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02 13:14:15| 人氣1,7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找神!拜對正廟有緣神: 拓展「神脈」,更要抱對「佛腳」!+釋迦牟尼佛**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陀畫冊| 佛門網- 香港佛教網站

   **找神!拜對正廟有緣神: 拓展「神脈」,更要抱對「佛腳」!**

拿香跟拜的背後, 你拜的是正神,還是鬼道假仙?      

拜拜能讓人與聖界交流,求得心靈清靜、出入平安、心想事成……,但古今中外神明這麼多,是全部都要拜?還是找「專業」?親近哪尊神明對自己更有好?還有還有,長輩有教沒教的拜拜眉角讓人暈頭轉向,到底怎麼拜才得體不失禮?別煩!

聯合報、自由電子報民俗專欄作家──林金郎,將引領你找到適合每個人的有緣神祇,搭配全臺參拜地圖走透透,還教你敬神禮佛不踩誤區,愈懂愈幸福!   

Step1 與神個性相投、職業相關?尋找跟你最合拍的守護神

拜哪個神明,祂最挺你?藉由分析人格特質、工作或紫微主星,認識與自己有緣的守護神,多多親近,相得益彰,更有幫助!    

★如果你的工作是大傳、百貨、總管理處業,權力慾望又強-→指揮型:適合親近最高神祇玉皇大帝或紫微大帝,在佛教上則以佛為優先,菩薩、羅漢與護法為次。    

★喜歡物理邏輯或事務推理,或從事資訊、精密機械、創意者-→智慧型:學習玄學的人可親近王禪祖師(鬼谷子),佛教上的智慧象徵則是文殊菩薩。    

★經商、貿易者-→財星型:可拜關聖帝君,因其同時兼具將星與財星的特質。另外還能拜五路、八路、十路財神,其中以中路財神趙公明為正財神、武財神。    

★若你從事的是藝術、庭院花藝、服飾業-→美緣型:有緣神祇為太陰星君或太陰娘娘,另要注意,美緣型感情多半細膩豐富,應該持正,適合親近瑤池金母、媽祖、觀音等。   

Step2 哪間宮廟最投緣?跟著正廟地圖參拜你的有緣神    

最詳細的參拜指南、最在地的神明介紹,帶領讀者參觀臺灣知名神祇的古蹟名剎,並介紹諸神在台灣生根、發展的過程。    

★臺灣三月天,要瘋「全臺女神」媽祖才不落伍:「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全球僅存的一尊開基媽在「鹿港天后宮」;臺灣島的媽祖首廟是臺南「開基天后宮」!嘉義「朴子配天宮」是全臺皇帝敕封最多的媽祖廟,千里眼、順風耳、虎爺都由乾隆敕封。    

★關公很忙,求財、求官、求職、求學、求平安、求姻緣、官兵抓強盜……,都找祂 :臺南關聖帝君廟有「大、小關」,小關帝廟是臺灣最早關廟的「開基武廟」;大關帝廟則是「祀典武廟」;臺北「行天宮」是全臺香火最鼎盛的恩主公廟(恩主公即「救世主」,指關聖帝君)。    

★宅男女神只煞宅男,臺灣兩大女神之──觀音,萌遍全臺男女老少:臺南市「赤山龍湖巖」是觀世音菩薩在臺最早的佛教開基道場,也是臺灣最古老寺廟之一;臺北「艋舺龍山寺」是以佛為體,以道為制的廟宇;彰化「鹿港龍山寺」有臺灣紫禁城之稱,是藝術的聖殿。     

★東方版宙斯──漢民族神位最高的玉皇大帝哪裡看:臺南「開基玉皇宮」建於明朝荷據時代,至今已三百四十多年;臺灣主祀玉皇大帝的廟宇俗稱為「三間半」,分別是沙鹿「玉皇殿」、臺南「天壇」、新竹「天公壇」,以及被拓寬馬路削掉一半的彰化「元清」觀!   

Step3 原來不能這樣拜?拜拜眉角總整理,教你拜到神佛心坎裡    

燒紙錢汙染空氣、沒空準備三牲……因應現代生活改變祭拜程序,會不會讓拜拜的效果打折扣?陽神、陰靈怎麼分?晚上拜拜不安全?本書教大家打破迷思、突破陳規──新世代的拜拜,簡單清淨又能蒙神悅納,帶來助力。

★地藏菩薩、閻羅王、城隍爺是陰神?這些神明有被皇帝冊封和嗣漢天師府承認,是陽神!    

★求神一定要還願?祈求神明時,請勿動不動就允諾「事成」的還願條件。    

★晚上到廟裡拜拜容易見鬼撞邪?阿飄出沒最多的時間其實在黎明和黃昏。    

★拜拜時別忘了為神明帶點好吃的?帶供禮到正廟拜拜,享用的其實是執事兵將……  

★方便即食品代替三牲太失禮?不要緊,其實愈高級的靈愈清淨,嗜血食的是低級靈。   

特別收錄曖昧讓人疑神疑鬼?神人鬼三角關係大公開    

原來天界還分帝后級、神級跟仙級?鬼也依等級分成大鬼、執靈、孤魂等,附身在乩童身上辦事的有可能是大鬼?完整介紹人鬼神之間的互動,看看你有沒有想太多!    

★有的神明不插手人間世俗職務?答案是:三清道祖(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漢民族Super Star Top1的神明是?唯一橫跨儒釋道三教、信徒最多的關聖帝君。    

★鬼很可怕?「一般」情況下,人不必怕鬼,因為:神的能力大於人,人的能力大於鬼。    

自助天助,神佛相挺,這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

聖者之母,經中之王,福智官網將推出《大般若經》經典專頁

"釋迦牟尼佛"前後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度人無算。 

到了世壽七十九歲的時候,這時,三藏教典已經盡備,四眾弟子普沐教澤,度生之事漸畢,就在"拘尺那伽羅城"外"希連若跋提"河畔示疾,擇在婆羅雙樹間,命"阿難"敷設床座,示以即將涅槃。 

這時,諸弟子就推"阿難"向世尊"釋迦牟尼佛"請示四事:「一、佛滅後依誰為師?二、依何安居?三、如何調伏惡性比丘?四、如何結集經典令人證信?」 

世尊指示說:「第一、依戒為師;第二、依四念住處為安住;第三、惡性比丘默擯;第四、在經典前冠以 "如是我聞"四字令人證信。」 

佛陀晚年疾病纏身,仍然到處講經說法。來到"拘屍那伽"城外的"婆羅"樹林,佛陀疲乏不堪,決定在這裡入滅。在兩株婆羅樹中間,"阿難"攙扶佛陀右脅而臥,這時,有外道"婆羅門" "須跋陀羅"趕來求度,佛陀對外道"須跋陀羅"說法,成為"釋迦牟尼佛"最後的度化弟子。他委派了他的親近弟子"迦葉尊者"(羅馬名Kashyapa)為僧團的代理,讓他代為處理僧團事務和繼續弘法活動。說完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

根據《景德傳燈錄》"釋迦牟尼佛"虛齡七十九歲,圓寂於中土的周穆王五十三年,即是公元前九四九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中夜,月圓時分,"釋迦牟尼佛"右脅而臥,寂然入寂。剛好七十九年。 

後來諸弟子將"釋迦牟尼佛"聖體於"拘尺那揭羅城"的"天冠寺"中荼,所遺"舍利"由"摩揭陀"等八國分別供養。 

釋尊一生的弘法生涯,大約有四十餘年,最後在世壽七十九歲時,於"拘尺那揭羅城"的"天冠寺"入於涅槃。

釋迦牟尼(梵語:शाक्यमुनि,Ś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623/563/480年—公元前543/483/400年,巴利語:Siddhāttha Gotama;梵語: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是古印度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宗教改革者,佛教的創始人;稱號為釋迦牟尼佛、喬達摩佛、佛陀(意思為「覺悟者」)、世尊、釋尊等;又簡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釋迦」是其種族之姓,意為「能仁」,「牟尼」則是古印度對於聖者的尊稱,意為寂默)。

釋迦牟尼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的王族家庭,為剎帝利種姓。在佛教中,釋迦牟尼被認為是世間最尊貴者,故弟子與信徒們,常以世尊來稱呼釋迦牟尼。佛並非神而是境界在神之上的人,因為諸佛都是生在人間的凡人《增壹阿含經》: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 

道教與民間宗教的神明,與佛跟天龍八部等毫無瓜葛。從明朝開始,漢地尊稱釋迦牟尼為如來佛祖或佛祖,意即「佛教之創始祖」,或簡化合稱為如來佛。其實釋迦牟尼並不認為自己是諸佛之祖,因為宇宙中的諸佛、如來們是無量無邊的。清代的滿族人、則稱釋迦牟尼為佛爺。

2013年《美國國家地理》在尼泊爾藍毗尼新近考古發現約前550年的古蹟,認為釋迦佛的生活年代在公元前6世紀,出生年可能比人們認知的還要早。

根據《八十誦律》、巴利文《中部·希有未曾有法經》和《長部·大本經》記載,摩耶夫人在其父王的蘭毘尼園無憂樹下,站立生下了釋迦牟尼。《中阿含經·未曾有法經》和《長阿含經·大本經》有佛從母右脇出生的說法。

於此有一傳說故事,悉達多太子誕生後向四方行七步,環顧四週,說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指每位有情眾生皆有的第八識如來藏為最尊、獨一無二)之偈句。 

仙人阿私陀,在聽聞太子出生後,立即來到王宮。阿私陀以天眼通觀其未來,起初面露微笑,但一會兒,卻又顯出悲傷。在一旁圍觀的人都被他的怪異神情弄得不知所措。他解釋說,他微笑是因為太子必定覺悟成佛;他悲傷是因為他自己不久於人世,往生無色界,如此他就無法獲益於覺者超人的智慧。

釋迦牟尼降生七日後,相傳天龍八部都來讚歎釋迦牟尼,被稱為「佛顯日」,但是此時摩耶夫人過世,由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Mahāprajāpati Gautamī,也譯為「大愛道·瞿曇彌」)撫養成人,有說只稱「乳母」撫養未具姓名。大乘佛教佛陀傳記說大愛道·瞿曇彌是佛陀的姨母。 

他從八歲開始,向毘奢婆蜜多羅學習文化,向羼提提婆學習武藝,從小在宮中過著舒適的生活。成年後,為他建了春、夏、冬三幢宮殿,《佛本行集經》等記載他有三位夫人,第一夫人是釋種女耶輸陀羅或瞿夷,並與她生有一子羅睺羅。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間,他過著在一般人眼中看似舒適且豪華的生活。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感受與一般人也是不一樣的,對自己對世界會有更多更深的困惑與不安。 

出家成道 

六年苦行 29歲那年是他一生的轉捩點,他的兒子羅睺羅在那年出生。他在外出巡遊時,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人稱四門之遊,經常在閻浮樹下沉思,但是不得離苦之道,於是在29歲時的某個月夜乘馬出家修道。 

為了尋求解脫,他遍訪名師,遇阿羅邏伽藍。阿羅邏為數論派上師,日後的佛陀要求按照阿羅邏伽藍的教義和教規過梵行生活。這種教義主張通過一系列禪定功夫,達到無所有處定的禪定狀態(以色空識三者均無所有故名)。不久釋迦牟尼達到了阿羅邏所教導的一切,使後者大為嘆服,建議合作領導他的沙門團體。然而釋迦牟尼卻不滿足於這種學說而選擇退出。仍未成道的他接著又跟隨鬱陀羅摩子(Udraka Ramaputra)修行,得到非想非非想處定(又譯作非有想非無想定)的禪定狀態。但是他認為這仍然不是解脫的境界,然而釋迦牟尼已經找不到老師。 

覺悟成佛 

於是釋迦牟尼與五比丘在苦行林中修苦行6年,忍受飢餓痛苦。在一次苦行中昏倒了,巧遇一位牧羊女給了羊乳喝才得救,從此意識到苦行無法達到解脫,修行是應採取中道。轉而前往菩提伽耶,坐於菩提樹下。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記載釋迦牟尼下定決心「且讓我剩下皮,且讓我剩下腱,且讓我剩下骨頭,且讓我的血肉乾枯。除非能證悟一切知智,否則我絕不從此座起身。」依南傳大藏經記載,釋迦牟尼入四種禪,得三明,現觀四諦與十二緣起而成無上正等正覺。 

北傳佛教說,釋迦牟尼發願不成正覺,永不起身。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曉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悟得三明與四諦,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傳播佛教 

鹿野苑教化五比丘 佛陀悟道之後,在鹿野苑開始傳道,為憍陳如等五比丘宣說「四聖諦」,此為出家僧團的開端。後來波羅奈國長者之子耶舍,與其他四位友人,一同加入僧團,成為佛陀弟子,隨後城中其他豪族有五十人也加入,僧團在此擴張,也開始有了在家居士的護持,耶舍的父母,成為僧團第一位優婆塞、優婆夷。舍利弗、目犍連在聽到馬勝比丘說法後,率二百弟子加入僧團;隨後迦葉三兄弟率領一千名弟子加入,佛陀的千二百五十弟子常隨遊行,是佛陀僧團的骨幹,又稱常隨眾。 

佛陀教團以此為中心,逐漸擴大教化。淨飯王聽到佛陀的消息,派遣侍者前往,邀請佛陀回國說法。釋迦族的貴族子弟,如富樓那尊者、阿難陀、提婆達多、難陀等人,紛紛加入僧團。此後說法住世四十五年,度化了許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大迦葉等。他為了度化眾生,走遍印度各地,以摩揭陀、憍薩羅、拔沙三國為中心,曾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法25年。 

三轉法輪

阿含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波羅奈國鹿野苑「轉法輪」說四聖諦,以示轉(初轉),教轉(二轉),證轉(三轉),三次宣說四聖諦,稱為三轉法輪。 

而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在色究竟天先說《華嚴經》,但此了義之教甚難領會,所以佛陀漸次成熟不同根性的眾生的善根,使眾生入於佛乘。在《解深密經》中即說明佛在人間「初轉法輪」先從四聖諦(即苦集滅道)開始,說明眾生的流轉到煩惱的還滅;此系列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為《阿含經》。「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體解世間一切法皆空無自性,認知到煩惱生死和涅槃是不二的。因此在升起悲憫眾生的大慈悲心同時,有能力不住於涅槃,直至成佛以前不證入實際,能在無數阿僧祇的時間中利益眾生,使其入於無餘涅槃;此階段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為《大品般若經》及《小品般若經》。有些眾生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分別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唯識方廣諸經、《如來藏經》、《妙法蓮華經》,以更顯了的方式說明般若經等開示的「一切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對「未種善根,未清淨障,未成熟相續,未多修勝解,未能積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的眾生看來,這道理深而又密,所以必須以方便解釋一番,才能淺顯明了,能信能解,究竟了義。 

般涅槃

八十歲時,佛陀在毗舍離城坐雨安居,宣布將在三個月後般涅槃,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後食用鐵匠純陀(又譯准陀、真達、周那)奉獻的世間奇珍栴檀樹耳(Sukara-maddava),重病發作(南傳記載為痢疾,北傳記載為背痛)。釋迦牟尼口渴,讓阿難去給他打水喝。釋迦牟尼佛喝完,同弟子們繼續向前走。

走到拘尸那揭羅醯連尼耶跋提河的岸邊,佛告知弟子們將入涅槃,命阿難在兩棵娑羅樹中間鋪下臥具(《雜阿含經》記載為「繩床」),頭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側偃臥,左足置右足上,弟子們都守候在身邊,聆聽佛陀的最後教誨。夜裡須跋陀羅(Subhadra)去求佛開示,成為佛陀的最後弟子,並在佛陀圓寂之前先行早一步圓寂,佛陀最後於拘尸那揭羅城附近的娑羅雙樹下圓寂。

火化後的舍利由摩揭陀國王阿闍世和釋迦族等八王帶回建塔(即舍利塔)供養。

在佛涅槃後的坐雨安居,摩訶迦葉率五百大阿羅漢,在王舍城外集會合誦經典;由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誦出律藏,由多聞第一的阿難陀誦出經藏。經過大眾的認可,這是佛教的第一次結集。此後弟子們陸續彙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傳身教,又通過多次結集,形成經、律、論「三藏」。佛教在印度孔雀帝國阿育王時代傳遍印度全境並對外傳播至斯里蘭卡、金地等地。 

關於釋迦牟尼佛基本的教義,後世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是無論是大乘佛教、部派佛教都同意保存在《阿含經》中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是釋迦牟尼最初的教義。 

公元十二世紀後佛教在印度本土絕跡,隨著現代佛法傳播範圍的日益擴大,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