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14 21:47:11| 人氣1,9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寒冬中的英國脫歐大選 約翰遜能否由政客成為政治家?*-香港01評論編輯室*-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寒冬中的英國脫歐大選 約翰遜能否由政客成為政治家?*  

            2019-12-13 18:52 --香港01評論編輯室*-

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但保守黨政府一直未能駕馭國會,以至名義上雖然執政,實際上卻對落實脫歐無能為力。經過三年半的等待,約翰遜周四(12月12日)在這場近一世紀來首見的寒冬大選中,領導保守黨取得下議院逾半議席,憑議席差而得的政治力量,超越卡梅倫及文翠珊的弱勢政府,此刻可謂終於正式執政。 

然而,約翰遜全面控制國會,掃除西敏宮內政治派系之阻力,亦意味其治國能力將見真章。他矢言1月31日英國鐵定脫歐,但其政府能否與歐盟達成有利英國之貿易協議,以及推動保守黨的「一個國家」願景,改善廣大基層英國人的生活,將決定約翰遜在英國史上留下政客抑或政治家之名。 

雖然工黨抗拒將這場選舉定性為脫歐大選,並曾向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投訴天空電視台「脫歐大選」之說法偏頻,但客觀而言,許多英國人視之為一場關乎脫歐的選舉。根據民調機構易普索莫里(Ipsos Mori),五成三受訪者最關心脫歐議題,人數僅次於全民醫療保健系統(NHS),大幅拋離排治安及社會保障等傳統政策。     

脫歐主導的非尋常大選 

從政綱而言,保守黨打出「搞定脫歐」之口號,與自民黨的「叫停脫歐」遙遙相對。即使工黨選擇了「是時候真正改變」的主調,黨魁郝爾彬只肯承諾與歐盟磋商後舉行第二次公投,並將焦點放在投資NHS、開徵富人稅、擴大社福開支等政策改革,仍無阻國會選舉有如一場類公投,讓英國人就脫歐之前景表態,情況或有如香港11月區議會選舉被反修例議題主導般。至於2016年脫歐公投中大比數支持留歐的蘇格蘭,其主要政黨蘇格蘭民族黨則以「蘇格蘭更強大」為調,爭取更大自主權及在西敏宮內的話語權。 

2019年大選英國四個主要政黨之口號 

保守黨:搞定脫歐 

工黨:是時候真正改變 

自民黨:叫停脫歐 

蘇格蘭民族黨:蘇格蘭更強大 

文翠珊在2016年取代卡梅倫之時,接過的是意見紛紜的保守黨。例如她本人及其擢用的內政大臣盧綺婷為留歐派,黨內卻有以外相約翰遜、下議員高文浩及李思銘為首的脫歐派,將溫和留歐方案描繪成背叛人民意願、脫歐為名但留歐為實。一年後文翠珊在提前大選中倒輸13席及失去國會主導權,自此不得不依賴北愛統一黨的支持,令其政府更是步履蹣跚,軟不得又硬不來。國會因軟、硬脫歐而分歧,加上國會代表之間接民主及公投體現的直接民主出現矛盾,令今年7月上任的約翰遜同樣難有作為,終須舉行這場四年多來第三次大選以打破僵局。

英國工黨落敗後,黨魁郝爾彬表示不會再帶領黨參選。(路透社)

英國工黨落敗後,黨魁郝爾彬表示不會再帶領黨參選。(路透社)

保守黨拆下工黨「紅牆」 

自1923年來首場12月舉行之大選,僅得攝氏幾度之寒冷天氣未見阻礙英國人表態,投票率維持在六成七,與最近兩場大選相若。結果保守黨贏得四成三選票,拋離工黨逾10個百分點,並在單議席單票制下取得364選區。保守黨雖在蘇格蘭輸掉多個議席予蘇格蘭民族黨,卻攻下英格蘭中北部的工黨票倉,拆其「紅牆」,連縱橫國會半世紀的工黨老將施謙禮(Dennis Skinner)亦要將保素華選區(Bolsover)拱手相讓。 

約翰遜勝出後形容已獲得「強大的授權」,並斬釘截鐵地表明1月31日英國將會脫歐,「沒有『如果』,沒有『但是』,沒有『可能』」。以326票為國會過半數來計算,約翰遜既取得364席,不但不用再倚靠北愛統一黨之支持,連保守黨內硬脫歐派ERG也無法阻撓執政。亦因為擺除了ERG的束縛,在選前已有估計,約翰遜可以採取更務實作風與歐盟商討貿易協議——只視乎他意向為何。

12月13日倫敦電視中心大型屏幕顯示保守黨大勝,首相約翰遜得到更大授權落實脫歐。(路透社)

12月13日倫敦電視中心大型屏幕顯示保守黨大勝,首相約翰遜得到更大授權落實脫歐。(路透社)  

英國面對的外患與內憂 

事實上,雖然約翰遜將這次選舉定性為「脫歐大選」,卻未曾勾勒出具體與歐盟將來的關係。貿易、關稅、北愛爾蘭的邊境以至治安及情報合作等,約翰遜有意或無意地沒有言明。他的競選口號「搞定脫歐」在狹義上不難做到,新一屆國會預計可望通過約翰遜的議案,如期在1月31日正式退出歐盟。但脫歐過渡期若不延長,將在6月30日結束,當天後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卻為未知,廣義上「搞定脫歐」可謂未見曙光。甚至乎會否出現「無協議脫歐」,即英國與歐盟只能保持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基本貿易關係,更是英國人及海峽兩岸市場至為關心。 

對外關係棘手,對內同樣難平。一方面,工黨提出36年來最左翼之政綱,折射出保守黨執政九年以來的緊縮政策無助改善英國人生活。保守黨政策要令廣大人民受惠的「一個國家」理念,過去因新自由主義而褪色,如今約翰遜憑藉脫歐立場在多個工黨選區翻盤,未來五年能否重新取得基層及藍領之支持?另一方面,主張留歐的蘇格蘭民族黨得票進帳,議席由35增至48,當約翰遜周五(12月13日)凌晨表示得到「強大的授權」時,蘇格蘭民族黨黨魁、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同樣以選舉結果表示,重新得到更強大的授權舉行獨立公投。蘇格蘭人2014年以10個百分點之差否決獨立時,未知國家將走上脫歐之路,兩年後脫歐公投中他們大比數投下留歐一票。如今蘇格蘭即將「被脫歐」,一旦再舉辦獨立公投,結果難料。 

回看約翰遜在脫歐公投前突然由支持留歐變為脫歐派,與好友卡梅倫對着幹,其政治投機之形象便深入人心。其後卡梅倫卸任,本為大熱之約翰遜刻意不參加保守黨黨魁選舉,反在文翠珊登位後充其外相,多次與硬脫歐派脅迫之,令其動彈不得,終須退位讓賢。約翰遜由倫敦市長到外相,外相到首相,由處於少數的弱勢政府到收復失地,超出國會半數議席近40席,無疑是出色的政客,有其手腕及判斷力。但治國之路如今方才開始,能否促成脫歐協議、推動政策改革及擺平蘇獨聲音,將決定他未來五年能否穩坐相位,以至成為在歷史上佔一席位的政治家。

英國大選翌日清早,保守黨領袖約翰遜偕女友回到唐寧街首相官邸。(路透社)

英國大選翌日清早,保守黨領袖約翰遜偕女友回到唐寧街首相官邸。(路透社) 

自十七世紀議會派及保皇派角力的英國內戰及1688年的光榮革命起,國會的權力便一直凌駕在國王之上,1689年《權利法案》規定國王不得干涉法律、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徵稅等,更是明文認可國會權力之典範。然而,正如其他議會制政體,由國會多數黨領導層組成的內閣,才真正負責政府之運作。在英國的獨特安排中,作為政府之首的首相更擁有多項王室特權,包括可以英女王之名自主行事而不用國會同意。兩年多前文翠珊政府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便是以為此乃行使王室特權,不須國會首肯。約翰遜為了推動「硬脫歐」而在8月28日提出中止國會會期,行使的同為王室特權:首相只要得到英女王御准,即可中止國會會期,並建議國會於何時召開新一屆會期。 

覆核首相之王室特權 

按照日程,英國將於10月31日正式離開歐盟,而國會一直在阻撓約翰遜的「硬脫歐」方案,他於此際下令國會由9月9日那星期起中止運作至10月14日,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留歐派入稟覆核,嘗試以司法手段阻止「硬脫歐」發生,也屬預料之內。接過燙手山芋的最高法院根據1611年詔令案指出,王室特權須合乎法理,故此法庭有權覆核。 

眾所周知,英國作為沒有成文憲法的普通法國家,依賴法律原則多於生硬條文。而在英國的憲政秩序中,國會主權及責任政府為兩項重要原則。前者指國會可以通過任何法令,並不受以往國會的法令約束;後者即由國會議員產生的內閣政府須向國會問責。在這宗案件中,雖然國會這次會期已經破紀錄地長,自2017年6月以來未曾中止及重開,但約翰遜下令國會停止運作的時機正值脫歐生效前,而且維時長達五星期,比起前首相馬卓安所指預備重開國會所需的四至六天長得多,實際效果不但是損害國會行使其主權的機會,約翰遜政府因而亦不用向國會問責。最高法院因此裁定約翰遜政府嚴重妨礙國會運作而沒有合理解釋,違反國會主權及責任政府之憲法原則,中止會期之命令因而無效。 

最高法院的推論當然不無爭議,當中最強而有力的莫過於「越俎代庖」之批評。以國會主權的憲政傳統為例,其背後精神在於國會即使法令不恰當,議員應在選舉中向選民問責,而非由法官越俎代庖。同樣道理,即使約翰遜以中止國會此等尋常機制來達到其政治目的,實際上妨礙國會運作及強行推動「硬脫歐」,他自然要向國會問責,最高法院不必多事。 

最高法院越俎代庖了嗎? 

對此論點,最高法院不以為然,指出政府向國會負責的同時亦須向法律負責,更提出一個假設情況:首相下令中止國會會期並即時生效,國會便無從要求政府問責;到國會重新召開之時,會期亦已經如首相之命令般中止。若然實際情況如此,相信更多人會認同最高法院應該介入,但這次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約翰遜由8月28日公布將中止會期至9月9日之間相隔一個多星期,其間國會如常召開會議,大可以對約翰遜提出不信任動議,或通過法令阻撓之。既然國會有機會但沒有選擇如此,那便純粹是國會與向其問責的政府之間的瓜葛,最高法院不應介入。 

來到這裏,我們自然會問:國會明知約翰遜欲逆其意而強行「硬脫歐」,為何不撤回對他的信任?原因無他,就是國會內部已亂作一團。保守黨沒有更有勝算之人選,為免將執政黨之位拱手讓人,只得接受約翰遜之領導;工黨在民調一直落後,黨魁郝爾彬沒有把握提出不信任動議或重新大選後便能取得國會控制權;對於脫歐方案,他們亦無共識,只知否決文翠珊協議及反對約翰遜「硬脫歐」。故此,約翰遜這名首相只在名義上因國會信任而領導政府,實際上其主張得不到議員支持,並想出中止會期此等下策來試圖擺脫國會的桎梏。 

英國政壇陷於如斯困局,表面上為西敏宮與白廳爭相不下,但兩者之所以能夠各持己見,更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各得不同的民意授權。一方面,享有國會主權之名的下議院由人民普選產生,代表國民議事及立法;另一方面,約翰遜手執2016年脫歐公投之結果,矢言要不惜一切帶領國家離開歐盟。從國會的角度看,約翰遜中止會期乃藐視代議政治之舉;在約翰遜政府眼中,卻是國會不尊重公投所彰顯的民意,令脫歐遲遲未能實現。 

代議政治與直接民主 

有西敏制之稱的英國政體毫無疑問乃議會民主制,從來沒有法案認可及規範公投,過去曾經舉行的公投亦寥寥可數。卡梅倫政府於2016年提出脫歐公投,帶來兩種授權之矛盾及碰撞的潛在危機。但英國走上以公投擺平歐盟身份之路,似乎亦無可避免,畢竟此議題超越兩黨向來的政綱分野,保守黨及工黨內各有一定勢力支持留歐及脫歐,以致既有的兩黨政治及其置身的國會難以為此找到共識。加上此事茲事體大,早在1975年工黨便曾發起公投,當時三分二人決定留在歐洲共同體,只是四十一年後英國人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直接民主當然不一定產生亂局,瑞士便以公投機制成熟而見稱。只是英國人可能過於習慣議會政治,不諳直接民主機制之操作。卡梅倫政府發起公投之時並沒有發表白皮書之類的文件,讓選民清楚了解留歐和脫歐的優與劣;其就重大決策舉行單次公投,亦沒有顧及英國一旦脫歐,須與歐盟磋商新關係的複雜變數。結果那52%對48%的公投結果雖為民意之彰顯,其指引作用卻相當有限。 

從這個角度看,英國最高法院裁定約翰遜中止會期之決定違法,與其說是解決兩權相爭之問題,倒不如說是重申英國乃奉行議會政治之地。正如判詞指出,「我們置身的是代議民主政體⋯⋯政府因下議院之信任而立。除此之外,它別無其他民意授權。」當愈來愈多政客否定民主協商、高呼能帶領人民當家作主時,最高法院的聲音卻是如此沉實而容易錯過——即使國會陷入一片混亂,只懂否決脫歐方案而不知怎樣前行,甚至連扳倒民粹首相也沒有勇氣,但國會始終是英國這艘船的舵手,負責在掙扎和角力之中平衡得失,為身處茫茫大海的6,600萬英國人決定航道。

亞歷山大·鮑里斯·德菲弗爾·強森(英語:Alexander Boris de Pfeffel Johnson,1964年6月19日-),英國保守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英國首相及保守黨領袖,也是一位通俗歷史家和文學作家,早年曾任職於傳播媒體界,有報社記者、雜誌編輯、電視節目策劃等相關職務的工作經歷。

(亞歷山大·鮑里斯·德菲弗爾·強森(鮑里斯·強森),中國大陸稱為亞歷山大·鮑里斯·德普費費爾·約翰遜(鮑里斯·約翰遜),港澳稱為約翰遜。)

強森曾於2001年至2008年期間在亨利選區擔任過國會議員,以及於2008年至2016年期間擔任過大倫敦市長,自2015年起獲選為阿克斯布里奇和南賴斯利普選區的國會議員,並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間任職過梅內閣中的外交及國協事務大臣,後於2019年7月下旬接替德蕾莎·梅伊出任英國首相及保守黨領袖。其政見主張偏向支持經濟自由及社會自由的政策。

鮑里斯·強森(英語:Boris Johnson)出生於美國紐約,父母均為英國人,父系帶有土耳其裔血統,幼年家境寬裕,其曾於布魯塞爾歐洲學校、阿什當宅第及伊頓公學就讀,後考入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修讀古典學,並於1986年當選牛津聯盟主席。青年時期的強森先後任職於《泰晤士報》及《每日電訊報》兩家報社,在《每日電訊報》撰稿時經常起筆有關歐洲懷疑主義論述的文章,後於1999年至2005年期間在《旁觀者》雜誌擔任主編,且於1998年至2005年期間兼任BBC1電視節目策劃。

加入保守黨後,強森於2001年在亨利選區當選國會議員,並在邁克爾·霍華德和大衛·卡麥隆兩位保守黨領袖的領導下進入影子內閣,其自身的政治立場大部分與保守黨相同,不過在如LGBT權利等問題上的立場則偏向自由主義。由於強森時常在電視上露面,還呈現一頭金色亂髮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並持續發表內容尖銳的聲明與撰寫書籍和專欄,這讓他迅速成為英國最受矚目的政治人物之一。 

強森於2008年大倫敦市長選舉中擊敗工黨籍的時任市長肯尼斯·李文斯頓當選大倫敦市長,因而辭去了國會議員的職務。他在首個任期內實行了禁止在公共運輸工具內飲酒、支持金融業發展和建設公共運輸設施(包括:新倫敦巴士、桑坦德自行車和泰晤士河纜車)。2012年5月,強森於選舉中再度擊敗昔日的競選對手肯尼斯·李文斯頓順利連任大倫敦市長,並於第二個任期內成功舉辦了倫敦奧運,他亦在2015年英國大選中當選為阿克斯布里奇和南賴斯利普選區的國會議員。

2016年5月,強森卸任大倫敦市長後,在即將舉行的脫歐公投裡和同黨籍的時任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等留歐派人士立場相左,支持脫離歐洲聯盟,進而成為英國政壇中脫歐派的領導人物之一。最終,6月23日舉行的公投結果顯示脫歐陣營獲得勝利,致使卡麥隆為負起政治責任而辭去了擔任六年多的首相職務。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強森在繼任卡麥隆為英國首相的德蕾莎·梅伊之內閣中出任外交及國協事務大臣。2019年5月,在時任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宣布辭職後,作為國會後座議員的強森參加了保守黨內繼任黨領袖及首相的競爭,與同為挑戰者之一的時任外相傑瑞米·杭特擊敗黨內眾多對手,雙雙進入了決選投票的階段,最終根據2019年7月23日的開票結果,強森所獲票數力壓杭特取得勝利,當選新一任保守黨領袖,並於7月24日起正式接任首相及大英國協輪值主席職務,成為英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時期第十四位英國首相。

2019年12月12日,強森在大選中帶領保守黨贏取國會過半席次,成功連任首相且得以組建多數政府。 

強森於英國是一名備受爭議的人物。其支持者指稱他性格幽默,能吸引非傳統的保守黨選民,但他亦同時被批評奉行菁英主義、排外、任人唯親、懶惰和不誠實。他是數本傳記的傳主和虛構小說中的主角。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