器與BM/C3I系統各組成部分能夠相互報告跟蹤資料和其他關鍵的戰場資訊,也能向其他防空系統報告跟蹤資料和其他重要的戰場資訊。當BM/C3I系統的任何一部分損壞時,都不會導致不能利用系統的其他部分,這種設計大大增強了系統的生存能力和可利用率。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MediaFile/2016/0226/MAIN201602260948000247213890696.jpg

薩德反導系統 - 性能特點

 “薩德”系統的技術起點高、風險性強,是唯一能在大氣層內 和大氣層外攔截彈道導彈的地基系統,因此其戰技術性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THAAD計畫是美國國防部的“核心”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它有2個重要的特點: 一是它的“碰撞殺傷”能力。由於它採用直接碰撞動能殺傷技術摧毀目標,所以在THAAD攔截彈上沒有彈頭。它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發現目標、判別目標和 利用動能摧毀目標;二是它的“射擊-觀測-再射擊”的交戰能力。由於THAAD攔截彈射程遠、速度高,由於THAAD雷達具有遠端探測能力,這就使 THAAD系統能在很遠的距離攔截目標,保護最大半徑為200千米的區域。而且能立即對攔截作出殺傷評價,如果有必要,再發射第二枚攔截彈。此 外,THAAD系統還可為低層“愛國者”系統提供目標資訊,以便由低層防禦系統實施可能的攔截。

作戰時,當預警衛星或其他天基探測器對 敵方發射導彈發出預警後,THAAD系統首先用地基雷達遠距離搜索目標,一旦捕獲到目標,即對其進行跟蹤,並把目標資料傳送給BM/C3I系統;BM /C3I系統把目標資料裝訂到準備發射的THAAD攔截彈上,並下達發射攔截彈命令。攔截彈發射後,首先按慣性制導飛行,隨後BM/C3I系統指揮地基雷達向攔截彈傳送修正的目標資料,對攔截彈進行中段飛行制導。攔截彈飛行一段時間後,動能殺傷攔截器與助推火箭分離並到達攔截目標的位置,然後,動能殺傷攔截器進行自主尋的飛行,通過直接碰撞攔截並摧毀目標。 

1、射程遠,防護區域大。薩 德”系統射程達到300千米,可以防禦半徑200千米的區域,而 “愛國者”2的反導射程只有15千米,“愛國者”3也僅為30千米,同樣是高空末段防禦 系統的以色列“箭”式系統攔截距離為90千米,防護區域大致只有 “薩德”的1/5。因此“愛國者”被稱為點防禦系統,而“薩德”為面防禦系統,主要用於 保護較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和目標,用來保護美國、盟國軍隊、人口中心及關鍵設施免遭中、短程彈道導彈打擊。這種系統還被以色列和日本等國家看中,數套 “薩德”系統即可將這些國家完全覆蓋,相當於“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2、攔截高度高,可防禦洲際彈道導彈為實現高空攔截。美 科研人員對“薩德”攔截彈進行了獨特的設計。其使用的固體火箭推進系統由一台單級固體助推火箭、一個推力向量控制系統和一個可展開的氣動喇叭瓣機構組成。助推火箭採用了高能的端羥基聚丁二烯(HTPB)推進劑,殼體採用先進的輕型複合材料。助推火箭後端所採用的新式喇叭瓣結構,發射前平直放置,發射後根據彈上電腦的指令,可向外擴張成喇叭形,以增加攔截彈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穩定性。

薩德”的攔截高度達到40~150千米,即大氣層的高層 和外大氣層的低層,這一高度段實際是射程3500千米以內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是 3 500千米以上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末段。因此,它與“地基中段攔截”(GBI)系統配合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末段,形成雙層攔截,也可以與“愛國者”等低層防禦中的“末段攔截系統”配合,攔截中短程導彈的飛行中段,形成雙層攔截,對美國導彈防禦系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採用動能殺傷技術,破壞威力大。薩 德”採用的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KKV的“動能殺傷技術”,這是從“星球大戰”計畫就開始發展的一種新型技術,其破壞機理是“碰撞-殺傷”。這種方式看 似簡單,卻對末制導和空間機動的向量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難度不亞於“子彈打子彈”。此前防空和反導導彈一般都採用高能炸藥破片殺傷方式,依靠成千上萬片碎片破壞目標導彈或彈頭,往往只能實現所謂的“任務破壞”而非“導彈破 壞”,一般不會完全摧毀彈頭,而只是使其偏離原定軌道,彈頭內的爆炸物或生化戰劑仍會散落到地面。而“碰撞一殺傷”可以高速撞擊目標彈頭,從而引爆彈頭或 利用高速撞擊的高熱使生化戰劑失效。“動能殺傷技術”的另一個優點是其戰鬥部很小,甚至可以沒有專門的殺傷部分,只依靠制導或末機動部件的品質就可以達成 “碰撞一殺傷”的效果,這大幅度減少了戰鬥部品質。例如,在“薩德”系統的早期計畫E21中,其動能殺傷飛行器(KKV)的品質就從HEDI的200千克降低到了40千克,而“薩德” 系統的攔截器包括保護罩在內品質也只有40~60千克,而且使導彈增加攔截高度成為可能。

薩德”系統攔 截彈彈頭主要由用於捕獲和跟蹤目標的中波紅外導引頭、用於制導的電子設備(包括電子電腦和採用鐳射陀螺的慣性測量裝置)以及用於機動飛行的軌控與姿控推進系統等組成。整個攔截器(包括保護罩)長2325毫米,底部直徑為370毫米,沒有專門的殺傷部件,而且將如此多而複雜的部件安裝在只有60千克的彈頭 內,其設計難度不難想像,這也是“薩德”遲遲難以面世的原因之一。 

4、具有多次攔截能力,摧毀概率高。當預警衛星或其他天 基探測器發出敵方導彈發射的預警後,首先由地基雷達進行目標搜索,一旦捕獲到目標,即對其進行跟蹤,並將跟蹤資料傳送給BM/C3I系統。BM/C3I系 統將目標資料裝定到準備發射的攔截彈上,並下達發射命令。攔截彈發射後,首先按慣性制導飛行,隨後由BM/C3I系統通過雷達向攔截彈發送目標修正資料, 對攔截彈進行中段飛行制導。攔截彈在飛向目標的過程中,可以接收多次目標修正資料。當攔截彈飛行到攔截位置時,動能殺傷攔截器與助推火箭分離,進行自主尋的飛行,最後通過直接碰撞方式摧毀目標。在整個攔截過程,雷達需要進行連續觀測並把觀測資料提供給BM/C3I系統,以便進行毀傷效果評估。由於“薩德” 可以在較大高度實施攔截,這為系統提供了充足的反應時間和作戰空間實施多次攔截。因此“薩德”系統在方案中設計了“射擊-評估-再射擊”的作戰方式,具有 二次攔截和二次毀傷評定的能力。

5、具有較高機動能力,系統生存性強。薩德”系統具有很高的機動性,不但可以快速運到所需的戰區,而且可以通過公路機動變換陣地,躲避空中打擊,提高系統生存性。“薩德”攔截彈發射車是以美國陸 軍貨盤式裝彈系統和M1075卡車為基礎設計的自行式機動發射平臺,每輛發射車可以攜帶10枚“薩德”攔截彈,全重(包括攔截彈)40噸,車高3.25 米,長12米,可用C-141空運,便於在全球範圍內快速部署,具有較高的戰略機動性。“薩德”攔截彈發射前密封在用石墨環氧樹脂材料製造的裝運箱內,裝 運箱固定在託盤上,同時也起發射筒的作用。發射車從裝彈到完成發射準備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待命中的攔截彈在接到發射命令後幾秒鐘內便能發射。

6、資料相容性強,系統應用廣泛。薩 德”系統的BM/C3I系統由一個戰術作戰站和一個發射車控制站組成,把攔截彈、發射車和雷達聯接成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它一方面負責全面的任務規劃,協調和執行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的作戰:提供話音與資料通信能力,使地基雷達與發射車分散部署,以提高生存能力和擴大防禦區域。另一方面它有與其他防空系統相容 的介面,以實施聯合作戰;還提供與天基探測器的介面,以利用其資料,擴大防禦區域。

由於“薩德”系統在攔截任務上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因此在設計之初,美國科研人員就把系統相容性確定為技術重點。在2001年陸軍就將“薩德”系統選為與海軍聯合演習的核心裝備。在演習中,海軍與陸軍共同驗證了海軍傳遞即時導彈跟蹤資訊給陸軍陸基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海軍和陸軍進行的有關試驗主要解決了“薩德”與海軍協同作戰能力(CEC)鏈結的協同問題。目前,美國陸、海軍已經在一系列的聯合演習中評估了CEC向陸軍導彈防禦系統傳輸即時跟蹤資料的能力,並重點解決CEC與“薩德”系統鏈結後互操作、如何對陸海基感測器精確定位進而對目標精確定位等問題。較好的資料相容性,將使 “薩德”系統很容易與“地基中段攔截(GBI)系統”、“愛國者”系統,甚至海軍的“宙斯盾”系統任意構成各種形式的多層反導攔截系統,使系統應用範圍更加廣泛。 

7、目標識別能力強,可有效識別假目標。薩德”雷達系統由雷達天線、電子設備車、冷卻設備車、電源車和操作控制車五部分組成,具有公路機動和空運機動能力。它是一種x波段相控陣固態多功能雷達,主要負責目標探測與跟蹤、威脅分類和來襲彈道導彈的 落點估計,並即時引導攔截彈飛行以及攔截後的毀傷效果評估。由於X波段雷達使用窄波束,對彈頭具有跟蹤和識別能力,因此能夠給攔截器提供彈頭預計位置的精 確評估,並能識別假彈頭。這對裝有誘餌突防裝置的彈道導彈具有很大威脅。X波段雷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的陸基移動雷達,探測距離達到500千米,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它從2004年3月抵達試驗場後一直用於跟蹤衛星,在一系列日益複雜的目標導彈跟蹤演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http://www.people.com.cn/h/pic/20150413/16/3078914611924695336.jpg

薩德反導系統 -- 亞太部署

薩德”最初的設計目標主要就是部署在歐洲、韓國、日本等國家和臺灣地區,與“愛國者”系統組成多層防禦網,以保護美國盟國及其海外駐軍。可以預見,在未來5~10年,“薩德”將緊隨“愛國者”的步伐出現在亞太地區。

(1)“1+1”保衛臺灣全島。20 世紀90年代,在引進“愛國者”之初,臺灣就對“薩德”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根據台軍估算,一套“薩德”系統的防禦範圍即可覆蓋台島大部分地區,但美認為 臺灣除應部署一套“薩德”系統外,還應增加一部“薩德”系統使用的雷達,即所謂的“1+1”方案,以增加探測範圍,提高攔截能力,並在必要時輪修。如台按此方案發展“薩德”系統,最有可能部署在花蓮以北、中央山脈以東地區,一部雷達負責探測從我中北部向台發射的中程導彈,保護花蓮、台南以北大部地區,另一部雷達負責探測從我中南部向台發射的中程導彈,保護花蓮、新竹以南大部地區。一套“薩德”系統一次能對一個波次的 18枚中程導彈實施攔截,在下一級“愛 國者”系統的配合下,攔截概率將達到90%以上。 

(2)在韓國建設保衛美國的“助推段”攔截系統。美軍在朝鮮半島的 陸上反導武器主要以“愛國者”3為主,韓軍將以自主開發的M-SAM導彈為主,但都是單層攔截系統,缺乏攔截中遠端導彈的高層攔截,這使其面臨朝鮮中程導彈的高彈道中近程打擊的危險。美駐韓部隊在2004年曾宣佈一項旨在加強朝鮮半島導彈防禦能力的計畫,其中包括在韓國部署更先進的“愛國者”3和“薩 德”,而韓國早在1999年的評估中就提出需要建立類似“愛國者”3和“薩德”這樣的低層與高層相結合的系統。“薩德”系統可以在較高的空域,並遠離要打擊的目標攔截朝鮮的導彈,從而減少人員傷亡和破壞,這樣可以為韓國提供對付朝鮮遠端導彈的中遠端防禦。同時美軍在半島部署“薩德”的另一個好處是,它可與 駐韓美軍系統聯為一體,成為美全球導彈防禦系統的一個分支,對給美國本土帶來威脅的朝鮮中遠端導彈實施助推段早期攔截,以減少可能給美國本土帶來的核生化污染,這樣該系統有可能會靠後部署在朝鮮半島縱深地區,以躲避朝鮮遠端火力打擊。 2016年7月8日美韓軍方發表聯合聲明宣稱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3)“薩德”在日本構建NMD。早在1994年,美國防部向日本提出的應對朝鮮和中國彈道導彈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選擇方案就提出,耗資40億~70億美元建設由宙斯盾驅逐艦、“愛國者”3和“薩德”系統構成的多層海陸一體的導彈防禦體系。這是依據日本的地理環境特點制訂的。日本島嶼眾多而離散,國土分佈南北狹長,這決定了其反導系統必須海陸結合。而本土陸上設施和人口大多集中在東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中,多套“愛國者”即使成功攔截導彈,破壞碎片也難免落入面積巨大的市區內,造 成附帶破壞。因此使用“薩德”不但可以保護島嶼這樣的離散目標,而且可以“拒敵於國門之外”,將導彈在距離防禦區較遠的地方摧毀。

在日本本 土由北向南只要部署3-4套“薩德”,防護區就可覆蓋日本全境,還可以依託陸地對日本近海的島嶼和大型艦隻提供導彈防禦。由於日本主要考慮朝鮮和中國的導彈威脅,而這兩個國家在地理上距離日本都比較近,不可能使用洲際彈道導彈打擊日本,具備中程導彈防禦能力的“薩德”已經可以滿足日本應對最高威脅的需要, 因此為數不多的“薩德”實際就可以構成日本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它比海基“宙斯盾”系統的採購和使用成本更低、更可靠。 

薩德反導系統 -- 未來發展

變身空射導彈從2004年開始,美國導彈防禦局就開始研究將“薩德”導彈改裝到戰鬥機上 發射,這不但使它能隨戰機快速機動到危險區實施導彈防護,而且可以飛近敵方導彈發射區,進行攔截概率更高的助推段攔截,同時還可提高“薩德”導彈的攔截高 度。這項研究由洛馬公司負責,每年經費300萬美元,目前已經確定採用F-15和F-16為載機。該系統的作戰構想符合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作戰體系結構,預計首先將部署在F-15C上,在以後的發展中還可能裝備其他戰鬥機。

佔領反導軍售市場--為構建全球導彈防禦體系,美利用“薩德”的優異性能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以佔領國際軍售市場。2006年9 月,北約助理秘書長比林斯利宣佈,北約26個成員 國已開始一項為期六年的“集成試驗平臺”開發工程。根據設想,助推段攔截由武裝無人機或機載雷射器實施:中段攔截由美國的“薩德”完成;末段攔截由法國- 義大利聯合研製的“陸基地對空中程導彈系統”(SAMP/T)、美國-德國-義大利聯合研製的“中程擴展防空系統”(MEADS)和“愛國者”3綜合完 成。其中,“薩德”系統是北約反導系統中最高層攔截的唯一武器。此外,“薩德”還吸引了日本等國家和臺灣地區的目光。毋庸置疑,“薩德”將成為美國在國際 軍售市場上繼“愛國者”後的又一主力產品。 

薩德反導系統 -- 各方反應

中國反對韓國部署薩德--2014年11月26日,韓國國會南北關係暨交流合作發展特別委員會邀請六方會談各國駐韓大使召開座談會。中國大使邱國洪發表反對韓國部署美國“薩德”系統的警告,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該特別委員會會長元惠榮說,中國大使在會上對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明確表示“堅決反對”,稱這將嚴重損害中韓關係。據元惠榮介紹,邱國洪說,擬在韓國部署的“薩德”系統射程為2000公里左右,超出防禦朝鮮導彈所需的範圍,讓人感到目的 不在朝鮮而在中國。從技術上看,如果朝鮮想進攻韓國,使用短程導彈而非遠端導彈的可能比較大,因此實際上“薩德”對朝核或朝鮮導彈的防禦基本沒有什麼效 果,卻對中國安全體系造成危害。

11月27日,該表態受到韓國媒體高度關注。韓國《中央日報》稱,這是中國政府人士第一次親口談及“薩 德”的部署會破壞兩國關係。韓國駐華使館新聞官2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他認為中國大使此番表態很正常,韓方不會做出什麼反應。但對於“韓國是 否可能部署薩德系統”,他以“不清楚具體內容”為由,稱“不方便回應”。

2016年7月8日,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分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韓國駐華大使金章洙,就美韓宣佈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提出嚴正交涉。張業遂強調,美韓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破壞地區戰略平衡,嚴重損害中國戰略安全利益,也不 利於維護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強烈敦促美韓停止有關進程。中國維護自身戰略安全利益的意志和能力不容置疑。

俄羅斯--2016年7月8日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防與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葉夫根尼·謝列布列尼科夫向俄新社表示,俄羅斯可在該國東部部署導彈部隊,使韓國境內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區域位於俄羅斯導彈部隊的導彈飛行半徑內。謝列布列尼科夫還強調稱,俄羅斯不排除將加快恢復千島群島軍事基地的可能性。

http://image.ajunews.com/content/image/2015/06/01/20150601132005658701.jpg

http://m1.ablwang.com/uploadfile/2016/0413/20160413020830841.jpg

台長: 幻羽
人氣(1,818)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閒話凡塵 |
此分類下一篇:※近年來~酷熱的地球探索※
此分類上一篇:略說~南海風雲一二~南海仲裁案裁決中方反應~(續)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