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10 10:16:47| 人氣2,5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詩《無弦琴》***-賞析-*張磊*-來源:原創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的圖片搜尋結果

          **禪詩《無弦琴》***-賞析-*張磊*-來源:原創

*

                 月作金徽風作弦,清音不在指端傳。 

                 有時彈罷無生曲,露滴松梢鶴未眠。

                             -無弦琴-

*  

《無弦琴》是南宋詩人止翁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止翁南宋時期南方詩僧。法諱不詳,止翁為其字號。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已失考,大約公元1230年前後在世。詩寫得很好,當時頗為有名。詩風沉雄雅健,言近意遠,極有意蘊。

無弦琴,出典在《宋書·陶潛傳》: “潛不解聲音,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後代詩人多引此典以表現閒適的情懷或高雅的情趣。李白詩中多次用此典,有句云:“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 ( 《贈臨洺縣令皓弟》)

用無弦琴奏出“大音希聲”的曲調,真有點像現代派的無聲音樂。陶淵明所撫弄的琴,雖無琴弦,卻有琴體。而止翁此詩,把月亮作為琴上的金色琴徽(指示音節的標誌),把風視為琴弦。琴體在哪裡呢?

無弦琴乃是沒有上弦的琴,無法彈奏的琴。梁蕭統《陶靖節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則撫弄以寄其意。”可見陶淵明為彈無弦琴的始祖,又可見彈無弦琴非為品賞樂曲,乃為寄意,寄託自己的情感。和陶淵明一樣,此詩作者止翁也蓄有一張無弦琴。他未必像陶淵明那樣嗜酒,而且每喝必醉,但他也會時常撫弄自己的無弦琴。止翁用無弦琴彈奏無生之曲,寄託自己孤寂的情懷,打發自己悠閒的時光。 

也許就是整個太空吧。但它卻又那麼虛無縹緲風作琴弦,也似實而虛。這使我們聯想到神秀與慧能寫偈爭衣缽的故事:

禪宗東土第五祖弘忍禪師將選弟子傳衣缽,要眾弟子各寫一首得法的偈。首席弟子神秀便寫了一首開悟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當時在碓房舂米的行者慧能見了,不以為然,在碓房牆壁寫了一首示法偈:“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

弘忍見到這首偈,認為慧能對佛法的了悟更透徹,便把衣缽傳給他。他連夜逃往南方傳法,成了禪宗第六祖,也是南宗禪的創始者。 

止翁的詩,以月為徽,以風為弦,琴體則虛渺無形,頗得慧能禪悟的真諦。撫弄著這樣的琴,其清婉的聲音,自然不會是用手指頭彈撥而出的。琴聲到底來自哪裡?

也許是清風拂過松林激起的微濤,也許是清風鼓動萬竅而激響的地籟,也許是來自天宇的天籟……總之,是詩人以虛淨之心去感知的“玄音”。

正如慧遠所說: “鑑明則內照交映而萬像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聞見行焉。於是……察夫玄音之扣心聽,則塵累每消,滯情融朗。” (《念佛三昧詩集序》) 

在此刻的詩人耳中,這虛渺無形的巨琴正彈奏著一支“無生曲”。“無生”是佛門術語,指涅槃之後所處的無生無滅的空寂境界。佛家認為“無生是實,生是虛妄。愚癡之人,漂溺生死。如來體實,無有虛妄,名為涅槃。”(《最勝王經》)

佛之法身無生無滅,因而叫“無生身”。這裡的“無生曲”,正是使人沉浸於無生無滅境界的樂曲。一曲彈罷,詩人恍然又回到所處的現實世界中來,感覺到松針梢頭瀝然下墜的露珠,松枝間棲息的仙鶴,似乎也在聆聽無生之曲,未曾入睡。 

此詩攫取月亮、清風、松、鶴以及自然界萬籟之聲等意象,創造了浩茫靜謐的意境,想像奇特,心境交融,富有爽心悅目、閒談自然的禪趣。詩中反映的行雲流水、任運自然的心態正是禪宗的本色。

很多學禪的人很枯槁,一個禪者,他不是冷漠的,而是熱情熾然而迥超無我;非常有熱情,但是熱情都是對著眾生,絲毫不為自己。楞嚴經講「如幻三摩地,彈指超無學」,在剎那間就超過阿羅漢。

踏上無執禪定,就是如幻三摩地,如果能夠做到外境對你不干擾了,那已經強過阿羅漢;阿羅漢是聖人,是斷惑了的,所以禪是至高無上的。

禪者是熱情熾然而迥超無我的,他是慈、悲、喜、捨四無量的化身,他具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懷。無緣大慈就是無條件的同情,同體大悲就是感同身受的同感,禪者就是這種心懷。

真正的禪是不立文字的,為什麼?因為禪不是用語言或文字可以表達的。禪的基本精神是真獨立、真自由、真平等;一切色平等,一切聲香味觸法都平等。

「禪」的圖片搜尋結果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