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疫情的正思維※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將衝擊全球服務貿易,包括旅遊業及運輸服務出口業,同時,也將加深全球商品貿易市場的趨緩。在短期內,預計全球最大的服務出口產業─旅遊業的成長將趨緩,至於衝擊的嚴重程度,必須視各國旅遊限制的持續時間以及此病毒的傳播範圍而定。
在2003年SARS流行期間,中國經濟僅占全球GDP不到10%(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而現在,中國GDP占全球GDP近20%,相較於SARS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大。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各國企業越來越依賴包括中國在內的供應鏈,東南亞經濟體更依賴中國作為其商品的來源,東協國家(ASEAN)占全球GDP約6%至7%,若東協經濟成長趨緩,也將對全球經濟成長造成重大影響。
☆疫情對中國大陸經濟及產業的影響☆
短期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衝擊將會非常明顯。自疫情爆發以來,多數國內外機構認為,中國第一季GDP可能會下降大約2個百分點,即成長4%左右,剩下三季的增速將根據疫情結束時間逐步回升,全年GDP成長可望呈現出「V型」形態。資誠預估,如果疫情在3月底或4月初進入收尾階段,2020年中國全年GDP成長率將在5.2%至5.3%。
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中國不同產業將產生不同影響。大致而言,對旅遊、娛樂、飯店、航空、物流、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等將產生較大負面衝擊,而對製藥、電子商務、網路娛樂和保險等則會產生相對有利的影響。
☆抗疫該有的五個緊急應變能力☆
面對疫情對產業的衝擊,企業必須具備「緊急應變」能力,才能邁向企業永續經營。透過檢視緊急應變計畫 (BCP),及事件發生時應變的執行力,可評估一個企業的緊急應變計畫是否完善及應變力強弱。這次的疫情正是企業檢視本身應變能力的好時機。
完善的緊急應變計畫,通常有以下五個要素:
1.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組成完整的決策團隊,並由高層主管親自參與,建立穩健的決策及治理機制。
2.充分評估及詳細盤點對財務業務的短中期影響,並隨時掌握事件的內外部最新動態。
3.即時了解主管機關所頒布的法令及宣布的政策。
4.維持資訊透明及通暢的溝通及彙報。
5.擬定復原計畫,以俾事件過後儘速回復正常營運。
資誠防疫措施說明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自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初期即以最高規格佈署落實防疫政策,啟動緊急應變管理計畫,由所長擔任緊急應變小組最高指揮官,隨時彙總疫情發展及擬定應變措施,以確保員工身心健康,持續提供客戶高品質服務。
在疫情爆發後,資誠落實必要之分流分層管理,進行辦公空間的分層分區,將同仁予以分流、異地辦公,並要求各單位限期完成演練實作,以期實質降低風險,並確保營運的不中斷。
資誠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制度已行之有年,同仁已充分熟悉遠距工作模式。透過資訊系統平台,運用Google企業雲端數位工具,線上會議及課程、文書作業簽核及資訊交換均可遠距完成,客戶服務不間斷。
除定期調查員工的旅遊史及接觸史以確保全體員工的安全狀況,資誠並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規定,限制海外差旅,停止或延後所有大型活動。各地辦公大樓除加強消毒頻率,避免可能的感染源外,並於各辦公區域廣設體溫量測窗口。
資誠透過各項內部公告向同仁宣導各項政策及因應措施,包括疫情發展、政策規定、工作習慣調整及自我健康保護,並充分運用設置多年的健康管理中心,由專任護理師執行必要衛教與健康關懷。為降低疫情對員工造成的焦慮感,更將與專業心理諮商機構合作,設立「疫起走過」心理輔導專線,以減緩同仁心理壓力。
資誠於新冠疫情爆發第一時間,即協助客戶因應疫情危機,即時追蹤政府法令政策,評估在人力、財務、業務、法律等相關面向對企業營運之影響,幫助客戶擬定復原計畫,將這次疫情危機化為轉機,成為企業不斷優化的契機。
資誠以超前佈署因應這次疫情危機,更有信心與員工、客戶及社會大眾共同面對這次危機,雖行經黑暗,相信光明不遠!
☆抗疫…考驗企業緊急應變力☆ -作者-*周建宏、蔡朝安*
(周建宏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蔡朝安是資誠危機管理服務召集人)
「緊急應變」是企業永續經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檢視緊急應變計畫,及事件發生時應變的執行力,可評估一個企業的緊急應變計畫是否完善及應變力強弱。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就是企業檢視本身應變能力的好時機。
緊急應變計畫(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簡稱BCP)通常有以下幾個要素:
一、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組成完整的決策團隊,並由高層主管親自參與,建立穩健的決策及治理機制:緊急應變小組不必為常設組織,但必須事先定義好包括那些功能的人員,一旦事件發生時,能夠立即成立並啟動相關機制。以這次武漢肺炎防疫為例,完整的緊急應變小組成員至少應包括人事、風控、總務(含採購)、業務及財務等,能在第一時間評估對員工、客戶、廠商等利害關係,及對業務財務影響的人。另外,高層主管的實質參與係確保決策效率與當責的前提,為落實緊急應變小組的有效運作,高層主管不能置身事外,必須親力投入其中,才能建立一個兼顧穩健效率的決策及治理機制。
二、充分評估及詳細盤點對財務業務的短中期影響,並隨時掌握事件的內外部最新動態:以這次武漢肺炎事件為例,首當其衝的就是人員健康的追蹤及通報、員工差旅的控管、客戶訂單的交付、外部疫情、內部物資(如口罩、體溫計、酒精等)的供給等,也要事先演練不同情境下的應變措施,例如出現疑似或確診案例時如何因應,有關公司營運資金是否充足,是否有因訂單無法如期交付而違約的疑慮、廠商是否無法如期供貨、是否有替代貨源等,都必須充分掌握資訊,並擬妥因應方案。
三、即時了解主管機關所頒布的法令及宣布的政策:天災或人禍都是突發事件,既有的法規或政策難免對現實造成窒礙,從而,遇有此等天災或人禍,主管機關通常都會針對實際狀況,調整政策,甚至頒布新的行政命令,以為因應。緊急應變小組所作決策,必須緊盯著最新的法令及政策,才能切合實際。
四、維持資訊透明及通暢的溝通及彙報:正確的資訊是決策的基礎。錯誤或不充分的資訊必然導向不當的決策,也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此,企業應建立一套高效率的資訊蒐集與分析的制度,並適時地提供利害關係人正確且必要的資訊,讓相關人員能對企業有信心。以這次武漢肺炎事件為例,企業應盡量做到讓員工相信公司已充分掌握疫情而放心上班,讓客戶充分了解對訂單可能的影響而做出適當的處置,讓緊急應變小組及管理階層能掌握對當月、季及年度預算的達成預期等。如有任何因應事件的改變,例如營運暫停、防疫、出勤及物資領用的新規定等,也必須充分與相關人員溝通。
五、擬定復原計畫,以俾事件過後儘速回復正常營運:當緊急事件過後,企業仍必須面臨營運復原的問題,如何將事件期間的臨時措施復原至正常營運狀態,並於後續加強營運彌補之前的損失,降低整體衝擊,是經營團隊責無旁貸的任務。
上述幾點係原則性的提醒,企業仍須依自身情況訂定更詳細的BCP,並尋求外部專家意見。另外,世上沒有所謂完美的計畫,企業應該利用每一次緊急事件的發生,不斷檢討並強化BCP,這次的武漢肺炎事件是危機也是轉機,更是企業不斷優化的契機。
☆企業可採五步驟 降低因新冠病毒疫情而生的合約違約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大陸政府陸續發布封城及停工以防堵疫情擴散,不僅當地工人受影響,在大陸設廠的供應鏈廠商也因封城及停工的命令而推遲原先規劃的生產時程。由於此種情形可能導致業者違反其與客戶或合作廠商的合約義務,例如因為停工而無法按期出貨,因此許多企業正審視其已簽訂的合約,探究是否可透過合約中的不可抗力條款因應或降低可能的違約風險。
什麼是不可抗力條款?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梁鴻烈及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林信宏表示,不可抗力條款為合約中的免責條款,其目的在於發生無法預期且不可歸責締約雙方的情形時,免除締約雙方因該情形所需負擔的違約責任。具體而言,不可抗力條款通常包含以下四種要素:
1.不可抗力事由需超出締約雙方的控制;
2.締約雙方或一方因該不可抗力事由而無法履行合約義務,或遲延完成合約義務;
3.該不可抗力事由非因締約任一方的故意或過失而發生;
4.締約時無法合理預期不可抗力事由將發生,或無法藉由履行合理的注意義務防止該事由發生。
林信宏指出,一般而言,不可抗力條款所定義的不可抗力事由通常包括以下情形:天災、暴動、戰爭、政府作為、罷工、恐怖攻擊、瘟疫及實施禁運等。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個別合約的不可抗力條款未必包括瘟疫或傳染病,因此締約雙方在釐清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衍生的違約責任時,宜特別留意不可抗力條款的適用情境與範圍。
主張不可抗力條款作為免責依據的效果
若締約方中任一方依合約主張不可抗力事由,並以此作為免責依據,其法律效果將以該不可抗力條款之內容為主,通常可能為:
1.免除任何因不可抗力事由而生之違約責任 (如未履行合約或遲延履行合約);
2.延長原本的履約期限;
3.如果不可抗力事由的嚴重性致履行合約有困難,締約雙方可重新談判並調整合約內容;
4.若合約已因不可抗力事由而無法完成其締約目的,則雙方可終止合約。
新冠病毒疫情 不一定適用不可抗力條款
林信宏表示,由於每份合約中不可抗力條款內容不盡相同,且未必將瘟疫或傳染病納為不可抗力事由。若合約任一方在不可抗力條款未明確納入瘟疫或傳染病的情況下,逕自以新冠狀病毒疫情而主張適用不可抗力條款,進而停止履約,恐衍生爭議,甚至遭他方認定為違反合約義務,並請求損害賠償。
林信宏建議,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受封城或停工命令影響的業者,在決定是否主張不可抗力條款作為不履行或遲延履行合約義務的依據時,應審慎探究合約中的不可抗力事由,是否包含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不履行或遲延履行合約的情況。
在不可抗力條款的法律效果下,管理金融服務相關契約
除了決定是否可主張不可抗力條款外,投資人亦應留意金融機構、交易所或海外金融交易市場,是否可能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停止營運。
舉例而言,由於大陸當局於今年1月27日宣布農曆新年假期將由原本的1月24日至1月30日延長至2月2日,受中國人民銀行管轄的金融機構及交易系統(如中國外匯交易系統)將延長休假期間並停止營運至2月2日。此項決定促使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ISDA)發布相關指引,以降低因無預期警的金融市場關閉而引發之交易及評價風險。
企業可採五大步驟 降低違約風險
林信宏建議,由於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尚未穩定,企業可採取以下步驟,以減緩並控管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相關封城或停工命令所可能衍生之合約風險。
1.檢視相關合約並了解其所載之不可抗力條款,是否適用於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相關封城或停工命令而衍生之違約情況
2.了解合約中是否有約定在主張不可抗力條款應踐行的相關程序
3.了解合約是否要求約定主張不可抗力條款前應採取特定之風險減緩措施
4.詳細記錄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相關封城或停工命令而衍生的違約情形
5.追蹤主管機關與疫情相關的公告,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於今年1月30日表明其鼓勵任何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相關封城或停工命令影響而違約的業者可向其申請「不可抗力事由證書」,以協助受影響的業者減輕違約風險及責任
☆抗擊疫情中的戰略思維研究☆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盧黎歌*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我國乃至世界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如何阻斷病毒擴散、防止疫情蔓延,同時收治確診、疑似病例,隔離密切接觸人員,是我國面臨的“大考”,也是世界各國正在面臨的棘手難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形勢正在向好的趨勢發展。回顧全國上下共克時艱所走過的艱難歷程,我們為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而慶幸。疫情的襲擊,對我們民族是一場自然災難。我們阻擊疫情的戰斗,讓我國人民,尤其是“90后”“00”后,經受了考驗和洗禮,得到了切身的教育。本文從抗擊疫情戰略的角度,研究值得總結的中國經驗,以期為世界正在經歷的抗擊疫情提供借鑒,也為我國今后處理突發事件提供參考。
戰略一詞,在現代語境中,已經由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和策略的原始涵義,擴展為決定全局的謀略。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戰略思維,無論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都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也反復強調戰略思維。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要“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証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其中,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維方法。戰略思維的重要性,不僅僅因為它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更在於它關乎全局、關乎整體、關乎長遠、關乎根本。所謂戰略思維,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如何評判思維和舉措的戰略性,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對我們很有啟示意義。他指出:“隻要有戰爭,就有戰爭的全局”。這要求,其一,思考戰略問題要有全局意識﹔其二,要正確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全局決定局部,局部服從於全局﹔其三,全局與局部具有相對性與可轉化性。這對於我們如何分析抗擊疫情工作中的戰略性思維與舉措具有標准性意義。
結合防控疫情工作的實際,我們從中可以總結戰略思維和舉措在保証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關鍵性價值。
首先,是戰略型部署。疫情出現的初期,戰斗主要是在武漢和湖北進行。但是本次疫情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廣、防控難度大,且有的患者症狀不明顯,加之臨近春運期間,人流密度和頻度都大大高於常態,這些特征都給抗擊疫情帶來了巨大困難。如果僅僅作為一地一城的工作來對待,肯定無法阻隔疫情蔓延。隻有從全國層面總體布局,總體運籌,才能有效確定並收治患者、隔離密切接觸者,最為有效遏制病毒傳播。抗擊疫情需要從戰略思維和全局觀念出發,全國一盤棋地總體安排。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抗擊疫情工作,親自部署,親自指揮了這場全國范圍的疫情防控阻擊戰。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此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多次召開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這一系列舉措,顯示了中央從國家層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使這一工作定位於國家戰略層面。
其次,是戰略型定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各項工作千頭萬緒。當疫情襲來之時,在戰略層面如何擺好各項工作的位置,是對決策者治理能力的大考。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為了阻斷因人際交往造成的病毒傳播渠道,果斷地摁下了“暫停鍵”,採取了千萬級城市“封城”、全國絕大多數人居家隔離等措施。在抗擊疫情中,中國人民,尤其是武漢和湖北人民做出了巨大犧牲,經濟受到的損傷也是很大的。但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黨和國家使億萬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了保障。同時,也為世界人民贏得了時間。當疫情出現緩解后,中央又及時調整戰略,提出部署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第三,是戰略型體制。抗擊疫情的戰爭啟用了“舉國體制”。疫情蔓延沒有域界,抗擊疫情也不分地區。全國、全世界是命運共同體。正是由於舉國體制,保証了湖北地區的疫情阻擊戰的有效開展,解決了初期出現的醫療用品和器械設備的短缺、醫療人員不足、部分疑似患者難以收治的困難,也滿足了武漢市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了社會穩定。同時,全國的抗擊疫情工作也在這種體制優勢保障下,有條不紊地開展。該運轉的運轉:醫療用品、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一直加速生產並及時供應,必要的交通運輸保証暢通,新聞發布和宣傳工作及時有效,各級政府直至基層社區組織有效運行。該暫停的暫停:所有的聚會和娛樂活動、群體性聚餐、人員密集型活動都暫停,全國學校採取停課不停學的特殊學習形式,高校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和有關招生單位博士研究生考試招生工作、公務員考試等推遲舉行﹔復工復產前的居家隔離。分區域分類型復工復產。所有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舉國體制的優越性。正是由於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一盤棋、重點問題重點矛盾用重點優勢力量來解決,才能夠有效解決地域性短板,也能有效防控疫情的大規模迅速蔓延。
第四,是戰略性舉措。在抗擊疫情戰役中,實施戰略性舉措是取得戰役勝利的基礎。根據疫情發展趨勢,各省市及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按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布置相關工作,是這次抗擊疫情戰役的一大特點。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和收治患者是同等重要的工作,必須爭分奪秒進行。阻斷病毒傳播途徑,採取了號召人們能不出門盡量不出門,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等“原始”但卻十分有效的舉措。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同舟共濟,步調一致,遵紀守規,把“宅家”當做是對抗擊疫情的貢獻。隔離密切接觸人群,收治患者,才能保証有病及時治療,避免感染。這就需要在全國范圍,尤其是武漢及周邊城市,採取有效果斷措施讓醫療盡早介入。隻有醫療早日介入,才可能多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中央提出“應收盡收、早收早治、應治盡治”的戰略舉措,就是要實現這一目標。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醫療物資和醫療人員的保障。以“中國速度”較短時間建立起來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各類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以及各省版本的“小湯山醫院”的投入使用,紓解了疫情暴發初期的物理空間窘境﹔數以萬計的全國醫務人員奔赴湖北,紓解了醫務工作者嚴重不足的困難﹔各省市在做好本地防控的同時,“搬家式”把緊要物質送往湖北地區,體現了中華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
第五,是及時處置可能影響、干擾戰略全局的事件。毛澤東曾指出“戰爭全局的局部的區分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在抗擊疫情戰役中,不僅要抓緊抓實全局性、戰略型的大事,也要處置好局部性、但是有可能影響到全局的事件。如果處置不當,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小覷的,有可能是全局性的。由於疫情的突發性,使各種工作處於應急狀態,這就充分考驗了各級組織和各級領導的水平、能力和素質。一些地方治理體系和一些領導干部治理能力的短板,也在“大考”中暴露了出來。這樣的漏洞如果不及時填堵,難免會出現連鎖反應,甚至出現“蟻洞毀大堤”后果,使全國人民辛辛苦苦建立的防疫大堤出現險情,后果是不可設想的。在疫情防控中,各級領導干部應深入調查,不回避矛盾,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持務實作風,實事求是、切實解決問題,提升群眾滿意度。嚴厲的追責問責制度,是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不走樣、不減量的重要舉措。
第六,是積極開展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同時阻斷境外輸入性病毒。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時表示,“中方高度重視同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中方歡迎世界衛生組織參與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已赴武漢進行實地考察。中方願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好地區和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譚德賽表示,“在疫情面前,中國政府展現出堅定的政治決心,採取了及時有力的舉措,令世人敬佩”“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中國積極主動與世衛組織密切合作,通過世衛組織及時向世界通報疫情,贏得世界人民的理解與支持,為中國疫情過后的國際合作營造良好氛圍。
當前,應對疫情的嚴峻挑戰仍然擺在我國人民面前。在防控疫情方面,要堅決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大環節。在國家發展戰略上,經濟社會的發展不能停擺。當疫情形勢趨緩后,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實現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力爭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克思主義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馬克思主義學部委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