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職業女性為忍所困,工作機會也更少(Credit: Getty)
**堅持不懈的藝術:"忍"之於日本**
BBC-*朱利安·利特勒* (Julian Littler)
在日本首都東京,工作日通常是從乘坐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開始,每天約有2000萬人乘坐地鐵上下班。
通勤乘客不斷從四面八方湧來,交通壓力很大。月台上,人們一個貼一個地站在列車門兩邊排隊候車,給下車的乘客讓出中間通道,然後紛紛湧入車廂,其實是被隊伍慢慢擠進去的。
好不容易擠進車廂也幾乎動彈不得,有時候腳都不能著地。但即便擠成這樣,車廂中依然很安靜。
在日本,即使最擁擠的時候大家也都平靜有序。外國遊客常常驚訝於日本人的耐心,不論是等候交通工具、品牌發布、以及災後救援,例如福島毀滅性的地震和海嘯,到現在已經八年了。
不過,日本人為了維持這種外表看來井然有序的局面也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日語裡將這種精神稱之為“忍耐”(gaman)。
“忍”不僅體現在日本人面對危機時的複原能力——比如2011年日本東北部的地震和海嘯,也體現在細微的日常生活當中(Credit: Getty Images)
在苦難中堅持不懈
簡而言之,忍是指人在面對意外或困難時要有耐心和毅力,以此來維繫社會和諧。這意味著一定程度的自我克制:為了避免衝突而收斂自己的感情。這是你應該做的,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東京索菲亞大學(Sophia University)比較文化研究所的所長兼人類學教授斯萊特(David Slater)指出,忍是一套處理不可控事件的策略。他說,“人們在內心修煉一種能力,在面對意外、不幸或者挑戰時也能繼續堅持和忍耐。”
東京國際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小田法子(Noriko Odagiri)解釋說,忍的根源在於日本人看重少言寡語,不向他人宣洩負面情緒。
日本人對忍的培養從很早就開始了,父母會給孩子們樹立榜樣,從小學就開始灌輸耐心和毅力。小田法子說,“作為女性,我們更是被教育要盡最大努力去忍。”
忍可以指一時也可以指一世,長期的忍耐包括從事一份不如意的工作或者容忍一個討厭的同事,而一時之忍可能是縱容嘈雜的乘客或者年紀大的人插隊。
33歲的高林吉枝(Yoshie Takabayashi)原本在東京做銀匠,婚後搬到了金澤並生了小孩。關於忍,她說有了孩子之後有些喜歡的事情再也不能做了。還提到在職場曾經不得不去討好一位欺負人的同事才得到重要的培訓機會,避免麻煩並保住工作。
她說,“回想那段時間,我的老闆完全無動於衷。我應該辭職,但是父母,以及我身邊那些也剛剛步入職場的人都不斷鼓勵我要事業有成。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忍了多少。”
“忍被美化了”
忍原出自於佛教教義,教導人要不斷提升自我來養成堅持的品格,從而成為各個社會團體中的一份子。日本人在戰後經濟復甦時期將忍發揮到了極致,因為當時的工作已經上升到國家建設的地位,意味著犧牲與家人的相處時間堅守在工作崗位。
有人認為忍是日本最大的特色。東京立正大學(Rissho University)的犯罪學家小宮伸夫(Nobuo Komiya)說,“忍是日本人的代表特徵,但它有好也有壞。”
他認為,忍所形成的相互監督、自我約束以及公眾期望共同造就了日本的低犯罪率。如果大家都小心謹慎避免衝突,那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行為更加謹慎。
忍不僅對集體有好處。小宮伸夫指出,“忍也有利於個人,能讓你保住工作,與周圍人保持長久的關係並從中獲益。”
但是,忍對個人而言是一種壓力。小田法子認為“忍被美化了” 。許多日本人都指望別人去猜測他們的感受,而不直接表達自己,有時會積累很大壓力。
她指出,“忍得太多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積累太多負面情緒可能會引發身體和心理疾病。”
她還說,尋求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往往被視為是你的失敗,大家覺得應該自我管理。但有時自我管理不起作用就會怒火大爆發,可能導致家庭暴力或工作場所暴力。
忍還會導致女性無法走出不幸婚姻的泥潭。小田法子說,“日本社會要求女性謙卑或是說靜默。因此女性有時會盡力不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一忍再忍。但當她們決定離婚時卻發現離不得,因為已經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失去了經濟獨立。”
日本集體先於個人的社會結構正在瓦解,小宮伸夫認為,近期有關性騷擾和欺凌行為的報導逐漸增多與此有關。他說,“日本人認為忍是一種民族美德,但實際上它不過是個人留在集體中的一種方法。”現在人們覺得就算站出來說話,也不太會被排擠。
零工經濟時代為什麼要忍? 社會確實正在變化。30年前,日本的合約都是終身製。過去,男性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同一家公司,通過長時間工作來換取資歷,而女性通常被安排在沒有晉升空間的崗位上,想著她們會離職去撫養孩子。
但如今,終身僱傭制正在瓦解,結婚時間推遲,職業女性更多,出生率也處於歷史最低水平。許多年輕人籤的都是短期合同或從事兼職工作,忍也就無關輕重了。
斯萊特說,“公司並不認為你本來就是其中一員。你被雇用也會被解僱,有份合同,薪酬按小時計。忍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用。忍而不言能保住工作,但對和諧持久社會關係的那一派說辭就毫無意義了。
有些年輕人選擇不再去忍,不再像前幾代人那樣。39歲的松永真美(Mami Matsunaga)從事時尚媒體工作,從東京搬到了海邊。她現在每天沖浪,在日本各地的療養院和工作坊教授正念、呼吸和瑜伽。
她說,“日本文化中的忍要求人人行為一致,很難展現你的與眾不同。”當被問及在工作中是否忍過,她回答說,“沒有,從來沒有。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立馬辭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復甦時期,忍也指新興中產階級在國家建設中忍受長時間的工作(Credit: Getty Images)
**揭秘日本歷史上真實的「忍者」,忍術多源於中國唐朝**
由 *金魚故事* 發表于歷史
黑衣蒙面,攜帶奇形怪狀的暗器,飛檐走壁,刺探情報,暗殺仇家,似乎無所不能。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日本的忍者總是千篇一律,其實這和現實生活中的忍者相去甚遠。
其實忍者在當時僅僅是僱傭兵和殺手一類的角色,高級點的可以稱為特務至於忍者具體的起源時間,則沒有人可以斷言。可以確定的是,忍者從產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影響。
有人認為忍術是由姜太公呂望最先提出的。在忍術權威書籍《萬川集海》中記載忍術思想的根源來自中國殷周之際的姜太公呂望,後經孫武、張良、韓信等人完善,形成了最初的忍術理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孫子兵法》也很受後世忍者階級的推崇。在忍術傳入日本後,來自中國的忍術理論基礎與修練道和山中的伏擊戰技巧相結合,遂產生了日本特有的忍術,並同時產生了忍者這一特殊的職業。
而另一觀點則認為忍術是由傳入日本的中國漢代的五行術所發展形成的,與空手道、柔道一樣,都是產生於中國而發展於日本。
以上只是戰略上的起源。實際上,忍者修煉忍術的最本質最核心同時也是最頂級的目的並非是為了戰爭,更重要的是要達到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同時為了對自己進行啟迪。所以忍者大多修煉佛教中的密宗。密宗起源於西南印度、德干高原,後來再向南印度和東北印度傳播,以超戒寺為中心,獲得波羅王朝的支持而迅速發展。後傳到中國。唐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人空海大師來唐學法,在長安青龍寺從惠果大師受金剛界、胎藏界兩部秘法,並受傳法大阿闍黎位。3年後回國,以平安(今京都)東寺為中心弘傳密教,並建高野山金剛峰寺為傳教「根本道場」,創立真言宗,以傳金剛界密法為主,亦稱「東密」。
關於忍者所信奉的密宗,一種說法認為,日本高僧久保去大唐留學,得到天台山密宗的真傳,後將「九字真言」引入日本,成為了忍者的修習的心法。
而美國的現代忍者史蒂夫·海斯則在《伊賀的陰影》中提出,大唐衰落後,有大批遊方僧、武將、文人流落到日本,成為了日本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同時也將大唐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以及各種武藝帶到了日本。忍術的基石,也就是由這些人奠定的。
這樣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日本與中國的聯繫從邪馬台國時代就已經得到了發展。在其後的歲月中,日本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各個方面的聯繫。有一個強有力的證明這種觀點的證據既是人稱「鬼半藏」的服部半藏正成(日本著名忍者)。
服部半藏(服部正成)(1542~1596),本姓秦,祖籍為中國福建。在日本歷史中,服部半藏是個不能不提的人。據傳,他曾悟出了忍的真諦,達到了其他多少代忍者無法達到的境界。而他,也同時是德川十六將之一。
至於忍術並沒有小說電視劇里那樣神奇
忍者在劍術、箭術、馬術、身體平衡、施毒解毒等方面必須有一流的水平,忍者還要能臨機應變化身為各種人物,一般他們喜歡化身為遊方僧人,江湖藝人,當地的農夫或者武士,這需要他們精通許多方言。然後他們還要熟練於野外生存,需要有豐富的草藥學知識。
在人們的印象中,忍者似乎可以上天入地,來去無蹤。其實這都是小說家言,忍術不可能超越自然法則,但如果事先進行巧妙安排,也確實可以給人造成一種如風般來去自如的神秘感覺。例如聞名遐邇的五行遁術,來源於中國的古代兵書,類似電影中常看到的那種在煙霧中突然消失的鏡頭,其實是事先挖好一個地洞,然後趁著煙霧掩護跳入地洞逃跑;金遁術是利用金屬反射光線刺激敵人的眼睛藉以逃跑;木遁是指攀爬樹木逃脫;火遁則是利用煙火來掩護行蹤。
忍者大多出身低賤,本就遭人輕視,執行的工作往往是陰謀的一部分,而且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種行事風格,自然受到社會中堅——武士的仇視。忍者被敵對的武士俘獲後,常受酷刑而死,最常見的就是剝皮。
戰國末期有一位忍者猿飛佐助,像猿猴一樣在樹林中來去自如,並且格鬥技巧高超,令敵人很難捕捉到。一次他完成任務後翻牆逃走,卻在落地時不慎踩到了捕熊的夾子,守衛的武士聞聲而來,猿飛壯士斷腕,一刀砍下自己被夾住的小腿,用單腳跳著試圖逃走,但畢竟只剩一隻腿,並且傷口還在噴血,無論輕功多麼高明,都不可能跑得太快的。身後武士的喝罵聲越來越近,他自知沒有活路,於是在用劍毀掉了自己的容貌後自刎而亡,因為他知道,如果落到武士手裡,下場一定悽慘百倍!
既然任務本身大多是見不得光的,主人對忍者往往也是欲除之而後快。號稱「鬼半藏」的服部正成,一生侍奉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征戰四方,數次拯救德川家康的性命,他的一生可謂是忍者輝煌的極致了,臨死時的俸祿也只是八千石而已,是同等功勳武士出身將領待遇的零頭。
忍者的特務工作本質註定了他們是一群黑暗中的舞者,也必將與黑暗一起消逝。江戶幕府統一日本後,長期的和平使忍者逐漸失去了存在價值,加上幕府對忍者集團採取的一些限制、消滅措施,忍者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成功的忍者要善於將自己和外界環境合二為一,動靜結合地完成任務。所以他們講究通過食、香、藥、氣、體這忍者五道來完成日常的修行和鍛鍊。
先說說食。忍者要經常輕巧地出沒於樹枝屋頂,因此據說一名合格的忍者體重不可超過60公斤。其一日三餐以黑米、燕麥、豆腐、魔芋等為主。與此同時,忍者又需要保持充沛的體力,因此芝麻、松子、紅糖、鵪鶉蛋等富含蛋白質、鐵和維生素的食品也經常使用。這一飲食結構與現代生活倡導的「低熱量、高營養」不謀而合。
再說香。據說成功的忍者可以通過衣服上的味道判斷對方的經濟情況和社會地位。但同時為了不被對方摸清自己的底細,忍者經常要使用商人、修練者、和尚、遊歷僧侶等七種變身掩蓋身份。丁香、檀香、桂皮等基礎香料就是他們用來製造不同體味、增強變身真實性時用的。
至於藥,也不簡單。忍者在執行任務時,難免磕磕碰碰或被對方打傷,而其在執行長時間的潛伏任務時,如何避免蚊蟲叮咬也是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合格的忍者必須同時是一名合格的醫生和藥物專家,善於運用山林中的各種植物和草藥來治病驅蟲。
所謂氣,是說忍者在平常要注重修身養性,以便實戰時可以集中精力,果斷勇猛且處變不驚。
體,則是講忍者注重鍛鍊肌肉和關節,同時配合著靜坐、呼吸、按摩、針灸等恢複方法來鍛鍊自己。除以上五道外,如果你完全相信「傳承館」中展出的忍者遺物,那麼你會發現,高明的忍者還是天文學家和化學家,他們可以通過觀看星空預測天氣,並能調製出各種火藥。
「忍者九字箴言」是指「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這九字咒語是道士在山中驅逐妖魔時所念的咒語,忍者也用這「九字箴言」作為咒語來使用,忍者用這個,可能是因為他們生存在一個隨時都會死的環境裡,念這種咒語可以給自己一種自我催眠,以消除恐懼,增加精神力量的作用。
真正的忍術就是源自中國.忍術,又名隱術(當時中國叫五行遁術)。關於忍術和忍者的起源說法不一,國內有人認為,忍術起源於中國漢代的五行術,後來傳到了日本。同空手道、柔道、少林寺拳法等日本武技一樣,忍術是由中國古武術傳到日本後逐步發展起來的日本特色武術。忍術權威著作《萬川集海》中指出:忍術思想的根源來自中國殷周之際的姜太公呂望。是他首先提出了忍術概念,並寫在了傳世名著《六韜》之中。後來,孫武、張良、韓信等相繼對忍術理論進行了完善。特別是孫武的《孫子兵法》倍受忍者階級推崇。此時忍術也基本形成了由權謀、形成、陰陽、技巧等幾部分構成的雛形。隨著忍術傳到日本,忍者也就在日本出現並發展起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