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23 14:22:46| 人氣5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永嘉禪法的止觀操作~*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ã€Œæƒºæƒºå¯‚寂」的圖片搜尋結果

 

                              *~永嘉禪法的止觀操作~*

 

                               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

                               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惺惺寂寂」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看念頭   

「夫念非忘塵而不息,塵非息念而不忘。塵忘則息念而忘,念息則忘塵而息。忘塵而息,息無能息;息念而忘,忘無所忘。忘無所忘,塵遺非對;息無能息,念滅非知。知滅對遺,一向冥寂;闃爾無寄,妙性天然。」

永嘉禪法的入手方法,並沒有刻意在心中操作、浮現任何影像、心念或想法,而是直接去觀照、注意意識上的法塵(影像、音聲等),就是一般所謂的妄想、念頭。當我們面對意識時,重點是要能提起一個「能知」的心,向內去「看」自己的「念頭」,而不再隨著念頭跑!    

我們的心,平常除了前五識攀緣外五塵之外,第六意識中的獨頭意識亦不時浮現一些塵影(念頭)。所以,首先要把心從對外境的攀緣中,收攝到獨頭意識上,也就是說,打坐時不管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根塵相對的覺受,而只是專注在自己內心中的妄念。

當我們看到妄念時,不要隨著它跑,而要「脫離」出來看著它。維持住「看」的觀照力,不管浮現任何妄想、念頭,都只是清楚地看到、知道,不在上面另起分別的念頭。就如同衛兵站在門口一樣,人進來了,我知道;人出去了,我也知道,人在我面前晃動,我都知道,而且看得一清二楚;但衛兵始終堅持自己的崗位、自己的本務,只是警醒地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妄想)。    

平時我們沒有看念頭時,整個心都被妄念牽引、帶著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打妄想。慢慢透過「看」的力量,察知到妄念,就把心從妄念中拉離出來,再反過來看它,慢慢就可以體會到,原來這些妄念一旦脫離了心的力量,就只是一些虛妄的影像,像白雲蒼狗一樣,沒有實體性!

這時,所謂的妄念,不待對治,輕易地就被覺照之風吹散,而達到心識澄淨的效果。就像天空中各種型態的雲,看清楚了,就會發現,原本就沒有「菩薩」與「狗」的實體性或差別性,一切都是雲所呈現出來的。心也是如此,了解一切妄想都沒有實體性,都是自己清淨的本心所現,心自然就寂靜了。    

所以這種「看」,它具有「看穿、看破、看消融」的特質,當我們消融得一分妄念,就轉化成一分覺性,我們的心,也就在這種轉化、淨化的用功過程中,變得愈有力量,能產生一種澄淨(定)中,透達法性(慧)的力量。   

「惺惺寂寂」的圖片搜尋結果

二、體會「寂寂」、「惺惺」的感覺   

「忘緣之後寂寂,靈知之性歷歷。無記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永嘉禪法的「看」念頭,其實就是止觀的操作,只不過永嘉大師以「寂寂」和「惺惺」來說明,所以我們在看念頭的當下,就要去體會寂寂惺惺的感覺。    

當我們「看」的力量持續而堅固以後,妄想被觀照的力量照破,而慢慢泯除。一直看到念頭完全澄靜的時候,這時,心是一種沒有妄想的寂靜狀態,這就叫做「寂寂」,這是一種沉穩、安定、凝然的感覺。這時,我們的心沒有任何的妄想,心是寂靜的,但我們還有知覺、有神識、有覺性。

這個沒有妄想、影像,但卻有知覺力、覺照力的覺性,就叫做「惺惺」,這是一種昇揚、活潑、光明的感覺,我們把妄想寂靜下來以後,能夠在寂靜之中,把這個覺照力,也就是「惺惺」的力量予以體會、提攝、浮現,於是在寂靜之中有覺照力(寂寂中有惺惺),在覺照之中又不失寂靜(惺惺中有寂寂)。

就在這寂寂惺惺、惺惺寂寂中,我們的功夫就會持續的增長轉進。但是這種心頭上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感覺,必須要各人用功去體會。   

「惺惺寂寂」的圖片搜尋結果

三、寂寂惺惺的對應    

「寂寂謂不念外境善惡等事,惺惺謂不生昏住無記等相……以寂寂治緣慮,以惺惺治昏住……寂寂久生昏住,惺惺久生緣慮……寂寂破亂想,惺惺治無記。寂寂生無記,惺惺生亂想。寂寂雖能治亂想,而復還生無記;惺惺雖能治無記,而復還生亂想。」   

通過看念頭,看到能體會寂寂惺惺的感覺之後,就要一直保持住寂寂惺惺,讓這種寂寂惺惺的力量加強、加深、加廣。但是在用功過程中,會因昏沉和散亂的干擾而破壞原有的寂寂惺惺,所以我們要能隨時去化解昏沉和散亂的干擾,穩定住寂寂惺惺的對應平衡。

寂寂和惺惺,其實是我們心性的兩個特質。寂寂是沉定、沒有妄想,但心過於沉沒,就成為昏沉、無記的根源;惺惺是心活潑、有覺照,但心過於活潑,就成為散亂的根源。寂寂雖是昏沉的根源,但卻能對治散亂;雖能對治散亂,但久了又生昏沉。惺惺雖是散亂的根源,但卻能對治昏沉,雖能對治昏沉,但強了又生散亂。所以兩者之間有微妙的相依、相生、相剋的關係:   

1、相依:

沒有寂寂,會散亂;沒有惺惺,會昏沉。惺惺中沒有寂寂的穩定作用,縱然是明明白白的,但心識是煩動、躁擾的;寂寂中沒有惺惺的覺照力量,縱然是平平靜靜的,但心識是闇昧、無力的。一定要寂寂而惺惺、惺惺而寂寂。

2、相生:

寂寂強了,惺惺會相對應的增強,惺惺強了,寂寂亦會增強。因為心的穩定度(寂寂)增強了,心就有力量,可以覺照,不會破裂散亂;心有覺照力量以後,又反過來照破妄想,令心更穩定寂靜。

3、相剋:

寂寂太強,會壓制惺惺;惺惺太強,會壓制寂寂。寂寂原是不要讓心散動,但沉沒的力量太強,會使惺惺無法發起而昏沉;惺惺原是不要令心昏昧,但覺照的力量太強,會破壞寂寂而散亂。   

所以掌握惺惺寂寂的特質,令其一直在高度穩定的互動狀態中運作,就是永嘉禪法中奢摩他的止觀操作。 

「惺惺寂寂」的圖片搜尋結果

四、惺惺為主,寂寂為輔;先寂寂,後惺惺。   

「以惺惺為正,以寂寂為助。此之二事,體不相離。猶如病者,因杖而行;以行為正,以杖為助。夫病者欲行,必先取杖,然後方行;修心之人,亦復如是。」   

這是永嘉禪法最重要的口訣。凡夫常在散亂心中,所以一定要先寂寂,把所有的散亂泯除、穩定後,才能使心發揮惺惺的覺照力量。如果沒有先具備寂寂的功夫,就去提惺惺,所提出來的惺惺都只是亂想。所以其操作的過程是:寂寂→惺惺→寂寂→惺惺…    

而永嘉禪法雖然要先寂寂、後惺惺,但寂寂只是助緣,惺惺才是永嘉禪法的核心與目的。寂寂只能成就定力,唯有惺惺才能切入法性,成就智慧。奢摩他的功用,主要就是在達成惺惺不斷的增強、擴大,然後自然的與毘婆舍那接合,以覺照力消融整個山河大地,這就是永嘉禪法的目的。   

「惺惺寂寂」的圖片搜尋結果

五、功夫成就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永嘉禪法的特色,是在寂寂當中,求惺惺的增長,所以它具有「定中修慧」的特質。也就是說,當寂寂惺惺慢慢增強以後,我們的身心可以很容易感受到輕安、平和、清明的「定」的特質,並在這種輕安的狀態下,不斷的增長覺照力。功夫穩定後,下坐的行住之中,也都可以保持住寂寂惺惺,這就是一種動中的功夫──平常不起心動念,不受境界擾動,事情可以照做,但心卻保持在高度地穩定、清明、覺照的境界中。

「惺惺寂寂」的圖片搜尋結果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