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8-09 11:32:11| 人氣1,3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機器人時代來了,你準備好了嗎?】+【我們都是被編好代碼的機器人?】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AI機器人狂潮席捲全球人工智慧時代正式來臨T觀點20170226 (1/4) - YouTube

                   【機器人時代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科技豆-發表于科技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經面臨過很多挑戰,當挑戰來臨之時,我們有兩種抉擇:要麼消失,要麼適應。就如同魯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而很慶幸,到目前為止,我們均選擇了「適應」而不是坐以待斃,我們用上天賦予我們的智慧來一次又一次克服了這些挑戰,我們戰勝了瘟疫、戰勝了恐懼、戰勝了自然災害,最終能夠繁衍生息至今。但是,對於一種即將到來的挑戰,我們還沒有任何經驗。而且,帶來這種挑戰的不是大自然,更不是外星人,而正是人類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機器學習。

許多科學家預測,你目前正在做什麼樣的工作並不重要,因為它即將被替換,從計程車司機到醫生,都將被更快、更準確和更安全的機器所取代,而且這種情況會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快。根據美國一份研究報告,未來15年,僅美國就有超過38%的工作機會會被機器所取代,也就是將有二千五百萬個職位消失。   

工業革命  其實,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可能面臨如此大規模的失業(當然,最終結果可能會比想像中要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機器接管了很多重複和要求苛刻的工作,許多人因此失去了工作。例如,從1870年到1970年,美國農民的比例下降了90%,從1950年到2010年,美國工廠工人比例下降了75%,而這正是由於工業革命的浪潮所造成的。

台灣有8 成的工作,即將被機器人取代?世界不斷的變化!你需要多一點的 ...

機器人是否會造成大量失業? 

但你也不要被以上數據所嚇倒,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雖然經歷了陣痛,但人類以自己的方式又找到了新的工作機會,失業率也慢慢恢復到正常水平。只不過,從時間上來看,上兩次工業革命來得並沒有那麼快,這讓我們可以有100多年的時間來通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來適應和調整就業市場。而現在,我們只有10到15年的時間來適應機器學習所帶來的這股浪潮,而更壞的消息是,這些機器還將被賦予了人類最引以為傲的天賦——智力,換句話說,它們在某種意義上將基本上可以取代我們。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機器學習革命看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需要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去擁抱它,而不是將它扼殺在搖籃之中。為此,我們需要在人與AI之間的界定一條非常清晰的界線,我們要用我們人類所獨有的優勢來贏得未來世界的主導權。事實上,我們在演繹推理、情商和社交能力方面會比機器人更加優秀,我們擅長應變,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層次的技能來尋找解決方案並作出決定。而機器的優勢則在於準確、快速, 他們可以處理大量的數據並作出選擇, 他們既不分心也不累。通過在這兩者之間建立相關技能,我們可以創造一個人類與機器人和諧共存、優勢互補的工作環境。這種技能是什麼呢?程式設計師?架構師?似乎都有可能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我們不用著急,將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我們堅信,人類必然能夠經得起這次挑戰,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去改變,改變自己、改變現有的一些制度,等等。一方面,我們要建立一套共同遵守的規則,要防止資本家為了追逐利益而造成就業市場的混亂,防止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就如同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那樣;另一方面,我們要通過更好的教育制度和就業培訓來不斷提升人類參與經濟的層次,那種流水線式的工作必然會被淘汰,簡單而言,就是要通過提升人類的技能來控制和監督機器,而不是讓人成為機器的奴隸。

Embrace your UGLY (and the Pratfall Effect) - Square Holes - An ...

未來的30年,人類、機器與科技進步的關係

馬雲認為,人類要有自信,我們可以控制機器,與其擔心機器被超越,不如擁抱技術創新。馬雲列舉了歷史上數次技術飛躍時期:人類社會總會瀰漫對人類被機器取代的擔憂。馬雲表示,清朝時期鐵路出現,人們抵制鐵路,擔心沿線挑夫會失業影響社會穩定,但現在有200多萬的鐵路工人。貨櫃出現後,搬運工人擔心會失業,但港口卻出現了很多吊船工人。

"過去3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也就是說,未來的30年,製造業不再是帶動就業的引擎,未來的製造業都將會是服務業,未來的服務業也必須是新型製造業。因為機器會取代大部分機械的工作,人工智慧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我們將把機器變成人,但是最終應該讓機器更像機器、人更像人。"馬雲稱擔心機器會威脅人們,擔心技術會帶走很多工作,不如擁抱技術,解決新的問題:"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人不去重複自己,而是去創新,讓人的工作能夠進一步進化。"    

也就是說,我們不用擔心在未來自己會失業,與其擔心失業,不如先未雨綢繆的考慮"轉型"!過去三十年,我們把人變成機器,未來,我們要把機器變成人。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能力是生產力,網際網路是生產關係。 

在新時代、新機遇,數字經濟將重塑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將會有新的模型,新時代我們將面臨新的問題,而同時又是新的機遇。也就是說,未來的30年,製造業不再是帶動就業的引擎,未來的製造業都將會是服務業,未來的服務業也必須是新型製造業。因為機器會取代大部分機械的工作,人工智慧一定會讓機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業,而人類將會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創造、更有體驗的工作。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革新,是人類共同的未來,所有的人類、所有的國家都應該聯合起來,相信年輕人,而不是相信武器,我們要相信技術,我們要擁抱技術,我們應該主動擁抱技術,去進入到新的共享、普惠、綠色的時代。  

AI與機器人取代人類?科學家稱:到2030年完全有可能! - ITW01

日本有一半工作人口可被電腦取代- Yahoo 新聞

人味」詞曲創作者醫護不易被AI取代│TVBS新聞網

电影麦克疯》人工智能题材电影永恒的命题-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 ...

【我們都是被編好代碼的機器人?】—一切舉小概率事件例證的都是耍流氓

                  -手術刀troy 筆尖遊龍者- 

近些年大數據技術開始流行,人們慢慢意識到,只要有足夠的資料儲備,就能基於模型預測人的行為、社會發展、經濟走勢等各種規律。   

例如警察能夠調取監控,鎖定小偷的頻繁作案現場;經濟學家能夠匯總人們的恩格爾指數來預測未來房價;環境學家能夠通過地球綠色面積衰減速度估測出地球的壽命;只要你想,高考前研究你的所有學習行為,就能判斷你和名牌大學是終成眷屬還是失之交臂……   

大數據的到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模式——利用海量數據的先驗行為和結果,來預測未來。這樣的預測方式絕不是空穴來風,命中率高的驚人。因為大數據利用了我們潛移默化形成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好壞都將直通一個結果。   

你的習慣是早睡早起,每天堅持鍛煉,抓緊時間工作,大數據就能預測出你未來是充滿前景的;你的習慣是通宵熬夜,每天好吃懶做,拖延症毀一生,那麼自然就能預測你的未來將是一塌糊塗。這或許都是我們能夠預測到的,只是我們不願意承認和接受。畢竟沒有一個人願意被一個機器給貼上“終生廢物”的標籤,因為我們仍然願意在蹉跎生命的時候做一做白日夢——沒有上過名牌大學的人照樣能夠做億萬富翁,比如馬雲!這就是大數據的力量,也是我們習慣的力量。   

人生的每一點過往都會在面前的畫紙上留下或濃或淡的一筆,小小的習慣就在默默地書寫著我們的生命篇章。你自己目前看不到未來,但是這個結果早已註定,因為你的習慣已然養成,結果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就好像機器人一般,習慣就是編號的代碼,行為就是操作的指令,你若不深入研究這個代碼,就不會了解你的一舉一動是否有意義。   

當然,英雄除外。這些英雄就像王小波中提到的“特立獨行的豬”,或者是《黑客帝國》中的反抗者,抑或是《分歧者》中總能化險為夷的分歧者們。只是這樣的人歷史上鮮有,而文學作品中常有。在某一個節點能夠突然醒悟,打破從前所有的阻礙,這樣的人終究少數。這不僅需要自身的反省,更需要時代的重擊——可是下雨時也沒見有幾個能被雷劈中。   

這麼說來,人類很是悲哀,七歲就能看老,剛起步,就能一眼盡頭了。同樣,既定的命運又是能夠被打破的,每一次逃出舒適區,人生終章都會被重新書寫。我們或許做不了驚天動地的英雄,但是小小的改變,就能讓大數據的預測成功率下降一點。不斷改變,成功率就不斷下降,直到我們不可被預測,這樣的人生才充滿的懸疑,才是我們期盼的!  

影評】A.I.人工智慧,自大與空虛- 電影文字

AI會搶人飯碗…但也將創造更多新工作機會? - 電子工程專輯

I-Robot ! 高清壁纸| 桌面背景| 1920x1080 | ID:167502 - Wallpaper Abyss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